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教義與實踐
教會教義與實踐
Audio Course Purchase

Search Course

Type at least 3 characters to search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results found

Lesson 5: 教會會籍

1 min read

by Stephen Gibson


班主任須知

學生應該繳交前次上課內容「七要點論述」的作業給老師。

老師應該請幾位學生與全班分享他們所寫有關「七要點論述」的其中一項。

測驗:請學生默寫至少十項教派的責任和至少五項地方教會對教派的委身。

看到►  記號時,請讓學生嘗試回答問題。

介紹

[1]►人可以在沒有教會的情況下,成為基督徒並過著基督徒的生活嗎?

有許多好的理由讓人想來教會,原因可能是學習、感受神的同在、感受接納及友誼、得到鼓勵、生命改變、與其他人一起敬拜神、展現對神及祂子民的委身、幫助教會的事工及看見神將施行的事。

假如有人不來教會,上述的事情就不是到教會的重要理由。什麼樣的人不會在乎那些事呢?上教會不能證明一個人是基督徒,但若有人不去教會,他不可能是基督徒。

► 為什麼教會會籍重要呢? 只是去教會和成為基督徒不夠嗎?


[1]

「那些初代的信徒愛教會,因為他們愛耶穌。」

〔賴瑞•史密斯(Larry Smith),《我相信: 基督徒信仰的基礎》(in I Believe: Fundamental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教會會籍是對神計畫的委身

在前面的課程,我們看到保羅事工的優先就是解釋教會。保羅強調教會,因為教會是神將救恩遍及世界的方式。

使徒保羅受呼召

「使眾人都明白,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裏的奧祕是如何安排的,…為要藉著教會…得知神百般的智慧。(以弗所書三 9-10)」

這「奧秘」是神在教會表達祂豐盛及啟示祂智慧的計畫,教會是回應並委身於神計畫的一群人的團契。若一個人沒有委身於教會,他就沒有委身於神的計畫。

► 拒絕委身於教會會籍的理由有哪些?

神真正的家

神住在每位信徒的心中,但祂以特別的方式住在教會中(委身的信徒團體),檢視這些談到神居住的經文:

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以弗所書二 21-22)

神住在教會中,教會就是ㄧ群信徒的組成,乃是神透過聖靈居住的地方[1]。神住在教會是為了祂的旨意.那是超越個人所能實現。若有人拒絕委身於教會,他就是拒絕參與神的計畫。


[1]在哥林多前書六 19,信徒個人的身體稱作聖靈的殿,所以個人是神的住所的想法是正確的,在哥林多前書其他的地方,地方的肢體是集合的用法,意思是神的聖殿。

神的家

當人認罪時,他找到屬靈的身分,體驗神的愛、恩典及接納。當人悔改並信靠基督時,他成為神的兒女,這是人能夠擁有的最重要的身分。

信徒也擁有屬靈的身分成為神家中的成員(以弗所書二 19)。其他的信徒是他屬靈的弟兄姊妹,他能從真實的基督徒互動中感受親人的關係。

教會的存在是為了成為神普世的家,而地方教會的會友們就是神的家人。假如弟兄姊妹有需要,地方的屬靈家庭就要幫助他。猶如信徒能期望他屬靈的家庭能隨時伸出援手,他也應該委身屬靈的家庭並隨時伸出援手,若沒有信徒願意付出時間和資源,就不可能有屬靈家庭的援助。

有些人要求幫助,但從不願意幫助別人,他們不瞭解何謂委身於神的家。

其他人照顧自己並期望別人這樣做,他們不瞭解他們具有滿足別人需求的責任。

你如何向一個人解釋他必須委身於神的家呢?

個人主義的錯誤

個人必須各自相信神的真理並各自選擇順服神,一個人與神的關係始於悔改及相信基督。他與神的關係不是取決於任何人,每一位信徒都擁有聖靈來指引他瞭解神的話語。

然而,許多基督徒在態度上變得太獨立,自我的見解成為終極的權威。他們只信任自己對聖經的詮釋,尋求會高舉個人恩賜的人生目的,而不是尋求在神的肢體中使用那些恩賜。個人的意見、感受和渴望成為重要決定的基礎,而不是讓教會的智慧指引他們的抉擇。

許多人無法解釋教會的目的,認為教會的價值只是為個人提供某些好處。他們沒有委身於像家一樣的教會,不接受任何屬靈的權柄。假如有問題,他們趕緊離開教會,尋找另一間教會。這樣的問題到處可見,但某些文化的人更傾向於尋求屬靈的獨立,因為他們的文化強調個人自由。

許多教會接受人在屬靈上獨立的假設,講道教導個人如何做出決定以得到最佳的結果。許多教會是由一群表演節目的人帶領,會眾就是ㄧ群觀眾。另一種教會是牧師個人的企業,他嘗試提供足夠的好處以留住會友並收取財務的資助。

新約教會的景像是分擔責任的地方教會,除非是委身和相互合作的會眾,否則教會不可能履行它的責任。新約大多數的書信不是寫給個人,而是寫給教會,所以書信的詮釋和應用應該以教會的角度來看。

新約中地方教會的一些目的

► 針對清單中的每一個項目,討論會眾如何能夠分擔這個責任.以及如何能夠做得比個人更好。

  1. 傳福音(馬太福音廿八 18-20)。
  2. 會眾一起敬拜(哥林多前書三 16)。
  3. 維持教義(提摩太前書三 15; 猶大書 3 )。
  4. 資助牧師(提摩太前書五 17-18)。
  5. 差派及資助宣教士(使徒行傳十三 2-4, 羅馬書十五 24)。
  6. 幫助需要的會友(提摩太前書五 3)。
  7. 管教落入罪惡的會友(哥林多前書五 9-13)。
  8. 遵守洗禮及聖餐(馬太福音廿八 19,哥林多前書十一 23-26)。
  9. 操練信徒邁向成熟(以弗所書四 12-13)。

[1]大多數的這些事情無法靠單打獨鬥完成,這些責任有賴信徒團體和領導結構共同合作。

神呼召每一位信徒委身於地方教會,協助教會完成在世上的目的。除非參與教會服事,否則會友沒有履行身為基督身體的肢體的目的。

神對信徒的地方肢體擁有祂的計畫,神供應所需並要求會友的委身。


[1]

每一位基督徒的責任不只是公開告白他相信基督,而是與社區裡的信徒肢體彼此交流團契,擔負起身為會友的責任。

〔(Wiley & Culbertson),威利與庫爾拜特遜《基督教神學導論》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Theology) 〕

身體的隱喻

► 請一位同學替大家讀哥林多前書十二 12-27。

保羅說教會的會友應該像身體的肢體一樣合作,肢體不應該嘗試獨立於其他部位,孤立的肢體沒有其他肢體的幫助無法完成許多工作。

基督徒應該瞭解自己的能力在教會生活中展現價值,猶如眼或耳若沒有替身體效力就無所用途,除非一個人成為教會委身的會友,否則他不可能在神的旨意中找到重要的目的。

會籍程序

► 請一位同學替大家讀使徒行傳二 46-47。

「主天天加給他們」,在教會初期加入教會一點都不複雜,會籍的基礎就是悔改及信心的見證。甚至沒有正式的會籍程序或是長串的會籍規則,誰是教會的人顯而易見。

教會的開始時常沒有正式的會籍,起初教會是由服事團隊組成,後來因應事工的需求,當地的人加入並參與。這群人經常聚集共同討論實際的事務、屬靈的議題,未來的願景和分享生命的觀點,沒有會友名單,但大家都清楚誰是委身的人。

隨著教會的成長,問題開始出現,許多人參加聚會並參與活動,但誰是屬於教會的人呢?教會應該成為見證,但假如群體不知道誰是教會的人,如何能夠成為見證呢?我們教導會眾委身於幫助肢體內的其他人,但他們如何能夠知道那些人是誰呢?若有人拒絕改正並公然生活在罪中,會眾如何能夠把這樣的人與委身於信實生活的核心信徒作區別呢?

許多現代的教會擁有廣泛的會籍規定,他們擁有教義聲明、會友的生活方式規則和觀察期,初信者很難快速地成為那些教會的會友。

初信者需要盡速得到接納並加入教會團契,他需要成為彼此委身的信徒群體的ㄧ份子。信主之後,他失去非基督徒的朋友.他需要基督徒的團契。

初信者也需要來自與其他基督徒親密團契的門徒訓練,他會藉由與他分享生命的基督徒的價值而被塑造。

若歸信者因為無法理解高標準的會籍規定而無法加入教會呢?若他被排除在會籍之外,他會感到不被教會接納,他立即需要某種會籍,初代教會能夠快速讓歸信者加入成為會友。

若教會快速接納初信者成為會友,教會會籍將包含不成熟的基督徒。初信者不瞭解教會所有重要的教義,他們尚未培養成熟的基督徒生活方式,所以他們不應該負責教會的決策。因為教會的會友包含不成熟的基督徒,教會的決策方向不應該由教會的ㄧ般會友參與。

從一般會籍裡面挑選治理主體,教會的治理主體應該由瞭解教會教導的教義及生活方式的成熟基督徒組成。教會的決策是由這個小組負責,對治理小組成員的要求比一般會籍嚴格。治理小組的成員可以在教會擔任教師和領袖,治理小組確信教會持守教義及宗旨。

ㄧ般會籍接納的條件就是委身於教會的真正的歸信者,一般會籍的要求是基督教的基礎和委身於那個特定的教會。若初信者真誠悔改,他能夠快速得到教會的接納並擁有一般會籍,他領受團契並參與教會,這是他立即需要的,有些教會稱一般會籍為「團契」。

► 為什麼初信者需要快速參與教會呢?

► 從這個部分所描述的會籍制度,何謂團契?什麼樣的人是會友呢?

► 從這個部分所描述的會籍制度,何謂治理主體?什麼樣的人是成員呢?

團契和治理主體是會籍的制度,以下方框的內容是其他兩種會籍制度。

其他會籍制度

成熟的基督徒會籍

有一種會籍是要求會友要有健全的教義觀念並充分的成熟,這樣就能信任他們對教會的決策進行投票。他們以選舉選出會友來擔任服事的職務,包括牧師。他們投票決定事務,或是選舉一群代表作出那些決策。

因為會籍掌控教會的治理,初信者或許無法快速納入會籍。越是保守及謹慎的教會,會籍規定的清單越長,初信者納入會籍的等待時間越久。教會設立會籍規定是要涵蓋成熟的基督徒應該具備的ㄧ切,而不是歸信者的基本要求。歸信者可能已參與教會生活數年之久,卻沒有具備會友的資格,ㄧ些歸信者可能因無法成為會友而離開教會。

會眾的會籍

在某些教會,正常參加崇拜的人被視為會友,教會的事務可能由一些其他的權威決定,但參與教會的任何人就是會友。教會或許宣稱他們沒有會友名單,即便如此,有決定誰是或誰不是會友的不成文制度。

在會眾制的教會,教會或許掌控在牧師或有影響力的家庭的領袖手中。

假如新成立的教會採取會眾的會籍作為終極的權威,將無法預測幾年後教會的光景。

假如成立已久的會眾制教會表現穩定,它可能由家族團體或穩固且長期在任的牧師掌控,要他們解釋教會事務的規則很困難,但他們信任掌權的人。書面的規定可能不存在或被忽略,當牧師或其他領袖換人時,教會可能經歷很大的變動。

上述方框內描述的兩種會籍制度,你看到哪些好處及壞處呢?

以下(在七要點論述之後)是團契與治理主體會籍的例子,美國的印第安納州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城(Indianapolis)的一個教會施行這個制度,接下來的例子是菲律賓聖經衛理公會使用的教會誓約的例子。

全班應該審視這兩個例子,討論如何將這兩個例子與你認識的教會所施行的會籍比較。

看完本課最後的兩個會籍計畫實例後,再回到「七要點論述」。

 

教會團契計畫的例子

可打印的PDF

維多利亞教會團契

歡迎大家參加維多利亞教會的活動,包括敬拜聚會、家庭聚會和查經班。大家都能參與敬拜、分享需求、禱告、會眾愛餐、井然有序的討論及輕鬆的團契。然而,新約表明組成地方教會的人應該是可辨識的,大家應該知道誰是教會的人。沒有這樣可以辨識的團體,教會不可能在世人面前有清楚的見證、分享建立在基督徒合一及超越友誼的真實基督徒團契、操練聖經的教會紀律,以及一起承擔教會事工的責任。因此,維多利亞教會的事工責任由會眾裡面稱為「團契」的團體負責。

團契成員遵守的標準

有許多其他的特性是靈命成長的記號,但是以下的清單提供合一和真實的基督徒團契的基本要素。

(1)屬靈的生命

展現悔改信主的證據、屬靈的渴望和委身於順服與神的關係。

(2)聖經的道德

禁止不道德的性慾、非法吸毒、抽菸以及喝酒。

(3)委身於教會

除非健康因素、其他事工或星期日必須工作的攔阻,應該忠心地參加教會所有的禮拜。

對教會什一奉獻。

(4)教義的合一

合一和瞭解維多利亞教會的信仰聲明是必要的,牧師會和每位合適的人選分享討論和教導時間。

(5)實際的倫理

在所有的關係上都要誠實並信守承諾,對團契的組員要有愛和忠誠。

Policies 政策

教會瞭解一些新的會友可能不會持續來,但仍選擇不要有觀察期,因為初信者需要立即參與教會。

治理主體在牧師與合適人選面談完後會為團契評估提出的人選。

被接納加入團契的歸信者會擇期進行洗禮,除非他先前已受洗。

若團契的信徒被發現違反規定,治理主體可能將該信徒從團契除名,或是容許他擁有觀察和問責期,過後再重新考慮他的案例。

 

教會會友誓約的例子

可打印的PDF

菲律賓聖經衛理公會

接受耶穌基督為我的救主,相信他的死、寶血的流出及復活成就我完整的救恩,現在我與基督的普世身體連結,猶如身子有許多肢體,基督的肢體也是ㄧ樣。透過誠心的祈禱,我感覺聖靈引導我與菲律賓聖經衛理公會家庭合一,隨著神不斷賜給我力量,我進入團契、信心與屬靈的操練。藉由如此做.我將自己委身於神和其他的會友,我願意服從以下規定:

第一,保護教會的合一

  • 愛其他的會友- 彼得前書一 22

  • 拒絕道人是非或背後毀謗- 以弗所書四 29

  • 依從指派的領袖- 希伯來書十三 17

  • 憐憫犯錯的弟兄- 加拉太書六 1-2

第二,分擔教會的責任

  • 為教會的成長祈禱- 帖撒羅尼迦前書一 1-2

  • 邀請未信者來教會- 路加福音十四 23

  • 熱情歡迎教會的客人- 羅馬書十五 7

  • 向人們介紹耶穌基督- 使徒行傳八 33-35

第三,參與教會服事

  • 發掘屬靈恩賜-彼得前書五 10

  • 受裝備與牧師一起服事- 以弗所書四 11-12

  • 若有機會及管道,透過服事聖徒、飢餓者、赤身露體者、病痛者、寡婦孤兒及受刑人培養僕人的心。馬太福音廿五 31-46;腓立比書二 3-7

第四,支持教會的見證

  • 忠心參與聚會- 希伯來書十 25

  • 謙卑接受所傳講的神的話語並行在神話語的光中-約翰一書一 9-10

  • 追求聖潔的生活-希伯來書十二 14;腓立比書一27

  • 認錯- 雅各書五 16

  • 領受主的聖餐- 哥林多前書十一 23-26

  • 定期奉獻- 利未記廿七30; 哥林多前書十六 2; 哥林多後書九 7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地教會牧師

七要點論述

  1. 神以特別的方式住在信徒的群體中。
  2. 教會是神的家,是信徒委身於家庭關係的地方。
  3. 教會會籍是委身於神對教會的計畫的方式。
  4. 會眾必須一起分擔教會的責任。
  5. 個人的能力使用在教會生活乃是最有價值。
  6. 初信者需要立即參與教會。
  7. 成熟不應該是教會會籍的要求。

第五課作業

  1. 下一堂課之前,學生應該撰寫 「七要點論述」的短文(共七段),文中應該解釋每個要點的意思及重要性。寫作的方式是向非本班學生解釋這些要點,此作業要呈交給老師。
  2. 寫作作業:評估你的教會委身的會友比例,描述如何能成為你的教會會友。
  3. 提醒: 學生應該計畫三次示範教學,為非本班的學生示範教導本課的部分內容。
Next 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