教會教義與實踐
教會教義與實踐
Audio Course Purchase

Search Course

Type at least 3 characters to search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results found

Lesson 8: 地方教會的支援

1 min read

by Stephen Gibson


班主任須知

學生應該繳交前次上課內容「七要點論述」的作業給老師。

老師應該請幾位學生與全班分享他們所寫有關「七要點論述」的其中一項。

學生應該繳交有關上一課訪談作業的短文,全班可以討論他們的一些訪談。

當看到 記號時,請讓學生嘗試回答問題。

耶穌的指示

► 請一位同學替大家讀路加福音十 1-9。當耶穌差派門徒出去展開事工時,他有什麼特別的指示呢?

門徒受差遣成為到各個村莊宣講福音的開路先鋒,耶穌擁有一切的能力和資源可以讓門徒不虞匱乏。他可以給門徒足夠的錢買所需的東西和滿足其他人的需要,賜給他們能力將餅和魚倍增以餵飽他們和聽福音的眾人,也可以提供他們在各個村莊所需的食物。

相反地,耶穌叫他們身上不帶任何錢出去,他吩咐門徒倚賴村民的幫助,門徒就依照指示出去,一切所需都得到供應[1]

► 為什麼耶穌用這樣的方式差派門徒呢?

他們的事工吸引正確的人,因為他們先傳講福音,所以吸引對福音有興趣的人。因為門徒有需要,所以吸引有心幫助的人,他們擁有最好的人作為教會的開始。

假使門徒預備一切所需和提供給村民的東西進入村莊,結果會是如何呢?他們會吸引不對的人,讓身邊聚集一群有目的而來的人。然後事工只能藉由不斷地給予才能持續下去,沒有更多的給予,事工就無法繼續成長。除非他們付出,不然就得不到幫助,他們就不會擁有讓教會具備美好開始的一群人。

耶穌給他們的方法使他們開始了一群可以成為教會的人。這是一群對福音的信息感到興奮並渴望提供幫助的人。教會以正確的方式開始是很重要的。


[1]路加福音廿二 35

地方教會的財務支援

為什麼教會應該由地方支援呢? 審視以下列出的內容之前,你能想到什麼理由嗎?

  1. 耶穌讓我們看見地方事工應該用正確的方式開始,他差派門徒不帶銀錢就出去,這樣一來他們的事工會吸引對福音有興趣和願意幫助的人。
  2. 神指示新約教會要付出,他們應該接濟在耶路撒冷的第一間教會 (哥林多前書十六 1-3、 哥林多後書八 1-7, 九 1-6),應該照顧教會中的寡婦及其他有需要的人 (提摩太前書五 16、 雅各書一 27、 二 15-16),應該支援全職事奉的人(加拉太書六 6)。
  3. 神裝備每間教會成為其所在地的基督的身體(哥林多前書十二 27),這是說一間成熟的教會能夠為自己的事工作決定及發展異象。如果教會依賴外部領袖的支援和指引,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地方財政支援是教會成熟的必要條件。
  4. 神賜福十一奉獻的人的財務,咒詛臨到沒有十一奉獻的人(瑪拉基書三 8-10)。
  5. 依賴外界的支援讓地方教會變得軟弱,國內外的經濟不確定,假如遠方的贊助者停止資助,仰賴他們的教會就會受苦。
  6. 牧師應該由他們服事的人支援 (加拉太書六 6),地方教會知道牧師是否信實,是否投注時間在他的事工,牧師不應該由遠方的人長期支援。

► 倚賴遠距支援會發生什麼問題呢?

宣教的財務政策奠基於地方教會的向心性

國際宣教或教派應該遵守特定的原則以便幫助教會,機構應該謹慎地幫助教會更茁壯,而不是讓教會更依賴,以下是宣教或教派可以發展的政策實例:

  1. 強調十一奉獻是基督徒財務的基石,若會眾沒有十一奉獻,神不會祝福教會的財務。假如會眾沒有依照自己的能力奉獻,就是對事工所需的財務擁有錯誤的理解,外界的幫助可能讓情況變糟而非變好。
  2. 與其提供例行的支援,不如進行帶來永久影響的專案。機構應該把錢花在讓教會財務更穩定的專案,而不是提供薪水讓教會依賴遠距的支援。機構應把每月資助的薪資轉移至幫助教會成為自給自足的教會。
  3. 絕對不要開始永遠無法由地方支援的事工,機構不應該開創只要運作就需仰賴外界支援的事工。目標是建立能夠屬於地方教會和能夠由地方維持的事工或事業,例如學校應該是地方教會的事工。
  4. 任何不可能由地方負擔財務的事工應該是短期的目標,沒能快速完成,又不造成任何依賴,(例如: 特會或講座)。
  5. 授權給在地教會的高層領導人員,而不是忽視他們的存在,當外人或更高階層人員直接去幫助在地有需要的人時,會讓在地的事工顯得沒有發揮其功能,與其直接救濟教會的人,機構應裝備教會的領導高層來滿足在地人的需求。

► 有哪些錯誤的宣教協助例子呢? 有哪些正確協助的例子呢?

避免救濟產業

教會絕對不能受「救濟產業」影響而偏離優先重點,有些人或組織想要提供資源濟助貧困的人,但沒有直接接觸需要幫助的人。「救助機構」是收集贊助者資源,提供給有需要的人的機構。有時候救助機構的行政人員從管理資源賺取薪資,有時會發生詐騙,捐贈者和需要的人都被蒙騙。即便援助到達所需之人的手中,救濟產業傾向於取悅捐贈者,而非嘗試瞭解人們的真正需求。

救濟產業通常無視地方教會的存在,它給予的方式忽視教會與接受援助者的關係。當給予是透過教會,藉由知道人們處境的領袖,並以展現教會重要性的方式進行,就會擁有更好的成效。

假如一個組織滿足窮人的基本需要(像食物),但沒有改變他們的情況,這只會讓他們更依賴。假如他們擁有足夠的資源,可能產生仰賴救濟的群體。如果援助持續得夠久,他們還會養育倚賴的新生代。

宣教不應該成為救濟產業的一部分,而忘記教會的優先重點。若教會這樣做,對教會和有需要的人終究都會造成傷害。

► 你看過哪些救濟產業和成效的例子呢?

神對牧養的支援計畫

► 請一位同學替大家讀申命記十八1-5。[1] 有關對事工的財務支援,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什麼呢?

對全職事奉者的財務支援是神從舊約時代訂定的計畫,祭司因為在聖殿工作,所以要得到支援。祭司不能擁有土地,因為他們不可忙於農耕。

有時候當以色列人敬拜的忠心減弱,他們對祭司的支援也減少。當聖殿的工人必須離開聖殿,尋找其他的方法謀生,這是以色列人不忠的表現 (尼希米記十三 10)。

► 請一位同學替大家讀哥林多前書九 1-14。

有關對事工財務上的支援,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什麼呢?

保羅說神的計畫是要傳福音的人依靠事工維持生活,就像舊約的制度(哥林多前書九 13-14)。保羅使用幾個比喻解釋這個原則,農夫依靠耕種的農作物生活,牧羊人依靠羊的產品生活,軍人沒有自備糧餉打仗。

使徒保羅要傳達的是事工值得牧師全神貫注,最好的情況是讓他能夠不用做其他的工作 (第 6 節)。使徒說事工也應該能夠支援牧師的妻子,包括孩子在內 (第 5 節)。

► 請一位同學替大家讀提摩太前書五 17-18。

有關對事工財務上的支援,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什麼呢?

善於領導教會的長老配受加倍的敬奉,第 18 節顯示敬奉就是財務的支援 。

► 請一位同學替大家讀加拉太書六 6。

從事工得到益處的人應該協助支援事工。


[1]「讓我們不要讚揚那些遊手好閒的人,他們沒有和教會連結,因為他們找不到地方實現自己的理想,總是缺乏某些東西。」

〔墨蘭頓(Melanchthon),
《教義要點》(Loci)〕

一般教會的開始

自從教會開始的第一世紀,大部分教會都是由在家聚會的小組開始。最初兩百年並沒有教會建築存在,然而基督教快速拓展。在一些大的城市,數千人都在教會的團契中,但是他們分成小組在家中聚會。

保羅四處旅行傳福音,他的優先重點是在每個地方設立教會,那個方法包括指派牧師 (使徒行傳十四 23; 提多書一 5)。各地的牧師都是當地人,也是團契的ㄧ分子。

牧師通常是在沒有財務支援的情況下開始他的事奉,他協助宣教士或是沒有在宣教士的情況下開始傳福音,因為他渴望提供協助。他開始展現事工的恩賜及能力,他不是為了薪水而事奉,而是因為屬靈的火熱。

當一群信徒逐漸成形,牧師的責任增加,投入的時間越多。這群會眾應該協助支援牧師,讓牧師能夠把他的時間投入在事工。一開始的支援可能不充分,但可以漸漸增多。

一個人想要成為牧師但在等待財務的支援,你會對他說什麼話呢?

例外

保羅解釋神的計畫是要牧師得到支援,但是保羅自身的事工有時卻是例外,他在幾個地方工作養活自己(帖撒羅尼加前書二 9,帖撒羅尼加後書三 8)。

新成立的教會或許無法完全支援牧師,當宣教士到新的地區傳講福音,有可能得不到很多支援。因此傳道人必須是因為渴望追隨神的呼召而傳道的人,即便他沒有薪資可拿,也會因為心中的呼召而事奉。

假如牧師不願意在必要時工作養活自己,沒有薪水仍舊宣講,那他就沒有對神付出應有的愛。有些人會為了金錢去做他們不會為神做的事,我們應該願意為神做任何事。假如牧師認為自己太重要,以致不能工作養活自己,他應該記住保羅的典範。沒有比保羅更偉大的宣教士,但保羅願意做任何必要的事以完成事工。

保羅說他傳講福音是因為神的呼召,若不這樣做,他無法討神的喜悅。傳道人擁有特別的責任,他若是不順服,會遭受神的審判 (哥林多前書九 16-17)。

牧師對事奉的動機應該是什麼呢?

使徒彼得說長老是照顧羊群的牧羊人,樂意牧養及帶領他們,他的動機不應該是為了金錢 (彼得前書五 1-2)。

底馬原先是使徒保羅的幫手,但因為貪愛現世而離開保羅 (提摩太後書四 10)。想像這是何等榮幸能在第一代的教會與保羅同工,但因為物質主義的引誘,底馬離開神的事工。有些牧者愛這世界多於愛神,有些就此離開事奉的道路,但有些則使用事奉做為得到世間物質的手段。

假教義的教師的一個特色就是,他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錢(提多書一 11;彼得後書二 3)。

請一位同學替大家讀哥林多後書十二 17-18。 從這處經文我們學習有關保羅與提多的什麼事呢?

► 請一位同學替大家讀腓立比書二 19-22。從這處經文我們學習有關提摩太的什麼事呢?

因為對神的愛,保羅樹立服事的典範,提摩太與提多都追隨保羅的典範 (腓立比書二 19-22;哥林多後書十二 17-18)。

財務的問責

地方教會擁有財務的問責是重要的事,使徒保羅替我們樹立典範。當他從一個教會收取奉獻要拿到另一個教會,他擁有見證人並確保一切都是公開透明 (哥林多後書八 20-21)。

世人不信任管理錢財的人,他們假設許多人偷取管理的錢財,他們相信許多牧師只為金錢而服事。地方教會擁有財務的問責制度,以證明他們的牧師能夠被信任,這一點非常重要。

哪些作法可以幫助教會,讓人看見奉獻被誠實地使用?

就財務的問責而言,奉獻應該由數個人收取及點算,而非只是一個人。除了牧師以外,應該有人記錄金錢如何支出 。

有些牧師教導所有的十一奉獻屬於他們,聖經沒有教導所有的十一奉獻應該歸給牧師,十一奉獻有幾個用途 (申命記26:12)。

牧師應該協助管理十一和奉獻的使用,以便照顧教會的事工。會眾會更樂於奉獻,假如他們看到教會信實地使用獻金。

七要點論述

  1. 新地方的事工應該強調福音並吸引正確的人。
  2. 成熟的教會不是依賴外界的支援或領導。
  3. 機構幫助教會的方式不應該削弱地方的支援。
  4. 給予援助的機構時常阻礙教會的事工並造成依賴。
  5. 教會應該支援牧師,讓牧師能夠把他的時間投入事工。
  6. 教會應該建立財務的問責制度,證明他們的誠實。
  7. 牧師應該被他對神的愛和渴望事奉激勵。

第八課作業

  1. 下一堂課之前,學生應該撰寫 「七要點論述」的短文(共七段),文中應該解釋每個要點的意思及重要性。寫作的方式是向非本班學生解釋這些要點,此作業要呈交給老師。
  2. 測驗: 請學生默寫至少五個要地方教會來支援的理由,以及四個宣教機構的財務政策。
  3. 提醒: 學生應該計畫三次示範教學,示範教導本課的部分內容給非本班的學生。
Next 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