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出埃及記二八、二九章。請注意那些帶領以色列人敬拜的人所做的精心準備。你在屬靈、思想和情感上如何做好準備以帶領敬拜?
預備敬拜領袖
計劃和準備禮拜是很重要的;預備敬拜領袖 更重要。我們不能把人們帶到我們沒有去過的地方。因此,在我們試著帶領別人敬拜之前,我們必須準備好我們的心。
在第二課中,我們看到神對敬拜者的要求。神呼召敬拜祂的人要有清潔的手和純潔的心。在開始預備敬拜事奉之前,我們要預備自己成為敬拜的領袖。我們必須在屬靈上預備好帶領敬拜。
[1] 以禱告和讀經開始為敬拜做計畫。花時間在神的話語中,為自己的靈命成長而努力。敬拜領袖經常面臨的危險是讓事工的準備取代了個人的屬靈發展。我們可以讀聖經來為講道做準備,卻沒有讓神的話語來滿足我們自己的屬靈需要。
在選擇向會眾講述神的話語的經文和歌曲之前,花點時間讓神的話語和神的靈對你個人說話。然後,當你開始計劃周日的聚會時,求神指引你找到符合人們需要的經文、講道主題和音樂。
自我檢討
你如何在你的生活中發展一個健康的個人敬拜模式?你面臨哪些障礙?你如何應對這些障礙?
對禮拜的計劃[2]
弗雷德·包克(Fred Bock)描述了他服事的牧師勞埃德·約翰·奧基爾威(Lloyd John Ogilvie)的準備工作。奧基爾威博士為他的講道計劃了整整一年。很多時候,一月選好的講道主題在七月的時候非常適合會眾的需要。為什麼?「我們的神是昨天、今天、明天的神。祂早在我們之前就知道我們的需要。當我們有準備和規劃時,這將使我們成為聖靈更有用、更柔韌的工具。」[3] 聖靈知道誰會出現在你的禮拜中;祂能引導你找到詩歌和經文,來滿足他們的需要。
也許你不應該一次計劃一年,但計劃敬拜是很重要的。仔細的計劃可以讓我們在敬拜時專注於敬拜,而不是擔心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當我們不做計劃時,我們往往便重複前一週所做的事情上。計劃讓我們更有創造力。
以創造一個結構開始。
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生活有秩序。我們喜歡早上吃早餐,晚上吃晚餐。我們通常從第一章讀到最後,而不是隨便讀幾頁。沒有人願意乘坐國際航班時聽到飛行員說,「我們還沒有決定今天的航線。我們只是起飛,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喜歡有結構。
[4] 當聖靈改變我們的計畫時,敬拜的結構並沒有限制我們跟隨聖靈的自由!結構為敬拜提供指引,同時如果聖靈淩駕於我們的結構之上,我們也要敞開心接受聖靈的領導。在聖殿的獻殿儀式上,有一個計劃好的結構,但神的存在改變了禮拜的順序(代下5:13-14)。
附錄A是一些領袖用來計劃敬拜的大綱。您可能會發現有其中一個大綱可以作為您的禮拜的參考。這些都不是嚴格的格式,但可以提供一個結構,您可以適應您的需要做調整。
一些敬拜計畫的共通結構包括:[5]
(1) 以講道為中心的敬拜結構
宣講真理:聖詩、讀經、講道
對真理的回應:邀請、奉獻、結束聖詩
(2) 以神的子民在敬拜中的活動為基礎的敬拜結構
神的子民聚集:宣召來敬拜、讚美的聖詩、禱告
神的子民聆聽聖言:讀經與講道
神的子民回應聖言:邀請的聖詩、奉獻
神的子民被差派:結束聖詩、祝福
(3) 體現神和祂子民對話的結構(基於以賽亞書第六章)
神啟示祂自己(第1節):宣召來敬拜
神的子民以讚美認罪回應(3-5節):聖詩和禱告
神對祂的子民說話(6-8節):讀經和講道
神的子民以委身回應(第8節):聖詩與奉獻
神差派祂的子民(第9節):祝福
(4) 以詩篇九十五篇為根基的敬拜結構
傳達統一的信息。
敬拜向神說話,但也向會眾說話。在敬拜中,我們把神的話語帶給敬拜者。在計劃一項事奉時,問一問,「在這項事奉中,神要給祂的子民帶來什麼信息?」
你是否曾參與這樣的禮拜?
聖詩
耶穌恩友(禱告的福分)
向主呼喊(宣召來敬拜)
當我們都到天堂(我們對天堂的盼望)
特別歌曲
聖靈,請你來(邀請聖靈來到我們的人生)
講道
約拿被呼召去尼尼微——挑戰人傳福音
結束聖詩
來,現在是敬拜時刻(宣召來敬拜)
什麼信息會留在信徒們的腦海裡?我不確定。在90分鐘的時間裡,我們唱到患難中的安慰、天堂、聖靈和敬拜的呼召——所有這些都圍繞著一段關於傳福音的講道。在接下來的一週,人們會記得傳福音的挑戰嗎?也許;但該禮拜的結構並沒有強化這一主題。
現在來看看一場以「約拿被呼召去尼尼微」為主題而計劃的禮拜:
聖詩
來,現在是敬拜時刻(宣召來敬拜)
萬口歡唱(將我們的讚美與傳福音建立聯繫)
耶穌拯救(總結我們傳福音的內容)
人們需要主(顯示傳福音的需要)
講道
約拿被呼召去尼尼微——挑戰人傳福音
特別歌曲
我如此差派你(差派去傳福音)
結束聖詩
我會去你要我去的地方(對差派的回應)
因為教會領袖計劃這個禮拜是為了傳達一個主題,人們很可能在整個禮拜都能聽到神的聲音,提醒他們傳福音的呼召。當他們開車經過那些生活空虛的人時,也許他們會想起「人們需要主」。當他們在星期二工作時,也許他們會為「耶穌拯救」而高興,並記住因為耶穌拯救了我們,我們必須與他人分享這種快樂。
神能通過一個沒有中心主題的禮拜來動工嗎?當然可以!然而,如果我們花時間仔細計劃,便能幫助我們的會眾專注於一個信息。這向來都是必要的嗎?不是的。一場禮拜有時會有多個主題,神用這些主題來回應會眾的不同需要。我們絕不能落入陷阱,認為神只通過一種方式運作。然而,一個統一的主題往往有助於禮拜者專注於禮拜的信息。
在敬拜中保持平衡。
我們都有喜歡的東西:最喜歡的食物、最喜歡的音樂、最喜歡的書、最喜歡的遊戲、最喜歡的聖經經文。在計劃敬拜時,領袖要把自己最喜歡的歌曲、經文和講道主題等等之外的都包括進去,這是很重要的。平衡的敬拜會把全備的福音傳給全體會眾。
(1) 平衡的敬拜同時展現神的威嚴和祂的同在。
神是至高的神,治理全地。神也是同在的神,住在祂的百姓中間。我們在聖經中看到這種平衡。
過了紅海之後,以色列人歌頌神的大能;「耶和華阿,眾神之中,誰能像你?誰能像你─至聖至榮,可頌可畏,施行奇事?」他們歌唱神對他們的關懷,「你憑慈愛領了你所贖的百姓;你憑能力引他們到了你的聖所」(出15:11-13)。
以賽亞看見耶和華坐在至高的寶座上。祂雄偉輝煌,至高無上。耶和華是尊貴的,但祂親自吩咐以賽亞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賽6:1-13)
詩篇的作者讚美至高的神,「耶和華我們的主阿、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已將你的榮耀彰顯於天。」這位崇高的神已謙卑與人類親密接觸;「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詩篇第八篇)
在敬拜中,我們既要注意神的威嚴,又要注意神與我們同在。當我們的敬拜忘記了神的威嚴,神就成為我們普通的朋友,不再需要我們的順服和服事。當我們的敬拜忘記了神當下與我們同在,我們敬拜他就是把他當作一個遙遠的神,祂不關心我們的事。在計劃敬拜時,我們應該注意神與人的關係的兩個方面。我們必須提醒信徒,我們敬畏神;我們也必須記住,我們以神為樂。
付諸實踐
敬拜尊貴且與我們同在的神意味著我們要唱承認祂威嚴的歌(「哦,來敬拜王」)和承認祂與人親密關係的歌(「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在禱告中,我們會讚美祂大能的作為,我們會把我們個人的需要帶到祂面前。
(2) 平衡的敬拜是集體性的也是個人性的。
詩篇既包括集體的讚美,也包括個人的讚美。有些詩篇提到「我們」的讚美;有些詩篇提到對
「我」的讚美。在聖殿裡,希伯來人一起做禮拜;在家裡,他們各自祈禱。耶穌經常去猶太會堂集體敬拜;祂也去荒涼的地方與祂的父獨處(路4:16;可1:35)。聖經敬拜既是集體的,也是個人的。在敬拜中,我們必須提供機會讓會眾作為一個整體來敬拜,也為每個敬拜的人提供機會來表達他們個人對神的虔誠。
付諸實踐
團體和個人的敬拜會影響事奉的所有方面。我們要為全身歌唱(「我們的神何等偉大」);我們也要唱個人崇拜的歌(「你是我的王」)。我們要向「我們在天上的父」禱告;我們也會有團體禱告的時間,讓每個成員在肢體內單獨禱告。
這個世代的團體敬拜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具有挑戰性。在這個手機、平板電腦、簡訊和網路不間斷的時代,我們可以在敬拜的同時仍保持情感和屬靈上的隔閡。然而,集體敬拜的委身要求我們遠離干擾,用身體敬拜。
(3) 平衡的敬拜包括人所熟悉的和新穎的元素。
這種平衡是有關實際層面的,而不是神學上的,但如果我們想要積極地讓會眾參與敬拜,這是很重要的。在計劃敬拜時,我們應該在熟悉與新的事物上找到平衡。
太多的新事物會使會眾成為觀察者而不是敬拜者;他們不能參與,因為他們不了解這些歌。C·S·路易斯曾經抱怨說,許多牧師忘記了「耶穌告訴彼得『餵養我的羊』,而不是『教狗一些新把戲。』」
太多的新奇事物會讓人難以專注於敬拜。
而太多的熟悉會導致空洞的例行公事。一個完全可預測的禮拜會使會眾失去焦點,從敬拜中脫離。
敬拜計畫應該包括熟悉的和新的事物。例如,「天父的愛何其深」是一首關於贖罪的新讚美詩。讚美詩的結尾是,「祂的傷口已贖我罪債。」這首新的讚美詩顯示了贖罪的代價,而接著可以唱大家熟悉的「耶穌付出了一切」,呼籲我們回應耶穌的犧牲。熟悉與新事物的平衡鼓勵會眾積極地敬拜。
付諸實踐
平衡熟悉與新事物的敬拜將包括新舊讚美詩。它將包括大家熟悉和不太熟悉的經文閱讀。在閱讀我們熟悉的約翰福音三章1-21節中耶穌教導新生的段落之前,我們可以閱讀一個不太熟悉的段落,如以西結書三六章16-38節,神應許用水洗以色列人,並賜給祂的子民一個新心。這兩篇經文的主題是緊密相關的。一起閱讀將加深會眾對耶穌在約翰福音三章中的教導。
如果你要介紹一首新歌,把你熟悉的歌曲安排在新歌的前後。當我們用一首不熟悉的歌開始敬拜時,禮拜就以一種不確定的音調開始。用一首熟悉的歌曲開場,然後再引入新歌是明智的。
臺灣的一間教會在帶入新歌方面很有創意。他們會眾中的大多數人都是新信徒,沒有聽過大部分他們所唱的歌曲。這個教會每次做禮拜前都要排練。敬拜前二十分鐘,人們唱敬拜的歌曲。鋼琴伴奏會演奏新歌的旋律,以便每個人都能學會這首曲子。因為這是排練,領袖可以停下來重複一句歌詞,直到會眾都學會為止。到了10點禮拜開始,人們已能充滿信心地唱起新歌。
以團隊來做計劃。
傳道書給出了這個實用的建議;「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傳4:9)。敬拜計劃應該是一個團隊活動。每個參與敬拜的領導人都應該在計劃中發揮作用。
當牧師、領唱和其他教會領袖聚在一起尋求神的旨意,每個人的恩賜就連在一起了。通過團隊合作,教會領導層每個成員的力量都有助於敬拜。
為長期做計劃。
沒有單一的禮拜能包含了聖經的全部信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應該把福音的所有方面傳達給我們的敬拜者。我們每個人都有最喜歡的話題;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去宣揚和歌唱那些我們沒那麼喜歡的話題。
有些牧師和敬拜領袖使用日曆,安排三年內教導完聖經的主題。[6] 另一些人每週計劃一次,但仔細地在一段時間內完成傳遞聖經的全部信息。
即使你不沒有嚴謹的規劃,瞭解基督教一年的主要季節將指引你瞭解福音的幾個重要層面。基督教一年中重要的季節有:
不論你是照著正式的次序計畫或每週都做計劃,你要確保你的會眾在敬拜時聆聽全備的福音。
和平地計劃。
敬拜不是為了我們自己;敬拜是我們獻祭給神。我們的敬拜計畫是奉獻的一部分。我們在計劃敬拜的時候,不用因內疚感而思考「這樣夠好嗎?」我們敬拜的是恩典的神。我們的供物被悅納,不是因為它足夠好,而是因為神悅納祂兒女心甘情願的供物。
這可以避免「我們必須跟上某某教會」的壓力。在現今科技和多媒體的世界裡,許多教會領袖感到持續不斷的壓力,要跟其他教會一樣與時俱進。牧師們競相要擁有最新的技術。音樂總監們競相演唱最新的歌曲。敬拜者變成了購物者,尋找一個提供最新景點的教會。
不要屈服於誘惑,試圖用你的奉獻打動神。不要允許敬拜的工具,如音樂和科技取代了實際的敬拜。獻上你們最好的,因為賜恩的神喜愛你們馨香的祭物。給祂你最好的,然後相信祂會接受你的奉獻。敬拜不是與其他教會競爭;這是給神的禮物。
[1]
「一個帶領別人進入國王面前的人必須深入王的國度並時常看祂的面。」
查理·司布真
[2] 大量關於敬拜計劃的內容來自「敬拜計劃的具體細節」,可瀏覽 http://worship.calvin.edu/resources/resource-library/the-nuts-and-bolts-of-worship-planning。2020年7月22日瀏覽。
[3] 羅伊斯和弗雷德·包克(Lois and Fred Bock),《創造四部分的和諧》(Carol Stream: Hope Publishing, 1989), 43頁
[4]
「沒有規則的自發行動可能成為混亂,沒有自發行動的規則可能帶來死的生命。」
富蘭克林·賽格勒和
蘭德爾·布蘭德利
[5] 我在這裡包含的結構是針對整個禮拜的。有些敬拜領袖只在敬拜的音樂部分使用結構來組織。我沒有這麼做,因為那樣做會傾向把敬拜和禮拜的其他部分分開。在聖經中,敬拜包括整個禮拜,而不是一種與講道分離的特殊音樂敬拜。
[6] 可在 http://lectionary.library.vanderbilt.edu/calendar.php 網址獲取。2020年七月22日。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