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生平與宣教
耶穌生平與宣教
Audio Course Purchase

Search Course

Type at least 3 characters to search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results found

Lesson 5: 講道如耶穌

1 min read

by Randall McElwain


本課目標

本課結束時,學生應:

(1)認識到耶穌成為有效傳道者的特質。

(2) 感謝聖靈在有效傳道中的作工。

(3)委身做忠心的牧者牧師。

(4)跟隨耶穌的講道典範預備講道。

事工原則

有效的講道不是結果,僅僅是人類努力的結果,有效的講道是由聖靈賦予力量的。

介紹

聽聽群眾對耶穌的講道的回應。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1]

「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2]

「眾人都喜歡聽他。」[3]

耶穌的講道很有力量。 數千人聚集在一起聽他講道。 當然,他的講道樣式應該成為當今我們的榜樣。 請記住,耶穌在世是以他的人性來服事眾人。 別認為:「耶穌當然是一位有能力的傳道人; 他是神。」 相反地,要想:「耶穌-作為人-講道的方式傳達出能力和權柄。 他的講道使聽眾明白了真理。 我能從耶穌那裡學到什麼使我成為更有效的福音傳道人?」

► 想像你生活在西元三十年且聽到耶穌講道, 你希望看到和聽到什麼?


[1]馬太福音 七 28
[2]馬可福音十一18
[3]馬可福音十二 37

耶穌以權柄傳道

► 讀哥林多後書四 1-6

當耶穌在迦百農講道時,眾人 「很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的話裏有權柄」。[1] 耶穌在山上講道之後,「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2]。文士們引用其他拉比的話來支持他們的理論,但耶穌講道是有權柄的。

作為牧師,我們必須帶著權柄講道。我們的權柄與耶穌的權柄不同。他的權柄是自有的;我們的權柄是作為耶穌基督的代表而擁有的;我們的權柄是來自於我們所傳的信息。

我們作為耶穌基督的代表,講道是有權柄的。

耶穌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在下一節中,他委托他的跟隨者:「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3] 我們之所以有權柄,是因為我們被委任成為耶穌的代表。

1783年,美國的代表和喬治三世國王的代表會面,簽署了結束美國革命戰爭的《巴黎條約》。喬治三世國王沒有去巴黎簽署條約。喬治-華盛頓沒有簽署該條約。每個國家的代表都有權力以他們統治者的名義簽署條約。

同樣,我們作為耶穌基督的代表傳道。保羅寫道:「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 [4]保羅的權柄不是他自己的。他是一個 「僕人」,但他也是 「主耶穌基督」的代表。

我們講道有權柄,是因為傳給我們的信息。

我們的權柄是建立在我們所傳講的經文上。保羅寫道:「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5]。保羅拒絕做任何不誠實的事,也拒絕做任何會削弱他對神話語的信息。

在美國,許多牧師已放棄他們對聖經權柄的信心。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曾在精英大學學習,但他們不再帶著權柄講道。相反,他們充滿了懷疑。為什麽呢?他們懷疑聖經的權柄,他們只依靠人的智慧。作為神的僕人,我們的權柄必須建立在神的話語上。

我曾經聽過一位自由派牧師講耶穌在海上行走的故事。[6] 馬可說,門徒們都很驚奇! 這位牧師不相信耶穌是在海上行走的。他說,耶穌是在岸邊的淺水中行走。

牧師說:「馬可福音第六章不是神蹟,它只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說明門徒是如何被耶穌打動的。」禮拜結束後,我無意中聽到有人說:「為什麽人們會感到驚訝?耶穌只是在沙灘上走了一圈! 這一點也不稀奇。」

這位牧師不相信他的聖經,他對聖經的權柄沒有信心。如果你不相信神的話語的信息,就沒有理由去傳講神的話語。只有當我們相信神的話語的信息時,我們才能有權柄講道。

瞭解我們的權柄來自於耶穌和我們所傳的信息,有助於我們避免牧師所面對的兩種危險。

第一種危險是傲慢,說:「我是牧師。我最大!沒有人可以質疑我。」。

這種傲慢會使人遠離福音。保羅說:「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 我們的權柄來自於耶穌和神的話語。

我們必須要有謙卑的態度,當我們錯了的時候就要承認。一位牧師曾經告訴我:「如果我犯了錯誤,我從不告訴教會。他們會對我的權威失去信心」。這位牧師忘記了,我們的權柄不是建立在自身的無誤上,我們的權柄是建立在神的話語上。我們應該向會眾指出神話語的最終權威。我的話不重要,神的話語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種危險是虛假的謙卑,說:「我只是一個牧師。我沒有權威。專業的輔導員對心理學比較了解;科學家對地球的起源比較了解;社會學家對人類的性欲比較了解。我不能談論情感需求、創造和道德,因為我不是專家。」

保羅說:「我們是僕人,但作為耶穌基督的代表,我們有權柄」。作為一個僕人,我們必須謙卑地生活。但作為耶穌基督的代表,我們必須帶著信心去傳道。我們是以宇宙之王的權柄來服事的。


[1]路加福音四 32
[2]馬太福音七 28
[3]馬太福音廿八 18-20
[4]哥林多後書四 5
[5]哥林多後書四 2
[6]馬可福音六 45-52

耶穌的講道給有需要的人帶來「好消息」

耶穌說出了聽眾的需求。當 「耶穌走過加利利 」宣講天國的福音時,他對眾人起了憐憫之心,「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1]。 猶太人被羅馬奴役;窮人沒有擺脫貧困的希望;痲瘋病人被遺棄;稅吏被社會排斥。對每一個人,耶穌都給予了希望。

當提到人們的需要時,你就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果我住在沙漠裡,你說:「今天我要講生命的水」,我就會認真地聽。如果我年老體弱,你說:「今天我要傳講給你如鷹展翅力量的神」,我一定會聽!

耶穌一直記得,「福音」 就是 「好消息 」的意思。他來是為了給那些需要希望的人帶來好消息。有效的傳道必須給聽道的人帶來希望。像耶穌一樣,我們必須問:「我向誰傳福音?他們的需要是什麽?」

想像一下,你出了車禍,有流血致死的危險。在醫院裡,醫生給你看了一張全彩的圖表,上面有關於車禍的統計數據。他解釋了聽診器的歷史發展。最後,他警告你關於魯莽駕駛的危險。

[2]醫生說的都是真的,但這並不能滿足你的需求。你需要有人來包紮你的傷口,給你止痛的藥。講道不僅僅是呈現事實,講道必需針對聽眾的需求。

不難看出我們墮落世界的 「壞消息」。多傳福音,會給這個破碎的世界帶來了希望。耶穌總是給他的聽眾帶來希望。對於真理耶穌從不妥協,我們也決不能對真理妥協。但耶穌知道,正確地傳講真理,會帶來希望。一位老傳道人說:「你必須從人們的癢處著手。」 你必須對那些你想接觸的人,針對他們的需要說話。


[1]馬太福音九 36
[2]「傳道者必須從人們的癢處抓起。」

耶穌的講道是可以定人罪的/ 可叫人心受到責備

耶穌從他的聽眾的需要開始,但他的目的遠不止於在他們的傷口上包紮臨時繃帶。耶穌的講道使他們的良心知罪並改變了他們的生命。

耶穌不怕質問他的聽眾,對他們的罪進行審判。耶穌對行淫的婦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但他也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1]

我最喜歡耶穌傳道的故事之一是畢士大池邊癱瘓的人的故事。耶穌治好他之後,說:「你已經痊癒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2] 耶穌並不害怕與罪惡對峙。

當耶穌講道時,聽眾都信服於他。與許多當代的傳道人不同,耶穌講的是義的生活的必要性。耶穌從來不曾說:「我的父不指望你們遵守祂的命令」。相反地,耶穌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3]耶穌所要求的比當時的宗教領袖更多。耶穌的講道使每一個聽他講道的人都服罪。


[1]約翰福音八 11
[2]約翰福音五 14
[3]太五 20

耶穌的講道能改變生命

[1]在美國內戰期間,林肯(Abraham Lincoln)總統參加了一個由菲尼亞斯·格利(Phineas Gurley)博士擔任牧師的教會。一次禮拜結束後,一位朋友問:「你覺得講道如何?」林肯說:「講得很好,給人美好的想法。 」

朋友說:「那你喜歡嗎?」 林肯先生猶豫了一下,然後說:「不喜歡,我認為格利牧師今晚的講道很失敗。」朋友大吃一驚。「你為什麽這麽說?」林肯回答說:「他並沒有要求我們做什麽大事。」林肯總統認為,一場講道應該叫人有所回應。他相信,一場講道應該改變生命。

► 讀馬太福音十八

耶穌傳道是為了改變生命。他的講道是實際的。馬太福音十八章記載了耶穌講關於 「天國裡的關係 」的道。耶穌教導了:

  • 謙卑的重要性(十八 2 -6)

  • 面對試探(十八 7-9)

  • 回應失喪的人(十八 10-14)

  • 回應那些得罪你的人(十八 15-20)

  • 饒恕的必要性(十八 21-35)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耶穌針對他的聽眾的實際需要講道。他傳道是為了改變生命。

對一個生來失明的人,耶穌為他提供了醫治--然後給他講了將永遠改變這個人生命的信息。

「耶穌聽說他們把他趕出去,後來遇見他,就說:『你信神的兒子嗎?』 他回答說:『主啊,誰是神的兒子,叫我信他呢?』 耶穌說:『你已經看見他,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他。』他說:『主啊,我信!』就拜耶穌。」[2]

耶穌為飢餓的人提供了麵包—之後傳講了將改變他們永恆生命的真理。「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3]

宣講改變生活的道,將神話語的真理和人們的需要結合在一起。有效的講道將神的真理傳講給需要的人們。

當耶穌講道時,他對人的心靈、情感和意志說話。這三樣代表著真正的改變。

耶穌對聽眾的心靈說話

約翰用 「道 」這個詞來描述耶穌。「道 」是一個希臘語詞,意思是智慧和洞察力。讀到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十八章的講道時,將讀到有史以來對於人際關係最有智慧的教導。想像一下,在一個社會裡,人們以謙卑的態度對待彼此,寬恕是常態。耶穌把智慧說進聽眾的心靈中。

耶穌對聽眾的情感說話

福音書裡有卅十四次提到耶穌的聽眾 「驚奇」、「奇妙」、「希奇」。以馬忤斯路上的門徒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4] 那些聽到耶穌恩典話語的人,為他的恩典感到喜悅,為他們的罪感到悲痛,最重要的是對未來充滿希望。

耶穌對聽眾的意志說話

耶穌不滿足於僅有聽眾;他呼召跟隨者。耶穌不滿足於只有外在的改變,他呼召的是改變的心靈和生命。無論是過去有罪的撒瑪利亞婦人,還是一個小心翼翼遵守律法的富家青年,耶穌都呼召他的聽眾將自己的意志交給神。當我們像耶穌一樣講道時,我們會呼召聽眾進入新的生活樣式。

深入瞭解:你在傳福音嗎?

一位牧師從羅馬書第一章開始講道,反對同性戀。他講的是真理。但是缺少了一些東西....。坐在我身邊的是一個與同性吸引力作鬥爭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知道同性戀是一種罪,並且已經開始禱告求得釋放。他知道自己的罪的真相;他需要聽到好消息(福音),神能賜下戰勝試探的勝利。

一位牧師引用了耶穌對離婚的警告。他對允許輕易離婚的法律感到惋惜。他宣講了真理。但是缺少了一些東西....。那一週,一對年輕的夫婦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去找離婚律師,因為無法解決使他們婚姻分裂的矛盾。他們知道離婚是罪,他們需要聽到耶穌能給受損傷的婚姻帶來醫治的好消息(福音)。

一位牧師大聲地說:「墮胎謀殺無辜的嬰兒」。他講的是真理。但缺少了一些東西....。在他的會眾中,有一位中年女士,當她回憶起自己還是未婚少女時溜進墮胎診所的那一天,她潸然淚下。二十年後,她仍然懷疑神是否會赦免她的罪。她知道墮胎是罪,她需要聽到神為她的過去提供赦免的好消息(福音)。

耶穌從不對真理妥協,但他從未忘記帶來希望。他知道,福音會改變生命。對一個在同性吸引中掙扎的年輕人,耶穌會說:「我的恩典足以使你們勝過試探。」對一對面臨婚姻破裂的夫婦,耶穌會說:「我可以恢複一顆愛的心,即使是對那個看起來很不可愛的配偶。」對一位得罪自己未出生的嬰兒的女士,耶穌會說:「我會原諒墮胎的罪,就像我原諒其他的罪一樣。去吧,不要再犯罪了。」

福音包括對罪的審判信息。我們必須帶著權柄去傳講審判。但要像耶穌那樣講道,我們不能忘記恩典改變生命的能力。我們必須把神恩典的好消息帶給這個破碎的世界。

福音總是包括兩個好消息。首先,福音告訴我們神為我們做了什麽。它給這個沒有希望的世界帶來了希望。

然後,福音告訴我們,透過聖靈的力量,我們可以成為什麽。福音絕不會讓我們留在原地;而會挑戰我們,讓我們更緊密地與神同行。


[1]聖經的賜予不僅僅是為了增加我們的知識,而是為了改變我們的生活。」
改自慕迪(D.L. Moody)
[2]約九 5-38
[3]約翰福音六 35
[4]路加福廿四 32

耶穌的講道簡單又令人難忘

耶穌不會讓人們對真理感到厭煩。他知道如何以簡單而直接的方式講道。他的講道很深奧,但每個聽眾都能理解。他傳達的是深奧的真理,但他卻能引起聽眾中教育程度最低的人的興趣。

一個有效的傳道人的目標不是用他深奧的知識來打動聽眾。傳道人的目標必須是簡單有力地傳達神的話語--並讓聖靈用神話語的真理來動工。

耶穌如何使他的講道變得簡單而有趣?

耶穌講故事

聽耶穌講道的人常常聽到這樣的話:「我給你們講個比喻」。他的故事吸引了他的聽眾,讓他們對他的信息敞開耳朵聽。

大多數人記住一個故事的時間要比記住一個三點提綱的時間更久。好的故事能說明講道的方式,幫助我們記住講道的要點。一個好的故事總結了傳道人所要傳達的信息。

► 討論你上次在講道中聽到的故事。它是否有效地傳達了傳道人的信息?你還記得這個故事的目的嗎?如果沒有這個故事,講道會不會同樣有效和令人難忘?

耶穌用簡單的話語

我為鋼琴老師授課。作為課堂的一部分,我講了一個概念,並要求每個老師向一位年輕的鋼琴家解釋它。老師對這個概念理解得越深,他就越能簡單地給學生解釋。一個老師如果用複雜的詞語來講解概念,往往是在掩飾自己的不理解。你越是理解某件事,你就越能簡單地傳達它。

耶穌知道如何將真理轉換為聽眾的語言。他向農夫傳講撒種的事。他對牧羊人講羊的問題。他向漁夫講授捕魚的知識。許多人拒絕耶穌的信息,但沒有人對他的講道感到厭煩。

耶穌的信息可以被漁夫、農民和家庭主婦所理解。但它可能會得罪學者、宗教領袖和政治官員。他的講道對社會各個階層都有影響。簡單並不意味著膚淺。我們的講道應該清晰、簡單地傳達福音的偉大真理。

耶穌用重複的方式

我曾經拜訪過一位對他的會眾感到沮喪的牧師。他說:「他們應該已經知道了,我兩年前就講過了。」 我提醒他,耶穌在他的門徒明白之前曾多次宣講過同樣的信息。

我問這位牧師:「你認為你的講道比耶穌好嗎?」

「當然不是!」

「你認為你教會的會友比門徒聰明嗎?」

「不!」

「那你就得像耶穌一樣複述真理。」

耶穌重複地講了同樣的真理。他一次又一次地教導門徒關於他的死亡和復活。他多次傳講天國的信息。耶穌知道這些真理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他盡可能地多次宣講以傳達給他的聽眾。

深入瞭解:你的聽眾理解你的信息嗎?

讀這篇講道。

這是耶穌山上寶訓的前12節經文。這是一篇很有力量的講道,但除非你讀得懂阿拉伯文,否則你讀這篇講章沒有得到任何好處。為什麽這樣說呢?它沒有被翻譯成你的語言。不把真理翻譯成簡單的語言,讓我們的聽眾能夠理解,也是可以傳講真理的。要像耶穌那樣講道,我們必須用簡單而又令人難忘的方式講道。

耶穌的講道是真誠的

[1]耶穌的講道是真誠的。他的生活與他的信息相符。耶穌不只是簡單地宣講虔敬的生活,他還過著虔敬的生活,沒有人能夠指出耶穌的信息和他的生活之間的矛盾。

耶穌活出了他所講的道。

想像一下,你想學開車。你找到兩位駕駛老師。一位從來沒有開過車,但讀過很多關於駕駛的書。另一位有多年的安全駕駛記錄。你會選擇哪個老師?

再想像一下,你想學習如何過基督徒的生活。你找到兩位牧師。一位過著罪惡的生活,但他的講道很好。另一位的生活方式顯示了他與神的密切關系。你會選擇哪一位牧師?

我們的講道必須是真誠的。我們必須活出我們所講的生命。許多牧師發現,可以在一段時間假裝正直。人們可能會被一位牧師所欺騙,他一邊講誠實,一邊從奉獻中偷錢;他們可能會被一個牧師誤導,他一邊講道德,一邊隱藏情婦;他們可能會被一位一邊講愛,一邊打妻子的牧師所愚弄。 但最終,真相會水落石出。一個空虛的心會導致一個缺乏屬靈力量的事工。當我們允許神在我們裡面作工時,神就會透過我們作工。

千萬不要讓講道的魅力掩蓋罪惡的生活。有效的講道始於一顆認識神的心。


[1]耶穌從不曾說:「憑著他們事工的大小,你會認出他們來。」他確曾說過「憑著他們的果子,你會認出他們來。」-靠著對父神旨意的順服。
克雷格.基納(Craig Keener)

操練:牧師作為牧者

► 讀馬可福音六 30-34

牧師最好的形象之一就是牧羊人。耶穌 「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耶穌看著一群人,看到的是需要牧人的羊。

► 想像一下,在馬可福音第六章的五千人中會有誰? 列一個名單。

  • 你的名單中是否包括欺騙百姓的稅吏?他們也在那裡。對這些不誠實的公僕大喊大叫是很容易的,但耶穌看到需要被拯救的迷途羔羊。

  • 你的名單中是否包括那些妄圖陷害耶穌的法利賽人?他們就在那裡。耶穌很容易讓他們在眾人面前難堪,但耶穌看到了頑固的羊,他們需要正確的道路。

  • 你的名單中是否包括一個不忠的丈夫,他的心因行奸淫而受譴責?他也在那裡。耶穌看到的是一隻墮落的羊,需要糾正,然後得到醫治。

  • 你的名單中是否有叛逆的青少年,他們離家出走,加入了匿名的群體?他們在那裡。耶穌看到了流浪的羊,他們需要被帶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以免更加迷失。

當你講道時,你看到了誰?你只看到了你的會友的缺點,還是看到了你的羊有深切需要?你只看到一個憤怒的董事會成員,還是看到一隻受傷的羊去傷害他人?你只看到一個背信忘義的人,還是看到一隻因罪而受苦的羊?耶穌看到的是有需要的羊。

► 讀約翰福音十 1-18

作為牧者,我們被呼召做牧人。牧羊人如何服事羊呢?約翰福音第十章提供了一個模範。

牧羊人帶領羊

如果你觀察一個牧羊人,你不會看到他拿著棍子趕羊。相反,牧羊人會把羊引向正確的方向。耶穌說:「羊也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1]

當我們讀福音書時,好幾次我們可能會希望耶穌用棍棒打彼得、約翰或多馬! 他們 一再地陷入困境。但耶穌沒有打他們,而是用牧羊人的杖扶起這些軟弱、掙扎的門徒,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作為一個牧人,你是帶領神放在你教會裡的羊,還是驅趕他們?你是一個帶領羊的牧人,還是一個命令羊服從的管理者?

牧羊人關心羊

你是否有時會想:「我想找一份早上9點上班傍晚5點下班的工作,週末休息,下午5點以後不接電話?」這有時聽起來很美好!但這不是牧人的生活。

牧羊人要在羊需要幫助的時候關心羊,而不僅僅是在 「上班時間」。牧羊人不能對受傷的羔羊說:「你就留在那裡到明天9點我來上班」。牧羊人要到夜裡去救治受傷的羔羊。

同樣,當羊需要幫助的時候,牧師也會關心他的羊。關心屬靈的羊超過講道職責。這包括講道,但也包括輔導、探訪、傾聽、禱告,有時只是坐在受傷羔羊的身邊。

是的,牧師們,你必須照顧自己。如果你使自己的身體、情感和靈性都疲憊不堪,就不能成為一個有力的牧者。耶穌花時間獨處,你也必須花時間獨處。但也有一些時候,耶穌知道他必須犧牲自己的安舒來照顧羊。

這種事奉和休息的平衡可能是很困難的。作為一個有智慧的牧人,你必須對聖靈的引導和周遭人的智慧與建議保持敏銳。 當聖靈說:「現在該退出來休息和更新。」之時,要聽從聖靈的聲音。聽聽你妻子或同事的聲音:「你需要一些時間休憩。」帶著更新後的熱情回來,為了照顧神托付給你的羊。

牧羊人保護羊

耶穌把一見危險就跑的雇工和不惜生命保護羊的好牧人做了對比。雇工 「不顧念羊」,但牧人卻 「為羊捨命」。[2]

即使在他生命最後的時刻,耶穌也關心門徒。最後的晚餐上,他為他們準備了即將面臨的審判。在園裡,他繼續教導彼得、雅各和約翰。在十字架上,他把馬利亞交給約翰照顧。直到最後,好牧人還在照顧他的羊。

保羅委托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作牧羊人。他們要照顧用耶穌的寶血買來的羊群。在接下來的經文中,保羅警告說 「兇暴的豺狼 」會攻擊羊群。牧羊人有責任保護羊群。[3]

作為牧者牧人,你是否保護神放在你教會中的羊?你是否保護他們從錯誤的教義,對婚姻和家庭的攻擊,以及其他屬靈的攻擊當中免於受難?你是牧人還是雇工?

在下個主日講道之前,求神讓你看到你的羊的需要。求祂讓你看到你羊群中破碎的心。當你講道時,要看到那些 「被擾亂和無助」的羊,他們需要一個敬虔的牧者的愛。

深入瞭解:「禍!」

► 讀馬太福音廿三 1 - 39

當耶穌對那些拒絕他的城鎮[4],對那些誤導百姓的法利賽人和文士[5],以及對將要出賣他的猶大[6],都用「有禍了」這句話。我們有時讀到這些 「禍」時,會帶著憤怒的聲音,忘記了耶穌的愛,甚至是對那些拒絕他的人。

「禍」字裡有審判,但也有憂傷。「禍」既包括審判,也包含著對被審判者的 「憂傷和憐憫」。它表達了耶穌「對那些沒有意識到自己狀況真正痛苦的人的憂傷。」[7]「禍」既表達了深深的憂傷,也表達了警告。

耶穌在宣判宗教領袖的最後,為他所愛的城市的命運哭泣。「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裏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耶穌為即將把他釘十字架的城市的命運哭泣。[8]

這應該成為我們宣講審判的典範。我們的講道必須包括對罪的警告和對那些不肯悔改的人進行審判的信息。但我們的信息必須表現出我們對罪的憂傷,而不是對罪人的憤怒。

一個叛逆的少年在聽了關於地獄的講道後回家。他的父親問道:「孩子,你覺得講道怎麽樣?」他回答說:「我不喜歡。聽了讓我很生氣!」 第二週,兒子又聽了另一位牧師關於地獄的講道。他父親又問:「你覺得這證道怎麽樣?」 兒子回答說:「我必須事奉耶穌。我絕不想去那個可怕的地方!」

父親很驚訝。「上週,一場關於地獄的證道讓你很生氣。這週,一場也是關於地獄的證道卻讓你悔改。有什麽不同?」男孩說:「這個牧師警告我地獄的時候,他哭了。」

當宣講審判的時候,你會哭泣嗎?當準備關於地獄的講道時,你會哭泣嗎?你是一個愛羊的牧人嗎--即使當你必須警告審判的時候?


[1]約十 3-4
[2]約翰福音十 13、15
[3]使徒行傳廿 28-31
[4]馬太福音十一21
[5]馬太福音廿三 13-29
[6]馬可福音十四 21
[7]Martin H. Manser, Dictionary of Bible Themes. (London: Martin Manser, 2009). See also Joel B. Green and Scot McKnight, Dictionary of Jesus and the Gospels. (Westmont, Illinois: InterVarsity Press, 1992).
[8]馬太福音廿三 37 和路加福音十九 41

結論:聖靈在證道中的角色

作為傳道人,我們必須依靠聖靈的大能給聽眾帶來信心。如果我們單單用人的技巧來產生情感上的呼籲,我們可能會很快看到結果,卻是缺乏屬靈的果效。唯有聖靈能給我們的聽眾帶來持久的改變。

► 讀哥林多前書二 1-16

保羅明白只有透過聖靈的力量才能發生屬靈的改變。在雅典,保羅與哲學家們在亞略巴古進行辯論,之後他來到了哥林多。[1] 在哥林多,他決定不使用 「高言大智」,而是 「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他傳道是 「聖靈和大能的明證」[2]

保羅知道,聖靈「將屬靈的事講與屬靈的人」[3]。 保羅重視教育;他是一個偉大的學者。他懂得有效的公開演講;他曾研究過偉大的希臘演說家。他知道如何建立邏輯論證;羅馬書是邏輯結構的傑作。但最重要的是,保羅重視聖靈的力量。他知道,只能透過聖靈的作工才會有真正的信心。

保羅提醒哥林多人,「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 [4] 容器不是寶貝! 我們作為事工領導者,是破罐子,是泥土做的。但我們有一個奇妙的特權,就是把寶貝,即福音,帶到我們所服事的人面前。

這對事工領導者是一個強有力的警告。我們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 「瓦器」上,而不是放在瓦器裡的 「寶貝 」上。我們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我們的表現上,而不是放在信息上;我們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瓦器上,而不是放在寶貝上。保羅提醒我們,神特意用瓦器來表明 「能力是屬於神的,不是屬於我們的」。 我們切勿妨礙神的大能。我們不能奪取屬於祂的榮耀。我們必須靠著聖靈的力量來傳道。


[1]使徒行傳十七 16 - 十八 1
[2]哥林多前書二 1-5
[3]哥林多前書二13
[4]哥林多後書四 7

第五課作業

(1) 馬太福音包括五篇主要的證道。閱讀每篇講道,並找出講道有力的一個特點。這個作業沒有正確或錯誤的答案。問:「耶穌是如何說服、激勵或幫助我記住並應用他的信息的?」

可編輯的Word文檔

可打印的PDF

證道 特點

山上寶訓

(馬太福音五 – 七)

 

派遣的使徒

(馬太福音十)

 

天國的比喻

(馬太福音十三)

 

天國的生活

(馬太福音十八)

 

橄欖山講論

(馬太福音廿四 – 廿五)

 

(2) 當你預備下一次講道時,複習在耶穌的講道中所發現的特點。把他的講道作為有效溝通的模式。與班上的其他人分享這篇講道。以這個問題評估這篇講道:「我的講道是否以耶穌為模範?」

 

Next 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