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目標
本課結束時,學生應:
(1) 知道羅馬書的成書年份和寫作目的。
(2) 總結出羅馬書的教義。
(3) 理解定罪與福音之間的關係。
(4) 應用保羅關於基督徒從故意犯罪的光景中得自由的教導。
(5) 將羅馬書的信息與當今世界的需求聯繫起來。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1 min read
by Randall McElwain
本課結束時,學生應:
(1) 知道羅馬書的成書年份和寫作目的。
(2) 總結出羅馬書的教義。
(3) 理解定罪與福音之間的關係。
(4) 應用保羅關於基督徒從故意犯罪的光景中得自由的教導。
(5) 將羅馬書的信息與當今世界的需求聯繫起來。
► 閱讀羅馬書
► 背誦羅馬書一章 16–17 節
在聖經中,沒有任何一卷書像保羅寫給羅馬人的書信帶給教會這麼大的影響。有三次偉大的復興都是從研讀羅馬書開始的。
在羅馬帝國衰敗前後的黑暗歲月裡,奥古斯丁在基督教會內部引領了一場偉大的復興。奥古斯丁從罪的捆綁中得自由,他認為這是他研讀羅馬書的結果。 羅馬書讓奥古斯丁看到了神拯救人脫離罪的大能。
[1]後來,羅馬天主教把教會陷入了繁文縟節以及錯誤教導的泥沼中,馬丁路德卻在羅馬書一章 17 節 看到,「神憑著他的公義藉由恩典和完全的憐憫使我們因信得以稱義......,這就是神的公義。 保羅的這段文字為我打開通向天國的大門。 」[2] 羅馬書讓馬丁路德看到神使我們因信稱義的大能。
在十八世紀的英國,聲稱信主的基督徒很少有人相信他們個人有得救的確據,他們甚至不相信有獲得這種確據的可能。約翰.衛斯理卻因研讀羅馬書獲得了信心的確據,並且由此開創了一場復興運動,其影響至今猶在。羅馬書讓約翰.衛斯理看到神拯救的大能。
《羅馬書》是最純正的福音。 它值得基督徒每天花時間在它上面,不只逐字逐句地把它背下來,還把它當作每日的精神食糧靜思默想。 這封書信無論你怎樣默想,無論你研讀得多好,都不為過。 你與它相交得越多,它就變得越加珍貴,也越發的甘甜。
馬丁路德《羅馬書》序
- Martin Luther (Preface to Romans)
寫作時間
羅馬書是保羅在他的第三次宣教旅途中寫成,大約於西元 57 年。 彼時,他可能在哥林多。 保羅此前並未到過羅馬。我們從這封信的結尾處看到,保羅與羅馬教會的許多人都很熟識。他盼望去羅馬,但他要先把小亞細亞教會捐贈給耶路撒冷的救援款項送回去。[1] 他回到耶路撒冷後被捕,後來以囚犯的身份被押解到羅馬。
寫作目的
保羅寫羅馬書有三方面的動機。首先是就他所關心的羅馬教會現狀而寫,其次是就他將來去羅馬宣教而寫,但最重要的是他要教導我們如何和神修正關係。
羅馬教會包括信基督的猶太人和外邦人,保羅寫羅馬書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這樣的一所教會所關心的問題。羅馬教會是猶太人創立的,或許有一些在五旬節之後歸信基督的的猶太人回到了羅馬,創立了這所教會。西元 49 年,羅馬皇帝革老丟把猶太人從羅馬驅逐出去。[2] 幾年以後,當他們回到羅馬時,發現教會有兩個群體:一群是信基督的猶太人,他們遵守摩西律法;另一群是信基督的外邦人, 他們習慣於過沒有摩西律法限制的自由生活。保羅回答這樣的教會所關心如下的這些問題:
藉由遵守律法能讓人得救嗎?
神的子民以色列的未來將如何?
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存在著一些信仰觀念上的差異,例如食物的律法條例。基督徒該如何處理這些差異?
羅馬書在結尾處表達了他寫這封信的個人動機。當時的西班牙對於整個羅馬帝國來說越來越重要,漸漸成為羅馬帝國的戰略中心之一,保羅看到了這一點,就有心到西班牙宣教。羅馬書表明了保羅的心意,他想要把羅馬當作向西班牙傳福音的宣教基地。[3]
保羅的終極目的是要教導我們如何與神和好。信基督的猶太人學到,稱義並非來自遵行律法,而是本乎神的恩典,也單單是因著信。他也提醒信基督的外邦人說,神已然選擇藉由猶太民族來成就他的旨意,外邦人一定不要輕看猶太人的弟兄姊妹。所有的信徒都是單靠神的恩典才與神和好,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
導言:福音有使人得救的大能(羅一 1–17)
讀者有時候在讀書時會略過介紹,直接讀主要內容。然而,在聖經中,就是導言也是極為重要的。聖經是神所默示的真道,並且「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1] 在保羅的書信中,導言通常就是他寫作意向的核心。在羅馬書的導言中,我們得知:
福音於舊約已預言。
福音宣告耶穌是彌賽亞。 他是:
大衛的後裔。
神的兒子。
從死裡復活。
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
福音向一切相信的人顯露神的公義。
神的公義在審判中顯露出來(羅一 17–三 20)
► 審判怎麼能成為福音「好消息」的一部分呢?
[2]保羅一開始講的是定罪的「壞消息」;人類在公義的神面前都是有罪的。
在一章 17–32 節,保羅寫到了外邦人的罪,尤其是寫到了「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仿佛必朽壞的人」的外邦人 。 [3] 在這一段中,他談到了「外邦人」的罪:拜偶像、同性戀、兇殺、殘暴等等,這一切,讀到他書信的猶太人也能認同是「外邦人的罪」。保羅警告說這些都是該死的罪。
在二章 1–16 節,保羅轉向道德家。 他們也論斷第一章所說的那些外邦人的罪,他們是所謂的「好人」,但也是有罪的。
在二章 17 節–三章 8 節,保羅向猶太人說話。 保羅藉由一系列的反問句對「在律法之下犯罪」的猶太人進行了審判,並從而捍衛了神的公義。
在三章 9–20 節,保羅總結道:「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4] 在聖潔的神面前,所有人都是有罪的。
神的公義在救恩中顯露出來(羅三 21–八 39)
保羅講述完定罪的壞消息後,就開始講述好消息(「福音」)了。他論述道:我們不是透過善行與神和好,而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 」[5] 保羅表明了神的公義如何在救恩和信徒生命的轉變當中被啟示出來。
唯獨因信稱義(羅三 21–五 21)
正如亞伯拉罕被稱義,是唯獨因著信,我們被稱義,也是因著信,而不是因著善行。神藉著耶穌基督的死為我們完成了挽回祭,這樣我們就與神和好了。藉著他,我們就有了榮耀的盼望,並因之而喜樂。藉著他,我們就有了生命。保羅表明,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誰都沒有任何理由誇口,除了誇口神藉著耶穌基督白白賜給我們的恩典。神的公義就顯明在他白白賜給人類的恩典中。
稱義和罪(羅六 1-23)
有人讀到保羅為恩典的大能所做的喜樂見證或許會問:「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 」有人甚至攻擊保羅的恩典教義,說這樣的教義會導致人繼續活在故意犯罪的光景中。對此,保羅以強烈的語氣回應道:「斷乎不可! 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 」我們在受洗歸入基督的時候,就已經在罪上死了。因著恩典,我們不再活在罪的權勢下。我們的身體不再是不義的工具;藉著神救恩的大能,我們的身體已經獻給神作義的器皿了。「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就作了義的奴僕。 」神的公義就顯明在他使我們從罪裡得釋放的大能裡。
罪和律法(羅七 1– 25)
►閱讀羅馬書七章。 這一章描述的是誰?
我們藉由神的恩典白白地稱義,如今,我們「服侍主,要按著心靈的新樣,不按著儀文的舊樣。」 [6] 讀到這話的猶太人也許會問保羅:「你在說什麼? 莫非律法是罪嗎?」保羅回應道:「斷乎不是!」律法只是定義何為罪,並因此在我們裡面喚起了罪的現實,並且在我們逆悖的心裡喚醒了犯罪的欲望。神賜給我們律法,原本是為了我們的益處,反成了讓人為惡的器具。
保羅在接下去的段落裡闡明這一原則,而恰好成了羅馬書中備受爭議的一段文字。關於如何解讀羅馬書七章 7–25 節,基本上有三個方法。
正常基督徒的生活寫照。 在改革宗的傳統中,有許多人主張保羅在這裡所描述的是想要遵守神律法卻做不到的信徒。 然而,這樣卻很難把羅馬書四到六章所描述那被稱義的生命之榮耀景像(「我們...... 與神相和(五 1)」、「我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 (六 22)」)與羅馬書七章所寫的受捆綁的狀態(「我真是苦啊! 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相互呼應。
尚未成聖的信徒寫照。在衛斯理宗的傳統中,有些人提議說保羅在這裡所描述的是被稱義但尚未全然成聖的信徒。但這樣一來,還是很難把這種光景和保羅所描繪的那種和神和好的得勝信徒寫照相互呼應。
覺醒罪人的寫照。早期教父把這一章看作是保羅在未信主之前的狀態,那時,他試著憑自己的努力來守律法。這裡所描述的是這樣的一位罪人:他已經覺悟到自己的需要,但還沒有藉由信心蒙主恩典稱義。他以某種方式探求公義,但還沒有經歷過羅馬書八章 1 節所說的喜樂:「如今,那些活在基督耶穌生命裏的人就不被定罪。 」
成聖:在聖靈裡的生命(羅八1–17)
如何解決羅馬書七章所說的掙扎呢? 這問題的答案就在於聖靈的大能。「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7] 我們不是試圖憑自己的努力來持守律法,因為這樣做必定以失敗告終,而是憑聖靈賜給我們的力量「來治死身體的惡行」。[8] 在羅馬書八章得勝的語調與羅馬書七章所描述的掙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什麼呢?「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保羅所寫的這一種得勝的生活才是基督徒經驗的範例。
這得勝的生活也不是憑我們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活出來的,而是憑聖靈的能力。聖靈將我們從罪的奴役下釋放出來[9];聖靈給我們得救的確據[10];聖靈指導我們當如何禱告[11];信徒完全是憑著聖靈的能力 來過得勝的生活。
盼望的確據(羅八 18–39)
保羅在這裡以歡慶的口吻來寫將來要顯於所有信徒的榮耀,至此,關於救恩的教導在他的筆下達到了巔峰。 他寫道:「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此外,他寫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他以這樣的應許來勸勉讀者。 他還提醒我們說我們的盼望來自神,只有他使我們得救成為可能。 「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
那使我們稱義的是神;保守我們的也是神。 保羅用歡慶的筆觸寫了我們作為神兒女在他面前所存的信心: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 ;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
神的公義在揀選中顯露出來(羅九 1–十一 36)
聽過保羅教導的人也可能會問另一個問題:「那以色列又如何呢? 莫非神給他選民的應許落空了嗎?」保羅在羅馬書九到十一章中解釋道:作亞伯拉罕的後裔並不在於種族血脈,而在於信心。[12] 神並沒有離棄以色列,而是要藉由以色列來賜福給萬邦。賜福給萬邦是他應許給亞伯拉罕的[13];也是以色列的先知所宣佈過的[14];也是如今在外邦人中成就了的。[15] 神賜福給外邦人,並不代表神最終棄絕了以色列。 他在以色列身上的旨意最終會成就。
羅馬書九–十一章以三個真理來應對以色列不信的問題:[16]
神的應許總是給信徒的。 他過去給以色列的應許是給一切相信的——無論是外邦人,還是以色列人中忠心信靠神的餘數 (九 6–29)。
以色列被棄絕,是因為她不信。 目前外邦人取得了義,是因為他們信神,而以色列沒有取得義,是因為他們想要憑遵行律法來獲得義(九 30–十 21)。
以色列只是暫時被棄絕,並不是永遠被棄絕。 神並未忘記他的應許。 將來以色列全家都會回心轉意,信靠神,並因而得救(十一 1–36)。
保羅在這一段落的結尾處寫了一首尊主頌,因神不可測度的智慧、知識、判斷和道路而讚美祂。[17] 我們或許並不完全明白神的道路,我們讚美祂,是因為我們信祂是良善和公義的。 我們知道「萬有都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 」[18] 祂的道路配得我們的讚美。
神的公義可見於信徒的生命(羅十二 1–十五 13)
保羅的神學總是實用的。好幾封保羅的書信是可以分成兩大段落來看的。通常在第一段,保羅教導我們信的是什麼;第二段,他教導我們應當怎麼活出所信的。在羅馬書中也看到了這樣的模式。
羅馬書一至十一章:教義。保羅教導的是神如何使我們與祂和好。
羅馬書十二至十六章:應用。保羅教導的是一個義人當如何生活。
羅馬書十二至十五章表明:羅馬書一至十一章所教導的原則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來。 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中呼籲讀者把自己當作聖潔的活祭獻給神。稱義和成聖所彰顯出的神的公義會轉變信徒生命的各方面。 無論是誰,只要他不隨從肉體,而隨從聖靈行事,一定會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神的公義。保羅指出了這個全新的生活道路當中的幾個面向:
我們應用屬靈恩賜來服事別人(十二 3–8)。
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能彰顯出真正基督信仰(十二 9–21)。
我們順服在上掌權的(十三 1–7)。
我們藉由愛來行律法(十三 8–14)。
我們遵行自由的原則,不論斷弟兄(十四 1–12)。
我們遵行愛的原則,享受自由,但絕不因享受自由而使軟弱的弟兄跌倒(十四 13–十四 23)
我們效仿基督,乃至我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十五 1–13)。
結語(十五 14–十六 27)
保羅在結語中說他要去西班牙,並順路去羅馬。他期望羅馬能成為他向西班牙宣教的根據地。他問候同工,並且如同往常的,用三一頌作為他書信的結尾。這段三一頌為那「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秘」而讚美神,並且說「這奧秘如今顯明出來。 」[19] 這顯明出來的奧秘就是那大喜的信息,即福音是給萬國的民。 神的公義顯明出來,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凡相信真道的都必得救。
他們若沒有在公正聖潔的律法面前恐懼戰兢,他們就永遠不會接受恩典。 司布真 (Charles Spurgeon)
我們若沒有先來到摩西面前被定罪,就不能來到基督面前被稱義。
約翰· 斯托得 (John Stott)
羅馬書帶給當今教會的教導是,清楚的教義很重要。不要忘記,保羅的這封信是寫給普通基督徒的。在基督徒有時被當作是不能理解深奧聖經真理的屬靈嬰兒的時代,保羅寫的羅馬書表明把深奧的教義教導給信徒是可行的。
羅馬書帶給當今教會的教導也是,把教義應用於日常生活很重要。保羅對於把教義僅看成是知識上的辯論並不感興趣。他之所以教導教義,是為了轉變信徒的生命。
保羅闡述羅馬書一至十一章的偉大真理後,繼續寫到:「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 [1] 「所以」 二字就把他準備要說的話和他已經說過的話聯繫起來了。我們可以這樣重述保羅的話:「因為有這些真理(稱義、成聖和揀選),我呼籲你們把你們自己當作活祭獻給賜你們這些福分的神。這個轉變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這樣子的。」保羅繼續在羅馬書十二至十五章中講述這個轉變實際上的應用。有正確的教義還不夠,我們必須在每日的生活中活出教導。
1738 年 5 月 24 日,星期三,約翰.衛斯理到倫敦的阿爾德門街參加了一場摩拉維亞弟兄會舉辦的特會。 此前,衛斯理一直在苦苦探求得救的確據。他跟那個時代的許多人一樣,相信稱義有賴於一個人過公義生活的能力。在這次特會上,威廉.荷蘭(William Holland)讀了馬丁.路德所寫的羅馬書序。 衛斯理聽了,生命大得轉變。 他日後寫到:
「那天晚上,我去了阿爾德門街的一個社團,本來不太想去,不知怎麼還是去了。 在會上,有一個人在朗讀路德寫的羅馬書序。 大概在差一刻九點的時候吧,那位帶領人正讀到神藉由信徒對基督的信在他心裡帶來變化的章節,我覺得我的心不知怎麼回事竟變得暖暖的。我覺得我的確是單單因著信靠基督而得救。有一個確據賜下給我,那就是祂已經挪去了我的罪,並且拯救我脫離罪和死的律。」 [1]
那天晚上,約翰.衛斯理明白羅馬書一章17 節的真理:「義人必因信得生。」這個偉大的真理在英國各處激發了一場復興,最後傳遍了世界各地。
請完成以下作業,表示你已理解本課的內容:
(1) 從下列作業中,任選一項完成:
請以羅馬書中的因信稱義為主題預備一篇講章或查經課,可為 5–6 頁的手稿或錄製的講道或查經課。
請用一頁的篇幅寫一份羅馬書大綱,既要顯示出羅馬書一至十一章中關於教義的教導,也要顯示出羅馬書十二至十六章中關於如何實踐應用這些教義的教導。這應是你自己寫的大綱,而不是從解經書或研讀本聖經中摘錄的。
(2) 進行課堂測驗。測驗將包括經文背誦。
(1) 請列出保羅寫羅馬書的三個目的。
(2) 請根據羅馬書的導言部分列出關於福音的四個真理。
(3) 在羅馬書一至三章中,有哪三個群體是被定罪的。
(4) 在羅馬書六章中,有人問: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對於這個問題,保羅是如何回應的?
(5) 羅馬書七章 7–25 節有哪三種不同的解釋?
(6) 保羅用三個真理來回應以色列不信的問題。請列出這三個真理。
(7) 參考羅馬書十二至十五章,並列出三個方法來活出神的公義。
SGC exists to equip rising Christian leaders around the world by providing free, high-quality theological resources. We gladly grant permission for you to print and distribute our courses under these simple guidelines:
All materials remain the copyrighted property of Shepherds Global Classroom. We simply ask that you honor the integrity of the content and mission.
Questions? Reach out to us anytime at info@shepherdsglobal.org
Total
$21.99By submitting your contact info, you agree to receive occasional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ministry.
Download audio files for offline listening
No audio files are available for this course yet.
Check back soon or visit our audio courses page.
Share this free course with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