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神的話語是我們敬拜的中心,我們如何把這個原則付諸實踐呢?使聖經成為我們敬拜的中心的實際步驟包括:
聖經需要被包含在敬拜的每個環節
我們不應等到講道才在敬拜中聽到聖經經文。敬拜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神的話開始。
考慮敬拜的兩種開場方式。哪一種對邀請人進入上帝的同在中更有效?
「謝謝你今天來教會。這場雨給你們當中的一些人帶來了不便,但我很高興你們來了。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神和敬拜上。當我們歌唱「聖哉,聖哉,聖哉」時,你能站起來唱嗎?」
「『他們對我說,我們進耶和華的殿吧,我就歡喜。』歡迎來到神的家!在聖殿裡,以賽亞看見耶和華被高舉。他聽見天使歌唱,『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耀充滿全地。』我們一起讚美,唱『聖哉,聖哉,聖哉。』」
第一位敬拜領袖提醒我們通勤的困難;第二位領袖提醒我們敬拜的喜樂。第一位領袖從一般的話語開始;第二位領袖以神的話語開始。第一位領袖宣讀了一首普通的聖詩;第二位領袖提醒我們,天使唱這首聖詩是為了讚美神。哪個教會會更熱情地歌唱?
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恐怖襲擊後,禮拜天會眾像往常一樣聚集在教會裡做禮拜。比較這兩個教會禮拜儀式的開始:
「感謝你們今天的到來。這是我們國家悲慘的一週。我們很多人都很悲傷。感謝你在這樣黑暗的時候來敬拜。我們將以《古舊十架》開始。」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在這艱難的時刻,我們不能忘記祂是我們的盼望;祂是我們的避難所。我們要聯合起來,紀念『我們的神是堅固的保障,是永不 斷絕的保障。』」
第一位領袖提醒會眾他們的悲痛;第二個領袖提醒他們,神是他們的盼望。聖經和以聖經為基礎的聖詩為人們信心受到考驗的一週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聖經可以在禮拜的不同環節中使用:
禮拜儀式的開始時
邀請人奉獻時
音樂的歌詞內
禱告時
我們的敬拜應該充滿神的話語。敬拜是對神在祂的話語中啟示祂自己的回應。聖經應該是敬拜所有環節中的基礎。
讀經應在敬拜中有中心地位
你有沒有聽過一個牧師說,「今天時間不夠,我有一個很長的講道,所以我就不讀聖經了。」神的話語和我們的話語,哪個更重要?在敬拜中,我們必須花時間讀經。
因為讀經是敬拜,我們應該注意如何讀經。它應該讀得清清楚楚。讀者(無論是牧師還是平信徒)應該在禮拜前練習。在教會的前三個世紀,聖經讀者被賦予一種神聖的信任。讀者們把指定的書放在家裡練習閱讀。當他們在敬拜中閱讀時,他們已經準備好清晰而有表現力地閱讀。[1]
記住,這是在神的家中向神的子民朗讀神的話語,是敬拜的行為。如果敬拜音樂值得練習,神的話語也值得練習。這不是關乎我們為我們的能力感到驕傲,而是確保神的話語能傳達給聽眾。這是神的話;這很重要!
我們需要將讀經變得有意義。使用不同種的閱讀會使經文在聽眾的耳中顯得新鮮。
(1) 有時,當會眾聆聽神講話時,領袖可以朗讀聖經 。這種類型的閱讀適用於大部分的摩西五經和大部分的先知書。
(2) 有時,領袖和會眾可以交替閱讀。 許多詩篇都適合這種回應式讀經。
► 閱讀詩篇一三六篇。讓班級帶領者開始每一節;學生們應該用每節聖經的後半環節來回應,「因為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天國八福很適用於回應性讀經(太5:1-10):
領袖: 虛心的人有福了。
會眾: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領袖: 哀慟的人有福了。
會眾: 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3) 有些聖經可以讓會眾齊聲誦讀 。像會眾形式的音樂一樣,把聖經當作一個整體來讀,顯示了教會的合一。所有的教會都一起述說神的話語。像詩篇第一二四篇這樣的禱告文適合齊聲朗讀。
尼希米對以斯拉讀律法的記錄顯示當聖經在我們的敬拜中處於中心地位時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力。
► 如果你需要複習這段記載,可以重讀尼希米記第八章。
注意讀經的細節。
以斯拉在眾人面前打開聖經。對神的話有視覺上的聯繫。
他站得比所有人都高。讀者可以很清楚地被人看見,被人聽見。
當他開始讀的時候,所有人起立。對神的話語有身體上的回應。
他讀的時候,百姓都回答說,「阿們、阿們。」他們都舉手、低頭、臉伏於地、敬拜耶和華。他們表達了對神話語的順服。
利未人將神的律法通達講解,使百姓明白所讀的。他們注重理解神的話語。這就是今天講道的目的。
百姓聽見律法上的話就哭了。尼希米吩咐他們歡喜,說:「因耶和華的喜樂就是你們的力量。」神的話激發人悔改和喜樂。
雖然不是這個特殊場合的每一個細節都會在我們的禮拜中重複,但這個描述顯示了聖經的力量。我們必須以聖經為敬拜的中心。
自我檢討
你的會眾是否體悟到讀經在敬拜中的重要性?描述你在讀經時環顧會眾時所看到的一些行為和反應。
一般在週日,你的會眾會聽到多少經文被讀出?敬拜者們是否明白每一段被包含在敬拜中的原因?
傳講神的話應該在我們的敬拜中有中心地位
正如每一代人的音樂風格都在變化一樣,講道的風格也在變化,以滿足每一代人的需要。聖經並沒有把一種音樂風格定義為符合聖經的敬拜音樂的風格;聖經並沒有把一種講道方法定義為符合聖經的講道風格。
風格可能會隨著世代和文化而改變,但內容不能改變。聖經沒有定義音樂風格,但它定義了內容。同樣的道理,講道的方式可以一代一代地改變,但內容卻不能改變。
聖經中的講道表明,宣講神的話語是站在會眾面前的傳道人的主要責任。對神的話語的關注必須是當代講道的中心。不斷變化的技術和學習方式可能會影響講道的風格,但內容必須植根於聖經。
講道就是敬拜:實踐方面的影響
將講道看作敬拜在實踐方面有哪些影響?這如何影響我們對講道的看法?
講道必需要仔細預備。
如果講道是敬拜,我們就有責任要仔細準備。我們必須把最好的禮物帶到神的祭壇上。大衛不肯把他沒有付上代價的禮物獻出。我們不應該把沒有準備好的講道作為我們獻給神的禮物。我們應該在禮拜前仔細預備我們的講道(撒下24:24)。
[2] 講道必須帶出會眾的回應。
[3] 如果講道是敬拜,它需要會眾的回應。在敬拜中,我們看見神、看見自己、看見世界的需要(賽6:1-8;見第1課)。我們的講道應該向聽眾揭示神、我們的講道應該使聽眾認識到某種需要、我們的講道應該激勵教會觸及一個失落的世界。作為敬拜的講道能使罪人信服,也能激勵信徒傳福音。
講道必須帶出講員的回應。
如果講道是敬拜,我們就會認識到講道需要我們的回應。如果我們準備以獻祭敬拜的方式傳道,我們就能看見神;我們會看見自己生活中的需要;我們將看到我們周圍世界的需要。作為回應,我們會和以賽亞一起呼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真正的講道會改變傳道人。直到神親自對我們說話,並且我們作出回應,我們不能把神的信息帶到我們的會眾。
耶穌並沒有責備他那個時代的文士(傳道人)糟糕的講道;祂斥責他們沒有按照他們所宣講的去生活。他們知道聖經,也知道如何解釋聖經,但他們並沒有被聖經所改變。耶穌說,「他們能說,不能行」(太23:3)。如果講道是敬拜,我們作為牧師就會因我們所傳講的真理而改變。反過來,神會通過我們來改變我們所傳道的人的心和生活。
講員必須被聖靈賜予能力。
如果講道是敬拜,講員必須被聖靈賜予能力。就像所有其他敬拜的領域都依賴聖靈來獲得真正的能力一樣,一個傳道人如果要有效力,就必須被神的靈膏抹。
► 讀哥林多後書三章3-18節。
我們以預備講章作為最好的奉獻;然而,在我們準備完畢之後,講道的能力就從聖靈來了。沒有聖靈的能力,我們可能可以對心靈說話,我們可以給會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可以有好的內容,但我們不能改變生命。
自我檢討
你的講道是符合聖經的敬拜行為嗎?如果一個人經常聽你講道,他們是否會聽見平衡的聖經真理?
[1] 凱斯·德魯利(Keith Drury),《敬拜所帶來的奇蹟》(Fishers, IN: Wesleyan Publishing House, 2002), 35頁
[2]
「如果講道不是一種敬拜的行動,那麼教會就會敬拜講員,而非神。」
沃倫·威爾斯比
[3]
「只講道,而不敬拜,是褻瀆神的……真正的講道是神的作為,而非僅僅是人的表演。」
修改自J. I. 巴刻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