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目標
本課結束時,學生應:
(1) 明白新約中為何有四卷福音書。
(2) 知道每一卷對觀福音的作者、可能成書時間和歷史背景。
(3) 瞭解每一卷對觀福音的重要主題。
(4) 把對觀福音的信息和當今世界的需要互相聯結。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1 min read
by Randall McElwain
本課結束時,學生應:
(1) 明白新約中為何有四卷福音書。
(2) 知道每一卷對觀福音的作者、可能成書時間和歷史背景。
(3) 瞭解每一卷對觀福音的重要主題。
(4) 把對觀福音的信息和當今世界的需要互相聯結。
► 閱讀馬太、馬可、路加福音。
► 背誦馬太福音五章 48 節;馬可福音十章 45 節;路加福音十九章 10節。
►為什麼我們對於耶穌生平的記載有一個以上的描述?
耶穌升天以後,眾使徒期待耶穌很快再來。當他們意識到耶穌的再來不是即刻的,特別是使徒們開始逐漸衰老,他們於是把耶穌的生平記載下來,以便教導剛歸信的人,免得耶穌的生平被曲解。隨著教會在羅馬帝國各處的湧現,牧師和教師需要有關耶穌生平和工作的權威書面記載。這就是寫作福音書的重要理由。
頭三卷福音書被稱作對觀福音,因為它們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同樣的事件。 [1] 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有許多內容是相同的,而約翰福音有些內容是其他福音書沒有納入的。
福音書的作者,通常被稱作傳教士(The Evangelists),不僅僅是把口述抄寫下來的秘書。 而是聖靈奇妙地透過每一位福音書作者的個性把神的話毫無謬誤的傳達出來。
我們下面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幾卷對觀福音之間有什麼不同。 馬太福音詳細地記載了彼得對耶穌神性的宣告、耶穌給彼得的祝福和彼得對耶穌的勸告。 [2] 同一個事件,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只給出一個簡短的版本。 [3] 馬可福音略去了耶穌對彼得的祝福,而路加福音則略去了彼得勸告耶穌這一節。 這樣,同一個事件,就有了三個記載,但這三個記載之間並不矛盾,而是從三個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
| 馬太福音十六章 13–23 節 | 馬可福音八章 27–33 節 | 路加福音九章 18–22 節 |
|---|---|---|
|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 「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 」 | 「彼得回答說:『是神所立的基督。』」 |
| 「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 」 | 未記載 | 未記載 |
| 「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 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 「彼得就拉著他勸他。 」 | 未記載 |
沒有任何一卷福音書把耶穌生平完整地記載下來。 實際上,約翰說,若是一一地把耶穌所行的事都寫成書,整個世界也容不下。 [4] 福音書不是面面俱到的傳記,而是作者在聖靈的默示下強調耶穌不同面向的事工。 四卷福音書分別從多重角度勾勒出耶穌生平的圖畫。 我們若研究每一卷福音書的背景,就會更加明白每位福音書作者為何會選擇不同的素材。 每一位福音書作者的寫作對象不同,寫作目的也不同。
馬太福音簡介
馬太是第一卷福音書的作者,這是眾位教父先賢一致認可的。成書年份大約在西元 50 和 70 年之間。 馬太福音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預言的應驗。 耶穌曾預言聖殿被毀,西元 70 年,聖殿果然被毀,應驗了耶穌的預言,但馬太並未提及這件事。這樣看來,馬太福音很有可能寫成於西元70年之前。[1]
馬太福音有幾個特點暗示著這卷福音書主要是寫給猶太人的。
馬太並未向讀者解釋猶太人的風俗。
馬太引用舊約,比其他福音書作者引用的都要多。
馬太特別關注耶穌對舊約預言的應驗。
大凡馬可和路加使用「神的國」的地方,馬太大多會使用「天國」這個說法。 這與猶太人因避諱而不願意使用神之名的習慣相吻合。
馬太福音的內容
►馬太如何描繪君王耶穌?
君王耶穌
馬太福音通常稱作君王福音。 在馬太福音中,耶穌自始至終被描繪成猶太人的君王,並且最終是萬國的君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特地來確認這一位新王的誕生。 希律因懼怕這位君王與他爭王位就想要除掉他。 在馬太福音中,耶穌被看成是君王。
馬太在福音書中使用「大衛的子孫」這個說法,比其他福音書的作者更多次。這是一個帶有君王意味的稱謂,表明耶穌是在從大衛王開始的王族世系中。馬太在記載耶穌以君王的威儀騎驢進入耶路撒冷時使用了這個名字,應驗了撒迦利亞書九 9 的預言。 [2]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教導了天國的律法。他用一系列比喻來教導關於天國的真理。他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十架上方有一塊牌子,寫著:「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 」馬太福音是君王福音。
耶穌應驗了舊約聖經的預言
馬太福音提到耶穌的生平應驗了舊約聖經的預言。已應驗的預言包括下面這幾項:
耶穌由童貞女所生(一22)
逃到埃及(二 15)
希律屠殺男孩(二 17)
治好病人(八 17)
騎著驢凱旋進入耶路撒冷(廿一 4)
以三十塊銀元的價錢被猶大出賣(廿七 9)
耶穌的講道
馬太福音保存下來的耶穌講道比其他福音書都要多。馬可關注耶穌的行動,而馬太更為關注的是耶穌的言辭。馬太共記載了五段重大的講道,構架起整卷福音書。早期解經家注意到,正如摩西五經為以色列奠定了基礎,這五段重大的講道為教會奠定了基礎。馬太福音所記載的這五段講道列示如下:
登山寶訓(五–七)
差派十二位門徒(十)
有關天國的比喻(十三)
有關天國裡人際關係的教導(十八)
在橄欖山上講論末世(廿四–廿五)
當今教會如何應用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所記載的耶穌講道是對當時的加利利和猶太所講的,對現今的教會,其力度絲毫沒有減弱。
[3]在神的國度裡生活是如何?登山寶訓給了我們一個經典的總結。 耶穌把法利賽人的傳統和「愛的律法」進行了對比,意在教導我們這些天國的公民該怎樣生活。這段講道的主題是:「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4] 這個命令源自於一個概念即我們的天父是一位滿有愛的神,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5]。在神的國度裡「完全」意味著要以天父無私的愛心為心。靠人的力量,我們不可能有完全的愛心,然而,那吩咐我們要有完全愛心的天父會以他的恩典使不可能的成為可能。
耶穌有關在神國度中的人際關係的教導為當今教會的人際關係提供了一個模範。[6] 馬太福音十八 15–20 指導我們當如何依據聖經在教會裡執行管教,這段經文教導我們要藉由教會來處理罪的問題,而不是透過流言蜚語。這樣的管教發生在提供饒恕與修復的環境下,源自於彼得曾問耶穌說當饒恕得罪他的弟兄幾次,耶穌回答說當饒恕七十個七次,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饒恕與修復的原則。[7]
大使命呼召我們去使萬民做主的門徒。正如耶穌呼召我們「要完全」,我們在完成呼召時並不是憑著自己的力量,而是憑那呼召大使命的主的力量。那呼召我們的也曾應許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8]
「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他清楚地知道,我們出於不信的心立刻就會喊出:這不可能! 這樣我們就會把神的權能、真理和信實押到這上面,因為在他凡事都是可能的。
約翰·衛斯理
《聖經注釋》
- John Wesley
Notes on the New Testament
[1]馬可福音簡介
至少有八位教父認為約翰.馬可是第二卷福音書的作者。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保羅和巴拿巴曾在第一次宣教時帶著他一起去。[2] 他在這次宣教之旅上有過失,導致保羅和巴拿巴之間啟爭執,但後來,約翰.馬可重新得到保羅的信任,成為他宣教中的得力助手。[3]
早期教父認為耶穌的使徒西門彼得是馬可的資料來源。 約翰.馬可曾與彼得親密同工,乃至彼得稱他為「我的兒子」。[4] 馬可福音紀錄了彼得對耶穌的事工的第一手記憶。
在馬可福音中,事件出現的先後順序與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並不完全相符,但知道早期教會的一位教父帕皮亞 (Bishop Papias)曾引用使徒約翰的話,就能幫助你明白其中緣由。 使徒約翰說馬可「成為了彼得的翻譯,並且精確地把他記得的一切記錄下來,但並不是按照主說話做事的順序來寫的。 」 [5] 馬可的記載是準確的,但他並沒有試圖嚴格地按照事件的先後順序來記載。
馬可福音可能是寫於羅馬,而且主要是對外邦人講話。 馬可在引述耶穌所講的亞蘭文表達方式時常常加上解釋。 [6] 此外,馬可也向羅馬讀者解釋了猶太人的詞語。 例如,馬可解釋說,兩個「小錢」(猶太人的錢幣)「就是一個大錢」(羅馬錢幣)。 [7]
馬可福音是最短的一卷福音書,其中所包含的細節也遠不及其他福音書。 馬可福音是一卷記載行動的書,這個特點或可反映出西門彼得的影響。 是對「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生平和工作的直截了當的記載。 [8]
馬可福音的內容
► 馬可福音如何强调耶稣作為僕人的角色?
僕人耶穌
馬可福音常被稱為基督是僕人的福音書。 相對於耶穌的言辭,馬可福音更加關注耶穌的行動。 馬太福音記載了耶穌的五段重大講道,而馬可福音只記載了一段(可十三)。馬可福音更為關注耶穌所行的神蹟。馬可在短短的十六章裡記載了十九個神蹟。
反映出他所描繪的耶穌是卑微的僕人,馬可沒有記載耶穌的家譜和出生的經過,而是直接從耶穌成年後的工作開始記載。
馬可福音中有這樣一節經文:「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9] 這是馬可福音的關鍵經節,因為它表明了耶穌在世服事的兩個方面。 耶穌是來服事人的,他也是來捨命作多人贖價的。
神的兒子耶穌
馬可福音一開始就陳述了耶穌的神性:「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 」[10]耶穌在十字架上時,有一位羅馬的百夫長承認說:「這人真是神的兒子。 」[11]
馬可福音向我們表明,耶穌既是僕人,也是神的兒子,有著神的兒子的權柄。羅馬人的讀者或許期待神聖的統治者一定會展現出能力,統治這個世界。而馬可則用許多方法表明了這一點。馬可在這卷福音書中納入了許多見證耶穌神性的敘述:
彌賽亞的秘密
馬可福音既強調耶穌的神性,卻又反覆出現靜默的吩咐,有些讀者也許對此頗感困惑。好幾次,當有人認出耶穌是彌賽亞時,耶穌卻禁止他們提起。這就是「彌賽亞的秘密」。在這三種情形下,耶穌下命令要沈默。
耶穌不許鬼說出他的神性。[19] 耶穌是在避免與鬼有任何關聯,哪怕他們的見證是真的。
有時候,他也吩咐得醫治的人沈默。[20]他這樣吩咐,或許是為了避免因醫病的事傳出去而招致一大群人圍在他旁邊。有一位長大麻風的違背了耶穌的吩咐,把耶穌潔淨他的事說了出去,結果,有許多人聚集到他身邊,乃至「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的進城,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 」[21] 讓人身體得醫治並不是耶穌在世的主要服事。他不讓神奇的醫治工作取代他為此而來更長遠的服事:訓練門徒,傳揚福音,建立教會。
門徒最終也知道耶穌是誰,他仍是不允許他們講出去。[22]他這樣吩咐,最有可能的理由是為了避免誤解。就是在彼得聲明耶穌是基督之後,門徒仍然不完全明白耶穌是來做什麼的。[23]直到耶穌復活和升天的時候,他們才預備好傳講基督的國將要降臨的信息。而在那之前,無論門徒說什麼,都會讓人迷惑不解。
當今教會如何應用馬可福音
耶穌服事的優先次序提醒了我們,在滿足世人的物質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同時,我們也獲得了服事他們屬靈需要的機會。在古羅馬帝國,每有城市遭受瘟疫,基督徒都會冒著生命危險前去照顧垂死的病人。基督徒在中世紀時建立起醫院以服事痲瘋病人和窮人。如今,基督教機構為孤兒送衣服、去監獄探視犯人、餵養饑餓的人、並且照顧病人。教會要服事社會上有缺乏的人群,這永遠是教會的使命之一。「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24]
彼得在羅馬公開傳道,有許多人隨即要求馬可把他的話寫下來,因馬可曾跟隨彼得很久,也記得他說過的話。
——亞歷山大的克萊曼特(Clement of Alexandria )引用在優西比烏(Eusebius)《教會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6.14.5-7
路加福音簡介
路加身為新約作者的權柄來自於他和使徒保羅的關聯。 路加本是外邦人,是一位很有學問的醫生,曾和保羅一起旅行並陪伴在他生命的末了。使徒行傳的部分章節裡可以看到路加的存在;在記載他和保羅一起經歷過的事件時,路加從「他們」變成了「我們」。[1]
路加福音書的日期大部分與使徒行傳有關聯。路加一開始在福音書中的敘述,在使徒行傳中又繼續。我們可以認定使徒行傳一書寫成於尼祿開始逼迫基督徒之前,也就是說,在西元 64 年之前。[2] 這說明,路加福音寫成於 50 年代晚期或 60 年代早期。
路加在序文中明確陳述了寫作的對象和目的。[3] 路加是寫給提阿非羅大人,可能是一名羅馬的官員。徒一4暗示提阿非羅是剛剛信耶穌的基督徒,並且有人帶領他,教導他關於耶穌的生平。當時剛歸信的人,尤其是外邦人,會有人教導他們,用幾個月的時間來學習基督的生平、基督徒的新生命以及教會的基要信仰。 路加寫作此書,就是要把提阿非羅所學的東西按照次序記載下來。
路加福音的內容
► 為表明耶稣的人性,路加强调了哪些细節?
人子耶穌
迦克敦信經是西元 451 年寫成,為要澄清教會該如何教導基督的本性。 該信經陳明,基督有兩個本性(神性和人性),而兩個本性聯合於一個位格中:「是神性完全、人性完全者;他真是神,也真是人。 」[4] 路加福音生動地描繪了耶穌的人性,他乃是「人性完全者」。
路加福音表明,耶穌是完全的人。 他詳細記載了耶穌的出生。[5] 馬利亞的懷胎是超自然的,而耶穌降生時是正常的嬰兒。他是完全的人。
馬太所記載的耶穌家譜主要是寫給猶太人的,因而把耶穌的祖先追溯到亞伯拉罕。而路加所記載的耶穌家譜是寫給一位希臘人的,因而把耶穌的祖先一直追溯到亞當,[6] 表明耶穌是人子。
路加福音前面幾章的敘事順序反映了路加想要表明耶穌是「第二個亞當」的動機。他沒有一開始就(像馬太那樣)記載耶穌的家譜,而是記載耶穌受洗之後才記載家譜。 這段家譜在結尾處寫到:「塞特是亞當的兒子,亞當是神的兒子。 」記載完家譜,路加馬上敘述了耶穌受試探的經過。 第一個亞當(住在美麗的園子裡)落到試探中;第二個亞當(獨自一人在曠野中,四十晝夜沒吃東西並因而身體虛弱)卻抵制了試探。 作為人,耶穌為每一個面對試探的人提供了楷模。 耶穌讓我們看到,我們要以聖靈的大能(藉由禱告得到)和聖經來面對撒但的攻擊。[7]
路加在整卷福音書中展現了耶穌在世生活的身體狀況:餓了、睡著了、在客西馬尼園極其痛苦。[8] 他是完全的人。
耶穌是世人的救主
路加福音表明,耶穌來是要做世上所有人的救主。 西面說耶穌是「照亮外邦人的光」。[9]
路加將重心放在社會地位卑微的人群,由此展現出耶穌是世上所有人的救主。在馬太福音中,前來尊崇耶穌降生的是來自東方的博士,博士自然受人尊重。而路加卻指向牧羊人。[10] 把牧羊人作為目擊者沒有可信度;他們所做的見證在猶太人的法庭上是不被採信的。路加指出,天使是向牧羊人報好信息,並把這作為耶穌來拯救所有人的證明。
在耶穌時代,另一個社會地位卑微的群體就是婦女。而婦女在路加福音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當約瑟和馬利亞在聖殿奉獻嬰兒耶穌的時候,女先知亞拿就站在西面的旁邊。[11] 耶穌允許馬利亞和男性門徒一起「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講道。[12] 令人稱奇的是,資助耶穌事工的竟然是婦女。 [13]
路加福音也呈現了其他社會地位卑微的群體。 在一世紀的巴勒斯坦,稅吏是最不受尊重的群體之一,而耶穌竟然來到稅吏撒該的家中。[14] 在耶穌講過的一個比喻中,英雄人物竟然是撒瑪利亞人。[15] 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和他一同被釘的小偷原本只有受審判的份,耶穌竟然也憐憫了他。[16]
禱告的重要
路加表明,在耶穌的生命中,禱告是重要的。四福音提到耶穌的禱告,共有十五次,其中十一次在路加福音。耶穌在面臨關鍵抉擇的時候,花一整夜的時間禱告。[17] 耶穌所講的關於禱告的重要比喻,有兩個記載於路加福音十八章。這兩個比喻的教導是,禱告要恆切,也要謙卑。[18] 禱告是路加福音的重要主題。
聖靈的作用
路加福音特別注意聖靈在耶穌生命中的作用。 這個主題也在使徒行傳中延續,當路加寫到聖靈在早期教會當中的作用。
從路加福音各處都可見到聖靈的動工:
施洗的約翰、伊利莎白和撒迦利亞被聖靈充滿。[19]
馬利亞在懷耶穌的時候聖靈降臨到她的身上。 [20]
西面受了聖靈的啟示。[21]
耶穌受洗時,聖靈降臨到他身上。[22]
聖靈將耶穌領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23]
當耶穌回到加利利服事的時候,聖靈與他同在。[24]
耶穌應許說天父會將聖靈賜給凡求他的人,預示著五旬節即將發生的事。[25]
當今教會如何應用路加福音
路加特別謹慎地關注細節,這樣一來,他所寫的文字就為當今多疑的世人提供了強有力的見證,證明聖經是真的。路加把耶穌公開服事的開端放在一個含有歷史細節的背景中:
「凱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丟‧彼拉多作猶太巡撫,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的王,亞那和該亞法作大祭司。」[26]
在我們向多疑的世人傳講基督時,我們可以更有信心。我們的信仰不是「盲目地相信」傳說中的宗教人物。我們的信心是以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為基礎的,他就是道成肉身的神之子,住在我們中間,為我們的罪而死,第三天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
在耶穌的生命中,禱告是重要的。在這一點上,耶穌是每一位基督徒的典範。耶穌從未犯罪,並且與他的父有親密的交通,他尚且看到禱告的重要,我們豈不是更應當把禱告放在生活中的首位嗎? 宣教士雷歐納(Leonard Ravenhill)曾寫道:「禱告生活決定著一個人的屬靈高度。牧師若不禱告,就是在戲耍......。 」[27]
最後,正如聖靈在耶穌的服事中極為關鍵一樣,聖靈在當今的教會生活中也應該處於中心位置。教會歷史顯示出,歷史上曾出現過兩個有關聖靈的危險傾向。一個是太過強調聖靈的作用,另一則是排斥三位一體的人。
另一個危險傾向剛好與此相反,即在教會中把聖靈的作用降至最低。 陶恕(A. W.Tozer)曾警告說,教會慣於允許以「一種廉價的、人工合成的能力來替代聖靈的能力。 」[28] 最近,陳恩藩(Francis Chan)也警告道:「教會若完全是人的創造物,那它就變得無關緊要了。我們生命中的一切和眾教會若没有聖靈的工作和同在,那我們就沒有被創造成該有的樣子。」[29]
使徒行傳表明了聖靈在教會中是不可或缺的。 路加讓我們看到聖靈在個人生命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耶穌在地上服事的時候也是倚靠聖靈的帶領和能力。 我們在現今的教會中必不能允許以「一種廉價的、人工合成的能力來替代聖靈的能力」。
湯瑪斯. 林納克(Thomas Linacre)是牛津大學的教授,也是亨利八世的私人醫生。 他第一次讀完福音書之後,就在日記中寫道:「要麼這不是福音,要麼我們不是基督徒。 」林納克認識到,真正基督徒的生命一定是被耶穌基督的生命翻轉過的。 他於是把自己的生命以及身邊周圍自稱是基督徒的人和福音書中所記載的耶穌的形象進行了比較,林納克意識到:「我們自稱是基督徒,但我們卻沒有彰顯出耶穌基督的形象。 」
從馬太福音關於天國的講道,到馬可福音描繪出耶穌服事有需要的人,到路加福音對聖靈的強調,這三卷福音書提供耶穌基督在世服事的畫像。透過這個畫像,福音書進而展現出作基督徒的意義。 我們在讀這三卷福音書時,應該捫心自問:「我有沒有活出耶穌基督那改變人生命的恩典呢? 」
請完成以下作業,表示你已理解本課的內容:
(1) 在下列作業中,請任選兩項完成:
請選出耶穌所講的任一比喻,預備一篇講章或查經課。 可為 5–6 頁的手稿或錄製的講道或查經課。
請以耶穌被釘十架或復活在基督徒生命中的重要性為題預備一篇講章或查經課。 可為 5–6 頁的手稿或錄製的講道或查經課。
請畫出耶穌受難週的時間表,以備教導時用。 可以用紙筆繪製,也可以用電腦繪製。 這個時間表需包含受難週發生的主要事件。
請畫一幅巴勒斯坦地圖,並一一標出以下地區和城市的位置: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低加波利、耶路撒冷、拿撒勒、耶利哥和凱撒利亞腓立比。
(2) 進行課堂測驗。測驗將包括經文背誦。
(1) 頭三卷福音書為什麼被稱作對觀福音?
(2) 為什麼說馬太福音是寫給猶太人的? 請提出三個證據。
(3) 請列出馬太福音的三個主題。
(4) 請列出馬可福音的三個主題。
(5) 馬可福音裡面含有彌賽亞的秘密,請列出有哪三類群體是與彌賽亞的秘密相關。 並分別解釋。
(6) 關於提阿非羅,還有路加本人,我們都知道些什麼?
(7) 關於耶穌的本性,迦克敦信經是如何教導的?
(8) 請列出路加福音的四個主題。
(9) 路加讓我們看到,耶穌服事了社會地位卑微的群體。 請提出三個實例。
(10) 請列出三個實例,說明耶穌在世時聖靈所做的工作。
SGC exists to equip rising Christian leaders around the world by providing free, high-quality theological resources. We gladly grant permission for you to print and distribute our courses under these simple guidelines:
All materials remain the copyrighted property of Shepherds Global Classroom. We simply ask that you honor the integrity of the content and mission.
Questions? Reach out to us anytime at info@shepherdsglobal.org
Total
$21.99By submitting your contact info, you agree to receive occasional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ministry.
Download audio files for offline listening
No audio files are available for this course yet.
Check back soon or visit our audio courses page.
Share this free course with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