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
課堂結束時,學生應當:
(1)體認聖經中跨文化溝通的例子。
(2)學習跨文化溝通的實用方針。
(3)認識跨文化關係中愛和尊重的重要性。
(4)瞭解如何成為更好的傾聽者。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1 min read
by Danny McCain
課堂結束時,學生應當:
(1)體認聖經中跨文化溝通的例子。
(2)學習跨文化溝通的實用方針。
(3)認識跨文化關係中愛和尊重的重要性。
(4)瞭解如何成為更好的傾聽者。
在你的事工中,你會發現你需要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可能是其他國家的人,也可能是附近村裡的人,但理解和溝通上會有差異。
彌合這些差異的能力將使你更有效地做神國的僕人。在這個簡短的課程中,我們將學習跨文化交流的一些基本原則。
► 討論一下你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一次交流。你遇到了什麼困難?你是否成功地克服了差異並且進行溝通?
舊約聖經中跨文化溝通的例子
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表明福音將傳遍全世界。地上的萬族都會因亞伯拉罕的後裔而得福(創世記
12:1-3)。這預示著未來跨文化溝通將會很重要。
一些神的子民與其他文化溝通的例子包括:
亞伯拉罕和約瑟贏得了埃及法老的尊重。
所羅門歡迎來自古代世界各地的客人。許多學者發現箴言二十二章17節至二十四章22節與埃及諺語集《阿蒙尼莫佩指令》之間有相似之處。這表明所羅門熟悉埃及文化。
但以理成為巴比倫和波斯國王的顧問,受人尊敬。但以理書一章表明但以理是一位信念堅定的年輕人,但他也尊重巴比倫官員(但以理書1:8)。
年輕的猶太女孩以斯帖成為亞哈隨魯王的王后。透過她接近國王的膽識(「……我若死就死吧」)與對波斯文化的尊重(邀請國王共進晚餐,而不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提出她的請求),她成為神拯救她的人民的工具(以斯帖記4:16;以斯帖記5:4, 8)。
新約聖經中跨文化溝通的例子
耶穌命令祂的門徒成為跨文化溝通者: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都教訓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19-20)。
耶穌說使徒們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祂的見證(使徒行傳1:8)。跨文化溝通對信徒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沒有它我們就無法完成大使命。
耶穌提供了跨文化溝通的範例。祂願意並且能夠向外邦人傳道。當其他猶太拉比避開外邦地區時,耶穌卻心甘情願地在低加波利旅行(馬可福音7:31)。當其他人避開撒瑪利亞時,耶穌卻樂意遇見撒瑪利亞的婦人(約翰福音4)。
使徒保羅提供了跨文化溝通的偉大範例。在與羅馬官員交談時,他聲稱擁有羅馬公民權(使徒行傳25:10-11)。在雅典講道時,他使用了希臘思想家為之著名的哲學語言(使徒行傳17:16-34)。
保羅努力與所有人分享福音。跨文化溝通對保羅很重要,因為福音對保羅很重要。
向甚麽樣的人,我就做甚麽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2-23)。
先聽後說
雅各寫道,我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雅各書1:19)。使徒所寫下的是關乎憤怒和言語,但他的建議也有利於跨文化交流。我們聽得越多,學到的就越多。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由於我們必須長時間傾聽,成功的跨文化溝通需要很長時間。時間是無可替代的。最好的跨文化溝通者是那些在另一種文化中待了很長時間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聽得慢但說得快。我們說得太多,但觀察太少。如果我們想理解別人,我們就必須傾聽。無論我們是在另一個國家旅行,在鄰近的村莊傳福音,教導另一個年齡層的人,甚至是拜訪我們自己的家庭,都是如此。太多時候,我們在說話之前沒有傾聽。
傳教士兼跨文化研究教授Duane Elmer說:「你無法為你不瞭解的人服務。如果你試圖在不瞭解人們的情況下為他們服務,你就更有可能被視為仁慈的壓迫者。」[1]換句話說,即使你很努力地服務別人,你所做的也會傷害別人以及遭受誤解。當你試圖提供幫助時,你就會造成傷害。為什麼?因為你沒有花時間去理解你想要幫助的人!
當John Seamands在印度做傳教士傳講福音時,他瞭解到傾聽的重要性。如果他只是到一個村莊去講道,人們會心不在焉地聽,並想知道:「這個陌生人是誰?他為什麼要跟我們說話?」
然而,如果Seamands牧師花一天時間拜訪村莊的帶領者,參觀當地的學校並提出問題,他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接待。他就不再是陌生人了,而是一位客人。他也就知道他們的擔憂和問題。[2]
小心使用幽默
儘管幽默對於演講者來說很有價值,但必須謹慎使用。在跨文化背景下使用幽默是很困難的,因為幽默在特定文化才有效。在中國有趣的事情在佛羅里達州就不好笑了,在印第安納州有趣的事情在印度卻是嚴肅的。當要使用幽默故事時,問一下別人這個故事是否適合這個新文化。許多政客因為不切合的幽默而冒犯了觀眾。
講故事
大多數故事都超越了文化隔閡。描述人們的行為和情感的故事很適合跨文化溝通。然而,如果故事包含太多的文化成分,就很容易解釋不清。這裡要再次強調,與來自目標文化的人交談是有幫助的。你可以問他:「當你聽到這個故事時,它意味著什麼?」
一位教授教大學音樂史課程。在那門課程中,他經常引用貝多芬的例子。貝多芬雖然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但他與人交往並不融洽。他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跟很多人關係不好。他的朋友們稱他為「龍」,因為他很難相處。對於西方人來說,龍是一種「噴火的怪物」。
然後有一年他在中國教授貝多芬。當他稱貝多芬為「龍」時,他的學生們感到困惑。在中國,龍是吉祥的象徵。他們想知道:「為什麼這個憤怒的人被賦予這麼好的名稱?」教授必須換別的故事講,以便亞洲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他的訊息。
對於文化保持敏感
優秀的溝通者在溝通中會使用許多示例和修辭手法。然而,示例必須適合文化。嘗試對一群從未見過電腦的人使用有關電腦的示例是沒有用的。
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擅長跨文化交流。他曾經向一群基督徒和穆斯林講述了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他說:「一名男子落入武裝強盜之中,牧師也跟著來了,他是一位宗教領袖。接下來,一個來自著名部落的人走了過來。最後,一名來自敵方部落的男子看到了受傷的受害者。」柯林頓總統以與文化相關的方式解釋了這個故事。
肢體語言很重要。在美國,你可以揮手以示友誼;在奈及利亞,這一舉動被視為詛咒。在美國,你可能會用手指示意一個人靠近一些;在中國,這個手勢只適用於叫狗過來。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文化而異。有些人喜歡親近;其他人則更喜歡保持距離。甚至音量也很重要。美國人說話和笑聲往往比某些文化背景的人更大。在某些文化中,人們說話的聲音較小,尤其是在公共場合。
人們很容易說:「那些事情不重要,這只是文化偏好。」然而,我們應當避免任何會使傳福音更困難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瞭解我們的傳福音對象的文化習慣很重要。
來自於猴子的教訓
一隻猴子看到一條魚在河裡游泳。猴子心想:「那條可憐的魚需要我的幫助!我在陸地上舒服又安全,但魚卻困在水里!我是一隻善良的猴子,我要幫助魚。」
猴子爬上了一棵橫跨河流的樹。牠爬到一根樹枝上,儘管這對牠自己來說很危險。牠把手臂伸到很深的地方,把魚從水中抓了起來。猴子爬下樹,小心翼翼地將魚放在乾的地上。魚興奮地撲騰了幾分鐘,但很快又安靜下來。猴子高興地走了,牠認為牠幫助了另一個生物。
猴子想幫忙,結果卻殺死了魚。為什麼?因為牠不瞭解魚的情況和需求。牠做了牠認為好的事情。僅有好的動機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傾聽我們服務對象的聲音。[3]
愛並尊重他人
也許跨文化溝通最重要的建議是在 2000 年 前給出的:「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 22:39)。為了以實用的方式應用這一原則,耶穌說:「……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馬太福音 7:12)。
我們常常錯誤地認為我們的文化比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我們應當認識到,我們的文化並不是更好,它只是不同而已。學會尊重他人將大大提高我們的溝通能力。
60 歲時,Jason 被邀請去牧養台灣的一個教堂。他從未離開過美國。40年來,他一直在美國農村社區牧養小教堂;台灣高雄是一個大城市。傑森不會說第二語言,但該教堂是講華語的。看來Jason在跨文化溝通方面可能會失敗。
作為一名跨文化溝通者,Jason只有一個優點:他愛人們!他在高雄待了兩年。他沒有學習華語,但他花了幾個小時與譯者一起工作,以確保他的訊息能夠跨越文化鴻溝傳達出去。人們來到這座教堂並不是因為他是一位強大的演講者,而是因為他在街上遇見了他們,微笑著,傾聽他們說話。
兩年後,一位講華語的傳教士去高雄拜訪。當他走過社區時,一位店主向他招手。他用中文問道:「你認識Jason牧師嗎?」 「是的。你問這個做什麼?」 「我愛Jason牧師。」 「你是基督徒嗎?」 「不,我是佛教徒。但如果我成為一名基督徒,我就會去Jason牧師的教堂。」 「為什麼?」 「他愛我!他每天都來我的店裡。我們聊了很多個小時,討論了很多事情。」傳教士很驚訝。Jason不可能與一個不懂英語的人交談很多小時。但他卻向一位佛教徒店主表達了愛。
這個故事並不意味著學習另一種語言不重要,而是提醒我們,愛是所有有效事工的基礎。如果我們遵守耶穌「愛你的鄰舍」的命令,神甚至可以使用人們非常有限的能力來使祂得榮耀。
Duane Elmer寫道,為他人服務需要理解,學習,信任,接受和開放的心。Elmer博士使用這個模式來教授跨文化服務。這對於跨文化溝通同樣重要。[1]
有效的溝通需要:
理解。如果沒有學習,就不會有理解。
學習。直到有了信任,你才能從別人那裡學到東西。
信任。為了建立信任,別人必須知道你很珍視他們。必須有接受。
接受。為了表達接受,你必須有開放的心。
開放的心。開放的心是一種歡迎別人進入你的內心並且讓他們感到安全的意願。
.jpg)
►討論你與好的傾聽者溝通的一次經歷。他的哪些品格讓交談變得容易?討論你嘗試與不善於傾聽的人溝通的一次經歷。他的哪些品格讓交談變得困難?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
由於傾聽對於有效溝通非常重要,因此我們應當像提高說話和寫作能力一樣認真提高傾聽的技能。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人警告說,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箴言 18:13)。
John Seamands講述了斯里蘭卡一位基督教傳教士被一位佛教僧侶拜訪的故事。和尚來借基督教書籍,基督教傳教士問道:「你對基督教感興趣嗎?」和尚回答說:「不,但我正在訓練年輕的僧侶,他們將作為佛教傳教士前往西方。我認為他們應當在到達那裡之前瞭解當地人的宗教信仰。」[1]
這位佛教僧侶知道他必須幫助他的學生瞭解他要「傳福音」的對象的宗教信仰。對於基督徒來說,瞭解那些我們傳講真福音的對象的思想是多麼重要啊!
在此段落,我們將學習一些傾聽的技巧。這適用於跨文化溝通以及任何其他類型的溝通。
「聽到」和「傾聽」之間是有區別的。例如,你可能會聽到某人說不同的語言,但不理解其中的任何詞彙。你會聽到,但聽不懂。世界各地基督徒帶領者發佈的洛桑柳岸報告呼籲佈道者,宣教士,牧師和基督徒帶領者「敏銳地傾聽,以便理解」。[2]
(1)排除干擾。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干擾的世界。電視,廣播,網路,手機,簡訊和其他設備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如果我們真的想傾聽某人,我們必須排除其他干擾並專注於那人。
有一個男人經常打斷別人的談話去接他的電話。每次,他都會告訴對方:「對我來說,與你交談比接聽電話重要得多,但請原諒我接聽電話。」一小時內,他接聽了七個電話。他的聲音說:「你更重要」;但他的行動表明:「我的手機更重要!」
真正的傾聽需要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身上。許多事情阻礙我們真正傾聽:
想著其他事(「我願望清單上的下一件事是什麼?」)
急著想證明自己(「我希望我可以讓他們相信我是對的。」)
想著當他們停止說話時,我要說什麼
真正的傾聽意味著把所有事情放在一邊,認真聚焦在正在說話的人身上。
有一個孩子在她父親讀書的時候試圖和他說話。當她講故事時,父親會在適當的時候發出聲音回應。父親認為他在聽,但其實不然。有一次,他在讀書時,女兒講了一個荒誕的故事給他聽。他繼續回應著,「是的,那很好。」卻沒有意識到女兒的故事完全是編出來的。
(2)顯示出你正在聽。
溝通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肢體語言。僅僅傾聽是不夠的;對方應當感覺到你在聽。
坐在他們感到舒服並且可以直視他們眼睛的地方。通常,當你與教會成員,管理的下屬,或找你諮詢的人交談時,離開辦公桌並坐在更平等的位置談話會有所幫助。人們常常會猶豫是否要對辦公桌後面的人誠實。要成為更好的溝通者,請盡你所能鼓勵他人放鬆並輕鬆溝通。
(3)做筆記。
根據具體情況,做筆記可以表明你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在正式場合,例如課堂或董事會會議中,做筆記可以很好地記錄你所聽到的內容。在私人談話或諮商時,你可能需要徵求對方的許可。你可以直接說:「我想做一些筆記來幫助我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如果你是一名推銷員,你會希望非常瞭解你的客戶。你需要確保不會因未能清晰溝通而阻礙你的銷售。
作為牧師或基督徒帶領者,你不是在推銷福音,而是在分享救恩的好消息。溝通對於牧師來說甚至比對於普通商人更重要。像保羅一樣,你要盡你所能來贏得別人歸信基督。花時間瞭解你的聽眾將帶來更有效的事工。
(1) 在下節課開始時,你將就本節課內容進行一次測試。仔細學習測試問題,為測試做準備。
(2) 找到一個可以與來自另一種文化的人一起參觀的地方。可能是一家餐館,一座教堂或一些其他社區組織。第一次拜訪時,不要試圖傳福音。相反,去傾聽和學習。提出問題,保持友好並表達愛。參觀結束後,與全班同學分享你的經歷。你從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相處中學到了什麼?
(1)為什麼跨文化溝通對於信徒而言很關鍵?
(2)列出本課中學到的跨文化溝通的5條實用思考。
(3)為什麼在跨文化溝通中很難使用幽默?
(4)耶穌的哪些指示給了我們跨文化溝通的最重要建議?
(5)有效的跨文化服務和溝通所需的5件事是什麼?
(6)列出成為一個更好的傾聽者的3個實用步驟。
SGC exists to equip rising Christian leaders around the world by providing free, high-quality theological resources. We gladly grant permission for you to print and distribute our courses under these simple guidelines:
All materials remain the copyrighted property of Shepherds Global Classroom. We simply ask that you honor the integrity of the content and mission.
Questions? Reach out to us anytime at info@shepherdsglobal.org
Total
$21.99By submitting your contact info, you agree to receive occasional email updates about this ministry.
Download audio files for offline listening
No audio files are available for this course yet.
Check back soon or visit our audio courses page.
Share this free course with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