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目標
本課結束時,學生應:
(1) 知道普通書信的可能成書年份和歷史背景。
(2) 列出普通書信的重要主題大綱和寫作目的。
(3) 明白關於確據的聖經教義。
(4) 瞭解錯誤教導的危險。
(5) 將書信的訊息和當今世界的需要聯結。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1 min read
by Randall McElwain
本課結束時,學生應:
(1) 知道普通書信的可能成書年份和歷史背景。
(2) 列出普通書信的重要主題大綱和寫作目的。
(3) 明白關於確據的聖經教義。
(4) 瞭解錯誤教導的危險。
(5) 將書信的訊息和當今世界的需要聯結。
► 閱讀彼得前後書、約翰一二三書和猶大書
► 背誦彼得前書一 章 6–7 節、約翰一書一 章 6–7 節 和猶大書一 章 24–25 節
教會在每一個時代都面臨著挑戰。到第一世紀後半葉,來自外部的逼迫和來自內部的假教師對教會造成嚴重危險。 這些威脅在整個教會歷史中不斷持續。彼得寫的兩封書信、約翰寫的三封書信,還有猶大寫的書信都在警告我們提防這些危險。更重要的是,他們激勵我們在面臨危險的時候向主忠心。這些篇幅很短的書信帶著偉大的信息:那呼召我們的神有能力勝過任何企圖把我們同他分離的勢力。
作者
西門彼得是早期教會的著名領袖之一。自從他的兄弟安德列將他引薦給耶穌,他就成了耶穌的「內部圈子」裡的一員。他原來名叫西門(意思是「他聽見」)。但耶穌把他的名字改為彼得(意思是「磐石」)。
彼得心直口快,剛愎自用,導致於耶穌早期的事工期間他就麻煩連連,直到跌落至他一生中的低谷,就是在耶穌受審的時候否認了主。耶穌復活後,他經歷復興,並且成為早期教會的主要發言人。五旬節時,他第一次講道,就有三千人歸信耶穌。此後,他到處旅行,宣講福音。後來尼祿逼迫教會,彼得在這場逼迫中被釘十字架。根據教會傳統的說法,彼得要求倒釘十字架,因為自覺不配像他曾否認的救主那樣被釘十字架而死。[1]
寫作對象和寫作地點
彼得是從「巴比倫」寄送出的問候,「巴比倫」意指羅馬,[2] 代表著與神的百姓為敵的勢力。 此時,教會的仇敵是羅馬帝國。
彼得把羅馬比喻成巴比倫,與此相對應的,是他第一封信的對象,寫給「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細亞、庇推尼寄居的」。[3] 正如以色列在被擄期間是分散在各處的,教會也由於羅馬的逼迫分散各地。 與以色列不同的是,基督徒受苦,不是因為他們逆悖,而是因為他們向主忠心。他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 [4]
彼得前後書主要是寫給外邦人信徒的。這些歸信耶穌的人不再按「從前愚昧無知的時候放縱私慾的樣子」來生活。 [5] 彼得後書並未明確說明是寫給誰的,但這是彼得寫給同一群人的第二封書信。 [6]
寫作年份
彼得於西元 60 年代中期殉道而死,而這兩封書信很有可能是在他殉道前不久寫成。聖經學者一般認為彼得前後書寫成於西元 62 和 67 年之間。
寫作目的
彼得前後書鼓勵受苦的基督徒要向主忠心。 正如基督受苦,隨後被高舉,基督徒也是先在這個世上受苦,然後享受永恆的榮耀。他們一定要在面臨苦難(彼得前書)和錯誤教導(彼得後書)的時候向主忠心。 彼得向他的讀者保證,神一定會獎賞那些忍耐到底的人。
彼得前書的主題
基督徒的盼望
信徒既是「照父神的先見被揀選」的人,他們就「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的基業。」[7] 這世界雖有苦難,我們卻是「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 [8] 儘管我們的信心會受到試煉,我們卻有得著永恆榮耀的盼望。這個盼望會給受苦的信徒帶來「說不出來的大喜樂」。 [9]
呼召我們過聖潔生活
因為我們有得著永恆榮耀的盼望,我們就應該對神要我們過聖潔生活的呼召有積極的回應。 彼得引用利未記十九章 2 節來挑戰讀者要聖潔,因為神是聖潔的。我們若愛弟兄[10]、渴求屬靈真理[11]、並且過著純潔的生活[12],就可看出我們是聖潔的了。
[13]這封信是寫給受逼迫的信徒,彼得同時又在信中教導信徒順服掌權者,頗顯突兀。 彼得知道苦難可能會誘使基督徒抗拒一切地上的權柄,他於是寫道,聖潔的百姓必須「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 」這樣的順服是為著基督的緣故,因基督也順服了地上的權柄。信徒必須要順服政治權柄,也要順服合宜的家庭權柄。[14] 我們若受苦,是因為基督徒的身份受苦,而不是因為做錯事而受苦。 [15]
在通向榮耀的道路上受苦
舊約的先知曾預言,基督要受苦難,「後來得榮耀」。[16] 「基督既在肉身為我們受苦」[17],我們受苦,也在預料之中。 基督被高舉,得榮耀,我們也會得到那應許給神兒女的榮耀。彼得曾親眼看到基督所受的苦,並且得到了那「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應許。 [18] 那個應許激勵了每個苦難中的信徒。
彼得後書的主題
在敬虔中長進
彼得在第二封書信中挑戰基督徒繼續在敬虔中長進。 因我們「得與神的性情有份,」,就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 」[19]
警告教會提防錯誤教導
逼迫(彼得前書的主要警告)來自教會外,而錯誤教導(彼得後書的主要警告)卻常常興起於教會內部。彼得把那些滲透進教會的「假先知」的教導揭露出來。因他們教導所造成的傷害可以由他們不敬虔的品格看出來,正如彼得後書二章 10–16節所總結的那樣。這段描述在結尾處引用了一句俗語:「狗所吐的,它轉過來又吃;豬洗淨了,又回到泥裡去滾。」[20]
向主忠心,因為主必再來
懷疑論者質疑主的再來,並藉此打消基督徒的信仰。他們堅持「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 [21] 對此,彼得回應說,基督沒有馬上再來,是因著他的耐心和憐憫。神不願任何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22] 他沒有馬上再來,是為了給人悔改的機會。然而,這不應該導致我們懷疑他會再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 」 [23] 因為基督一定會再來,我們的生活就要聖潔;我們必須「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責,安然見主」;我們必須繼續「 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24]
| 彼得前書和彼得後書對照表[25] | |
|---|---|
| 彼得 前書 | 彼得後書 |
| 來自外面的危險:逼迫 | 來自內部的危險:假教師 |
| 基督的受苦 | 主的榮耀 |
| 安慰和鼓勵 | 警告 |
| 我們在面臨試煉時有盼望 | 我們在面臨錯謬時有知識 |
「...... 殺死我們、折磨我們、譴責我們、將我們磨碎成灰; 你的不公正就證明我們是無辜的。因而,神容許我們受這樣的苦待。
...... 我們越常被你割除,我們的人數就越發地增多。 基督徒的血是教會成長的種子。 」
——特土良(Tertullian),西元197年
作者與寫作年份
早期教父都認為使徒約翰是這三卷書的作者,例如愛任紐和亞歷山大城的克萊曼特。 約翰也像彼得一樣,早年曾作過漁夫,後來成為耶穌「內部圈子」裡的一員。 耶穌受審的時候他在場,並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與馬利亞在一起。 他和彼得是最先看到空墳墓的見證人之一。 在約翰福音中,他自稱是「那門徒」和「耶穌所愛的」門徒。
根據優西比烏(Eusebius)的記載,西元 70 年,耶路撒冷被羅馬攻陷,遭到極大的破壞。約翰和其他的基督徒在城市淪陷前逃離耶路撒冷。 他們先來到比利亞的小鎮佩拉(位於約旦河東岸)落腳。後來約翰來到以弗所牧養教會。 這三封信可能是一世紀晚期約翰在以弗所寫的。
寫作對象
約翰一書並沒有明說這封信是寫給誰的。 約翰稱他的讀者為「我小子們」以及「弟兄們」。這表明他這封信是寫給和他關係很親密的信徒。
約翰二書是寫給「蒙揀選的太太和她的兒女,就是我誠心所愛的」。[1] 這句話有兩個解釋,兩者都有可能:
這位太太可能是一位約翰未提名字的女士,她樂於接待教會在她家裡聚會。
「蒙揀選的太太」也可能是指約翰所認識的一處教會,而「她的兒女」則是指教會的會眾。
約翰三書是寫給他帶著歸信的該猶。
約翰一書的寫作目的和內容
在約翰所寫的這三封書信中,約翰一書是最長的。他沒有按慣例先問候讀者,而是用一句建立這封信權柄的話來做開場白。 他所寫的不是道聼塗説,而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2] 約翰一書強調基督生平的確鑿事實,在這一點上,約翰一書和約翰福音相似。
與神同行的條件
約翰在書信一開始就陳明他的寫作目的:「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的喜樂充足。」 [3] 這喜樂是透過與天父和他的愛子耶穌基督同行而得的。[4] 約翰談到與神同行的時候,用了「認識」這個詞。「認識」神並不僅僅是思想上的認識,而是一種實際經驗的關係。 約翰指出,要想和神維持同行的關係,有兩項條件必不可少:
我們必須行在光明中(一 6–7)。
我們一定不能行在罪中(二 1–2)。
關於罪
關於罪,約翰教導了兩個重要真理:[5]
神賜我們力量,使我們過得勝的生活:「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叫你們不犯罪。」我們若要維持與神同行的關係,我們就不能維持與罪同行的關係(一 6–二 5;三 6–9)。 我們既是神的兒女,就不能繼續故意犯罪。我們不能與罪同行,同時又與神同行。
對於跌倒的人,神也有恩典給他們。「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神原是要我們過一直得勝的生活,但對於跌倒後又悔改的信徒而言,他也應許給他們恩典(一 9;二 1–2)。
關於愛
愛神
持續不斷地勝過罪不單單依靠節制或自律,它也是基於我們對神的愛。主導基督徒生活的原則是對神的愛。[6] 我們是透過對神的愛來遵守他的誡命。我們若愛神,我們就不會「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了。[7]
愛其他基督徒
不愛弟兄的人就「不屬神」。 我們若愛神,就會愛神的兒女。 [8] 我們對同信耶穌的弟兄的愛是我們已出死入生的證據。 然而,愛弟兄也不能流於空談,而是由我們的行為彰顯出來。 [9]
神兒女的確據
約翰寫這封信,乃是為了讓他的讀者「知道自己有永生」,也要讓他們「信神兒子的名。」[10] 持續不斷的確據要求我們繼續的順服。我們若能展現出如下這些特性,我們就知道我們是神的兒女:
約翰二書的寫作目的和內容
約翰二書的訊息與約翰一書相較類似。 與神同行關乎於活在神的愛中,並行在神的真理中。 約翰二書吩咐讀者要彼此相愛,這不是新命令,而是神從一開始就教導我們的。[13]
約翰二書所吩咐的愛是那種堅持真道的有分辨的愛。分辨很重要,因為有許多欺騙人的不認基督。約翰勉勵那位「蒙揀選的太太」要堅守真道,即「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14] 與神同行需要我們拒絕假教導。[15]
約翰三書的寫作目的和內容
約翰三書是論及基督徒當如何款待弟兄姊妹。 「基督徒款待弟兄姊妹」並不僅僅是對弟兄姊妹友好。而是對教會合一的表達。約翰二書警告基督徒不要接待傳講假教訓的教師,而約翰三書則警告不要拒絕傳講真教訓的教師。
該猶樂於接待四處旅行的傳道人,並把他們當作「一同為真理做工」的。 [16] 對比之下,丟特腓卻不肯接待這些弟兄。 丟特腓不僅為自己謀取權位,還不承認約翰的使徒權柄,甚至把指正他的真基督徒驅逐出教會。[17]
約翰三書把丟特腓的行徑和底米丟所展現出來的弟兄之愛做了鮮明的對比。約翰一書吩咐弟兄間要彼此相愛,約翰二書吩咐教會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要合一,而約翰三書就表明前兩者的實際應用。
作者和寫作年份
猶大是耶穌同母異父的弟弟。像他的兄弟雅各一樣,猶大直到耶穌復活之後才相信耶穌是基督。[1] 猶大在這封書信中自稱是「耶穌基督的僕人、雅各的弟兄猶大。 」[2]
關於猶大書的寫作年份,我們能找到的唯一證據就是它與彼得後書的相似之處。這兩封信要處理的問題相似,即暗示猶大書與彼得後書或許成書於同一時間,即西元 60 年代早期到中期。
寫作對象
猶大書是寫給「那被召、在父神裡蒙愛、為耶穌基督保守的人。」[3] 書信中有提到猶太人的主題,表明這封信是寫給信耶穌的猶太人。
寫作目的和內容
作者猶大很明確地說:他曾希望以救恩為主題寫一封闡釋教義的書信。 [4] 然而,由於有假教師滲透進入教會,聖靈就默示猶大警告信徒提防這些假教師的教導。
猶大的訊息包括:
警告讀者提防假教師和他們傳講的訊息。
描述了這些假教師要受到什麼樣的審判。
呼籲讀者要堅忍。
結尾處有一段尊主頌,頌讚「那能保守你們不失腳,叫你們無瑕無疵、歡歡喜喜站在他榮耀之前的我們的救主獨一的神」。[5]
普通書信激勵我們要在苦難中向主忠心,尤其是彼得前書。 彼得挑戰讀者,要他們今天「自卑」,這樣,「到了時候也必叫你們升高。」[1] 在基督徒的生命中,苦難是平常事,但這苦難結束時終將化為榮耀。這個應許激勵了一世紀的基督徒,也應該會激勵 21 世紀的基督徒。
這書信的每一卷都鼓勵落實基督徒生活。無論是彼得呼籲信徒順服掌權者、還是約翰一書的關於愛弟兄的訊息,是約翰二書告誡讀者要持守真道,還是約翰三書呼籲基督徒要樂於接待弟兄姊妹,或是猶大警告讀者要提防假教師,全部都是在教導真理並不僅僅是頭腦所學的知識。我們蒙召,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把聖經真理活出來。
一世紀的時候,許多基督徒(包括大多數使徒)為信仰而死。二世紀的時候,坡旅甲(Polycarp)因拒絕向皇帝焚香而被殺。四世紀的時候,亞歷山大城的凱薩琳向皇帝作見證,隨後被砍頭。
14 世紀的時候,約翰. 威克理夫(John Wycliffe)把聖經翻譯成英文,英國當局在他死後也不放過他,把他的遺體燒成灰燼。15 世紀的時候,約翰.胡斯(John Huss)因拒絕羅馬天主教的教義而被燒死在火刑柱上。 16 世紀的時候,日本大肆逼迫教會,迫使教會走入地下,曾有十六位基督徒在長崎被釘十字架。
20 世紀的時候,在中國、蘇聯等極權主義國家,有成千上萬的基督徒為主殉道。到了現今的 21 世紀,伊斯蘭教國家的基督徒每天都面臨著逼迫和死亡的威脅。
歷世歷代都有基督徒為信仰而死。但對於教會而言,這不能成為灰心喪志的理由。彼得提醒受逼迫的基督徒說:「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 [1] 教會是得勝的! 這是普通書信的應許。
請完成以下作業,表示你已理解本課的內容:
(1) 請選擇下列一個主題,預備一篇講章或查經課。 可為 5–6 頁的手稿或錄製的講道或查經課 。
「基督徒生命中的苦難」。請使用彼得前書所教導的原則,以發生在教會歷史上的事件作為例子,特別是你自己的國家的教會歷史。
「與神同行」。 講章中要包含約翰一書所陳述的與神同行的準則。
(2) 進行課堂測驗。測驗將包括經文背誦。
(1) 在彼得的問候語中,「巴比倫」可能是什麼意思?
(2) 在彼得前書中,教會所面臨的主要危險是什麼?
(3) 在彼得後書中,教會所面臨的主要危險是什麼?
(4) 約翰二書一開始寫道「...... 寫信給蒙揀選的太太和她的兒女」,請問這句話有哪兩種可能的解釋?
(5) 在約翰一書關於罪的教導中,有哪兩個真理是重要的?
(6) 根據約翰一書,神的兒女應該顯出哪三個特徵?
(7) 約翰三書的主要寫作目的是什麼?
(8) 猶大和耶穌之間是什麼關係?
SGC exists to equip rising Christian leaders around the world by providing free, high-quality theological resources. We gladly grant permission for you to print and distribute our courses under these simple guidelines:
All materials remain the copyrighted property of Shepherds Global Classroom. We simply ask that you honor the integrity of the content and mission.
Questions? Reach out to us anytime at info@shepherdsglobal.org
Total
$21.99By submitting your contact info, you agree to receive occasional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ministry.
Download audio files for offline listening
No audio files are available for this course yet.
Check back soon or visit our audio courses page.
Share this free course with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