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教義與實踐
教會教義與實踐
Audio Course Purchase

Search Course

Type at least 3 characters to search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results found

Lesson 2: 基督徒的合一

1 min read

by Stephen Gibson


班主任須知

學生應該繳交前次上課內容「七要點論述」的作業給老師。

老師應該請幾位學生與全班分享他們所寫有關「七要點論述」的其中一項。

每當看到 符號時,請讓學生回答問題。

介紹

► 請一位學生讀方格內的短篇故事。

虛構故事:從前有一座城市面臨河水氾濫的危險,居民組成隊伍填裝沙包放置在河邊。大伙齊心投入,熱血澎拜,於是培養出團隊精神。不久,各個隊伍替自己取名字,分別是城市拯救者隊、鏟沙勇士隊以及力抗河水隊。團隊認同變得重要,各組團員穿著匹配的運動衫,談論自家隊伍是最傑出的,甚至批評其他隊伍的表現。

當力抗河水隊的隊員需要跟城市拯救者隊借手推車時卻遭拒絕,城市拯救者隊認為稍後或許需要用到。當鏟沙勇士隊用完裝沙的麻布袋時,即便其他隊伍尚有多餘的袋子,他們仍需等一小時才有更多的袋子送達。這些隊伍早已忘記他們共有的任務,每個隊伍的成功似乎比任務的整體成功更重要。

有時候教會如何表現得像故事中的那些隊伍呢?

聖經極力強調基督徒合一的價值,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的分裂,他提出問題: 「基督是分開的嗎?」(哥林多前書 一 13)。保羅告訴以弗所的基督徒要保持聖靈的合一,他指出:「身體只有一個…,一主,一信,一洗。」(以弗所書四 4-5)。耶穌熱切地為信徒的合一禱告,這樣世界會相信他是從父那裡來的。(約翰福音十七 21)

從一開始,教會認定自己是一個。使徒信經包含這項聲明:「我信聖而公之教會,聖徒的相通」。尼西亞信經包含這項聲明:「我信獨一神聖大公使徒的教會」。大公這個詞彙的意思是完整且具有普世性,指教會是由使徒所建立,仍遵守使徒的教導。

早期的信經表達基督教教義的精髓,若有人不接受這些教義,教會不認為那個人是基督徒,因為信經的用意就是定義基本的基督教。因此若有人認為大公教會之外還有真實的教會,這個人就是異端份子。

教派

幾世紀以來,世上的教會並沒有組織成一個機構,反倒是有許多獨特的教會團體形成稱為教派的組織。

西元四五一年,東方正教因為教義的歧異脫離羅馬天主教。今天東方正教有幾個位於不同區域的教會組織,例如科普特、衣索匹亞、厄利垂亞、瑪蘭卡敘利亞、敘利亞和亞美尼亞使徒教會。

西元一○五四年,東正教脫離羅馬天主教。今天東正教有十五個區域的教會組織,包括俄羅斯正教會、塞爾維亞正教會和賽普勒斯教會。

除了那些龐大的分支,其他教會團體也在那些世紀期間脫離羅馬天主教。

新教的宗教改革發生於一五○○年,許多教會脫離羅馬天主教,因為他們相信羅馬教會不再清楚地傳揚真實的福音。還有許多其他導致脫離的議題,包括政治因素,但最主要是教義的分歧。

自從宗教改革以後,許多的教派形成。英格蘭國教會是由英格蘭的教會組成,他們也在其他國家建立教會,這些教會稱為聖公會。

長老教會的成立是受到改革者的影響,例如瑞士的加爾文(John Calvin),蘇格蘭的諾克斯(John Knox)和其他改革者,今天有數個長老教會的教派。

路德派(信義宗)起源於德國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事工,許多國家也有路德派的教會。

重浸派相信宗教改革沒有完全恢復聖經的福音,他們相信崇拜中不能有任何聖經以外的儀式,洗禮只針對悔改信主的人,嬰兒不能受洗,衍生自這教派的有許多國家的浸信會。

五旬節教派始於一九○六年洛杉磯的一次復興,世界上許多國家存在各種五旬節和靈恩派的教會,他們的教義也是五花八門。

現今有數千個教派自稱為基督徒,也有數千間不屬於任何教派的獨立教會。

教派往往始於一群人,他們認為所屬的教會否認或忽略一個重要的真理,於是這群人創建新的教派,意圖矯正錯誤的教義。日子漸久,他們持續發展自身的教義,有別於其他的教派,他們也發展關於敬拜的適當形式和基督徒生活細節的傳統。

有時候教派起源於福音的傳揚,假設在一個地區有許多悔改信主的人,但沒有教派照顧他們,新的教派可能因此建立,教派也可能因為宣教組織在特定國家的工作而開始。

大多數基督教的教派不會聲稱是唯一真正的基督教派,假如某個組織宣稱是世上唯一正統教會,我們不應該信任這樣的教會。

你知道多少不同名稱的教會和教派呢?

非信徒對基督教的反對來自基督教的分歧和多樣,許多非信徒認為基督教的眾多派別彼此牴觸,基督徒當中沒有合一的型態。

哪些行為似乎是否定教會之間的合一呢?

教會傾向於強調他們與其他教會不同的地方,即便那些不同無關信仰的基要教義。有時候教會在沒有全然瞭解的狀況下,指控其他教會的假冒為善、妥協或其他的罪。有些教會說其他教會不是基督徒,即便他們相信基要的基督教教義。

在履行大使命的任務上,教會沒有展現合一,教會似乎像商業一般競爭。許多領袖認為假如協助的事工沒有掛上他們組織的名稱,投入的勞力與資源就是浪費。

或許所有的基督徒都會同意基督徒應該合一,但許多人不知道應該採取什麼形式的合一。首先,我們會談論普世教會的合一,然後再談論地方教會的合一。

普世教會的合一: 不是機構的聯盟

有些人認為所有的教會應該聯合為一個組織,許多獨立組織的存在表示教會沒有合一。他們沒有區分教會的本質及教會的機構,因此對這些人而言,合一意謂機構的聯合。

一個人認為所有基督教的機構及教會應該聯合為一個組織,你會對他說什麼話呢?

機構之間的聯結若不是取決於其教義上的差異則無關緊要。為了聯合,機構必須對一些基要教義的看法一致,並決定其他的教義沒有重要到足以讓他們與不同意者分道揚鑣。

試圖讓所有的教會聯合為一個組織,這是立基於基督徒的合一就是機構的合一的觀念。耶穌展開世上事工的期間,他沒有要求所有的跟隨者加入同樣的組織,猶如這個事件所顯明:

「約翰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與我們一同跟從你。』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不敵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路加福音九 49-50)」

耶穌的話說明了「不與我們一同」(不屬我們的機構)的人,然而仍可以是「幫助我們的」,顯然地,基督徒的合一不是包含在一個機構中。

自從耶穌開展世上事工幾個世紀以來,已經有組織聲稱他們是全部的教會,沒有其他單獨的組織是基督徒。即使耶穌親身領導門徒時,祂並沒有聲稱祂的門徒群體是全部的教會。

有時人們使用無形的教會這個辭彙,無形的教會指向這個事實,亦即沒有一個具備會員名冊的有形組織包含所有的基督徒。基督教的組織也有會員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因此我們無法指向任何特定的組織,並說它是普世教會。

即使普世教會不是單一的組織,所有基督徒的合一應該是看得見的。耶穌祈禱信徒能夠合一,叫世人可以相信他(約翰福音十七 21),這意謂基督徒的合一必定以某種方式讓基督徒和世界看見。

當你遇見自稱是基督徒的人,你需要做什麼才能與他分享基督徒的合一呢?

基督徒合一的基礎

地方教會合一的基礎建立在聖經的教義,恩典的經歷以及屬靈的生命。超越地方教會的基督徒合一建立在相同的基礎,雖然細節較少。

陳述合一的基礎的另一個方式是:假如有人見證他已得救,似乎擁有靈命,也相信基要真理,那麼基督徒的團契是可能的。只要他的生活與神建立關係並順服聖經,團契就能夠繼續。

基督徒的合一不是取決於同意教義的每項細節,各地的教會不可能對教義的所有細節看法一致,就連使徒都會意見不合(加拉太書二 11-14)。

信徒群體研讀聖經並討論他們所相信的一切,試著確定他們是正確的,他們瞭解他們不同意某些基督徒群體的教義。

[1]有些教義是基要的,對基督教信仰不可或缺。若有人不相信那些教義,他就無法瞭解和相信福音。

有特定的教會相信更長的教義清單,大部分的教會瞭解,並非各地的基督徒都同意所有的教義。即便聖經暗示某個教義,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用同樣的方法理解聖經。

哪些是基要教義的例子呢?哪些不是基要的教義呢?

有些基本的教義是關乎神的本質、基督和聖靈的神性、基督的贖罪以及救恩是本乎恩也因著信。

有些非基要的教義是有關敬拜的形式及基督徒生活的細節,對我們而言,凡事合乎聖經當然重要,但我們必須瞭解,不是所有真正的基督徒對這些細節看法一致。


[1]

若是你心思端正,猶如我對你一般,那麼溫柔地愛我,猶如比弟兄還親的朋友,猶如基督裡的弟兄、新耶路撒冷的市民、戰場上的同袍,聽命於相同的救恩統帥。愛我猶如國度的同伴與耶穌的耐心,以及祂的榮耀後嗣 (約翰•衛斯理《靈的合一》。

真實教會的記號

羅馬天主教及宗教改革者都持守真實教會的記號這個古老的觀念,數世紀以來的基督徒相信,真實的教會的四個記號是合一、聖潔、大公性和使徒性,那些辭彙以不同的方式被定義。

這裡是一些簡單的定義:合一是指教會包括所有真實的基督徒,雖然不一定列入正式的名冊。聖潔是指教會對抗罪,相信從罪中得到拯救。大公性是指教會能夠在任何文化情境中採取適當的形式,同時持守重要的真理,使徒性是指教會遵守使徒所建立的原始信仰。

教會競爭的錯誤

有時候一個地區的教會因為相距不遠,人們可以選擇想要加入的教會。教會的會友或許嘗試讓社區的居民看見他們的教會比其他教會更好,他們開始和其他的教會競爭,試圖讓自己的教會更有吸引力。他們認為只要人數不斷增加,他們就是成功的教會。

教會之間的競爭是因為對教會的誤解而產生,許多人似乎認為教會就像需要吸引顧客的商場。或者教會就像需要吸引觀眾的展場,這些都是對教會的錯誤觀念。

教會是屬靈的家庭,美滿家庭的成員嘗試彼此照顧。他們一起努力提供家庭所需的一切,因為是家人的關係,他們利用時間相處。

教會是信仰的家庭,建立在與神以及與彼此的關係,他們希望被福音和教會的家庭生活吸引的新成員加入。教會應該專注於傳福音和展現教會生活,那麼他們會吸引對的人,以及有興趣成為家庭成員的人。

► 假如教會試圖與同區域的其他教會競爭,這樣的競爭會如何改變教會呢?

地方教會的合一

► 比起普世基督徒的合一,為什麼地方教會的合一需要同意更多的教義呢?

基督徒可能接受對其教義非全然認同的基督徒的見證,只要他們立基於基本教義且表現出基督徒生活的樣式。然而,因為基督徒必須個別操練所相信的是正確的,所以他無法與所有的基督徒同工。例如,若某牧師相信聖經告訴他為歸信的人施洗,他無法牧養一群教導歸信者不應該受洗的人。

另一個例子是,假如有人相信方言的恩賜並非聖靈充滿的證據,他就很難與相信聖靈充滿一定會說方言的人一起同工。他們的團契會出現問題,因為他們不會接受他的見證。事工的合作會有問題,因為這些人會試圖帶領新的信徒體驗說方言。

若有人做出違背聖經教導的事,他就是違背自己的良心。他要接受神的譴責,因為他選擇明知故犯。

基督徒可能相信擁有不同教義的人是真實的基督徒,但是他必須與同意大部分教義的人產生團契及發展事工,這意謂地方教會的教義聲明必須超越普世教會的基要教義。

► 為什麼一個人嘗試同意每一項教會的教義會是錯誤的呢?

結語

基督徒對其他人的態度必須保持平衡,不應該因為對非基要教義的枝節末微看法不同,就認定其他基督徒都是假冒的。然而他必須與持守教義,讓他們一起產生團契並發展事工的地方教會擁有親密的團契。

七要點論述

  1. 聖經強調基督徒的合一。
  2. 初代教會相信教會的合一是重要的教義。

  3. 教會無法透過聯合所有的基督徒加入一個組織來完成合一。

  4. 基督徒的合一奠定在聖經的教義、恩典的經歷及屬靈的生命。

  5. 各地的基督徒同意基督教的某些基本教義。

  6. 不同教會的基督徒對教義的細微末節看法會不一致。

  7. 地方教會必須同意教義的詳細聲明。

第二課作業

  1. 下一堂課之前,學生應該撰寫 「七要點論述」的短文(共七段),文中應該解釋每個要點的意思及重要性。寫作的方式是向非本班學生解釋這些要點,此作業要呈交給老師。
  2. 訪談作業: 學生應該訪談三個不同教會的會友,問他們對其他教會的看法。他們認為所有基督徒之間存在什麼樣的合一呢?撰寫訪談三位會友的短文。

  3. 提醒: 學生應該計畫三次示範教學,為非本班的學生教導本課的部分內容。

 

 

Next 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