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主耶穌
做耶穌的門徒是什麼意思?
有人以為基督徒就是好人。也有人以為做基督徒就是相信某些事物。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信仰在他們的人生中沒什麼影響。
另有一些人更靠近真理。他們知道當一個人成為基督徒時必定會有歸信的時刻。也相信一旦這個人相信自己罪得赦免的那一刻就是了。許多人相信一個真正歸信的人無論他做了什麼事都有進天堂的保證。
歸信的確要真誠。饒恕的確是靠著恩典因著信。基督徒的生命的確是順服於神的生活。但是,並不代表這樣就是耶穌的門徒。
我們看到只要一時之間的相信就成為基督徒的唯一要求-導致反律法主義,就是教導基督徒不必被神的命令所束縛。白白得來的恩典反而成了虛構的恩典,假裝稱義。
宣揚虛構恩典的教會就有參加教會的會友但卻公然活在罪中。其中的牧師和有領導資格的人也許活得比會友好一些但也都有惡習。他們說不需要完全順服於神因為我們已經靠恩典得救。他們失去了耶穌給教會的大使命,就是領人順服於基督的命令。教會特殊的任務就是將罪人轉為聖潔的敬拜者,教會沒有更好的理由而存在。
即使教會維持了順服於神的必要性,有些人仍陷於其他的謬誤。他們已經按照自己所相信的去改變生活好符合信仰中的要求,但他們裡面卻沒有像基督的靈。他們刻薄又不能原諒人。無法真誠謙虛地道歉。很輕易的就論斷別人。只能信任極少數人。對自己卻很寬宏大量。對每一件事都自有見解答案,對持相反意見的人毫無尊重。對於贏得失喪的人不感興趣,卻熱衷於捍衛自己的意見。他們很有自信所以沒有改變的需要。
這些人真的認識耶穌,並且想要像他嗎?
成為基督徒就是要成為耶穌的門徒。
成為門徒是何意?順服基督嗎?當然至少要這樣。耶穌的大使命是要他們去使萬民作門徒,他還說:「教訓他們遵守凡我所吩咐你們的。」
遵守耶穌的吩咐並不是作門徒的全部意義。
猶太教師的門徒們與老師一起生活,學習的不只是教導,還有生活方式,對於生命的態度與優先順序。
當耶穌呼召門徒:「來跟從我」,這就是他的意思。他仍然透過福音呼召門徒。
人怎麼成為門徒呢?
首先,你必須先相信他-除非你已相信他否則沒有理由要跟隨他。
[1]你必須要改變方向。沒有人一開始就跟隨耶穌的-我們都是偏行己路。你必須選擇跟隨耶穌而不是走自己的道路。意思就是你發現自己的道路有問題。跟隨是從悔改開始的-你不能不後悔自己的罪而又跟隨耶穌。你若不是因後悔至極而停止犯罪,你就還是走自己的老路。
你經歷到他的饒恕並且開始與他建立關係。也開始更認識他並且想要像他。
請詳讀馬太福音十六 21-25
在這段與門徒的對話中,耶穌描述了自己將面臨的死亡。彼得被耶穌的話嚇壞了。彼得認為受苦與死亡完全不是耶穌應得的。他就與耶穌爭執,想要鼓勵他抗拒死亡的想法。
耶穌斥責彼得並說他不明白神的意思。耶穌說做他的門徒就當捨己,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他。這就意味著接受自己生命的死亡。這番斥責說明了人本身的自滿自信,自高自大,與自我防衛的天生傾向-與真門徒的原則是背道而馳的。
為什麼人的天性會拒絕門徒訓練?
門徒不認爲自己應受苦難與死亡。他們還不全然明白跟隨耶穌的意義。蒙赦免不費吹灰之力,但跟隨耶穌卻要付上一切代價。跟隨他的結果就是不斷地反省,謙卑與改變。
解釋這句話的意思:「跟隨耶穌要付上一切代價。」
「背起十字架」就是為了擁有神的永恆生命而接受死亡。是一種治死自身主權的死亡。不僅是外表上的順從,而是更深地進到心裡的。是主耶穌所描述能夠進入神國的條件,是謙卑的。
就像最初的門徒,今日有許多人不明白做門徒是什麼意思。教會將恩典給了許多尚未悔改的人。這樣使得歸信的道路走岔了,使人不能為將來的事預備。與真正基督徒生活的方式相差遠矣。
潘霍華是一位被希特勒處決的德國牧師。他在自己的著作<追隨基督-做門徒的代價>中寫下這幾句話:
高價的恩典是田間埋藏的寶藏;為了這寶藏一個人樂意變賣他全部所有來換取。是商人賣掉全部貨物重價買來的珍珠。是掌權作王的基督,一個人願為其挖去使他跌倒的眼睛;是基督耶穌的呼召,因此門徒放下手中的漁網轉而跟從他…如此恩典代價之高因為我們蒙召跟隨。
跟隨他就是變得像他。是向著自己死因為他完全將自己降服。不是不再犯某些過錯而是再也不犯這些錯,因為耶穌會這麼做。我們努力做到耶穌會按著他的純潔,同情,良善與饒恕所行的。
我們不只是做對的事一方面我們的心卻唱反調。我們要以他的心為心。他不恨惡任何人。有人選擇要與他為敵,即使在十架上他也饒恕。
真正跟隨他的人不會有仇恨。對錯待他們的人反而行善。他們祝福人而不咒詛。他們的原諒是無條件的。為了服事他人就放棄自己的權利。
向自我降服的生活沒有退出的餘地。想救自己生命的必失去生命;失去生命的必得到生命。
我們如何呼籲人得救又能預備他接受門徒訓練?
-洛桑世界福音委員會
(Lausanne Committee for World Evangelization),柳岸報告(The Willowbank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