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有所分別做為世界的見證 
耶穌禱告他的門徒置身這個世界,但不屬於世界。但以理拒絕「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1] 在整個歷史上,神的子民保守自己遠離社會的罪惡, 這樣的作法允許神的子民成為世界的見證。
以色列被稱為「祭司的國度」,一個帶領其他國家走向神的聖潔國度。[2]  當以色列對神忠實,她就完成這個使命。 喇合說:「因你們的緣故我們都驚慌了…心都消化了…無一人有膽氣。」為什麼? 因為以色列是一個擁有龐大軍隊的強盛國家嗎? 不是! 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3] 當以色列分別出來歸給神時,她是萬國的見證。
我們在約瑟的生命中看到這個原則,由於約瑟保守他自己遠離埃及的罪惡,他成為法老的見證。 「像這樣的人,有神的靈在他裏頭,我們豈能找得著呢?」[4] 如果約瑟像埃及人一樣生活,他永遠沒有機會在法老面前作見證。
耶穌禱告他的跟隨者會置身這個世界,但不屬於這個世界。 這段話有時會被想要過著謹慎、敬虔生活的基督徒誤解, 他們錯誤地認為,「置身這個世界」是神的子民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必須忍受的必要邪惡。
然而,在為他的門徒「不屬於這個世界」歡喜之後,耶穌禱告:「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5] 耶穌祈禱他的門徒在這世上的服事能有果效。耶穌禱告,當我們被差派「進入世界」時,我們不會「屬於世界」。透過與罪隔離,我們能夠實現改變世界的呼召。身為神的兒女,我們能夠成為罪惡世界的鹽和光。
使徒知道聖潔的生活是對世界的見證,彼得呼召信徒過虔敬的生活,作為不信者的見證:
「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6] 
 
保羅寫信給克里特島上的教會領袖提多,這些信徒置身在異教徒當中。保羅告訴提多:「凡事尊榮我們救主-神的道」[7] 當基督徒過著聖潔的生活時,他們的行為會「尊榮」福音,聖潔的人的行為將使福音在世界具有吸引力。
保羅在腓立比呼召基督徒過敬虔的生活,他們要與罪隔離。他們要成為「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8] 
當神的百姓過著聖潔的生活時,我們「在這世代中發光」,神的兒女的生活應該在黑暗的世界做為光明的見證。 與罪隔離不是在律法上嘗試「賺取救恩」,與罪隔離使我們能夠實現耶穌的呼召,成為「世上的光」和「世上的鹽」[9] ,聖潔的手是我們對世界的有力見證。
聖經的分別原則 
對於許多人來說,「與世界有所分別」是一張做與不做的清單,經常「有所分別」的定義就是規定, 許多人透過不穿某些衣服、不去某些地方以及不參與某些娛樂的清單定義分別。
聖潔的人確實不會穿某些衣服或去某些地方,聖潔的人想要在生活的各個層面討神喜悅。 然而,與罪隔離並分別出來歸給神不僅是規則的清單。
僅透過規則的清單定義「有所分別」的一個問題乃是,規則會隨著時間變化,且鮮少有解釋。不同的教會用不同的規則標示他們的分別,更好的方法是定義聖經的原則,其原則放諸四海皆準。
身為基督徒,我們的生活方式應該反映我們對神話語的順服和聖靈的引導。如果我們尋求成為分別出來歸給神的「屬神的子民」[10] ,我們將樂意順從祂的教導。
雖然聖經沒有直接說明解釋現代生活的許多面向,但它建立引導我們的原則。什麼原則應該引導聖潔的人的生活方式呢?
(1)謙卑原則  
謙卑原則申明我們的服裝和行為必須榮耀神,必須避免一切在祂眼中看為可恥的事情,我們的服裝和行為是由榮耀神的渴望指引。
在聖經中,赤裸都是可恥的。亞當和夏娃在犯罪後,他們感到羞恥,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於是他們「為自己編做裙子」[11] 。當神在園中遇見他們時,祂為他們「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12] 
在聖經的其餘部分,裸露是羞恥的記號[13] ,先知使用裸露作為神審判的象徵。[14] 身為神的子民,我們的服裝應該表明我們尊榮神的謙卑標準。我們應該因為赤裸而感到羞愧,對神的先知而言,那是羞愧的記號, 我們的衣服應該代表我們是神聖潔與純淨的子民。
聖經中的謙卑包括性別之間的區別 ,雖然聖經沒有定義以色列人所穿的特定衣服,但神命令祂的子民在衣服上維持性別的差異。[15] 
新約教導我們的妝飾 必須表明我們是神的子民,保羅以兩種妝飾作為對比:
「又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16] ,只要有善行,這才與自稱是敬神的女人相宜。」[17] 
 
保羅禁止誇張的髮型,珠寶和衣服裝飾。同時,保羅讚揚「可敬的衣著」,而「仰賴神的聖潔婦人正以此為妝飾」。這是基督徒應該尋求的「好行為」的妝飾。
保羅的教導顯示外在的妝飾與內在的心靈之間的關係,在保羅寫給提摩太的信中,他在這個部分提到教會裡的禱告。他告訴提摩太基督徒應該怎樣禱告,他提出對性別的關切。
保羅寫道,人應該「沒有憤怒或爭吵地禱告」,我們不可帶著憤怒進入神的同在。保羅寫道,婦女應該以謙卑和順從的心靈禱告,甚至在衣服和妝飾上反映這一點。在神的面前,我們切不可抱持驕傲和自我榮耀的態度,聖潔的子民擁有反映在生活各個方面的謙卑。
彼得指出外在的儀表與內在心靈之間相同的關係。
「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要以裏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因為古時仰賴神的聖潔婦人正是以此為妝飾,順服自己的丈夫。」[18] 
 
像保羅一樣,彼得也指出兩種型態的妝飾。 他禁止以精美的髮型、珠寶和衣服作為外表的妝飾, 他吩咐以「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聖潔的人更關心的是「在神看為寶貴的」,而不是獲得這個世界的認同, 這就是「仰賴神的聖潔婦人正是以此為妝飾。」
身為基督徒,我們的娛樂 應該表明我們分別出來歸給神。保羅告訴我們,基督徒應該以使我們更像基督的事物充滿我們的心思。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19] 
 
身為聖潔的子民,生活的每個面向都由神掌管。閱讀利未記時,你看到沒有事情微小到不值得神注意, 一切對祂都很重要! 這不是因為神是一個暴君,祂想控制生活的各個方面,而是因為神是一位慈愛的父親,祂關心兒女生活的各個層面。我們的天父不希望祂的兒女所穿的衣服侮辱祂以慈愛創造的身體,我們的天父不希望祂的兒女以激發罪惡和可恥思想的娛樂充滿他們的心思。我們是「是屬神的子民」,祂關心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在你的文化中運用謙卑的原則,在你所處的文化環境中,有哪些面向(穿著和生活方式) 對於保持謙卑是一種挑戰?
(2)管家原則 
管家原則申明我們擁有的一切都屬於神,身為神的兒女,我們將以尊榮祂的方式使用金錢和資源。
在 18 世紀,一些基督徒遵循嚴格的服裝規定。他們拒絕衣服上有任何裝飾,他們沒有在衣服上使用閃亮的鈕扣,男人不戴領帶; 他們穿著僅由灰色布料製成的衣服,他們看起來非常謙卑。
然而,約翰.衛斯理宣講關於衣著的信息,他抱怨這種謙卑的儀表只是外在的。儘管衣服看起來簡單,有些基督徒卻忽略管家原則。他們會從倫敦前往巴黎,購買最昂貴的布料製作衣服。 是的,他們只買灰色的布,但他們購買昂貴的布料炫耀自己的財富。他們雖然謙卑,但不是神的金錢的好管家。[20] 
衛斯理堅持與世界有所分別意味著,成為神賜給我們的金錢的好管家,他宣講聖潔的人不應該把錢浪費在奢侈的衣服上。穿著謙卑的衣服,但在選擇上揮霍,這是可能的事。保羅說,我們絕不能以「貴價的衣裳為妝飾」。[21] 
管家原則並不意味著總是購買最便宜的東西,有時價格較高的優質衣服穿得更久。一些教會節省一百美元安裝便宜的管道系統,後來卻花費數百美元修理漏水!那是糟糕的管家。
管家原則說:「我們是神託付給我們的金錢的管家,我們必須明智地使用它。我們是神賦予才幹的管家,我們必須用它來榮耀祂,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必須尊榮祂。」
►在你的文化中應用管家原則,你的教會如何成為神的資源的好管家呢?
(3)節制原則 
節制原則申明我們將不允許「事物」(甚至是好的事物) 控制我們的生活,置身世界但不屬於世界的挑戰之一就是我們仍然置身這個世界!世界上有很多事物我們能夠且應該享受,甚至在美好的事物中,聖潔的生活要求適度或節制。
食物就是一個例子,飢餓是天生的食慾;它不是有罪的。保羅寫道,我們應該「都要為榮耀神而行」。[22] 飲食無罪,但我如果貪食無法自制,我就不是為榮耀神而吃。這個世界是為自我滿足而吃;如果我節制飲食習慣,我就是「不屬於世界」。我吃反而是「為榮耀神」,這意味著當我享受神為我提供的美食,我將操練自制 。
哥林多人堅稱他們能夠犯下淫亂,因為他們是神屬靈的兒女,身體不再重要。他們說:「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他們的文化認為,身體可以要任何想要的東西。
保羅引用哥林多人的教導予以回應,然後拒絕他們的教導背後的錯誤觀念。「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但神要叫這兩樣都廢壞。」[23] 他繼續說:「豈不知你們的身子是基督的肢體嗎?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
保羅的原則是—即便是合法的事,我們總不受轄制。神在基督徒的各個方面,甚至我們的身體都有權柄。 我們所做的一切必須為神帶來尊榮,這要求我們要活出節制和自制。
這在日常生活中看起來會如何呢?這意味著我們在吃喝、娛樂方面自制。身為聖潔的人,「我總不受任何事的轄制。」即便是完全單純的娛樂,如果它轄制我,那就是錯誤的,節制原則教導在任何領域自制。
讓我舉出個人的例子,請了解,這對你而言不是規則!我用這個例子說明這些原則如何可能與個人的弱點和個性有關。
我購買一台新的電腦,電腦有個遊戲稱為 「俄羅斯方塊」。遊戲沒有任何問題,它不是暴力或感官的遊戲, 這是一個簡單的拼圖。 但是,我很快就知道,我被這個遊戲「控制」!我會坐下來工作,然後很快就開始玩遊戲。 我會說:「我休息一下,玩俄羅斯方塊。」三十分鐘後,我會說:「我想再玩一場遊戲。」一個小時後,我仍然在玩。 最後,神提醒我節制原則。「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
因此,我了解必須從電腦中刪除俄羅斯方塊。 這是聖經的「規則」嗎?不是﹗聖經中並沒有包含俄羅斯方塊這個詞! 但是對我而言,節制原則意味著避免能夠控制我的遊戲。
原則比規則更為廣泛,沒有反對俄羅斯方塊的聖經教導。如果「俄羅斯方塊」是你最喜歡的遊戲,你不需要因為我而停止。但是對我來說,由於我的軟弱,俄羅斯方塊是一個網羅。如果我們想要過聖潔的生活,我們會問神:「我如何過著討祢喜悅的生活呢?」
► 在你的文化中應用節制原則, 在生活中要保持聖經的平衡,哪些面向是挑戰呢?
(4)合宜原則 
提摩太的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猶太人,他參與保羅和西拉的宣教之旅,為了達到有效的服事,保羅要求提摩太行割禮。[24] 在這之前,保羅拒絕為希臘人提多行割禮。[25] 保羅在不同的情況中作出不同的回應,他教導宣教服事的重要原則。
在提多的例子中,保羅主張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的真理,要求外邦人遵行猶太律法會破壞基督徒自由的信息。保羅堅決反對那些想要提多受割禮的人[26] ,在使徒行傳十五章,耶路撒冷教會認清外邦信徒不需要受割禮。
在使徒行傳十六章,保羅要提摩太行割禮。為什麼? 不是為了救恩的緣故,而是為了在會堂中進行有效的服事。
► 閱讀哥林多前書九章 19-23 節
保羅在哥林多人中說明同樣的原則,為了福音的緣故,保羅願意在沒有涵蓋聖經原則的生活面向作出犧牲。 他沒有妥協聖經的信念,但是他為了服事而犧牲自己的自由。
這個作法為基督徒提出重要的原則,不同的事情會有不同的景況。為了達到有效的服事,領導者可能在不違背自己信念的面向犧牲一些「自由」。這些不是聖經教導的範疇,而是個人信念和文化實踐的面向。
加里是非洲的宣教士,加里蓄滿鬍鬚,在他的國家,鬍鬚是年齡和權威的象徵,部落首領總是留著長鬍鬚。在加里試圖傳福音的那些人當中,他的鬍鬚贏得他們的尊重,由於合宜原則,他留鬍鬚。
瑞克是亞洲的宣教士,在瑞克的國家,鬍鬚讓人聯想到邋遢與散漫的個人外表。搬到這個國家不久,瑞克發現他的鬍鬚會局限他的服事,由於合宜原則,他剃掉鬍鬚。
留鬍鬚是對還是錯呢?沒有對錯! 這兩個人學習遵循合宜原則—在神安置我的景況中,什麼才是最好的呢?
► 為了傳福音給周遭的人,合宜的原則要求你得犧牲個人自由,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5)責任原則:我對誰負責呢? 
我經常問我大學的學生:「你比較喜歡宿舍手冊中的規則還是原則?」他們通常會說:「我們比較喜歡原則!」
然後我問:「哪個較容易遵守:一條規則說『午夜必須熄燈』,還是一條原則說『你正在為服事做準備,早點睡覺,你就可以充分休息,並專注於每天早上第一堂課的作業。』」學生很快了解到,原則要求我們思考,超過簡單的規則!
原則可以很難, 關鍵之一是瞭解我們在分別的事情上要對神負責。你不能擁有一條規則說:「每天_____克食物是具有節制,過多就是貪食。」那是不可能的! 我反而必須記住,我為了自制對神負責。
一個人從事要求穿著精美西裝的辦公室工作;若有另一個人購買精美的西裝卻穿著在農場工作,他可能是一位差勁的管家!
神根據服事場合、背景,甚至容易犯下的罪,祂可能給予不同的人不同的信念。我們不是所有人都一樣, 我們不會看起來都一樣。我們的弟兄姐妹可能有不同的生活信念,只要這些差異不與聖經的教導抵觸,這些差異可能是聖經的自由的記號。
因此,我必須記住兩件事:
	我不可論斷人的心,他們自己要為了與世界分別對神負責。[27]  
	我必須小心檢視自己的心,我要為了與世界分別對神負責。 
 
 
[13] 例如,裸露是神審判的象徵(何二 3;結廿三 29)
 
[16] 「編織」一詞有時會使讀者感到困惑,在保羅的時代,艷麗的髮型包括華麗的編髮。 他的原則是「婦人應以謙卑裝飾,而不是精心炫耀」。
 
[20] John Wesley, “On Dress” from 
The Works of John Wesley , (Grand Rapids: Baker Books, 1996).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