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生平與宣教
耶穌生平與宣教
Audio Course Purchase

Search Course

Type at least 3 characters to search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results found

Lesson 1: 事工的預備

1 min read

by Randall McElwain


以色列地圖

請在整個課程中參考這張地圖。

可打印的PDF

本課目標

本課結束時,學生應:

(1) 認識到耶穌是服事的典範。

(2) 感謝神在呼召工人的預備上彰顯主權。

(3) 順服神的呼召,接受祂為你選定的角色。

(4) 跟隨耶穌戰勝試探的腳步。

課前準備

讀馬太福音一 – 四、路加福音 一 - 三和約翰福音一

事工的原則

神預備祂所呼召的人去作祂定意要他們做的事工

前言

在「耶穌基督的生平與宣教」中,我們將研讀耶穌是我們現今事工的典範。耶穌說: 「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1] 耶穌在世的生命是所有跟隨者的模範。

保羅了解這個原則,當他聽到腓立比基督徒之間的衝突時,保羅提醒他們耶穌的典範。「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2] 保羅知道這些基督徒若能效法耶穌的模範,以謙卑就能化解教會內的衝突。

一位名叫普洛特茲(David Plotz)的猶太籍記者,在前往非洲的旅途中,因故滯留在馬拉威的機場。當時他遇見了一位願意接待他的非洲牧師。這位牧師帶他回家,供他餐食兩天,並向普洛特茲傳耶穌基督是彌賽亞的福音。普洛特茲之後寫道:「我完全不相信這人所信的,但他的信念讓我感到敬畏。這位牧師覺得基督感動他,要他收留一位陌生人,提供這陌生人吃住與衣服。」這位非洲牧師清楚知道我們受呼召爲要效法耶穌的模範。

本課程不是一個對耶穌生平的完整研習。我們只聚焦在耶穌生平可做為今日事工模範的面向,學習耶穌的樣式做為事工的典範。

在第一課,我們將看到耶穌對事工的預備。這說明了神呼召的原則,就是神會預備每一個祂所呼召的人去做祂要他們做的事工。


[1]約翰福音十三 15
[2]腓立比書二 5

神預備祂僕人的家庭背景

► 回想你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生活。神如何使用你的背景來預備你服事神?

福音書中的族譜顯示至高的神在耶穌出生的好幾世紀前,已經預備好祂僕人的道路。早在耶穌出生前,神就已開好耶穌來臨的道路。

族譜回答了「誰是耶穌?」這個問題,族譜顯示出亞伯拉罕與大衛的重要性。亞伯拉罕是耶穌祖先中的重要人物,因為神應許亞伯拉罕說: 「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1] 這個應許透過拿撒勒人耶穌而實現。

大衛是族譜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因為神應許大衛說,「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2] 在耶穌出生時,大衛的後裔做王已有五百多年。馬太與路加福音提到耶穌應驗了神對大衛的應許。

耶穌是大衛的兒子 (馬太福音一 1-17)

在希臘文的新約中,馬太福音一開始所用的兩個字「biblios genesis」提醒了馬太福音的第一批讀者有關聖經的創世記[3] 。就如創世記彰顯了神對創造至高的主權,馬太福音展現神對歷史至高的主權。馬太福音的族譜顯示出整部猶太人的歷史就是導向彌賽亞的降世。

馬太福音的家譜分三組記錄下十四個名字。這是常見的猶太人記憶輔助。以固定的群組幫助學生記下長串的名字。讀馬太福音族譜的讀者知道這份名單沒有包含亞伯拉罕與約瑟間的所有祖先。馬太福音用某人的「父親」時,所指的可以是任何一位祖先,猶太人的族譜經常跳過一些世代。馬太福音的重點放在耶穌族譜中的重要人物,而省略了其它名字。

因為馬太省略了某些世代,所以他有納入的名字就特別有意思。馬太選中這些名字是有用意的。例如他列出四位女性的名字,這在猶太的族譜中是罕見的。但所列的每位女性都有另人質疑的背景。喇合與路得是外邦女子,他瑪、 喇合以及拔示巴都蒙上了淫亂的羞恥。

相同地,族譜中有些男性也蒙羞過。如猶大對待他瑪的可恥行為、耶哥尼雅的後裔從王的寶座永久除名[4]。最令人注意的是,馬太不以大衛的功績來介紹他,而是「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

這些名字使得耶穌與有罪的人類連在一起。神帶領祂的兒子降臨世上不是在完美無瑕的家族當中,而是有罪的凡人後代。猶太領袖嘲諷耶穌卑微的身世,認為他不配得。[5] 馬太福音說明了:「若彌賽亞能出自這樣的身家背景,他就能成為各形各色人的救世主,即便是卑微的人。」[6]

在我們的文化當中,怎樣的個人背景因素會讓人不看好他的潛力?

神常常呼召身份背景出人意料的人來服事。不會有人因其家庭背景而無法被神使用。個人身份背景的因素會影響我們對人不看好,神卻不在意。

耶穌是亞當的兒子 (路加福音三 23-38)

馬太追溯「猶太人的王」的族譜至亞伯拉罕。路加追溯耶穌的族譜至亞當。這符合路加對耶穌是「人子」的強調。路加的族譜強調耶穌的人性。路加把耶穌的族譜就放在耶穌受試探的故事之前,提醒讀者在第一位亞當失敗的地方,作為第二位亞當的耶穌卻成功了。

深入瞭解: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的族譜

馬太福音第一章與路加福音第三章對耶穌的族譜有不同的記述。馬太的動線是從亞伯拉罕、所羅門王到約瑟;路加是從約瑟追溯回拿單(大衛的另一個兒子),再到亞當。

族譜從亞伯拉罕到大衛間的記載都是一樣的。但大衛到約瑟之間,兩個族譜就追溯至不同的血脈,有可能是馬太記載了約瑟的祖先,而路加則是記載馬利亞的祖先。[7]

約瑟的祖先在馬太福音的祖譜是「皇室」後裔,可追溯回所羅門王。這符合馬太對耶穌是君王的強調。這是耶穌在「血統上的合法」,一定要來自約瑟。

在路加福音中,馬利亞的祖先是有「血緣」關係的祖譜,可追溯回大衛的兒子拿單。這符合路加對耶穌是「人子」的強調,為了說明這點,路加透過馬利亞追溯耶穌的血緣族譜。他仍以「約瑟的兒子」做為族譜的開始,因為即使在追溯女性的祖譜,猶太人的祖譜還是使用男性的名字。

馬利亞的族系提供了與大衛王的血緣連結。約瑟的族系則提供了做為所羅門王後裔有王位繼承的權力。

耶穌是神的兒子 (約翰福音一 1-18)

約翰福音以屬神的族譜做為開始,耶穌是神的兒子。「耶穌的生命不是從出生那刻開始,他為了完成特定的使命,以一種預先存在的狀態來到世界。」[8]

在舊約,神的榮耀充滿以色列,居住在聖殿中。現在神的榮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9]。神聖的榮耀現在以人的形式顯明。

神的話語是永恆的:「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10] 父與兒子以永恆的關係存在[11]。為什麼耶穌要來到這世上?為了啟示父神,沒有人見過父,只有耶穌「將他表明出來。」[12] 。當我們看見耶穌時,就是看見了父神。

現今,有許多人將耶穌描繪成仁慈的朋友,將父神描繪成嚴厲的審判官。然而約翰福音說明了耶穌的性格與神的性格是一模一樣的,看見了耶穌就等於看見了父神。


[1]創世記 十二 3
[2]撒母耳記下七 16
[3]創世記二 4; 五 1
[4]馬太福音1:12;耶利米書廿二 22-30
[5]約翰福音八 41、48
[6]Craig L. Blomberg, Jesus and the Gospels (Nashville: Broadman & Holman, 1997), p. 199.
[8]J. Dwight Pentecost, The Words and Works of Jesus Christ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1), p. 28.
潘傑得博士 (J. Dwight Pentecost)所著的《耶穌的言與行》。
[9]約翰福音一 14
[10]約翰福音一 1
[11]約翰福音一 3駁斥耶和華見證人對於耶穌是被造的說法,耶穌在創世時就存在了,「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12]約翰福音 一18

神透過奇蹟的誕生來預備祂的僕人

大約在西元前五世紀,耶穌誕生於猶大的伯利恆[1] 。約瑟為了羅馬普查的規定,風塵僕僕地回到伯利恆。普查的目的是要維護所有在羅馬政府管控下的省份納稅紀錄。

羅馬政府的做法通常是把人的戶口登記在他們出生和工作的城市中。但為了與一些容易反抗的猶太人保持和平關係,他們允許猶太省遵循猶太人的方法,就是把戶口登記在祖先支派的家鄉。因此約瑟和馬利亞就踏上這趟相隔1百公里,從拿撒勒到伯利恆的旅程。雖然只有作為一家之主的男人才需要登記註冊,約瑟仍帶著瑪麗亞去伯利恆。很可能因為約瑟不想留下馬利亞在小城拿撒勒被鄰居說閒話。

表面上,納稅的普查是羅馬政府的政策,然而,神卻是在預備祂僕人的道路。神透過世界上發生的事件來成就祂的目的。神的主權讓一位異教的皇帝「選擇」猶太人戶口登記方法來實現祂的旨意。「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2] 。做為神國度的僕人,我們應有信心神會實現祂的旨意,即使在惡人掌權的時候。

納稅的普查是眾多的例子之一,說明神如何預備這世界來迎接耶穌的誕生。神透過希臘皇帝的文化背景,羅馬帝國的法律制度以及猶太人信仰的原則來預備這世界迎接彌賽亞的來臨。有關這方面的背景研讀,請見全球牧者教室課程的「新約探索」的第一課。

牧羊人的到訪 (路加福音二 8-20)

首先得知耶穌出生消息的是在伯利恆郊外的牧羊人。這是不尋常的,因為大多數在第一世紀的猶太人都閃避牧羊人, 他們的社會地位卑微,法庭也不採信他們證詞。藉由聚焦在牧羊人身上,路加在暗喻「假如連牧羊人都受歡迎,任何人在神的國度都是受歡迎的!」天使對牧羊人說: 「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3]

福音不侷限在單一個國家(以色列)或是單一的社會族群,福音是給全人類的,這個主題貫穿路加福音,路加特別提到耶穌對婦女、撒瑪利亞人和像撒該這樣的社會邊緣人的服事。

博士的到訪 (馬太福音二 1-12)

馬太福音的寫作對象是猶太人,而路加福音的重點是耶穌對全人類的信息。馬太福音首先把重點放在耶穌屬天的信息,他沒有提到牧羊人,反是說到智者的到訪,他們在耶穌全家搬到永久的住所後來拜訪,也許是在他出生幾個月後[4]。這樣的推測來自希律下令屠殺所有兩歲以下的男嬰。

這些智者是研究天空異常現象的人。在當時旅行是充滿危險的,他們長途跋涉為了調查在空中所看到的奇異星象。

智者首先去到耶路撒冷,這個可以找到猶太君王的合理地方。當可能有勁敵出現的消息傳到希律王的耳中時,他「就心裏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5] 「耶路撒冷合城」預示了以後在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將拒絕耶穌。

智者的到訪是向外邦人宣告彌賽亞來臨的第一個記載,對比那些在耶路撒冷因這奇異星象而「感到不安」的人,智者以信心回應這現象。耶穌來是以全世界的王的身份,不只是猶太人的王。

馬太福音沒有報告究竟幾位智者來參拜耶穌,傳統的說法「三博士」是根據在馬太福音二 11有三樣禮物的記載。每樣禮物都代表耶穌事工的一些面向。

  • 黃金是獻給國王的禮物。但是耶穌不會在坐在寶座統治,而是在十字架上統治。

  • 乳香是獻給祭司的禮物。在獻祭時,乳香的功用是香水。耶穌來到世上也如祭司一般,讓全人類都能來到神的面前。

  • 沒藥是用來為死者防腐的,耶穌降世為要替全人類死。


[1]格列高里曆是 1582 年才創立的曆法,這是大約而非準確的年曆,大希律王約在西元前四年去世,依據這個日期,約可推算耶穌的出生應是在西元前 5-6 年的時候。
[2]箴言廿一 1
[3]路加福音二 10
[4]馬太福音二 11
[5]馬太福音 二 3

神保護祂的僕人

耶穌出生前,天使在夢中對約瑟啟示神的計劃。在智者拜訪後,天使警告約瑟,要他趕緊帶著家人逃往埃及,就這樣約瑟一家人就待在埃及直到希律死去(約西元前四 年)。

從很多方面來看,大希律王算是合格的統治者 。他尊重猶太人,甚至遵守猶太的飲食條例出於敬重他所管轄的百姓。他動工整修聖殿,耶穌在世時期都一直持續進行。西元前廿五年的飢荒期間,他還自掏腰包救濟在猶大地的災民。

然而,大希律卻是精神失常的偏執狂。當他懷疑他的眾多妻子之一馬利安尼(Mariamne)和母親亞力珊卓可能對他懷有陰謀時,他把兩個人都處死;冷酷地暗殺他的三個兒子,因他們的年齡已威脅到他的王位。像希律這樣的偏執,他會下令殺了所有在伯利恆的嬰孩,實在也不令人意外,殺掉一些男嬰來保有王位不過是有點麻煩罷了。

希律直到死前都持續殘暴。他臨終之前下令,在他死後就要逮捕並處死耶路撒冷的重要公民,他以為這樣就能確保他死的那天就是舉國哀悼之日。(然而,希律的寡婦釋放了所有監獄的囚犯,結果整個巴勒斯坦歡呼雷動。)

希律死後,他的領土就分給他的三個兒子,安提帕掌管加利利和比利亞,腓力統管巴勒斯坦的東北部,亞基老則管轄猶大、以東和撒瑪利亞。舊時的歷史學家說亞基老遺傳了他父親所有的弱點,沒有半點他父親的優點,猶太人對他痛恨不已,向凱撒大帝表達強烈的不滿,於是在西元後六年亞基老被革職。之後,猶大就由羅馬總督,像是本丟比拉多這樣的(檢察官)來治理,。

大希律死後,天使再度在夢裡指示約瑟回到以色列,然而繼位的亞基老就跟大希律一樣險惡,約瑟寧可帶著家眷到拿撒勒定居,也不要回到伯利恆。

► 年幼時,約翰衛斯理就奇蹟般地從被火焰吞噬的房子中給搶救出來,他相信神保守他的性命,必有特別的目的,他說他自己是「從火中抽出的ㄧ根柴。」邀請班上的同學分享神如何為了事工保守他們,無論是神蹟般地保守平安或是神的供應都可以分享。

深入瞭解:馬太福音二 23

對於耶穌的事工是舊約的預言實現,馬太福音比任何福音書的記述都更清楚,由於對象是猶太人,馬太清楚說明耶穌就是所應許要來的彌賽亞:

  • 耶穌由童貞女所生 (馬太一 22-23)實現了以賽亞書七 14的預言。

  • 耶穌誕生在伯利恆 (馬太二 5-6)實現了彌迦書五 2的預言。

  • 逃往埃及 (馬太二 14-15)實現了何西阿書十一 1的預言。

  • 屠殺伯利恆的嬰孩(馬太二 16-18)實現了耶利米書卅一 15的預言。

  • 光榮進入耶路撒冷(馬太廿一 1-5) 實現了撒迦利亞書九 9的預言。

馬太福音二 23是一個比較難解釋的預言實現,馬太寫道: 「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裏。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

解釋困難是因為舊約沒有任何一處經文說到彌賽亞將「被稱為拿撒勒人」。這個經文的背後可能有這兩個意思:

  1. 在耶穌的時代,拿撒勒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約翰福音一46),猶太人期待彌賽亞是來自猶大,而不是來自加利利的一個生意區 (約翰福音七 41, 52),耶穌來自像拿撒勒這樣卑微的地方卻是實現了以賽亞書四十九 7和五十三3的預言。

  2. 以賽亞書十一 1預言了彌賽亞是枝子,枝子的希伯來話(netzer) 聽起來就像「拿撒勒」,馬太福音的猶太讀者可以了解這種讀音類似的文字遊戲。

神預備先鋒在祂僕人面前開路

施洗約翰是耶穌的表親,他的父親撒迦利亞曾擔任一項祭司最光榮的職務,就是代表以色列國進入聖殿燒香 [1] ,約翰的故事也在這個背景下拉開序幕。

就在撒迦利亞執行這神聖的任務時,天使出現在香壇右邊向他顯現。在猶太人的傳統,祭壇的右邊是神所站的位置。天使加百列告訴撒迦利亞他求子的祈禱已蒙垂聽。

但以利沙伯已過了生育年齡,所以撒迦利亞懷疑天使所說的話,也因他的不信,直到約翰出生前他都無法出聲說話。作為祭司和學習神話語的人,撒迦利亞非常清楚舊約中哈拿和拉結的故事,他應該要相信神的應許,神能奇蹟式的使以利沙伯的子宮受孕。

三十年後,約翰開始他在世上的事工。他沒有在耶路撒冷當祭司,而是到猶大的曠野當先知。約翰受差派要作彌賽亞的先鋒。聽過他傳道的人問: 「約翰是那位要來的彌賽亞嗎?」約翰回答: 「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2] 奴隸最卑賤的ㄧ項工作就是整理主人的鞋子,但約翰卻說「那將要來的比我更尊榮,我甚至不配替他作最卑微的工作。」約翰真的是立下謙卑服事的榜樣。

整部聖經都有神用某人為其他人預備道路的例子。看看巴拿巴與保羅的例子。掃羅還在迫害基督徒時,巴拿巴早已是教會界受景仰的領袖,在沒有人願意接納這個逼迫教會的人時,巴拿巴卻願意相信保羅。

他們開始第一次宣教旅行時,使徒行傳以「巴拿巴和掃羅」來稱呼他們這個團隊[3] 。不久,大家都知道「巴拿巴與保羅」[4] 。巴拿巴就是「先鋒」,但他願意讓保羅擔任領袖。

有時候,你的角色可能就是施洗約翰或巴拿巴,是他人的開路先鋒。你是否願意成為「先鋒」而不是「主角」呢?無論神在哪裡要使用你,都要盡力而為。假如神要你作配角,不要拒絕,你可以信靠神將你發揮至淋漓盡致。

當施洗約翰向其跟隨者介紹耶穌時,我們就看見他的謙卑[5]。拉比的目標就是吸引願意跟隨並尊敬他的門徒,但是,施洗約翰卻把他的門徒帶到更偉大老師的跟前。他知道他的任務就是讓人認識那位比他更偉大的,他看著自己的門徒離開去跟隨耶穌。但他的目標是神的國度,不是追求自己的光榮。作為基督徒的領袖,絕不能忘記我們目標就是帶人認識耶穌,不是追求自我成功。

深入瞭解:何謂悔改?

► 讀馬太福音三 1-6

約翰傳的是悔改的信息。現今,有些人說悔改就只是改變你的想法,許多自稱基督徒的人沒有什麼生命轉變的樣子。

然而,「悔改」的意思不僅只有心智上的抉擇。新約作者在「悔改」這字的用法與舊約的先知相同,意思是徹底的「生命轉變」。新約的悔改有以下的意思:

  • 改變你的想法與信念

  • 改變你的行為和生活型態

我最近讀到有關美國某位私生活放蕩糜爛的流行歌手。這位歌手說:「我已成為基督徒,被聖靈充滿。我的生活與以前一樣,但我現在是基督徒了。假如我死了,我會進天堂。」這位歌手的「悔改」沒有任何生活型態的改變,這不是真實的悔改。

約翰教導悔改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約翰要求接受洗禮的人「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6] 換句話說,他在問: 「你有哪些生命轉變的證據?」洗禮絕不能變成空洞的儀式:「我相信了,所以現在就給我施洗」,洗禮必須是真實悔改的見證和生命的轉變。


[1]路加福音一9
[2]路加福音三 16
[3]使徒行傳十三 2
[4]使徒行傳十三 43及後面的經文。
[5]約翰福音一 35-37
[6]路加福音三 8

神透過試煉來預備祂的僕人

耶穌戰勝試探是我們面對試探時的模範。「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1] 試探發生在耶穌正要開始他的傳道生涯之前。耶穌開始傳道之前,他展現出完全順服於天父的旨意。

馬太將耶穌受試探的故事擺在他剛受洗禮之後。我們最大的試探經常也是在屬靈得勝後不久。就在以利亞在迦密山大獲全勝後,他馬上就得逃命,並受試探落入絕望與懷疑中[2]

路加追溯耶穌的祖先至亞當後,緊接著就是耶穌受試探的故事。路加要說明亞當所失敗的地方,人子耶穌卻是得勝的[3]。耶穌讓自己等同世人,並且為一般基督徒立榜樣如何能戰勝罪惡。

試探

變石頭為麵包的試探

撒但引誘耶穌使用屬天的能力變石頭為麵包。這是自立自強的誘惑。撒但引誘耶穌用自己的能力來得益處,而不是倚靠天父。但耶穌向父神降服,交出他對食物的「主權」。

[4]面對禁果的那刻,第一位亞當違背了神。面對不可吃的麵包,第二位亞當順服於神。

從聖殿高處往下跳的誘惑

撒但誘惑耶穌從聖殿的高處往下跳(汲淪谷上方 91公尺),這樣做會讓眾人感到驚奇,也考驗父神必保護的應許。

撒但引述詩篇九十一 11-12的經文以試探耶穌去考驗父神的應許。因這個考驗,耶穌會讓父神成為他的僕人,聽從他的吩咐和期待。這是假設的誘惑。

耶穌拒絕在這個情況下應用詩篇九十一篇,因為這根本不是適用詩篇九十一篇的情況。耶穌反倒引述了申命記六 16「你們不可試探耶和華-你們的神」來回應撒但。我們是天父的兒女,不能試探天父。


[1]馬太福音四 1
[2]列王記上十八-十九
[3]路加福音三 38
[4]「力爭自我權利以證明自我之實力」,
固然常受人稱羨。
但順服於神的旨意以致捨棄人慾,才是超凡入聖的真實力。
改編自坎伯•摩根 (G. Campbell Morgan)

深入瞭解:信心或假設?

有些基督徒說:「聖經中的每個應許都是屬我的。」沒錯,聖經中的應許都是真的,但我們必須不時地問自己,「這個情況適用這應許嗎?」耶穌清楚知道詩篇九十一篇的應許並不適合自己在曠野所面臨的情況。我們如何確定自己是以真實的信心而非錯誤的假設來宣告神的應許?

(1) 我們必須認識神的話語。

越是了解聖經應許的背景和與應許有關的條件,就越能知道如何衡量應許之於所面臨情況的適用性。

有些應許是適合給某些人在某些特定情況來使用。在舊約,假如以色列人能忠於所立的盟約,神就應許賜下實質的祝福,包括土地要產出豐盛田產,穀倉裝滿豐碩的採收和贏得軍事戰爭。新約比較多是靈命上而不是實體的祝福。有些人對此感到失望,但我們應該歡喜,物質的豐富只有短暫的價值,但靈命的豐富卻有永恆的價值。對神應許的假設是以斷章取義的方法來運用聖經,只為了滿足自我的慾望,但信心是信靠神以祂的方式來實現祂自己的應許。

(2) 我們必須辨明特定與概括應許的差別。

讀到一般的應許時,必須要問是否神在所面臨的特定情況,賜下這個應許。有些應許是針對性的,並非普遍性的。

詩篇一○三 3說到讚美神因「祂醫治你的一切疾病。」一些基督徒把這個應許當做普遍性的應許,認為神會醫治有信心基督徒的一切疾病。但是,聖經有說到不是一切身體的疾病都會得醫治。保羅祈求得醫治,但神說:「不。」[1]有時神決定醫治祂兒女的疾病,有時祂選擇賜給他們恩典來忍受苦痛。

我們該學習三位年輕的希伯來人的回應。當尼布甲尼撒王威脅要把他們丟進火爐時,他們說: 「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2]他們知道神有能力拯救他們,但假如神有另外的計劃,他們也下定決心要對神信實。

神能拯救祂的孩子,但祂不總是一定要選擇這條道路。在神讓你清楚看見這則聖經應許是特意要賜給你的之前,無論神的選擇為何,都要信靠神。使徒約翰說了這個應許: 「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甚麼,他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他所存坦然無懼的心。既然知道他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他的,無不得著。」[3]

假設就是臆測每個聖經應許都適用在自己特定的情況。信心說:「我要照祂的旨意來祈求。」假如我把每個應許都當作是個人應許,那我就會落入假設的誘惑。與其落入試探,我必須要問的是這個應許是否適用我的情況。

(3) 我們必須以「耶穌」的名來祈求

耶穌應許說: 「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4]奉「耶穌」的名求的意思是所祈求的與神的旨意和性格一致,也是說所祈求的能「叫父得榮耀。」假設是尋求自我意志的實現,但信心尋求神的榮耀。

祈求「叫父得榮耀」是指在生命中順服神至高的目的,神應許以色列說: 「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5]我們必須記得這應許是賜給以色列人民的。即使在巴比倫七十年的奴役枷鎖會造就神的子民,困苦之中,以色列呼求神並且神聽到了。

這個應許是否適用在現今?當然可以!神從來沒有改變,祂會促成祂孩子的益處。並非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好的,但我們可以憑信心奉「耶穌」的名祈求,因為神在我們生命所有的景況中彰顯祂的旨意。

天下萬國的誘惑

撒但最後的試探是妥協,一個不用十字架就能達成耶穌未來統治世界的方法。若耶穌向撒但跪拜,他就能繞過痛苦的十架道路。但耶穌以申命記六 13「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事奉他」來回應試探。

耶穌戰勝試探

要能從耶穌戰勝試探的範例中得到益處,就必須記得耶穌完全是人,他也「凡事受試探…就如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 讀哥林多前書十 13和希伯來書四 15。關於試探,這兩處經文的教導為何?

約翰一書二 16,使徒指出試探的三個管道: 「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耶穌在這三方面都受到試探。

  • 當耶穌餓了想吃麵包時,撒但用肉體的情慾來試探他。

  • 撒但帶耶穌看天下的萬國要用眼目的情慾來試探他。

  • 撒但誘惑耶穌演出讓眾人嘖嘖稱奇一場戲,這是今生的驕傲的試探。

耶穌能戰勝試探不是透過使用祂的神力。耶穌完全是人,他在人性下克服試探,他的勝利是我們面臨試探時的模範。注意耶穌戰勝試探所用的三個工具。

聖靈的力量

耶穌行走在聖靈的引導中,做聖靈要他做的事情。「耶穌被聖靈充滿,從約旦河回來,聖靈將他引到曠野。」[6]

耶穌在世上的全部事工,他都靠著聖靈的力量服事。他倚靠聖靈趕鬼[7] 。神以「聖靈和能力來膏拿撒勒人耶穌,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8]

耶穌依靠聖靈的力量在地上服事。假如我們想要面對試探時有力量,就必須內住在聖靈的力量裡。

禱告的力量

在四十晝夜的禁食禱告後,耶穌受試探。禱告能預備他面對屬靈的爭戰。後面的課程將會介紹禱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耶穌的事工。假如耶穌倚賴禱告來得勝,我們怎能沒有禱告,而期待有靈命的得勝呢?

撒但經常在信徒禱告生活變得散漫時出手攻擊。它知道當我們沒有保持活潑的禱告生活,我們面對試探時會變得軟弱。

神話語的力量

耶穌以聖經的話語來回應每個試探,他如何知道這些經文?猶太小孩子在童年時,都要背誦妥拉(Torah),所以當耶穌受到試探時,他可以很快想到聖經的話語。

做為基督徒,我們必須把神的話語深植心中,面臨試探時,聖經的話語會帶給我們力量。

面對試探時,耶穌使用跟我們一樣的工具,所以面對試探時,我們也必須像耶穌一樣,用聖靈的力量、禱告的力量和神話語的力量來得到勝利。沒有這些武器,我們將落入撒但的猛攻。

深入瞭解:道成肉身

早期的基督徒一致同意耶穌是神,雖然有些異端如亞流否認耶穌的神性,但正統基督徒仍教導耶穌是神。

正統的基督教也教導耶穌完全是人。這個教義不為異端接受,甚至在今日,許多福音派的教會都沒有嚴肅看待耶穌的人性。許多基督徒猜想耶穌百分百是神,但他人性的一面是不真實的。他們認為耶穌只是「借用」人的身體,但他不是百分百的人。

有些證道中用的比喻也強化了這個錯誤的觀念。有些牧師會用國王假扮成四處旅遊的農夫這樣的故事。但耶穌不是神假扮成人的樣子,耶穌是真的成為了人。

耶穌具有人性的教義在基督徒經驗中非常重要。若耶穌不是百分百的人,他的生命就無法成為真實的模範。有位神學家這樣說: 「假如耶穌不是和我們一樣,那我們就有理由可以不用像他一樣。」[9]

許多人相信我們就是會不停地落入任意的罪中。但耶穌讓我們看見在他百分百的人性中,就連普通的基督徒也能藉由聖靈的力量戰勝罪,保持得勝的生命。

假如耶穌成為破碎的人類之一,也經歷人需要聖靈力量的時刻,凡事受試探,那他的得勝,沒有落入試探,就是我們如何在日成生活中贏得勝利的模範。藉由聖靈,我們也能過得勝的生活。

►關於耶穌的神性或人性的教義,哪一個對你來說比較難理解?討論耶穌神性和人性的教義對基督徒生活和事工的重要性。


[1]哥林多後書十二 7
[2]但以理書三 17-18
[3]約翰一書 五 14-15
[4]約翰福音十四 13
[5]耶利米書廿九 11
[6]路加福音四 1
[7]馬太福音十二 28
[8]使徒行傳十 38
[9]Cherith Fee Nordling, “Open Question” in Christianity Today, April 2015, 26-27.

結論: 神預備祂的僕人

在本課,我們看到神如何預備耶穌事工的道路。透過他的族譜、羅馬帝國、神蹟般的誕生、 施洗約翰的事工,甚至是受試探,神都預備了耶穌的道路。

神預備祂僕人道路的真理貫穿整個聖經。就如使徒保羅,保羅在羅馬的大樹城長大,從小他就有許多屬外邦人的朋友,但與大多猶太人不一樣,保羅跟外邦人相處融洽。

保羅的父親是羅馬公民,所以他有羅馬公民的權力。他的母親是猶太人,所以從小就接受舊約經文的訓練。他天資聰穎,拜名師迦瑪列學習希伯來神學。濃厚的羅馬人背景,也讓他有機會學習希臘語和希臘哲學。

了解保羅的背景後,神會呼召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就不令人意外。自從保羅的出生,神就開始預備他成為第一位向外邦人傳揚福音的使徒。看看以下神對保羅事工的預備:

  • 保羅的羅馬公民權容許他能自由地四處旅行。

  • 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訓練讓保羅寫出新約最有深度的幾本書。

  • 保羅對希臘哲學的研究,裝備他能在雅典這樣的地方與希臘思想家對話。

或許你會說:「神沒有讓我像保羅一樣接受的高深學問的造就,我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沒有關係!看看第一世紀教會的另一位領袖。

西門自小在漁村長大,後來以補魚為生,他沒受什麼教育,也沒有保羅學識上的才智。事實上,彼得之後說保羅寫的一些事「有些難明白。」[1]但是神以大能使用彼得。負荷不來保羅深奧用字的人,可以了解彼得簡單易懂的證道。

神為你預備了服事的位置。若你願意擺上你所受的訓練、背景和一切神賞賜的,神就能使用你來完成祂的計劃。神會預備那些受呼召服事祂的人。

 


[1]彼得後書三 15-16

第一課 作業

(1) 在本課,我們看到耶穌戰勝試探的模範,請列出聖經戰勝試探的人物例子,特別注意在試探中,這些人物的力量來源。

可編輯的Word文檔

可打印的PDF

戰勝試探的例子 經文 得勝的原因
例: 約瑟和波提乏的妻子 創世記卅九章 定睛在神的身上(創世記卅九 9)
     
     
     

列出聖經中落入試探的例子,在每個例子中,指出這些人物跌倒的一個因素。

失敗的例子 經文 失敗的原因
例: 彼得不認主 路加福音廿二 54-62 過度自信(路加福音廿二 31-34)
1.    
2.    
3.    

 

(2) 依據你所列出的例子,準備一篇有關試探的證道或查經材料,記得納入耶穌的典範以及你圖表所列的人物例子。

Next 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