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教義與實踐
教會教義與實踐
Audio Course Purchase

Search Course

Type at least 3 characters to search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results found

Lesson 15: 如何確認教會是否成熟

1 min read

by Stephen Gibson


班主任須知

學生應該繳交前次上課內容「七要點論述」的作業給老師。

老師應該請幾位學生與全班分享他們所寫有關「七要點論述」的其中一項。

測驗: 保羅所談的八個屬靈原則,學生必須能默寫出七個。

前言

本課以問題的形式說明成熟教會的特質,教會應思考這些問題以瞭解他們需要如何發展。

本班學生可能不是全都來自同一個教會,也可能不是能為教會做出改變決定的人,但他們可以使用這些問題來評估教會的成熟度,同時也替自己的事工訂定目標。

對於下列的問題,請利用所提供的解釋,討論問題的含義。想想教會可以做些什麽來發展它所需要的特點。

(1)賦予教會靈命的小組在哪裡?

健康的教會通常有一些提供靈命養分的小組,這些小組可能是家庭式教會,主日學課程或是其它類型的小組,它們可能是有組織架構的或是非正式的,靈命的復興通常始於這些小組,教會的靈命不是只有在敬拜中得到養分或得到復興,靈命的責任感及生命轉變通常發生在小組中,教會的領袖們應確認小組有在實踐這些目標,假如現有的教會結構沒有在促進靈命的成長,就需要做出改變。

(2)教會屬於誰?

除非有群委身的會友願意擔負起教會的事工和財務,是不可能會有成熟的教會。

假如事工是像在替牧師經營個人事業,教會永遠不會成熟。如果教會的建築是租來的,並由個人或外部機構支付租金,教會也不會成熟。

理想上,建物和事工應該都是由教會會友所擁有,假如教堂是租的,會眾就應負起房租的責任。

地方教會事工的建立應以機構的模式維持,直到基督的再臨。

(3)如何資助在地事工?

教會最佳的財務狀況是一切事工都能由會友的什一奉獻來維繫,假如教會是由外界機構資助,這就不是成熟的教會,是間軟弱的教會,假如教會是由牧師或幾位贊助人來維繫而非會眾,會眾就是還沒成為有信心的成熟家庭。

什一奉獻是神支撐地方教會的方法,教會的領袖應教導什一奉獻並逐漸讓會友支持教會的事工,教會的運作不應依賴外界的支援,外界的支援應是用在建立教會能力的專案上。

(4)教會贊助全職的牧師嗎?

聖經教導牧師要完全奉獻他的時間來做教會事工,但有時新成立的教會無法支付牧師的薪水,即使這樣教會仍應設立目標來支持牧師,讓牧師不用操心經濟重擔,可以全心專注在事工上。

(5)是否有財務的當責制度?

應由一人以上來收取和點算奉獻,一些受到信任的會友應負責建立教會的財務優先次序和政策,會友也應知道教會的財務系統如何運作。

[1](6)傳福音給教會外的人所用的方法有哪些?

教會的首要責任就是照顧委身的會友,然而教會必須不時地對所在社區中的未信者傳福音,一定要舉辦活動來讓教會外的人看見教會的工作並聽見福音。有些活動很臨時,領袖也要需要統整人力,有必要邀請並訓練有能力的會友來負責這些外宣的活動。

(7)教會如何回應社區的需求?

教會應尋求回應社區需求的方法,讓人們看見神的愛和聖經的原則永遠是第一優先。

(8)是否有哪些族群或經濟類型的人被排除在教會外展的事工中?

衣衫襤褸的窮人參加聚會時會受到歡迎嗎? 即便社區中的父母沒有參加教會,仍歡迎他們的小孩來教會嗎?是否有某族群會認為教會不是他們去的地方?

(9)如何歡迎教會的訪客?

教會應訓練會友招呼到教會的訪客,接待訪客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他們覺得自在和受歡迎,要有一些人試著去認識到教會的新朋友,不只是邀請他們來參加下一次的聚會,還要邀請他們到小組聚會或家庭聚會,讓他們可以學習並問問題。

(10)教會讓初信者立刻接受門徒訓練的方法是什麼?

[2]無論是在教會或其它地方剛得救的人,不是只有邀請他來敬拜聚會,而是也邀請他參與即刻的門徒訓練系統。可以從牧師個別的探訪開始,也可以邀請他參加每週的小組聚會。教會要準備好服事這些剛得救的人。

(11)教會如何描述成熟的靈命?

靈命成熟的人看起來是什麼樣子?要教導會眾成熟靈命的特質,這些特質不一定都伴隨著領導能力或恩賜,但有這些靈命成熟特質的人都是值得敬重的榜樣。

(12)什麼是有目標的屬靈建造系統?

教會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幫助會友的靈命建造(以弗所書四 11-13),教會的領袖不能只期望靈命的造就會自動發生,不該就只有證道,卻讓會友自動自發去造就自我的靈命,牧師應有一套系統來鼓勵會友運用屬靈紀律,對所有接受紀律的會友要負起責任,可以透過交談、小組、課程和其它方法來運用屬靈紀律。

(13)是否有會籍的結構,讓人們有委身教會的方法?

想委身教會的人必須確切知道委身的意義,有些教會說他們沒有會籍的結構,但每間教會都有其方法知道誰是會友。每個人都需要知道誰是組成教會的人。

(14)會籍資格的規定是否清楚且每個人都知道嗎?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成為會員需要作出哪些承諾。應印製成為會員的規定和程序說明。

(15)會籍的規定是否可讓初信者快速融入教會?

準備好要委身教會的初信者應要能夠立即幫助教會,這不是說要給他職位或領袖的責任,而是說他應知道他是教會的一份子。

(16)負責維繫教會價值觀和標準的團體是誰?

會眾中,有群決定教會本質的委身會友,他們可能是執事董事會或可被稱為治理單位的具有投票權的會友,領袖要特別花心思來發展這個團體,任何發生在這團體的變化都會影響教會的未來。牧師必須對這團體交代並隨時向他們稟報,他們和領導小組必須對教會有同樣的優先權。

(17)教會是否有明確的異象?

牧師、領袖小組以及委身的會友一定要多多討論教會的目的和目標,一起制定能力可及的教會異象,會眾也須熟悉教會的異象。

(18)會友知道教會的教義嗎?

教會所做的不能僅僅帶領大家敬拜和有屬靈經驗而已,當外面的人問會友說:「你們教會所信的是什麼?」會友應有好的答案,他們要能夠解釋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和所屬教會的特別教義。

(19)會友是否瞭解教會與其教派的關係?

教會應履行對其所屬機構的承諾,機構或協會舉辦的交流可協助強化教會的教義,應鼓勵教會的會友參加機構或協會所辦的活動。

(20)如何規劃及評估敬拜?

領袖應以禱告的心來規劃敬拜,假如聖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帶領敬拜,那當然很棒,但領袖應有可遵循的計劃,一些小組長應一起開會籌劃敬拜的細節。

假如教會的敬拜很棒,會眾就會參與且享受在其中,教會應試著在敬拜的各個不同程序中安排許多不同的人,這樣能讓更多人感到興趣且投入。

(21)洗禮與聖餐的進行是否符合聖經且有意義?

每位真誠的初信者都應已經受洗或是即將受洗,聖餐應是給有恩典見證的信徒,聖餐要對參加敬拜的人有益處。

(22)教會是否有符合聖經的教會紀律?

教會應對抗罪惡,假如教會的會友犯罪了,就必須與他對質,目標是讓他悔改並重新過著靈命得勝的日子。

(23)是否有分擔事工的小組?

事工要能成長就必須建造領袖團隊,每個人的影響力都有限,所能擔負的責任也有限,教會的事工不該變成一人事工。

[3](24)是否有挑選、訓練和增加服事團隊人員的制度?

服事團隊沒有培育新的人才,服事就無法成長。團隊服事人員應要慎選,即便如此教會一定要尋找並培育能在將來承擔責任的隊員,事工的成長取決於培養更多的領袖。

(25)是否有因應教會中的衝突和問題的制度?

沒有解決的衝突會弱化教會,要教導會友如何解決與人的衝突,教會的領袖不能忽視衝突而是隨時準備化解衝突,帶來和解。

(26)教會是否與其它教會合作來支持宣教?

假如教會真的想要看見神國度的進展,就不會只擴展自己在地的影響力,還會去支援其它的事工。願意替不能帶給自身教會任何利益的事工奉獻,這樣的教會就是彰顯神的榮耀。

(27)教會是否協助新教會的成立

成熟的教會應幫忙鄰近新教會的成立,新教會所觸及的人是現有教會沒有關懷到的人。

(28)教會的事工是否服務到會眾中所有的年齡層和各類型的會友?

孩童、長者、青少年、年輕夫婦的家庭、弟兄、未婚弟兄姊妹和等等其他人都對教會很重要,教會應從靈命成熟的所有程度來思考會友的需求。

(29)會眾是否有相互合作來照顧彼此的需要?

教會一定要關照會友的經濟需求,大部分的需要應該由人們互相幫助來滿足,而不是由教會領袖來管理。若大多數的會友不覺得有責任幫助別人,那麽他們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教會。

(30)教會如何確保會眾的經濟需求有得到供應?

教會應請執事來確保有注意到會友的需求,使徒行傳中的初代教會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任命了第一批的執事。

 

 


[1]

所有達成基督教任務的屬天方法中,傳福音居於首位。

〔米利(John Miley),《基督教神學》(Christian Theology) 〕

[2]

耶穌建立教會的方式是透過親自呼召和聚集使徒在身邊;訓練及教訓他們,並任命他們做宣教和聖禮的事工,清楚說明他決不更改的目的就是建造永續的社群團體,賦予他們能力,授權讓他們施洗,傳講主的道,教訓眾人並與復活的主一同慶賀逾越節的宴席。

〔奧登(Thomas Oden),《在聖靈裡的生命》(Life in the Spirit)〕

[3]

對抗掌權勢力,甚至在未來會面臨更多艱辛的同一個群體,憑藉著與天上元首的連結已經贏得勝利,他們可以期待末日在主裡那種全然的喜樂,並與信實的眾聖徒一起讚美主。

〔蒲柏,《基督教神學概要》(William Pope, A Compendium of Christian Th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