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生平與宣教
耶穌生平與宣教
Audio Course Purchase

Search Course

Type at least 3 characters to search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results found

Lesson 7: 像耶穌一樣去愛

1 min read

by Randall McElwain


本課目標

本課結束時,學生應該:

(1) 認識耶穌的生命和事工是以愛為核心。

(2) 瞭解對神的愛是來自與神的關係、認識神的話語以及信靠神的旨意。

(3) 服事時,效法耶穌對人的愛。

(4) 瞭解持續降服於神的重要性。

(5) 在每天的生活中展現出耶穌的品格。

事工的原則

效法基督的愛是推動效法基督事工的動機。

前言

愛是耶穌的一生和事工的動力,我們一再地看見他的生命和事工的核心就是展現對神及他人的愛。假如我們要效法耶穌的榜樣,愛就必須是我們的生命和事工的核心。以愛為核心的最好詮釋,莫過於好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了。

► 讀路加福音十 25-37

就在對眾人講比喻前,耶穌說: 「父神,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1] 理解屬靈的真理所要求的不僅僅只有學識上的學習,還需要屬靈的啟示。神的真理是如此簡單,連孩童都能懂,但又是如此深奧,連學者也無法理解。

這怎麼可能呢?神不讓那些渴望真理的人認識真理嗎?答案牽涉到兩個原則。

  1. 屬靈的真理只有透過聖靈啟示。保羅寫道「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因為如此,我們必須「受聖靈的指教,將屬靈的事講與屬靈的人。」[2]

  2. 屬靈的真理只有向虛心受教的聽者啟示。保羅繼續說: 「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3]

撒種人的比喻就說明了聽者的態度決定種子日後的收成[4]。只有那些願意向真理敞開的人,才能了解所聽到的真理。

路加福音十 25 中的律法師就是第二個原則的真實人生寫照。律法師提問耶穌的動機並非是因渴望真理,而是想要陷害耶穌,他想要 「測試他」。聽了耶穌的回答後,律法師的反應果真不是會結出豐饒果實土壤的回應,相反地,他還問了另一個問題, 「好顯明自己有理。」

律法師早已知道他自己問題的答案,「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答案已寫在律法書上,就是「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這就是耶穌樹立之典範的核心。為了能效法耶穌的生命和服事,我們必須愛神和鄰舍,就像耶穌一樣。沒有基督般的愛,這個課程的每一課都沒有意義了,沒有了愛,任何的禱告、領導能力、教導和傳講神的話語都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可言。

或許這樣說未免太簡單了,你可說:「當然,我們本應該愛神和愛人,這我早就知道了!」但在每天的事工壓力下,我們的確容易失去愛心。不用去愛教會的會友,也能服事他們,不用愛我們的家人,也能服事他們,不用愛神,也能做基督徒的事工,但要記得基督徒事工的動機一定要是如基督般的愛。


[1]路加福音十 21
[2]哥林多前書二 11、13
[3]哥林多前書二 14
[4]馬太福音十三1-23,特別注意十三12。接受真理的人獲得更多的真理:「凡有的,還要加給他。」 拒絕真理的,他們的眼睛被蒙蔽,甚至連已聽到的真理都無法理解: 「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像耶穌一樣地愛神

耶穌對服事世人的動機是出自於他對父神的愛。為了避免事工上的過勞和挫折,我們必須是因愛神的感召而去服務或服事眾人。沒有對神的愛,服事不久就會泡沫化,也結不出什麼果子。

耶穌對父神的愛,有三個面向是值得我們效法的典範:關係、知識和信靠。

耶穌與父神維持緊密的關係。

福音書中一再地可看見耶穌與父神的親密關係,例如:

  • 耶穌對他父母說的話: 「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 [1]

  • 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十七章的親密禱告。

  • 耶穌在十架上的苦痛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2]

在客西馬尼園,耶穌用親密的言語「阿爸父」[3]來稱呼神,這是兒子與父親關係穩固,才會用這樣的言語。

傳統的猶太祈禱文中,會使用許多的名字來稱呼神,如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我們的父神,配得頌讚的神,全能的神,以色列的救贖主等。耶穌卻是使用親密的名字阿爸,耶穌活在與他的父神親密的關係當中。

貝利(Kenneth E. Bailey)長年在中東教書,他寫道阿爸(abba)是中東孩童所學的第一句話,阿爸(abba)也是孩子稱呼父親的名字。

保羅告訴我們身為神的兒女,我們也有特權可以 呼叫阿爸!父!」 [4] 我們所敬拜的神並非遙不可及,相反地,就像耶穌一樣,我們能安全又舒適地活在神的愛中。

身為牧師,我們有可能會受到試探,以教會事工的成功來評估自我。假如我們的價值來自教會的大小、會眾的認同或是同儕的認可,就會落入犧牲正直換取成功的誘惑中。當努力卻沒有成功時,我們就會灰心。然而,假如我們對阿爸父神的愛有信心時,無論成功與否,我們都能把最後的結果交託給祂,神對我們的愛並非取決於我們的表現。

耶穌清楚知道父神的旨意

當耶穌在世上的事工進入尾聲時,他親自見證說: 「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5] 」耶穌清楚知道父神差派給他的任務,他的一生也致力完成這項任務。

因降世為人,耶穌就必須透過禱告和神的話語來得知父神的旨意。透過禱告,耶穌找到了父神的旨意。

耶穌也透過神的話語來認識父神的旨意。在迦百農,耶穌用以賽亞預言的實現,來總結自己在世上的任務。[6]當他回覆施洗約翰派來的信差時,耶穌也用以賽亞書中的話來做為他是彌賽亞的證據,他要完成彌賽亞在世上的事工[7] 。耶穌認識神的話語。

[8]在新約中,我們看見基督徒會尋求神的話語來應對難處。例如,面對殉道時,司提反最後的講道篇主要內容就是舊約的經文和耶穌基督實現了舊約的預言[9] 。另一例子,當猶太領袖下令基督徒禁止宣揚耶穌的福音時,教會的會友聚集禱告,他們的禱文就大量引用詩篇第二篇[10] 。早期的信徒對聖經非常熟悉,宣傳福音或祈禱時,他們會自然而然地使用聖經的經文。

綜觀教會歷史,改變世界的牧者都是熟讀聖經之人。例如,馬丁路得在沃姆斯國會所說的話。他說: 「聖經規範我的一切,我的良心受聖經的俘虜。」。約翰衛斯理也形容自己是 「只屬聖經的人」。司布真說牧者要熟讀聖經,直到身上流露出聖經的每個精隨。戴德生長時間地研讀聖經到一個地步,甚至有位記者寫道: 「聖經就充滿在戴德生所處的大氣層中。」以上這些人能改變世界,原因就是他們以權威來傳講聖經。

假如要像耶穌、早期的基督徒和偉大的牧者一樣地服事,我們就一定要沉浸在神的話語中。聖經是保羅事工的最高權威[11] 。耶穌祈禱他的門徒能成聖或是分別出來為主做工,而成聖就要透過神的話語「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12]」來成就。神的話語讓使徒的事工有果效,同樣地,神的話語也能讓我們的事工有果效。

費爾南多(Ajith Fernando) 畢生奉獻在斯里蘭卡服事。他寫道他絕不會讓任何沒有聖經根據的言論,成為講道篇內的重點。這已是他一貫的做法,因此他的講道都是以聖經為根基。身為基督徒,我們要透過神的話語來認識神,身為牧者,我們要建立強韌的教會,所有的事工都立足在神的話語上。

耶穌信靠他的天父

耶穌在世上服事時,他與父神的關係可總括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中,耶穌祈禱說: 「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13] 」這就是完全的信靠與降服的言詞。

對於不信任的人,要完全降服是很困難的事。我們有可能被迫表面的服從,但我們內心其實在抗拒順從一個不受我們信任的人。耶穌完全降服父神的旨意,因為他完全信任神的愛與仁慈。

► 讀約翰福音五 1-47

耶穌一生的事工展現出對父神完全信任的態度。當猶太領袖反對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了一位瘸腿的人,耶穌說: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我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我怎麼聽見就怎麼審判。我的審判也是公平的;因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

耶穌已經聲稱他是屬天的,他說: 「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雖然耶穌是完全的神聖,他願意順服在世上事工做從屬的角色。他與父神同等身份,但他願意服從父神的旨意。

數個月後,文士與法利賽人聯手攻擊耶穌,耶穌再次以父神的權柄來捍衛他的行為,他說: 「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做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14] 因為他完全信靠父神,才能甘心樂意地順服父神的旨意。

教會領導能力的平衡點非常不容易達到,許多的牧者和教會內的領袖都有很強大的領導技能。身為領袖當然會有強烈的自我意見與個性,這是領袖可貴的優點,然而這項優點一定要與順服神的旨意一起平衡,除非我們因信任而降服神,否則就很容易強推個人的意思,而非順服神的旨意。

關於這點,或許聖經中最好例子就是摩西了。「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15] 摩西很強硬,但同時也很謙卑。他曾與埃及最有權勢的法老王面對面對峙,他也曾帶領一群頑固硬著頸項的以色列人穿越沙漠。摩西是強硬的領袖,但又能順服神。有成效的教會領導須要將天生的優勢交出給神,而這也只有與神同行並信靠神才能做的到。

► 關於耶穌對父神的愛的三個面向(關係、對神話語的認識以及建立在信任上的順服),哪方面對你的挑戰最大?

深入瞭解:耶穌自稱是神嗎?

誤導人的異端如摩門教和耶和華見證人,以及非基督教的宗教如以斯蘭教都否認耶穌是真神,他們相信耶穌是偉大的老師或先知,是第一位受造物,甚至認耶穌是彌賽亞,但他們絕不相信耶穌是真神。[16]

這些宗教的追隨者經常說: 「耶穌從未自稱為神,他說自己是神的兒子,就像我們每個人是神的兒女一樣。」

耶穌有稱自己是神嗎?聽見耶穌說話的人就能了解他的宣言。當耶穌指神為 「我的父」時,猶太人領袖就設法要除掉他,為什麼? 「所以猶太人越發想要殺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並且稱神為他的父,將自己和神當作平等。」[17]

耶穌對猶太領袖說: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18]這是耶穌自稱是神最清楚的說明之一,這也是神在燃燒的荊棘中,向摩西啟示自己的話,神說: 「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19]耶穌以這些話說明自己就是向摩西顯現的神。猶太人很清楚知道耶穌這番聲稱的意思,而他們的反應就是 「用石頭」打死他,這是褻瀆耶和華名字的人,也就是妄稱自己是神,該得的處分。[20]

耶穌受審時,該亞法問: 「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耶穌的回答非常肯定,他說: 「我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這個答案說明耶穌就是坐在神右邊的人子,是但以理預言中審判世界的那位。[21]該亞法知道耶穌自稱為神,於是他撕開自己的衣服說: 「你們已經聽見他這僭妄的話了。」[22]

你可以拒絕相信耶穌的宣言,但你若仔細閱讀福音書,不得不承認耶穌的確稱自己為神的兒子。聽到耶穌宣稱的聽眾不是被迫要接受他就是神,不然就要以假先知和褻瀆的罪名殺了他。


[1]路加福音二 49
[2]馬太福音廿七 46
[3]馬可福音十四 36
[4]羅馬書八 15;加拉太書四 6
[5]約翰福音十七 4
[6]路加福音四 18-19
[7]馬太福音十一4-5
[8]絕不能讓好書代替聖經的地位。
要喝就要喝井中的活水!!
-賈艾梅(Amy Carmichael)
[9]使徒行傳七1-53
[10]使徒行傳四 24-30; 詩篇二 1-2
[11]提摩太後書三16-17
[12]約翰福音十七 17
[13]馬太福音廿六 39
[14]約翰福音八 28
[15]民數記十二 3
[16]更進一步瞭解這些偏離正軌的宗教,請閱讀環球牧者教室發行的《世界宗教與異端》。
[17]約翰福音五 18
[18]約翰福音八 58
[19]出埃及記三 14
[20]利未記廿四16
[21]詩篇一一○ 1;但以理書七 13-14
[22]馬可福音十四 61-64

像耶穌依樣愛我們的鄰舍

耶穌的教導總能吸引 「稅吏和罪人」這類的聽眾,耶穌不僅教導這些人,也與他們一同吃飯。法利賽人看見耶穌樂意與罪人吃飯,他們就開始批評他。耶穌於是以三個故事來回應。閱讀這三個故事時,應當了解以下這兩個重要的背景。

  1. 在耶穌的時代,與人一起吃飯代表關係的建立。[1] 耶穌與罪人吃飯就是代表他特意與這些人連結。耶穌說明神不會等人來就近他,相反地,神主動尋找那些失喪的人。
  2. 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期望義人能避免與罪人接觸。猶太拉比的教導是,彌賽亞來到時,他會避開與惡人有任何接觸,也只跟義人吃飯。

► 讀路加福音十五 1-32。

這是一則大篇幅的比喻,一共有迷失的羊、遺失的硬幣和迷失的兒子這三部分,各個比喻的主題都是失而復得的喜悅。耶穌說明罪人悔改時,天堂的歡呼雀躍。

猶太拉比有則有名的箴言: 「罪人在神面前被摧毀時,天堂的歡呼雀躍。」但,耶穌卻把這話用正面來表達,他說: 「罪人悔改時,眾天使在天上也必歡呼。」耶穌與拉比的差別在哪裡? 差別在於愛,耶穌展現出於愛心的服事。

[2]當我們沒有出於愛而服事時,地位與位階就變得比人還重要,然而,當我們出於愛而服事時,我們就願意為了失喪的靈魂,犧牲地位。耶穌願意為了愛那些邊緣人,忍受宗教領袖對他的批評。

假如我們問: 「你會對比喻中的浪子,展現愛心嗎?」所有的都會回答 「會」,因為我們知道這是正確的答案! 再問: 「誰是上回我遇見的那位浪子?我會如何向他展現愛心?」

耶穌透過憐憫受傷的人來展現愛

閱讀福音書時,你是否注意到那些遠離其它宗教領袖的罪人會轉而跑向耶穌。是什麼讓這些罪人尋求耶穌?

不是耶穌無視他們的罪,他甚至要求人們的義要勝過法利賽人的義。[3] 罪人求助耶穌,因為他的慈愛,耶穌不會替罪找藉口,但他對被罪所奴役的人有憐憫心。

回顧耶穌對行淫被抓婦人所說的話。在控告婦人的群眾離開後,耶穌說: 「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4] 他要求婦人離棄她的罪,但他對婦人有憐憫而非指責。

路加福音特別強調耶穌的憐憫。路加提到會被其他宗教領袖鄙棄的稅吏,撒該的故事,這些旁觀者聽到耶穌 「到罪人家裏去住宿」 [5] 時,都大吃一驚。

► 讀路加福音五 12-16

報導耶穌醫治人的事蹟時,路加鉅細靡遺地道出讓圍觀的群眾震驚的原因。耶穌 「伸手摸他」,古時候可不會有人伸手去摸大麻瘋的病人!因為痲瘋病會傳染,醫學上,接觸感染者是有危險的。對於猶太人而言,碰觸痲瘋病人,在儀式上是屬不潔淨的。

[6]為什麼耶穌摸麻瘋病人? 他有憐憫心。 「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7]這位麻瘋病人需要身體上的醫治,但他也需要情感上的醫治。麻瘋病人被要求遠離人群,所以染上麻瘋後,他就從來沒有感受過被人觸摸的溫暖。耶穌當然可以不碰觸面容毀壞的麻瘋病人,就醫好他的病,但知道他需要感受被碰觸的溫暖。耶穌滿有憐憫心。

若我們想要像耶穌一樣地服事,就必須有像耶穌般的憐憫心。當罪人看著耶穌的眼睛時,他們看見了慈愛的憐憫眼神。當罪人看著你的眼睛時,他們看見什麼?

耶穌透過服事弱勢者來展現愛

「我同情弱勢者」這樣的話誰都會說,但要能照顧他們的需求就不是人人都做得到了。耶穌透過照顧週遭他人的需要,來展現愛,耶穌在世上全部的事工就是服務人群,保羅寫道: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8] 耶穌告訴他的門徒:「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9]

耶穌的神蹟展現他對人群的服事。神蹟就是彌賽亞任務的記號,但也是滿足人類需求的方法。有時候,神蹟只是為了一小群人。有時,神蹟使沒有任何權力或影響力的人受益,甚至有時,耶穌的神蹟(在安息日)導致對他更多的抵制。

耶穌不是為了討好有勢力的人而施行神蹟,他的神蹟是為了服事弱勢者。耶穌只在兩個情況下,曾經拒絕施行神蹟。法利賽人與耶穌辨論, 「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想要試探他。」 [10]這是一個耶穌拒絕施行神蹟的例子。第二個例子是發生在耶穌受審的時候,希律 「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蹟。」[11]不要說施行神蹟了,耶穌甚至拒絕回答希律的問題。耶穌不會因 「被要求」或是為了討好不信的群眾而行神蹟。

雖然耶穌拒絕行神蹟給希律安提帕看,他卻醫治了漁夫的岳母、長大麻瘋的人、眼盲的乞丐和被鬼附的人,這些是永遠沒有能力回報耶穌大恩的窮人。耶穌還曾經餵飽五千人,但這些人不懂感恩,背叛耶穌。耶穌也醫治了大祭司的僕人,但大祭司卻恩將仇報,帶士兵捉拿耶穌。耶穌藉由神蹟服事這些弱勢者。

身為牧師和教會領袖,決定去幫助那些能回報我們的人是很容易的抉擇,也認為這樣的決定是合理的。當我們花較多的時間與有錢人相處,而不是貧窮的人,我們可能會說: 「這位商人能贊助教會的事工。」當我們不去探望寡婦,而去拜訪有影響力的官員,我們的理由是: 「這位官員有影響力,他能成為神事工中的助力。」耶穌絕不會這樣決定。假如我們要像耶穌一樣服事,就必須像耶穌一樣成為僕人,必須像耶穌一樣尋求 「服事人,而不是受人服事。」

保羅寫道:「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12]僕人這二字可翻譯成 「奴隸」,許多在羅馬帝國的奴隸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些還是醫生與教師,但即使奴隸的教育程度高過主人,他仍舊是奴隸。他不能高傲地說: 「我不要侍奉你! 我比你優秀。」

有些牧者心想: 「我的教育程度高,我可不想服事教會中的農夫!」保羅從來不會這樣想。保羅接受過最優秀的教育訓練,但他為了 「耶穌的緣故」 願意做哥林多人的僕人,保羅大可說: 「看看我的教育背景。我受過猶太文學、希臘哲學和基督教文學的訓練。我有能力在猶太公會、希臘的議會和羅馬元老院發表演說。」但保羅卻說: 「為了我的主人耶穌的緣故,我願意做哥林多城教育程度最低的人的僕人。」

若我們想要如耶穌般的服事,就必須謙卑如僕人般。身為僕人,我們的生活型態就不會是如當官一樣地過著闊氣奢華的生活,若我們想要如耶穌般地愛人,就必須成為謙卑的僕人。

耶穌因著他的恩慈向敵人展現愛

► 讀馬太福音五 43-48

耶穌教導他的跟隨者 「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意思就是如天父般地愛人,也是說 「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當你展現這樣的愛,世界就會知道你們是 「天父的兒女。」

就在耶穌教導山上寶訓的大約 200 年前,有位猶太文士將他的訓誨集結成一本名為《便西拉智訓》(Sirach)的書,來聽聽他如何教導他的學生對待仇敵:[13]

  • 行善時,確定受惠的人為誰,這樣善行就不會白白浪費。

  • 善待謙卑人,但不要善待不敬虔的人。

  • 不要給他們食物,否則他們會利用你的仁慈對付你。對這種人所做的每樣好事,所得的回報是雙倍的麻煩。

  • 至高者恨惡罪人,祂必審罰他們。

  • 善待好人,但不要幫助罪人。

便西拉的著作被生活在耶穌時代的猶太人視為聖經。當耶穌說:「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耶穌引用這句話可能就是在指出《便西拉智訓》中的話。《便西拉智訓》說: 「只對義人行善,不要對惡人浪費你的善行。」現在再閱讀一次馬太福音五 43-48,你能了解為什麼耶穌的教導會如此震撼他的聽眾了嗎?

在舊約,神教導祂的子民要愛仇敵,這不是什麼新道理。我在舊約的課堂中,有時會給學生這樣的 「考試」。

你的鄰舍是教會的仇敵,每當你路過時,這位惡鄰就咒罵你,他總試著欺騙你,甚至想偷你的牛隻。有天,狂風驟雨,你恰巧看見這鄰居的牛掙脫逃跑了。你對這位鄰舍的責任是什麼?

(1) 你會拿起鞭子把這隻牛趕到更遠處嗎?

我的學生知道這絕不是正確答案!

(2) 你會視而不見並說: 「不關我事」嗎?

許多學生都會選這個答案,他們回答: 「那是鄰居的牛,不是我的牛。我自掃門前雪就好了。再說,我的鄰居不喜歡我,他才不會感激我的幫忙。」

(3) 你會聽從出埃及記廿四 3的教導嗎? 「若遇見你仇敵的牛或驢失迷了路,總要牽回來交給他。」

即便在舊約,神的子民都被囑咐要愛鄰舍,但到了耶穌的年代,人們對《便西拉智訓》的引用勝過出埃及記廿三章了。他們喜歡能讓他們愛鄰舍,恨惡仇敵的訓悔!耶穌說: 「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因為你們的天父愛好人,也愛惡人。」

這在 「現實生活中」會是什麼情況?想像以下的情況發生在你的服事上…

一群似乎與你信念相同的人反覆地公開反對你,他們故意問會讓你掉入陷阱的問題,告訴你的會友說你是假教師,巴不得你與你的支持者鬧僵。你會如何對待他們?

  1. 趕走他們並告誡他們永遠不要回來?
  2.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3. 誠實的點出他們的錯誤,但以愛來回應他們?

法利賽人無所不用其極地與耶穌作對,耶穌也毫不隱瞞地道出他們的不是,試著教導他們真理,但他總以愛來對待這群人。

假如我們想要效法耶穌的服事,就必須愛我們的仇敵,這是耶穌最嚴格的教訓之一,無論是背叛我們的人、反對我們信息的人,還是迫害我們的人,都必須對他們展現無條件的愛。[14]這就是像耶穌一樣愛人的代價。


[1]這在箴言有說明,智慧邀請 「愚蒙人」來赴宴席(箴言九 1-6),透過與智慧建立關係,愚蒙人變的有智慧。
[2]這些比喻說明了福音不是給那些不會犯錯的人,福音是給那些會犯錯的人。
-山繆•拉森(Samuel Lamerson)
[3]馬太福音五 20
[4]約翰福音八 11
[5]路加福音十九 7
[6]人們不在乎你知道多少,除非他們
知道你有多在乎。
[7]馬可福音一41
[8]腓力比書二 7
[9]馬可福音十 45
[10]馬可福音八 11
[11]路加福音廿三8
[12]哥林多後書四 5
[13]《便西拉智訓》十二1-7。Good News Translation
[14]「Agape」這個希臘字是新約中所使用的無條件的愛,約翰一書和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都有使用 「Agape」這個字。

操練: 基督徒生命中展現耶穌的品格

要寫關於愛神和愛鄰舍的文章很簡單,但要在每天的生活中實踐愛就沒那麼容易。只有當我們在自我生命中培育出基督的品格時,我們才算是準備好向這世界來傳揚耶穌。

我們有可能擁有耶穌的品格嗎?聖經教導說神要使祂的子民像祂一樣地看待人事物,神要將新靈放在祂子民的心中,讓他們能渴望神所渴望的,並願意活出神要他們活出的樣式。[1]神要在我們心中培育出祂兒子的品格。

讓我們來聽聽章伯斯怎麼說在日復一日中的服事中,活出信實。

「當你對神沒有期待,你的生命毫無生氣,沒人在乎,也沒有人鼓舞你,此時,你須要全能神的恩典來讓你邁向委身於神的下一步...比起傳揚福音,全心全意委身於神所須的是更多神的恩典,更多有意識地主動親近神。」

「長遠地來看,真的能成為神及神的子民見證的,是股不被動搖的毅力,即便在沒人看見你的付出。而活出不敗人生的唯一方法就是持續地仰望神,祈求神讓你屬靈的眼睛注視在復活的基督身上…。」[2]

如何在事工中持守信實?如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愛神及愛鄰舍?答案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出耶穌的品格。我們需要以基督的心為心才做得到。

詳述基督的心

► 讀腓立比書二 1-16

保羅給腓立比教會的教導,是何謂耶穌基督品格強而有力的說明。對於這所被個人衝突分裂的教會,保羅寫道: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如何能做到?只有他們願意順服保羅所教導的 「當以基督的心為心」。

保羅列出四項與基督徒生命格格不入的特點。[3] 這四項特點會讓基督徒的見證蒙上汙點,摧毀基督徒牧者的成效。保羅說:

(1) 不要自私自利(凡事不可結黨) 。(腓立比書二 3)

自私的人會問: 「我能從中得到什麼? 我如何獲得好處?」你能想像在醫治痲瘋病患或面臨被釘十字架前,耶穌問: 「我得到什麼好處?」當然不會!

保羅說: 「如果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假如我們如基督的眼光看待人事物,我們不會凡事只從自私的角度出發。」我們會有僕人的態度,我們會問: 「我如何服事別人?」而不是「人們要如何服事我?」

(2) 不要貪圖虛名(腓力比書二 3)

貪圖虛名的人問: 「這樣讓別人怎麼看我?人家會更看重我嗎?」一樣的道理,你能想像在與井邊的撒馬利亞婦人談話之前,耶穌問: 「大家會更注意我嗎?」當然無法想像!

保羅說: 「假如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假如我們如基督的眼光看待人事物,我們不會貪圖虛華的榮耀。」我們會尋找宣揚基督的機會,不會尋找提升自我地位的機會。

(3)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腓力比書二 14)

愛發怨言的人說: 「我配得更好的待遇!」你能想像耶穌說: 「我不應該洗門徒的腳,我是老師,我配得更好的享受。」當然不能!

保羅說: 「假如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假如我們以基督的眼光看待人事物,我們服事時,就不會滿腹怨言,即便在最艱困的情況中。」我們會了解我們沒有 「配得」任何事物,反之,每當記起一切都是神的恩典時,對事工中所碰到的挑戰都改觀了。

羅海倫(Helen Roseveare)是二十世紀數一數二的偉大宣教士,她畢業於劍橋大學的醫學系。當她到薩伊共和國做醫療宣教事工時,她想蓋一間醫院,卻完全沒有建材,所以第一步就是製造磚塊。於是羅海倫醫師就與一群非洲工人在瓦窯廠工作。

製磚時,她柔嫩的雙手破皮出血,她忍不住而抱怨說: 「神啊,我是來非洲當醫生,不是來這邊做磚塊!我相信有其它的人更適合來做這個卑微的工作。」

過了數週,有位非洲工人跟她說: 「醫生,妳在手術房時,我們都害怕妳醫生的模樣,但當你在做磚塊石,妳的手指頭流出和我們一樣鮮紅的血,我們看得出妳是我們的姊妹,我們愛妳。」羅海倫醫生突然恍然大悟說: 「神差派我到非洲不僅是做醫生的工作而已,也是宣揚基督的愛。」

(4) 凡事不要起爭論(腓力比書二 14)

愛爭論的人說:「是的,主,但是…我願意順服。但是…」一樣的道理,你能想像耶穌說: 「父神,我到世上為要服事祢,但祢怎麼讓我的工作變得如此困難?」無法想像耶穌會與他的父爭論。

保羅說: 「假如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假如我們像基督一樣思考,我們不會與人爭論,不會尋求簡單輕鬆的道路。」不會計較是否有更輕鬆的道路而妥協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我們對神的回應都是「是的,主。」我們會以基督的心為心。

因為保羅要腓立比教會的人以基督的心為心,就表示他清楚相信這是可以達到的目標。他知道這群人可以有耶穌的謙卑和順服的靈。我們如何做到以基督的心為心?

透過讀聖經改變心思

本課在前面有提到聖經如何教導我們有關神的旨意。耶穌認識神的話語,使徒也認識神的話語,教會歷史中能持之以恆的復興也都是以研讀神的話語做為開始。

保羅挑戰腓立比教會的信徒要 「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4] 他們對福音的信心和委身會使他們成為世上的光。

透過深度研究神的話語,才能以耶穌的眼光來看待這世界並以基督的心為心。所謂的 「深度研究」不是說一定要學會希臘文和希伯來文才能懂得聖經,也不是說要擁有很大的圖書館,裡面收藏許多聖經注釋的書。「深度研究」是說一定要花時間讀神的話語,讓聖經成為你靈命日糧。

成為基督徒,神的話語應是我們的每日糧食,讀神的話語應是喜樂的,不是種責任。不會有人對肚子餓的年輕人說: 「規定你今天要吃東西!假如你不吃,你會不健康!」你所要做的事就是把食物準備好,年輕人就會想去吃了!神的話語應是每位飢餓基督徒的食物。

當我們吃下神的話語,心思意念就會轉變成基督的心思意念。許多基督徒都已重生了,但他們的想法仍跟沒有得救一樣,他們的心思意念沒有轉變成基督的心思意念,為什麼?

班德醫師(Dr. Paul Brand)是位在印度的醫療宣教士,他治癒過許多的痲瘋病人。他以重建手術來治療被麻瘋侵害的身體部位。他寫道在重建手術後,病人必須學習新的思考方式來適應生活。

例如,班德醫生會取食指的健康肌腱來取代大拇指損壞的肌腱,但當他對病人說: 「動動你的大拇指」時,拇指卻動也不動,然後他就會說: 「動動你的食指」,這時病人的拇指就很快地動了起來! 病人必須 「重新排列」他們的大腦,必須學習如何用新的方法操作拇指。[5]

成為信徒後,為了以基督的眼光看世界,就必須 「重新排列」我們的想法。成為基督徒前,你總是首先想到自己的需求。或許你看見了一位窮人,但你想了想說: 「我自己都需要錢,我不能把錢給那個窮人。」但成為基督徒後,神的話語告訴你說: 「賙濟貧窮的,不致缺乏」[6]你聽見耶穌的話說: 「施與別人,神就會施與你們,並且用大升斗,連搖帶按,盡你們所能攜帶的,滿滿地倒給你們。你們用什麼量器來量,神也要用同樣的量器來量還給你們。」[7]你開始以基督的想法看待錢財,你透過閱讀神的話語來做到以基督的心為心。

成為基督徒之前,我們試著傷害那些傷害我們的人。當有人對我們不客氣,我們也以怒氣還以顏色,但成為基督徒之後,我們讀到: 「要存溫柔的心。」[8]、「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9] 因此我們開始學基督對待那些傷害他的人的方式來對待他人,我們透過閱讀神的話語來得到基督的心腸。

透過每日的降服來轉變心思

保羅告訴腓立比教會的人要有耶穌基督的心思,他敘述了何謂基督的心,然後告訴這群人如何在生活中以基督的心為心。他們必須以信實地順服來 「做成」他們得救的工夫,這並不是為了贏得救恩,而是 「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裏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10] 當他們謙卑地降服於神時,神就會成就他們心之所願的並給他們力量活出敬虔的生活。

當我們順服神,聖靈就會在我心裡培育在耶穌的生命及事工中的特色。我們不是透過努力來找到基督的心,是透過降服神來找到基督的心。

一定要每天降服於神,保羅呼籲我們要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11] 「活祭」那就不是死的,是有生命的。有種降服是我們放下自我意願,順服神的旨意,但也有許多種降服是須我們每天持續地順服神的旨意。

狄楠熙(Nancy Leigh DeMoss)描繪出順服生命的意象。[12] 當你閱讀以下內容時,問問自己: 「我是否在這方面有做到每天順服?」,「我是否有在這方面展現基督的心?」。

  • 當你的肉體想要重複說批評的言語時,聖靈說: 「不要毀謗。」[13] 順服的心就會說: 「是」。

  • 當你的肉體想要抱怨身處困難的情況時,聖靈說: 「凡事謝恩。」[14] 順服的心就會說: 「是」。

  • 當你的肉體想要抗拒不合理的老闆時,聖靈說:「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15] 順服的心就會說: 「是」。

[16]當我們降服時,住在基督身上的同個聖靈就會居住在我們心中。透過聖靈,不是透過我們的好意,我們就被賦予力量能以基督的樣式來面對每天的挫折、事工上的挫敗以及撒旦的試探。

►分享最近私慾與神的旨意相互牴觸的例子。面對試探時,如何每日仍能順服神?是否最近有面臨試探,必須再次順服神旨意的情況發生?全班都要替彼此在面臨試探時代禱。


[1]以西結書卅六 26-27
[2]《竭誠為主》(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三月六日,章伯斯(Oswald Chambers)著。
[3]此部分內容改編自金勞 (Dennis F. Kinlaw)所著的《基督的心》〔The Mind of Christ (Anderson, Indiana: Warner Press, 1988), 101-107.〕
[4]腓立比書二 16
[5]保羅班德和楊腓力著( Paul Brand and Philip Yancey), 《神的形象》 〔In His Imag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4), 146.〕
[6]箴言廿八 27
[7]路加福音六 38
[8]歌羅西書三 12
[9]彼得前書三 9
[10]腓立比書二 12-13
[11]羅馬書十二 1
[12]改編自狄楠熙(Nancy Leigh DeMoss)所著的《順服》〔Surrender (Chicago: Moody Press, 2008), 223-224.〕
[13]提多書三 2
[14]帖撒羅尼迦前書五18
[15]彼得前書二 13
[16]聖潔生活的秘訣不在於效法耶穌,而是讓耶穌在我的生命中展現出他的樣子…成聖不是向耶穌汲取成為聖潔的力量,而是向耶穌汲取在他身上的聖潔。
--章伯斯(Oswald Chambers)

結論: 神透過如基督般的愛來做工

動手寫這一課時,我有些猶豫。雖然理智告訴我要愛我們的仇敵,我們受召也因為這原因,但我也知道我們身處在混亂不安的世代。很多學習這課程的學生都活在自己教會受政府、偏差出軌的宗教或是社會壓力威脅的景況中。當我寫這些有關愛你的仇敵的內容時,不禁問自己: 「透過愛我們的仇敵就真能改變這世界的想法,合理嗎?仇敵都在想法子要殺了我們,如何去愛他們呢?」

書寫本課時,我閱讀到一位住在巴格達的伊拉克基督徒的文章[1] 。當記者與這位當事人說話時,ISIS 恐怖組織的武裝份子就在距離他家四十分鐘的距離內,記者問: 「你的教會還有聚會嗎?」這位基督徒說: 「當然!事實上,我們還成立了兩個新的禱告小組,一組為在北部受迫害的弟兄禱告,另一組為我們的仇敵禱告。」

位於巴格達聖喬治教會的會友替他們的仇敵禱告,他們發送食物包給伊斯蘭的寡婦,他們愛他們的仇敵,因為相信他們受呼召就是要效法耶穌的典範。

這篇文章提醒了我在教會歷史中所看見的真理,神工作的方式總是與人類的方式恰恰相反。人類在中古世紀以十字軍的武力攻毀伊斯蘭教,神卻透過拉蒙•柳利(Raymond Lull)來做工,他在最後一次到伊斯蘭世界宣教時喪命,去世時是八十二歲。

人們使用武力,但神使用戴德生奉獻一生來將福音傳遍中國內地。人們倚靠能力成事,神經常透過軟弱成事。

神的方法絕不是人的方法,但最終神的方法會得勝。當基督徒效法耶穌的愛時,我們的世界會有永恆的改變,但這改變是緩慢且經常苦痛不已,但這是神在我們墮落世界做工的方法。

像耶穌一樣服事須要我們能像耶穌一樣的愛人。有位老邁的傳教士被問及他服事的秘訣,他回答說: 「人知道神有多愛他們的唯一方法,就是看你有多愛他們。」這位傳教士了解當神的愛透過我們展現出來時,我們就能吸引世人來就近神。這就是像耶穌一樣愛人的意義。


[1]貝爾茲 (Mindy Belz,) <教會如何改變這世界?> 刊登於《世界》雜誌(“How Does the Church Move the World?” World Magazine, May 27, 2017.)

第七課 作業

在這課,我們討論了耶穌如何愛人。請找出你如何效法耶穌的典範來愛你的鄰舍,不用花太久的時間就能完成這份作業,但是要花更久的時間去實踐!請確實做到愛鄰舍,我們受呼召來效法耶穌的愛。

欄位 1,請寫出福音書中耶穌愛人的明確事例。

欄位 2,請寫出你在生活中的實際執行方式。你如何效法耶穌的典範。這是為了你設計的作業,請盡量明確寫出實踐方式。

可編輯的Word文檔

可打印的PDF

耶穌的典範 我的實踐
   
   
   

 

 

Next 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