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複習
討論第三課的重點。請學生分享第三課寫下的個人禱告內容,並複習靈命造就的三大基礎。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1 min read
by Tim Keep
討論第三課的重點。請學生分享第三課寫下的個人禱告內容,並複習靈命造就的三大基礎。
本課結束時,學生將:
(1) 知道如何尋找上帝是誰的答案
(2) 認識上帝啟示祂自己的三種重要方式
(3) 了解認識上帝對靈命塑造的重要性
(4) 能清楚解釋上帝的重要屬性
(5) 認識耶穌如何完美地顯明上帝的本質
自從人類在伊甸園裡犯了罪,我們就一直受到誘惑對上帝有錯誤的觀念。但我們若無法信靠上帝,就無法理解上帝對我們的愛,也無法效法上帝的樣式。有些敬虔的基督徒發現要活出基督的樣式很困難,因為他們無法像其他基督徒一樣看見耶穌的榮美。
災害的受害者
當一個國家遭受自然災害、恐怖攻擊或傳染病時,有些宗教領袖宣稱這是上帝的怒火與審判。許多基督徒無法接受這種對上帝的看法,特別是受害者同時有基督徒與非基督徒時。
聖經學院的學生
有幾位聖經學院的學生,他們每星期都和校長見面,進行小組門徒訓練。其中一 晚,校長和導師問這些學生:「如果耶穌現在走進門,你覺得他看到你會有什麼反應呢?」這些學生聽完問題很驚訝,但這個問題也使他們開始思考。其中幾個人認為耶穌會對他們露出失望的表情。好像在對他們說:「你還可以表現的更好。」至少有一位學生認為耶穌看起來會是生氣的。其中一位女生開始哭個不停,完全無法回答。只有一位學生相信,耶穌現在走進門會是面帶笑容的。
一位年輕的妻子與母親
翠莎是一位 剛信主的基督徒,要教導和協助她建立並活出基督徒生命並不容易。她生長在被虐的破碎家庭生活中沒有良好的典範。她在青少年時期接觸了一些基督徒朋友,使她有家的感覺,但這些基督徒也灌輸了她一些錯誤的觀念,完全沒有教導上帝的恩典。
由於這些錯誤的教導,翠莎總是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她非但沒有經歷救恩的喜悅,反而常常感到困惑、沮喪和羞愧。她對信仰感到非常迷網,無法分辨聖經的核心教導與教會紀律。翠莎再也無法忍受這種壓力,於是她離開原本的教會,來到我所牧養的教會。有一次聚會,翠莎用非常疲憊而悲傷的聲音分享了她的「見證」,她說:「我真的盡全力要保住我的救恩。」對翠莎而言,上帝是非常嚴苛的,服事上帝變成她的重擔,而且她永遠無法討上帝的喜悅。
我試著教導翠莎福音的真理以及上帝的恩典,但她仍然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她可能猜想我是不是像她原先教會警告過她的那種「屬世的」牧師。或許我告訴她一個廉價的基督徒生活,也許當基督徒本來就非常困難,而我是故意讓這個過程看起來很簡單!
受苦的基督徒
我在亞洲的小村莊遇到一位貧窮的農夫,他的妻子得了一種怪病,全身都是瘡,她好幾個禮拜都痛的無法形容。她的醫生開的所有藥都沒有效。有一天,一位相信成功神學的宣教士來到他們的村莊,她的家人帶她去見這位宣教士。
這位宣教士傳授疾病與痛苦都是罪的結果,所以上帝一定會醫治外在的疾病。他教導身體康復是一種祝福,每位基督徒都應該宣告,甚至要求的,因為這是他們應得的產業。他說只要你有足夠信心,奉獻一點點作為「種子」,就能立即得到醫治。這位貧窮的婦人急著想治好,她奉獻了一切的財產,「相信」能得到醫治,並迫切地禱告。但是她的病還是沒有好。為什麼呢?她並不知道。也許在上帝的眼中她根本不值得一提。她的信心受到極大的打擊,彷彿被上帝拋棄了。
一位年長的基督徒
我認識一位年長的基督徒,她對上帝的看法使她備受折磨。她相信每當不好的事情發生,就是上帝懲罰她沒有遵守所有的教導。有一次她認為上帝叫她去參加一場復興特會,但因為她和丈夫身體不舒服,所以沒有去。幾天後她摔斷了手,就認為上帝在懲罰她的「不順服」。這位老太太隨時都非常焦慮。
一位亞洲的農夫
我最近聽說一位來自菲律賓的農夫,對他的教會感到非常不滿與困惑。他忿忿不平地說:「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種的洋蔥品質不好產量又少,我的鄰居不是基督徒,他的洋蔥卻長的又多又健康?上帝真是不公平!既然我是基督徒,上帝不是應該讓我的洋蔥長的比我鄰居的還好嗎?」
一群來自墨西哥的青少年
► 這些故事裡的人物對上帝有什麼看法?他們對上帝的看法,對他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毫無疑問地,對我們靈命造就影響最大的絕對是我們對上帝的看法。你對上帝的看法現在就影響著你的生活。而且這影響著你對自己的看法、你與他人的關係,甚至是你和上帝的關係。請仔細閱讀陶恕 (A.W. Tozer) 的這段話:
「對上帝不完整或錯誤的認知,比任何事情都還扭曲與傷害我們的心靈。例如法利賽人認為上帝非常苛刻而嚴酷,他們的外在行為符合很高的道德標準,但他們的公義只是表面上的。法利賽人認為與上帝同行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他們的信仰既堅難又嚴肅並且缺乏愛。」
「要是我們都能知道上帝是容易相處的上帝,該有多好。上帝知道我們原來的樣貌,知道我們是祂用塵土造的。即使祂有時會懲戒我們,但祂這麼做的時候卻是面帶微笑,就像一位以孩子為傲的父親,以溫柔和喜悅的心看待我們這些孩子。上帝看見我們的潛能,也看見我們每天都越來越像祂。」[1]
我們對上帝的看法很重要。
約伯的朋友認為上帝總是讓公義的人成功,懲罰有罪的人,所以他們論斷並責備這位正在受苦的朋友。
掃羅王認為獻祭比順服的心更能討上帝喜悅,因此失去了他的王國。
大衛王認為上帝的律法只是建議,所以他對上帝殺了烏撒一事感到憤怒。
法利賽人認為多做好事就能在上帝面前成為聖潔的人,所以他們在許多小事上更加遵守儀式與犧牲,但他們的心裡卻很驕傲且濫用聖經的權威。
在耶穌時代,大部分人以為災害與疾病一定是因為個人或家人有罪,而受到上帝的詛咒,所以當有人一出生就有身體上的缺陷,周圍的人都會指責他 [2]。
連耶穌的門徒也以為耶穌在乎派系,所以指責不屬於他們團隊的神職人員。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我們對上帝的看法真的很重要!
本課會回答兩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建立對上帝健康的觀念?如何使我們屬靈的眼光和耳朵更敏銳,可以辨識上帝的啟示?
上帝是永遠不改變的,但我們的眼光也時常像被烏雲遮住一般,這些烏雲可能是傳統、誤解、罪、驕傲或信仰的創傷。我們對上帝的看法來自家庭、教會與周遭的文化。當然不是我們所學的都是錯的,而是其中一部份是錯誤的,所以每個人對上帝的看法多少都有些扭曲。這是我們的敵人魔鬼所造成的,但靈命造就能幫助我們擺脫錯誤觀念,看見上帝的榮面。
我小時候跟家人在風景優美的美國華盛頓州住了一頓時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們去瑞尼爾山旅遊。這座山的海拔高達4,392公尺,天氣好的時候從幾百哩外就能看到山頂!
有一天我父親載著我們全家人,沿著瑞尼爾山腳下一直開,我們很失望整天都沒看到山峰,因為雲層太厚了。我記得我坐在休旅車的後座,一直凝視著窗外,希望能至少看一眼山峰。突然間雲層散開了,我就看到山頂了!景象實在太壯觀了!至今我依然無法用言語形容,那在兩公里外的藍天中突然出現的雄偉山峰。
在基督徒的生命中,烏雲散發、可以看見上帝時是非常令人振奮的時刻,而上帝正是透過耶穌以最完美的方式向我們顯現。
本課我們會學到建立對上帝更正確、更健康看法的幾種方式:
默想上帝如何向我們啟示祂自己,尤其是透上帝的創造和祂的話語。除非不斷地讓真理來充滿我們的心思意念,否則我們無法除去對上帝錯誤形象的觀念。真理就如同風,可以把心中的烏雲吹開。
定睛在耶穌身上,這是上帝向我們啟示祂形象的方式。我們要操練自己透過耶穌的為人、教導與救贖工作中看見上帝。我們會學到透過耶穌來認識上帝完整的樣貌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親自經歷上帝。我們會學到當我們與上帝同行,上帝就會更常向我們顯現祂的榮美。在歷史上,上帝選擇在關係中啟示關於祂自己的真理。
我們也要學習每天將自己的心思意念奪回,順服上帝所啟示的真理。
對上帝有健全的看法,必須先從上帝自己啟示的內容開始。
上帝以好幾種方式向人顯現祂自己。每天在上帝創造與維護的自然環境當中,我們都看見祂的榮美與奇妙。諸天訴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祂手的作為。[1]地上各樣美好的生物、雄偉的高山及流動的泉水、豐沛的海洋及豐富的植物,這些複雜且完美的精心設計都彰顯上帝的智慧[2]、能力與本質。[3] 耶穌的心思意念也都圍繞著祂所創造的世界,並且多次在教導門徒時以大自然作為例子。[4] 但本課會把重點放在上帝美的啟示。
(1) 上帝藉由在聖經中描述自己的屬性來啟示自己。
研讀上帝描述自己的方式非常重要。以這段經文為例:
「耶和華在摩西面前經過,宣告: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信實。」[5]
這段經文是聖經中最適合幫助我們認識上帝榮美屬性的經文。在這段經文當中,摩西身為上帝的朋友[6],居然想要看上帝的榮耀,這是非常大膽的要求。上帝回答:「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耶和華的名…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必將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掌遮掩你,等我過去」[7] 雖然那天摩西只看到上帝的後背,而非上帝的面和完全的榮耀[8] ,但上帝的面目如此神聖與榮美,摩西不得不「俯伏敬拜」。上帝的聖潔並沒有嚇跑摩西,他反而代替百姓求上帝赦免「我們的罪孽和罪惡」與「接納我們為祢的產業」。[9] 摩西想要屬於這樣的上帝!
► 根據上帝在西乃山上向摩西所啟示上帝的屬性進行默想與禱告,並問自己:摩西看見的上帝是我打從心底認識的上帝嗎?
(1) 上帝-「耶和華」
摩西學到上帝是主(LORD),當這個字大寫的時候,代表上帝在以色列人之間所使用的名稱,也就是耶和華(雅威)。耶和華是慈愛的上帝、供應的上帝、保護的上帝,並的管教祂的產業。
(2) 有憐憫的
耶和華(雅威)提到自己的第一個屬性為,一位慈愛的上帝,上帝真在乎我們、關心我們,對我們滿懷慈愛和憐憫。
(3) 有恩典的
其次,耶和華(雅威)自稱為「有恩典的」,代表上帝為百姓所做的事超過他們應得的,超乎人們所期望,賜予我們恩典。
(4) 不輕易發怒
第三,耶和華(雅威)自稱為「不輕易發怒」,代表上帝對我們不完美的行為與失敗充滿了耐心,包含道德上的失敗。耶和華(雅威)是給我們第二次機會的上帝。
(5) 慈愛的
第四,耶和華(雅威)自稱為「滿有慈愛」的上帝,也就是擁有豐盛的慈愛。希伯來原文hesed在此譯為愛(NIV版)或良善(NKJV版),在聖經裡這個字提到上帝的時候共使用了175次。這個字代表了上帝對我們毫無條件、永不改變的慈愛與良善,也代表彼此用永恆的愛立約。雖然人總是善變和上帝的關係總是起伏不定,我們卻能指望上帝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信實的,必定達成祂所應許的事。
(6) 信實的
上帝也提到祂自己是信實的,上帝的話都是正確且值得信賴的,我們甚至可以在攸關生死的決定上信靠上帝,也在永恆的生死上信靠上帝。[10]
► 花一些時間默想這些上帝的屬性,看看這些屬性是否符合你所認識的上帝。上帝在你眼中,跟在摩西眼中一樣完美嗎?
耶穌是上帝的榮美
► 仔細閱讀約翰福音1:14-18。
約翰在這段經文當中告訴我們,我們在耶穌身上看到摩西無法看見,禁止看見的上帝的榮光: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1] 上帝成為肉身住在我們之間,我們也見過上帝的榮光。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獨一的兒子將他表明出來。」[2]
約翰在上述的經文中教導了驚人的真理,在父懷裡的耶穌是上帝的榮美,將上帝的榮耀彰顯出來;與天父連合且與天父有親密認識的耶穌來到我們當中,使我們能認識上帝。而且耶穌不只希望我們認識祂,還能跟祂有很親近的關係。
父親或父神這個概念在新約中有更清楚的描述。新約提到透過對基督的信心,上帝就成為我們的父親,這個稱呼在舊約只使用了15次,在新約卻使用了245次!以父親來稱呼上帝,更加突顯了上帝的慈愛、供應、教導與我們在禱告時的稱呼。透過耶穌,我們能夠與父神有所連結。[3]
上帝在耶穌身上彰顯的不只是自己的名字和屬性,而是把祂自己完全賜給我們,使我們能親眼看過、親耳聽見、親手摸過。[4]
耶穌使上帝的本質變的顯而易見。
「那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上帝,已經照在我們心裏,叫我們知上帝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5]
► 你認為「上帝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代表什麼意思?
這經文的意思是上帝以光照耀每位基督徒的心,使我們能在耶穌身上看見上帝的一切屬性與榮美。透過耶穌,三位一體的神能在我們面前顯現出來。
真正了解耶穌已完全將上帝啟示出來,就是塑造靈命最強大的影響力。為什麼呢?因為當我們對上帝和上帝的道感到困惑時,我們可以從耶穌的生命與教導中尋找答案。
上帝最完整的啟示不是透過祂的創造、祂的名或祂的屬性,這些都是非常美好且都是符合真理的啟示。然而上帝最完整的啟示在於上帝以主耶穌基督人的樣式來到世上。凡是真正認識這項真理的人,就能獲得自由、醫治與完整的生命。
聖子與聖父同享尊榮。耶穌擁有上帝一切的特質、形象、名稱,不論上帝是誰,耶穌也呈現同樣的身分。因此,如果我的腦海中任何對上帝的想法不符合聖經中對耶穌的性格、救贖工作、主耶穌基督的教導,就是不正確的。
舊約與新約裡的上帝是同一位上帝,但只有透過耶穌道成肉身和福音,我們才能真正認識上帝。
耶穌彰顯上帝是聖潔的愛,是良善的、充滿耐心的、值得信賴的、慷慨的、信實的、聖潔的、公義的,以及其他美好的特質。
► 花幾分鐘思考你現在的生命。你的家人、教會、文化如何影響你對上帝的認識?你自己的想法又有什麼影響?我的家人或教會對上帝的教導,是否跟耶穌的生命或教導不同呢?
耶穌是上帝的詮釋者。
當我到海外旅遊時,通常都需要一位口譯員。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當地的語言毫無意義,而是因為我自己聽不懂。我的頭腦無法解讀這些聲音和詞彙,所以我需要懂這種語言的人幫我翻譯。我發現最稱職的口譯員不僅是了解我的語言與文化的人,還要是從小生長在那種文化與語言環境當中的人才能詮釋的。母語人士對自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遠遠超過外人能理解的程度。同樣的,上帝的先知、祭司、詩人都受到上帝的啟示來解釋上帝的本質、真理與意念,他們也竭盡所能做好這項工作。但只有上帝能真正流露與解釋上帝的本質,所以耶穌才會來到我們當中,因為耶穌就是上帝,也是天堂的原生居民。藉由耶穌道成肉生,我們才可以聽見、看見、觸摸到上帝。唯有透過耶穌,罪人才能與上帝和好。
一趟個人旅程
「在基督裡靈命造就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取代的過程,以耶穌的形象與想法取代對我們有害的形象與想法。」[6]
我很幸運的生長在一個很棒的基督徒家庭中。我的童年時期有許多屬靈榜樣,包括我的父母,他們非常愛我,並且教導我上帝的話語,也是我效法的對象。很不幸的,我年輕時聽過幾位傳道與老師教導錯誤的福音。他們的教導使我很困惑,不再信任那些根據聖經來講的老師,也對我的靈命造成了相當程度的不安全感(我內心甚至會出現錯誤的內疚感和羞愧感)。
我記得我的靈命還不夠成熟時,我說:「父神,我無法理解這些聲音與意見。我的教會教導一種觀念,別的教會卻教導別的觀念。一位聖經老師教導了一種看法,另一位聖經老師的教導卻截然不同。上帝啊,到底誰是對的呢?我想要知道真理!」
經過不斷的摸索後,我逐漸理解上帝將愛子差派來這世界的主要原因,就是要解答我的這些疑惑。我從小就學到耶穌是上帝,但我沒發現耶穌來的目的是要啟示上帝的樣貌。聖靈開始在我心中動工,以下列的一些經文提醒我:
我終於了解耶穌確實是上帝道成肉身,是上帝最完整和最後一次的啟示,我能信靠耶穌來幫助我認識上帝,也認識上帝的真理。我現在發現,上帝一直在聖經歷史裡啟示自己,但耶穌是上帝道成肉身的形象,是最完整且最完美的啟示。[10]
我知道上帝在舊約歷史裡教導人們認識祂,尤其是認識上帝救贖的愛。上帝教導我們的方式有很多種,透過祂創造的世界、伊甸園、傍晚在伊甸園裡與亞當和夏娃一起散步、甚至在人類犯罪後,賜我們救主耶穌的應許、用皮子為人類製作衣裳、諾亞只有一扇門的方舟、與亞伯拉罕及其子孫的約定、救贖祂所選的子民越過紅海,逃離奴隸的生活、在西乃山上顯現祂的榮美、透過祂神聖的律法、有救贖象徵的美麗帳幕、受膏的祭司、血的獻祭、祂的榮耀、對不順服的審判、神蹟的食物嗎哪和擊打盤石而出的水、戰勝邪惡的國家、應許之地、透過以色列先知與詩人的審判和希望。每次上帝對我們說話,祂都引導罪人到沒有罪的救主面前,這位救主能救贖墮落的人,幫助我們與上帝和好。所以想要真正瞭解聖經,必須先認識耶穌。所有的教導都指向耶穌。耶穌是一切的開始與結束。
當我還是一個年輕人的時候,我定睛在耶穌身上,我的疑惑也逐漸散開了。透過聖靈的幫助並思考:這種教導與信念是否與上帝透過耶穌所啟示的真理相符呢?[11] 來察驗我曾經聽過的聖經教導和我自己對上帝的認識。我也會問我自己:兩千年前這些門徒跟隨耶穌,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在這個世代,跟隨耶穌又是什麼意思?漸漸地,這些令我困惑、與聖經抵觸的人聲逐漸散去,我開始能聽見我的牧羊人的聲音。藉由上帝的恩典與屬靈導師的幫助,我再次發掘了跟隨耶穌的榮美與單純。
上帝的形象在對耶穌的描述當中顯現。
福音書裡對耶穌的描繪能幫助我們認識上帝。其中一個故事中,耶穌與罪人一同用餐。另一個故事中,孩童開心地坐在耶穌大腿上,毫不畏懼。我們也看到耶穌在加利利湖岸邊,烤魚給他疲憊又灰心喪膽的門徒吃。我也很喜歡耶穌在前往以馬忤斯的路上,邊走路邊教導兩位門徒。在受難週我們也看到很多耶穌的榜樣:幫門徒洗腳、擘餅和倒酒、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在定他罪的人面前沉默不語,以及順服地走上十字架。這些描述都是為了明白上帝救贖我們的愛。
我們對上帝最清楚的認識來自於對耶穌的描述與教導。
耶穌啟示了上帝愛罪人。
耶穌啟示了上帝是慷慨的。
耶穌啟示了即使門徒失敗了,上帝也不會很嚴苛、沒耐性、冷酷或憤怒。
耶穌啟示了真正的門徒是每天背起他/她的十字架跟隨耶穌的人。
耶穌啟示了上帝對兒女的愛是無條件的。
耶穌啟示了救恩無法靠自己贏得,而是藉由信心,透過恩典獲得的。
耶穌啟示了許多在這世上沒沒無聞的人在永恆的國度裡會備受敬重。
耶穌啟示了在上帝的國度中地位最高的是服事的人。
耶穌啟示了我們無法努力贏得恩典,恩典是白白得來的。
耶穌啟示了我們不可能靠著好行為討好上帝,只能藉著信靠上帝來討上帝喜悅。
耶穌啟示了上帝沒有牢記赦免我們的次數,因為祂總是願意再次原諒願意悔改的靈。
耶穌啟示了上帝會教誨與糾正祂所愛的兒女,而不是懲罰他們。
耶穌啟示了上帝從來不因為我們的失敗感到驚訝。
耶穌啟示了上帝在乎我們對祂和他人的愛,更甚於犧牲和獻祭。
耶穌啟示了上帝有時會使祂的兒女受苦或死亡,以達成整體的救恩計畫。
耶穌啟示了上帝對罪深惡痛絕,因此祂差派祂唯一的兒子來替我們死,承擔所有的罪。
耶穌啟示了上帝不受死亡權勢的掌控!
耶穌以很多方式幫助我們更認識上帝,這些只是幾個例子而已。
► 思考本課一開頭那幾個令人難過的故事,並討論如何用本章學到的內容幫助對上帝有錯誤觀念的人。
雖然我們要時常用上帝的話語來對照我們的經驗,上帝也希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向我們顯現。
在聖經裡,亞伯拉罕在他面對衝突、饑荒和自己的恐懼時,靠著信心與上帝同行,更加認識上帝的信實。雅各透過面對自己欺騙哥哥的後果(哥哥的400位人馬)與跟上帝摔角為求祝福,經歷上帝的赦罪之恩。約瑟透過被賣到埃及當奴隸時,了解到上帝的饒恕與愛多麼的深刻。
年輕的大衛以機弦和五顆石子打敗巨人歌利亞,他學到上帝的能力足以幫助人的軟弱。摩西在山上與上帝對話時,看到上帝的榮光。耶穌在受苦中學會順服。門徒從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學到上帝多麼厭惡罪,他們也在完成大使命的同時學到上帝奇妙的恩典和神聖的能力。
就像這些聖經人物一樣,當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與上帝同行時,我們就更加認識上帝。若非生活中的困難使我們敞開心胸,並在跟隨上帝的旅途上經歷一些挑戰,我們無法真正看見上帝的榮美。直到我們遇到麻煩,我們時常無法看見自己有很多痛苦的事實。所以不要慌張或沮喪,我們這趟靈命造就的旅途上每一件事都是為了幫我們更像耶穌。[1] 如果我們有願意領受的心,所有的考驗、誤解、經驗都會成為我們的導師。
光是靠著閱讀、聽講道或參加與上帝的愛相關的特會,無法幫我們培養出像上帝一樣的愛。透過閱讀、聽講道和參加特會來增加知識很重要,但經驗是最好的老師。
我之所以知道上帝是全能的上帝,是因為當我的家庭遇到困難時,我們更深刻感受到上帝的能力。有一次我們從菲律賓去美國拜訪,我們五週大的兒子傑西被診斷出患了癌症。當時我本來不會在美國,但我是去刑法法庭作證,因為我一年前剛好目睹了一場隨機的街頭犯罪。要不是我們回到了美國,傑西就無法得到他需要的醫療幫助。當我們開車回岳父岳母家時,我們心中充滿了對上帝的感謝,也深深認識到上帝在每件事情中掌權。上帝如此細膩地安排了我們的每個腳步,包含傑西出生的時機、在馬尼拉的美國大使館的手續、幫助我們做好心理準備的時間,都非常奇妙,無法用言語形容。
從我們自己的經驗當中,我知道上帝掌權。有一次我和妻子在海外服事,半夜我倆突然驚醒,覺得房裡有一股邪惡的勢力。就在此時,我們的八歲兒子提摩太跑進來,他摀著喉嚨,嗚咽地說好像有什麼東西掐住他。我們都非常害怕。我慌張地打開聖經,翻到詩篇91篇開始唸:「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當我唸完時,上帝的平安已經來到原本的黑暗當中,提摩太也在地板上睡著了。
我們必須要經歷上帝!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我們必須要透過個人的經驗來認識上帝。
► 詢問學生他們曾經歷上帝的方式,並對照經文中上帝啟示自己的方式。
(1) 本週至少花三十分鐘複習本課,包含閱讀相關的聖經經文,請求聖靈帶給你啟示。
(2) 在你的日記寫下上帝提醒你生命中需要改變的事情。
(3) 每天的靈修時間至少默想一篇詩篇,並在日記中記錄詩人對上帝本質與特質的描述。
(4) 在日記中記錄為了達到這課所提到的靈命轉變及成長所做的禱告。
(5) 在每天獨自禱告時,使用布朗博士的《每日禱告指南》。
(1) 第四課提到哪三個建立對上帝有正確觀念的主要方法?
(2) 簡單說明出埃及記34:4-11中對上帝屬性的描述。
(3) 提出經文佐證,說明耶穌為何能詮釋上帝的完整形象。
SGC exists to equip rising Christian leaders around the world by providing free, high-quality theological resources. We gladly grant permission for you to print and distribute our courses under these simple guidelines:
All materials remain the copyrighted property of Shepherds Global Classroom. We simply ask that you honor the integrity of the content and mission.
Questions? Reach out to us anytime at info@shepherdsglobal.org
Total
$21.99By submitting your contact info, you agree to receive occasional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ministry.
Download audio files for offline listening
No audio files are available for this course yet.
Check back soon or visit our audio courses page.
Share this free course with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