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目标
学完本课时,学生应该:
(1) 把约翰福音和对观福音进行对比。
(2) 知道约翰福音的作者、写作年份和历史背景。
(3) 识别出约翰福音的主题和写作目的。
(4) 领会耶稣的神性和人性都是重要的。
(5) 把约翰福音的信息和当今世界的需要联系起来。
(6) 把本课的内容应用到服事当中。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2 min read
by Randall McElwain
学完本课时,学生应该:
(1) 把约翰福音和对观福音进行对比。
(2) 知道约翰福音的作者、写作年份和历史背景。
(3) 识别出约翰福音的主题和写作目的。
(4) 领会耶稣的神性和人性都是重要的。
(5) 把约翰福音的信息和当今世界的需要联系起来。
(6) 把本课的内容应用到服事当中。
通读约翰福音
背诵约翰福音20:30 – 31。
► “信”是什么意思?真信心是如何影响我们生命的?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上帝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上帝独生子的名。”[1]
这些大概是人们最熟知的圣经词句了。它们应许说,无论是谁,只要信耶稣,就会得永生。它们也是最常被误用的圣经词句。“只要信”常常被错误地解读为只要公开宣布信耶稣就足够了,归信并不涉及生命的改变。约翰表明信心并不只是思想上认同。从心里说出的“我信”一定会改变你的生命。真信心一定会给人带来意志和行为上的改变。
[1] 约3:16 – 18。
作者、写作年份和地点
西庇太的儿子约翰是第四卷福音书的作者。安提阿的伊格纳修、殉道者游斯丁、坡旅甲、和爱任纽都证实约翰是约翰福音的作者。
约翰和他兄弟雅各还有西门彼得都属于耶稣的“小圈子”。当耶稣在管会堂的家里让他女儿从死里复活时,只有这几位门徒在场。[1] 当耶稣登山变相以及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时,他们也和耶稣在一起。[2]
约翰在教会中是一位举足轻重的领导者。在新约中有好几卷书是约翰写的,他写了约翰福音、三封书信和启示录。只有保罗比约翰写得多。
根据传统的说法,约翰住在以弗所。在图密善作王期间,约翰被放逐到拔摩岛,他在那里写下了启示录一书。随后,他回到以弗所,在那里活到将近一百岁的高龄,寿终正寝。约翰福音有可能就是他在以弗所写成的。圣经学者通常以为约翰福音成书于主后85 – 95年,是最后写成的一卷福音书。
写作目的
约翰福音与对观福音有着显著的差别。约翰福音没有叙述耶稣赶鬼的事件,没有记载耶稣讲过的比喻,此外,这卷福音书也没有像马可福音那样有“弥赛亚的秘密”。
许多学者注意到约翰福音和对观福音之间的差别,但两者间也有共同点。领会到这一点也很重要。约翰教导的福音与其他使徒所教导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从不同的视角呈现了耶稣的生命,但他的信息和其他福音书的作者是一样的。约翰表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住在我们中间,他为了我们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第三天从死里复活。约翰的写作目的是记载耶稣神性的证据,这是他明确陈明了的。
关于耶稣的本性,有两个早期的异端。其中一个否认耶稣是完全的人,这个异端声称耶稣只不过是表现出人的样子。路加把耶稣描述成完全的人,他的记载驳斥了这个错误。另一个异端否认他的神性,声称耶稣是一位伟大的教师,而不是上帝之子。约翰记载了一系列神迹,这些神迹揭示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也做出了一些陈述,表明耶稣是取了肉身的上帝之道。约翰通过这些神迹和陈述特别关注了耶稣的神性。约翰的写作目的是:“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的生命。”[3]
[1] 可5:37 – 42。
[2] 太17:1 – 9;可14:32 – 36。
[3] 约20:31。
序文(约1:1 – 18)
马太追溯耶稣的家谱到大卫,从大卫追溯到亚伯拉罕。他向犹太人读者呈现的耶稣是君王。马可没有记载家谱,他向罗马人读者呈现的耶稣是仆人。路加追溯耶稣的家谱一直到第一个人亚当,他呈现的耶稣是人子。而约翰一开篇就写到:“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1] 这段话可被称作“神的家谱”。他呈现的耶稣是上帝的儿子。
约翰福音一开篇就以引人注目的笔触称耶稣是“道”,“道就是上帝”。他写道:“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2] 福音书剩下的篇幅就是在给出证据,来支持这个声称。
神迹之书(约1 – 12)
► 约翰福音所记载的每一个神迹是如何彰显出耶稣的神性的?
约翰福音的前半部分通常被称作“神迹之书”。约翰在这一大段文字中记载了七个神迹,表明了耶稣的神圣能力。耶稣在迦拿的一次婚宴上变水为酒,向门徒揭示了他自己的身份。[3]“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4]
约翰福音1 – 12章共记载了七个神迹,而在迦拿所行的神迹是第一个。另外六个神迹如下:
每一个神迹都表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约翰使用了“标志”[6]一词来描述耶稣所行的神迹。这些神迹都是表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的标志。我们是循着标志来找路或找机场,同样,约翰要我们循着这些标志来找到他的神性。[7] 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是耶稣所行的最后一个神迹,只记载于约翰福音,而且是这卷福音书前半部分的高潮。这个神迹最终直接导致了耶稣和犹太教宗教领袖的对抗态势。由于有许多犹太人因看到这个不容否认的神迹而转向耶稣,宗教领袖就决定将耶稣和拉撒路一并除灭。[8]
约翰记载了七个神迹,此外,他也记载了耶稣为声明他自己的神性所做的一系列陈述。马可提到,在某些情况下,耶稣禁止他的门徒向人宣布他是弥赛亚,而约翰却记载了耶稣向别人揭示自己身份的一些场景。约翰福音记载了如下这些见证:[9]
近年来,有怀疑论者主张说,耶稣并没有宣称自己有神性。约翰却显明,耶稣反复公开宣称自己有神行。耶稣说过:“没有亚伯拉罕之先,我永在。” [11] 他当时的听众听见他这样说,都清楚地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上帝向摩西启示他自己时,用的也是这样的话:“我是自有永有的。”[12] 听见耶稣也这样说,在场的人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他们想要用石头打死他,这是当时对亵渎上帝之人的惩罚。[13] 他们不是因为耶稣是伟大的教师或医治者才想要杀他,而是因为他声称有神性才想要杀他。我们可以不承认耶稣像他自己声称的那样有神性,但我们绝不能否认他曾做过这样的声称。
荣耀之书(约13 – 20)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14] 我们在耶稣身上看到了这个荣光。耶稣在他在世的最后一个星期里,彰显了他的荣耀,但他彰显荣耀的那种方式却是他的门徒始料不及的。他的门徒原以为他的荣耀是在军事胜利、政治权力、或公共服事等领域大放异彩,万人瞩目。他们哪知他彰显出的荣耀竟涉及到十字架和自我牺牲?
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向门徒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谦卑,并且教导门徒要谦卑地彼此服事。[15] 在他的最后一段谈话中,他谈到保惠师,并且说要叫保惠师“永远与你们同在”。[16] 他用葡萄树和枝子的比喻来教导常在他里面是何等的重要。“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17] 这些例子与政治权力和军事实力刚好相反。耶稣要走的是舍己与谦卑的道路。
耶稣在那段“大祭司的祷告”中为他心里最关切的事情祷告。他在即将面临十字架的苦难时祷告道:
约翰记载了耶稣的被捕、受审、被钉和复活。约翰福音第三章记载道,耶稣曾对尼哥底母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18] 后来,耶稣又谈到他会如何受死:“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19] 在十字架上,人子被“举起来”,并且“吸引万人”来归他,为的是让他们“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就是耶稣的整个生命要指向的目标。这也是他来到世界要得到的荣耀。
约翰在这一大段的结尾处记载了多马在耶稣复活之后所做的见证:“我的主!我的上帝!”[20] 此后,多马的生命转变了,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命看到耶稣的复活带来的极大能力。他去印度传福音,在那里殉道而死。
后记(约21)
约翰福音的最后一章讲述了耶稣在复活后在加利利海边向一群门徒显现的经过。[21] 约翰在福音的结尾处肯定他的记载是真实的:“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我们也知道他的见证是真的。”[22]
[1] 约1:1 – 3。
[2] 约1:14。
[3]神迹并不仅仅是指我们不能解释的事件。神迹牵涉到“超自然的力量介入到自然当中,或介入到事件的进程中。在教会历史上,神迹曾被当作对上帝恩典的超乎寻常的表达。不仅如此,神迹还被当作神圣的证明,证实行神迹的那个人乃至他的教导都确凿可靠。”正因如此,约翰才使用“标志”一词来描述耶稣所行的神迹。(该定义取自辛克莱·B·傅格森和J·I·帕克编著的《新神学词典》1988年版)
[4] 约2:11。
[5] 只有这个神迹是四福音都记载了的。
[6] 在约翰福音中,凡英文钦定本译作“signs”的地方,中文和合本都译作“神迹”,但英文中的“miracles”在中文和合本中也都译作“神迹”。这样一来,从中文和合本就看不出区别来。因而我在本课详解的文字中,把“signs”按其字面意思译作“标志”。——译者注
[7] http://www.probe.org/site/c.fdKEIMNsEoG/b.4222629/k.EE2A/What_is_a_Biblical_Definition_of_Miracle.htm.
[8] 约11:45 – 53,12:9 – 11。
[9] ……常有人说:“要我接受耶稣是一位伟大的道德老师,这在我不成问题,但他若自称是上帝,这在我是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这种话恰恰是我们一定不该说的。能说出耶稣所说的那种话的人肯定不会是伟大的道德老师。这种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地狱中的魔鬼。你可以把他当傻子关起来……,可以……把他当鬼魔杀死他,也可以匍匐在他的脚前称呼他为主、为上帝。随你怎样都行,但千万不要讲什么冠冕堂皇的废话,说什么他是伟大的人类导师。在这一点上,他根本就没有给我们留有任何余地。
——摘自《返璞归真》
C·S·路易斯
[10] 约4:25 – 26尤为突出。
[11] 约8:58。中文取自吕振中译本。——译者注
[12] 出3:14。
[13] 约8:59。
[14] 约1:14。
[15] 约13。
[16] 约14:16。
[17] 约15:6。
[18] 约3:14 – 15。
[19] 约12:32。
[20] 约20:28。
[21] 约21:1。约翰称加利利海为提比哩亚海,这是加利利海的别名。提比哩亚是加利利的首府。
[22] 约21:24。
约翰福音向刚归信的人启示了耶稣的神性。它清楚简明地把耶稣呈现出来,因而牧师通常鼓励刚归信的人读约翰福音。在约翰福音中,我们看到耶稣是“生命的粮”(6:35)、“世界的光”(8:12)、“好牧人”(10:11)、“复活和生命”(11:25)、和“道路、真理、生命”(14:6)。
约翰为心存怀疑的世人提供了一个耶稣是上帝之子的形象。有人想要寻找大有威力的迹象,来证明耶稣之自称有神性是确定无疑的,对于这等人,约翰福音可谓是振聋发聩。耶稣通过神迹彰显出,他之自称“我永在”是由他的神圣力量支撑着的。[1]
如今,有的教会不呼召人作真正的门徒,反而宣讲一种“廉价的恩典”[2]。对于这样的教会,约翰福音让我们看到信仰的真意。真正的信心是会转变基督徒的生命的。[3]“他的门徒中”有许多听过耶稣解释“生命的粮”之后就退去了,“不再和他同行”。[4] 这些曾跟随过耶稣的人也会自称是“信”耶稣的。他们跟随他,享受过饼和鱼,但他们并不是真地信他。他们没有继续不断地顺服耶稣的吩咐,因而没有把口里所称的信心活出来。约翰福音教导了真信心是什么意思。
[1] 约8:58。
[2] “廉价的恩典”这个提法取自迪特里希·朋霍费尔所著的《作门徒的代价》一书。
[3]主说:“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他的意思是说:我们若愿意解除内心的昏聩,就必须跟随耶稣,并遵从他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必须专心致志地默想耶稣基督的言行。
——耿稗思《师主篇》
[4] 约6:66。
约翰福音表明,真信心是会改变信徒的生命的,甚至会让信徒付上生命的代价。迪特里希·朋霍费尔把廉价的恩典和“昂贵的恩典”进行了对比。他写道:“基督呼召人,是命令他来,并且舍命。”[1] 我们可以在二世纪时的殉道者坡旅甲身上看到这样的真信心。
坡旅甲是使徒约翰的门徒。他曾聆听约翰的教导,也曾听过约翰谈起对耶稣言行的追忆。坡旅甲被捕时已是八十六岁高龄。当时的官员不想处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于是想要放他一条生路。只要他放弃信仰,并且宣誓说:“该撒是主”,就饶他不死。法官说:“宣誓吧,然后我就放了你。”坡旅甲却回答说:“在过去这八十六年来,我一直是他的仆人,他没有亏待过我,我如今又怎能亵渎这位拯救了我的君王呢?” [2] 这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回响不休,见证了真信心的含义。坡旅甲学到了他的老师约翰所教导的功课。他知道真信心是会转变信徒的生命的,甚至到受死的地步。
[1] Dietrich Bonhoeffer,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 Trans. R.H. Fuller. Touchstone, 1995, 89. ——原注。案此书有中译本,《作门徒的代价》,迪特里希·朋霍费尔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另新星出版社2012年出版了魏仁莲的译本,可供选读。——译者注
[2] 关于坡旅甲殉道的故事,请参看网址http://www.ccel.org/ccel/richardson/fathers.vii.i.iii.html. 另请参看约翰·福克斯所著的《殉道史》p.13 - 16(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1月出版)
完成如下作业,证明你明白了本课内容:
(1) 通读约翰福音,同时写灵修日记。把你对约翰福音每一章所呈现的耶稣的回应写下来。比如,约翰福音第一章呈现出的耶稣是永恒的“道”。你作为基督徒,这对你意味着什么?耶稣的永恒本质如何影响你的信仰,又是如何影响你作为他儿女的信心的?
(2) 根据本课内容参加考试,考试也要包括经文背诵。
(1) 坡旅甲见证说约翰是约翰福音的作者。他的见证为什么尤为重要?
(2) 约翰写这卷福音书的目的是什么?
(3) 从他在福音书的选材上如何能看出他的目的?
(4) 约翰福音的序文部分是如何展现耶稣的家谱的?
(5) 请列出约翰福音所记载的七个“神迹”。
(6) 耶稣曾做见证,证明他自己的神性,请给出三个实例。
(7) 耶稣自称有神性,犹太人的领袖对此作何反应?
(8) 耶稣在那段“大祭司的祷告”中为哪三件事祷告了?
SGC exists to equip rising Christian leaders around the world by providing free, high-quality theological resources. We gladly grant permission for you to print and distribute our courses under these simple guidelines:
All materials remain the copyrighted property of Shepherds Global Classroom. We simply ask that you honor the integrity of the content and mission.
Questions? Reach out to us anytime at info@shepherdsglobal.org
Total
$21.99By submitting your contact info, you agree to receive occasional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ministry.
Download audio files for offline listening
No audio files are available for this course yet.
Check back soon or visit our audio courses page.
Share this free course with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