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教义与实践
教会教义与实践
Audio Course Purchase

Search Course

Type at least 3 characters to search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results found

Lesson 6: 第六课 共享的生命

1 min read

by Stephen Gibson


五旬节之后的教会

►  请一位学生为大家朗读使徒行传2:46-47。你在五旬节后的教会团契中注意到哪些细节?

五旬节之后,使徒行传记述了教会的生活——“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许多人变卖家产,接济教会的集体生活。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在圣殿敬拜,也在家中团契。

[1]

当圣灵在他们中间做工最为兴旺时,教会的集体生活也最为深入。对于早期信徒而言,参与教会远不止于礼拜日的敬拜聚会。信徒们每天都一起分享生活。


[1]“在圣经和信经中,基督徒团契都是一种给予和获得恩典的方式。”
——威利、特森(Wiley & Culbertson)
《基督教神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Theology)

教会家庭生活

在新约中,教会被称作家[1],信徒们是神的儿子[2],信徒称彼此为弟兄姐妹[3]

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家。在现代社会之前,世界各地的人对家都有相近的认识。亲属网络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宗族,多个宗族又组成一个部落。大家庭为成员提供保护,伸张正义,使他们承受地业、工作、婚配、受教育,并支助长者、孤儿和寡妇。在家庭之外,人们通常很难获得这些支持。

[4]

在这种文化中,家里的所有人都信奉相同的宗教。宗教并非个人选择。孩子们会接受家族宗教传统的教导。

许多归信基督的人被家人抛弃,从而失去一切正常的家庭供应。教会成为他们新的家庭,所以他们称呼彼此为弟兄姐妹。教会里的人彼此帮助,也彼此依靠。

如果教会成员只在礼拜日见面,他们会认为只有礼拜日的聚会才是教会。新约中的教会虽然只在星期天聚会,但却是每天都有事工的运作。

► 一个每天分享生活的教会有什么不同?

牧师应该认识到,在周中服侍会众和带领周日敬拜一样重要。教会需要各种各样的属灵恩赐和能力,这不仅限于教会礼拜中使用的恩赐。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服侍。教会成员会意识到成为属灵家庭一员的真正含义。

教会作为信仰的家庭,应综合人的资源和神的能力来满足会众的每一项需求,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向世界彰显神的智慧,同时邀请尚未得救的人归信回家。


[1] 加拉太书6:10,以弗所书3:15

[2] 加拉太书3:26,约翰一书3:2

[3] 雅各书2:15,哥林多前书5:11

[4]“教会是神的家,是一个爱与传承的群体,我们借着重生和耶稣救赎的宝血,得以成为其中一员。”
——赖瑞·史密斯(Larry Smith)
《我信:基督教信仰要义》(I Believe: Fundamental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共同生活的几个方面

当人们一同分享生活时,他们的相聚时光就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一同计划并完成事工。在许多教会中,一小拨人负责整个教会的计划和事工。所有教会成员,包括初信徒,都应该也能够参与教会事工。

2)满足彼此的需求。如果一个人有困难,他应该可以倚靠教会的朋友伸出援手。这不意味着我们要纵容不负责任的行文,但是如果他在尽力而为,教会家庭就应该准备好帮助他。

3)一起工作。当信徒们一起帮助某个会友时,彼此间的关系就会愈发牢固。他们也可以在支援自己的家庭上同工。

4)一起娱乐。教会成员应该聚在一起享受休闲时光,吃饭、出游,或者做些其他活动。

5)一起庆祝人生中的特别时刻。不同的文化庆祝的人生事件也不同。人们庆祝的一些特别时刻包括出生、重要年龄、上学、毕业、受洗、生日、结婚、生子、葬礼等。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们通常以特别的仪式庆祝这些时刻。教会也应该有自己分享人生特别时刻的方式。

旧约中的什一奉献

在旧约中,什一奉献不只用于支援圣殿和主持敬拜的人,也用于接济寡妇、孤儿和寄居者[1] 的经济需求,同时也是特殊聚会的经费[2]。什一奉献的使用告诉我们,共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教会有关。

 


[1] 申命记26:12

[2] 申命记12:17-18

团契与经济

请一位学生为大家朗读雅各书2:15-16。这两节经文指出,基督徒团契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时候,人们会以为经济需求和信徒团契没有关系。但是圣经告诉我们,作为信仰家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在他人有需要时做出回应。

团契即相交,分享生活,而生活不仅仅是属灵层面上的。新约中的希腊语Koinonia常常被译为“相交”,这个词被用于各类分享。有时候它指的是金钱上的分享(哥林多后书9:13,哥林多后书8:4;罗马书15:26)。在公元一世纪的耶路撒冷,基督徒们彼此分享财物,没有谁缺乏什么(使徒行传4:34-35)。

当教会在经济支援的分配上出现不公时,事工就会受到阻碍。一旦问题得到解决,福音就会继续让归信者的数目倍增(使徒行传6:1,7)。

公元125年,一位名为雅里斯底德(Aristides)写道:

他们行事无不谦卑仁慈,没有虚谎,且彼此相爱。他们不轻看寡妇,不叫孤儿伤心。充足的人慷慨解囊,帮助匮乏的人。若看见异乡人,就把他领到家里,像待亲弟兄一样与他欢喜——因为他们互称弟兄,不是照着血气,乃是照着圣灵和神。他们间若有穷人离世,看见的人会按自己的能力埋葬他。他们若得知在自己中间有人为弥赛亚的名被囚、受欺压,所有人都会供给他的需用;假若可以,他们就会搭救他。他们中间若有贫困穷乏的人,而大家却没有多余的供应,就会禁食两三天,为穷乏的人提供所需的食物。

背教者尤利安是一位迫害教会的罗马皇帝(公元361-363年)。他曾这样描述基督徒:“不信神的加利利人不仅养活他们的穷人,也养活我们的穷人。” [1]

如果一个教会只宣讲悔改,却不邀请悔改的人进入信仰的家庭,学习如何维系他的新生命,那么教会就只履行了一半的责任。比方说,如果教会告诉一个人她不应该从有被道德的关系中寻找慰藉,就也应该告诉她要如何在信仰家庭中找到支持。

在有些地方,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基督徒群体。这种完全彻底的团契不仅会让会友们在经济上得到支持,也能大大地促进事工。

这些(位于玻利维亚的)穷人教会有着一种“努力生存的管家精神”。这些种植在穷人中的大众教会不能依靠传统、国家资助、富人捐赠,也不能依靠一群专职牧师。它们必须成为成员们合力相交的团契,齐心让这个群体生存、成长、传播信仰、延续下去。这种对生命整体的管理在会众中形成了全方位的宣教动员。在成熟教会中,动员普通信徒似乎更加困难,很难让大家全面投身于会众的整体福祉。而在穷人的教会中,这种动员则是教会生活的寻常方式,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和事奉形式。[2]

我们可能会认为,教会必须有很大财力才能为会众负责。但是我们在玻利维亚的穷人教会里已经看到了这样的群体。

[3]

每个社会中的人都通过大众经济在金钱上分享生活。我们购买所需、工作挣钱。

家庭里则有另一种经济模式。每个成员为家所做的工作不是用金钱衡量的。家里没有严格的工作记录,但是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方式提供帮助。这种帮助是发生在家庭关系中的。大家不会期望每个成员都能做同样或者同等价值的工作,但每个人都应尽己所能。如果有谁不愿意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就会受到家人的质问,也可能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想要的帮助。

会众的经济模式应该更像家庭而不是大众经济。这种模式要想运转起来,会友间的关系不能停留在表面友好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负责或者不愿帮助别人,当他寻求帮助时,教会应该对他提出批评。

教会要学习如何在会众间发展这种关系。他们必须能够向一味索取的人解释什么是教会,教导不会合作的人,对质在道德问题上随心所欲、不接受牧者批评的人。

► 教会成员可以怎样帮助彼此?(打理院子、照看小孩、帮助就业、处理危机)

 


[1] 基督徒被称为“不信神”或“无神论者”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一位神,而祂是不可见的,他们不相信众多可见的偶像。

[2] 塞缪尔·埃斯科巴(Samuel Escobar)《宣教的城市面貌:在一个多样又充满变化的世界宣讲福音》(The Urban Face of Mission: Ministering the Gospel in a Diverse and Changing World)。编辑:曼纽尔·奥尔蒂斯(Manuel Ortiz)和苏珊·S·贝克(Susan S. Baker)。菲利普斯堡(Phillipsburg),P&R出版社(P & R Publishing) ,2002年版,第105页。

[3]“……通过行善事,尤其是帮助那些信仰家庭里的人……优先雇佣他们,在信徒间采购,在生意上彼此扶持,等等(来显示出做基督徒的意愿)。因为世界只爱属于它的人。”
——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
《卫理公会教会条例》(Rules for the Society of the People Called Methodists)

具体指引

请一位学生为大家朗读提摩太前书5:3-16。

这段经文就教会应如何支援会友需求提供了具体的指引。第16节说,大家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家庭成员,好让教会接济那些无依无靠的人。写信的使徒认为,在经济上关怀会友是教会的职责。

显然,如果所有成员都在经济上依赖教会,教会就无法帮助任何人。这段经文给出了具体的指引,让教会能够帮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

这段经文说的是寡妇,但其中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其他人身上。我们知道会众有责任照顾他人:雅各书2:15-16指出,我们应该供应弟兄姐妹的需求;雅各书1:27提到寡妇和孤儿。

关于教会对会友经济援助的三大原则:

1)家庭应该首先担起责任。

家庭有责任帮助有需要的亲属,免除教会的负担(5:4,16)。如果有人不愿帮助自己的亲人,他就不是信徒(5:8)。如果牧师发现教会里有人有需求,他应该询问其亲属可以提供哪些帮助。

2)忠心的会友配得帮助。一位忠心爱主又行善的寡妇配得帮助(5:10)。同样的道理也使用于其他有需求却无法供应自己的人。

3)成员应尽力帮助自己和他人。基督徒应该尽己所能成为他人的祝福(5:10)。如果他没有工作,可以寻找其他方式帮助他人。不愿工作的人不应该得到教会的接济(帖撒罗尼迦后书3:10)。

请一位学生为大家朗读帖撒罗尼迦后书3:6-12。

这段经文让我们得以一窥早期教会的生活。保罗在这里处理的问题是人们依赖教会,不肯工作,闲来无事就聚在一起说闲话。

我们从中得知哪些关于当时教会的事?他们照顾会友。教会负责确保所有会众都有饭吃。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因为他们像家人一般,有些人就趁机偷懒倚杖别人。保罗说,他们应该要求每个人尽己所能做工。如果有人能做事却不肯做,就不能吃别人提供的饭食。

教会若像一家人一样满足彼此的各样需求,这就再好不过了。而要做到这一点,教会必须遵守一些原则,用规章管理依靠教会供应的人。如果没有规章,教会将很快被懒惰者压垮,以致无法继续供应会众的需求。

牧师和执事必须引导教会像家庭一样运转。他们需要以爱心回应会友的需求。但是,爱意味着他们愿意说真话。如果有人不愿承担责任,必须有人愿意和他谈论此事。如果有人不帮助他人,也不尽力养活自己,教会就不应该继续支援他。

在有人寻求帮助时,我们应该问一些问题。他愿意帮助他人吗?他是否有尽力工作?他花钱是否明智?他有负起家庭责任吗?

许多人来教会寻求帮助。当一个人第一次来到教会,即使他还未显示出任何责任感,教会也必须想办法关怀他。之后,教会需要与其建立关系。他必须明白自己怎样才能成为教会团契的一员。

七条总结

1.圣灵在教会的事工使成员们进入共同分享生活的亲密关系。

2.教会是一个家庭,会众每天分享生活,一同满足彼此的所有需求。

3.教会邀请悔改的罪人进入信仰家庭,学习如何维系他的新生命。

4.在每日运作的教会中,每个信徒都有服侍的机会。

5.会众一同分享的时光包括事工、满足需求、工作、休闲、庆祝。

6.基督徒团契包括分享物质资源。

7.教会没有义务支援不肯尽己所能帮助自己和他人的人。

第六课作业

1.背诵第六课的七条总结。针对每条总结,各写一段文字(共七段),向本班之外的其他人解释这条总结的涵义与重要性。于下节课课前交至本班老师。集体讨论时,老师可能会请你与大家分享其中一段。在下节课课前默写这些总结。

2.记得安排课外教学实习,每次完成后都向老师汇报。

3.书面作业:在你的教会中,人们在做礼拜之外还以哪些方式分享生活?

Next 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