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礼的由来
► 请一名学生为大家朗读马太福音3:1-12。
在新约中,我们从施洗约翰的事工中认识到洗礼这一概念。然而洗礼并不是约翰发明的。法利赛人也为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施洗。法利赛人不为犹太人施洗,因为他们认为犹太人已经是神的子民。约翰的不同点就在于他为犹太人施洗。
► 约翰拒绝为谁施洗?为什么?这告诉我们受洗的条件是什么?
一些法利赛人前来受洗,却被约翰拒绝,因为他们没有悔改。
法利赛人认为他们不需要悔改、得赦免,因为他们是犹太人。施洗约翰希望他们明白,真正属神的人是爱祂并事奉祂的人。凭着犹太人的血统自称属神的人就像不结果子的果树。神拒绝接纳他们。
► 请一名学生为大家朗读约翰福音3:22-23和4:1-2。
耶稣在事工时明显也很重视洗礼。祂自己没有施洗,但是把这一责任交给了门徒。他们施洗的人数甚至超过了约翰。
► 请一名学生为大家朗读马太福音28:18-20。
当耶稣在世上的事工即将结束时,祂告诉门徒要去使万民做祂的门徒,并为他们施洗。
我们知道这个诫命不只是针对使徒的,因为这项事工需要许多代人来完成。耶稣应许会与他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这意味着祂的诫命和应许面前世世代代的所有教会。
我们在新约书信中看到,一世纪教会切实遵守了这项诫命(使徒行传2:38,使徒行传8:38)。
► 请一名学生为大家朗读哥林多前书1:12-17。保罗为什么为自己没有给哥林多的人施洗而感到高兴?
洗礼代表一个人进入教会。哥林多教会当时内部起了纷争,人们跟随不同的领袖。保罗提醒他们,洗礼并不意味着跟随施洗人,受洗人跟随的乃是基督。他很高兴自己不曾为许多人施洗,所有没有谁会认为他希望人们跟随自己。传讲福音才是保罗的首要目标。
►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早期教会通常是如何为人施洗的?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早期教会在遵循耶稣的诫命为各地的信徒施洗。受洗的不只是以色列人,洗礼也不是暂时的。而是福音传到哪,洗礼就施行到哪。
从最开始,教会就将洗礼作为罪人悔改、加入信徒团契的公开见证。
大多数人不是在洗礼的瞬间成为基督徒的。当一个悔改的罪人相信基督时,他便得救了。在得救后,他应该遵循受洗的诫命,证明自己在新生命中要顺服主耶稣。有些人是例外,他们在受洗时归信基督。然而通常情况下,洗礼是对业已实现的救赎的见证。
► 如果有人说他在受洗时成为基督徒,你会怎样回答?
[1]“基督教的洗礼是一个庄重而神圣的仪式,意味着接受耶稣基督的救赎,并宣誓全心全意顺服神圣洁而公义的带领。”
——威利、特森(Wiley & Culbertson)
《基督教神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Th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