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寫關於愛神和愛鄰舍的文章很簡單,但要在每天的生活中實踐愛就沒那麼容易。只有當我們在自我生命中培育出基督的品格時,我們才算是準備好向這世界來傳揚耶穌。
我們有可能擁有耶穌的品格嗎?聖經教導說神要使祂的子民像祂一樣地看待人事物,神要將新靈放在祂子民的心中,讓他們能渴望神所渴望的,並願意活出神要他們活出的樣式。[1] 神要在我們心中培育出祂兒子的品格。
讓我們來聽聽章伯斯怎麼說在日復一日中的服事中,活出信實。
「當你對神沒有期待,你的生命毫無生氣,沒人在乎,也沒有人鼓舞你,此時,你須要全能神的恩典來讓你邁向委身於神的下一步...比起傳揚福音,全心全意委身於神所須的是更多神的恩典,更多有意識地主動親近神。」
「長遠地來看,真的能成為神及神的子民見證的,是股不被動搖的毅力,即便在沒人看見你的付出。而活出不敗人生的唯一方法就是持續地仰望神,祈求神讓你屬靈的眼睛注視在復活的基督身上…。」[2]
如何在事工中持守信實?如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愛神及愛鄰舍?答案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出耶穌的品格。我們需要以基督的心為心才做得到。
詳述基督的心
► 讀腓立比書二 1-16
保羅給腓立比教會的教導,是何謂耶穌基督品格強而有力的說明。對於這所被個人衝突分裂的教會,保羅寫道: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如何能做到?只有他們願意順服保羅所教導的 「當以基督的心為心」。
保羅列出四項與基督徒生命格格不入的特點。[3] 這四項特點會讓基督徒的見證蒙上汙點,摧毀基督徒牧者的成效。保羅說:
(1) 不要自私自利(凡事不可結黨) 。(腓立比書二 3)
自私的人會問: 「我能從中得到什麼? 我如何獲得好處?」你能想像在醫治痲瘋病患或面臨被釘十字架前,耶穌問: 「我得到什麼好處?」當然不會!
保羅說: 「如果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假如我們如基督的眼光看待人事物,我們不會凡事只從自私的角度出發。」我們會有僕人的態度,我們會問: 「我如何服事別人?」而不是「人們要如何服事我?」
(2) 不要貪圖虛名(腓力比書二 3)
貪圖虛名的人問: 「這樣讓別人怎麼看我?人家會更看重我嗎?」一樣的道理,你能想像在與井邊的撒馬利亞婦人談話之前,耶穌問: 「大家會更注意我嗎?」當然無法想像!
保羅說: 「假如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假如我們如基督的眼光看待人事物,我們不會貪圖虛華的榮耀。」我們會尋找宣揚基督的機會,不會尋找提升自我地位的機會。
(3)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腓力比書二 14)
愛發怨言的人說: 「我配得更好的待遇!」你能想像耶穌說: 「我不應該洗門徒的腳,我是老師,我配得更好的享受。」當然不能!
保羅說: 「假如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假如我們以基督的眼光看待人事物,我們服事時,就不會滿腹怨言,即便在最艱困的情況中。」我們會了解我們沒有 「配得」任何事物,反之,每當記起一切都是神的恩典時,對事工中所碰到的挑戰都改觀了。
羅海倫(Helen Roseveare)是二十世紀數一數二的偉大宣教士,她畢業於劍橋大學的醫學系。當她到薩伊共和國做醫療宣教事工時,她想蓋一間醫院,卻完全沒有建材,所以第一步就是製造磚塊。於是羅海倫醫師就與一群非洲工人在瓦窯廠工作。
製磚時,她柔嫩的雙手破皮出血,她忍不住而抱怨說: 「神啊,我是來非洲當醫生,不是來這邊做磚塊!我相信有其它的人更適合來做這個卑微的工作。」
過了數週,有位非洲工人跟她說: 「醫生,妳在手術房時,我們都害怕妳醫生的模樣,但當你在做磚塊石,妳的手指頭流出和我們一樣鮮紅的血,我們看得出妳是我們的姊妹,我們愛妳。」羅海倫醫生突然恍然大悟說: 「神差派我到非洲不僅是做醫生的工作而已,也是宣揚基督的愛。」
(4) 凡事不要起爭論(腓力比書二 14)
愛爭論的人說:「是的,主,但是…我願意順服。但是…」一樣的道理,你能想像耶穌說: 「父神,我到世上為要服事祢,但祢怎麼讓我的工作變得如此困難?」無法想像耶穌會與他的父爭論。
保羅說: 「假如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假如我們像基督一樣思考,我們不會與人爭論,不會尋求簡單輕鬆的道路。」不會計較是否有更輕鬆的道路而妥協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我們對神的回應都是「是的,主。」我們會以基督的心為心。
因為保羅要腓立比教會的人以基督的心為心,就表示他清楚相信這是可以達到的目標。他知道這群人可以有耶穌的謙卑和順服的靈。我們如何做到以基督的心為心?
透過讀聖經改變心思
本課在前面有提到聖經如何教導我們有關神的旨意。耶穌認識神的話語,使徒也認識神的話語,教會歷史中能持之以恆的復興也都是以研讀神的話語做為開始。
保羅挑戰腓立比教會的信徒要 「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4] 他們對福音的信心和委身會使他們成為世上的光。
透過深度研究神的話語,才能以耶穌的眼光來看待這世界並以基督的心為心。所謂的 「深度研究」不是說一定要學會希臘文和希伯來文才能懂得聖經,也不是說要擁有很大的圖書館,裡面收藏許多聖經注釋的書。「深度研究」是說一定要花時間讀神的話語,讓聖經成為你靈命日糧。
成為基督徒,神的話語應是我們的每日糧食,讀神的話語應是喜樂的,不是種責任。不會有人對肚子餓的年輕人說: 「規定你今天要吃東西!假如你不吃,你會不健康!」你所要做的事就是把食物準備好,年輕人就會想去吃了!神的話語應是每位飢餓基督徒的食物。
當我們吃下神的話語,心思意念就會轉變成基督的心思意念。許多基督徒都已重生了,但他們的想法仍跟沒有得救一樣,他們的心思意念沒有轉變成基督的心思意念,為什麼?
班德醫師(Dr. Paul Brand)是位在印度的醫療宣教士,他治癒過許多的痲瘋病人。他以重建手術來治療被麻瘋侵害的身體部位。他寫道在重建手術後,病人必須學習新的思考方式來適應生活。
例如,班德醫生會取食指的健康肌腱來取代大拇指損壞的肌腱,但當他對病人說: 「動動你的大拇指」時,拇指卻動也不動,然後他就會說: 「動動你的食指」,這時病人的拇指就很快地動了起來! 病人必須 「重新排列」他們的大腦,必須學習如何用新的方法操作拇指。[5]
成為信徒後,為了以基督的眼光看世界,就必須 「重新排列」我們的想法。成為基督徒前,你總是首先想到自己的需求。或許你看見了一位窮人,但你想了想說: 「我自己都需要錢,我不能把錢給那個窮人。」但成為基督徒後,神的話語告訴你說: 「賙濟貧窮的,不致缺乏」[6] 你聽見耶穌的話說: 「施與別人,神就會施與你們,並且用大升斗,連搖帶按,盡你們所能攜帶的,滿滿地倒給你們。你們用什麼量器來量,神也要用同樣的量器來量還給你們。」[7] 你開始以基督的想法看待錢財,你透過閱讀神的話語來做到以基督的心為心。
成為基督徒之前,我們試著傷害那些傷害我們的人。當有人對我們不客氣,我們也以怒氣還以顏色,但成為基督徒之後,我們讀到: 「要存溫柔的心。」[8] 、「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9] 因此我們開始學基督對待那些傷害他的人的方式來對待他人,我們透過閱讀神的話語來得到基督的心腸。
透過每日的降服來轉變心思
保羅告訴腓立比教會的人要有耶穌基督的心思,他敘述了何謂基督的心,然後告訴這群人如何在生活中以基督的心為心。他們必須以信實地順服來 「做成」他們得救的工夫,這並不是為了贏得救恩,而是 「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裏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10] 當他們謙卑地降服於神時,神就會成就他們心之所願的並給他們力量活出敬虔的生活。
當我們順服神,聖靈就會在我心裡培育在耶穌的生命及事工中的特色。我們不是透過努力來找到基督的心,是透過降服神來找到基督的心。
一定要每天降服於神,保羅呼籲我們要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11] 「活祭」那就不是死的,是有生命的。有種降服 是我們放下自我意願,順服神的旨意,但也有許多種降服 是須我們每天持續地順服神的旨意。
狄楠熙(Nancy Leigh DeMoss)描繪出順服生命的意象。[12] 當你閱讀以下內容時,問問自己: 「我是否在這方面有做到每天順服?」,「我是否有在這方面展現基督的心?」。
當你的肉體想要重複說批評的言語時,聖靈說: 「不要毀謗。」[13] 順服的心就會說: 「是」。
當你的肉體想要抱怨身處困難的情況時,聖靈說: 「凡事謝恩。」[14] 順服的心就會說: 「是」。
當你的肉體想要抗拒不合理的老闆時,聖靈說:「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15] 順服的心就會說: 「是」。
[16] 當我們降服時,住在基督身上的同個聖靈就會居住在我們心中。透過聖靈,不是透過我們的好意,我們就被賦予力量能以基督的樣式來面對每天的挫折、事工上的挫敗以及撒旦的試探。
►分享最近私慾與神的旨意相互牴觸的例子。面對試探時,如何每日仍能順服神?是否最近有面臨試探,必須再次順服神旨意的情況發生?全班都要替彼此在面臨試探時代禱。
[2] 《竭誠為主》(
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 三月六日,章伯斯(Oswald Chambers)著。
[3] 此部分內容改編自金勞 (Dennis F. Kinlaw)所著的《基督的心》〔
The Mind of Christ (Anderson, Indiana: Warner Press, 1988), 101-107.〕
[5] 保羅班德和楊腓力著( Paul Brand and Philip Yancey), 《神的形象》 〔
In His Imag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4), 146.〕
[12] 改編自狄楠熙(Nancy Leigh DeMoss)所著的《順服》〔
Surrender (Chicago: Moody Press, 2008), 223-224.〕
[16] 聖潔生活的秘訣不在於效法耶穌,而是讓耶穌在我的生命中展現出他的樣子…成聖不是向耶穌汲取成為聖潔的力量,而是向耶穌汲取在他身上的聖潔。
--章伯斯(Oswald Chambers)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