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米渴望成為聖潔的人,不幸的是,他對聖潔的了解建構在情緒和情感上,而非聖經。因此,湯米從極端的教導擺盪到另一端。
有一陣子,湯米經常禁食,他禱告數小時,試著操練自己進入聖潔。他確信透過自我操練,我們成為聖潔。
不久湯米放棄這種努力,他越來越不在乎屬靈的操練,並開始降服於罪。我問他有關罪的領域,他回答: 「我靠著恩典生活,不需要操練,神準備好時,祂會讓我聖潔」。
另外一次,湯米迫切祈求戲劇性的屬靈恩賜,他決定聖潔是有關屬靈的恩賜和外在的能力。
湯米對聖潔的追求建構在情緒的基礎上,而非仔細閱讀聖經。他沒有研讀聖經,以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出聖潔。
使徒書信教導有關聖潔生活的重要真理,假如我們忘記這些原則,對於聖潔的理解就會失衡。使徒寫信讓我們知道,如何活出神呼召我們要過的聖潔生活。
你們已經聖潔;你們正在成為聖潔的過程中 
保羅寫給聖徒,他說:「你們是聖潔的」,聖徒已經是聖潔的,但保羅寫給這些聖徒: 「你們必須聖潔」。你們是聖潔的,你們必須持續在聖潔中成長。
這個平衡不斷地出現在使徒書信,身為信徒,我們已經聖潔,但是當我們行走在順服神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持續在聖潔中成長。
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我們「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1] 透過基督的死,我們得以成聖。
作者持續說: 「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2]  。這句話包含兩個與聖潔主題相關的字,透過基督的死,基督使那些「得以成聖的人」(hagiazo)  「永遠完全」(teleios)  ,這句經文告訴我們:
我們已經聖潔:「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 
因基督的死,我們脫離罪的權勢,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3] 透過耶穌的死,神要祂的子民聖潔的旨意得以實現,我們已經完全。
我們在成為聖潔的過程中: 「那得以成聖的人」。 
基督的死完成神一直要人成聖的旨意,但我們一生都要持續在聖潔中成長,這是持續的過程。透過基督的死,我們是聖潔的;透過基督的死,叫我們成聖。
保羅自身的見證說明這個原則,在腓立比書三章,保羅寫到他尚未完全,但在後面的經文,他提到自己是已經完全的人(我們當中所有靈性 成熟的人) 。以下摘錄中劃線的字,都是來自teleios, 兩個劃線的字都翻譯成「完全」。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到獎賞或已經完全了 ,我繼續把它設定為自己的目標,因為基督耶穌已經使我成為祂的…讓我們當中那些成熟(完全) 的人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你們有不同的想法,神會清楚地指示你們。」[4] 
 
保羅說:「我不是說我已經完全了」,他繼續說:「我們當中那些完全的人」。保羅還沒有達到目標,他持續在聖潔中成長。在這個意義上,他還沒有到達完全,但是他盡力達到這個目標,他委身於完成競賽。從這個意義來看,保羅已經完全,保羅可以在同一段經文說「我尚未完全」和「我已經完全了」。
達到完全不是說,我們已經爬上讓我們完全的行為的梯子。這是說我們完全降服於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恩典,就在一瞬間,神使我們的心重新導向祂的帶領。 這是我們朝向神移動的過程,它將持續我們終生之久。[5] 
思想高爾夫球員揮竿進洞,這是完美的揮竿進洞。不是只有球進洞時才完美,當球在空中移動時就已經是完美,球不偏不移地朝著球洞的方向,完美始於球員揮竿擊球的時刻。[6] 
同樣的道理,保羅朝著最後的目標邁進,他已設定路程,專一朝目標前進。他雖然還沒有抵達目標,但他已在朝向目標的道路上行進,他尚未得完全,但他已經完全了。
身為信徒,我們是聖潔的「聖徒」,透過基督得到神的接納,但我們受呼召要獻上自己當作「活祭」,毎天持續在順服及降服中成長。[7] 我們已經成為聖潔,我們正在成聖的過程中。
你是聖徒,你必須活得像聖徒 
保羅寫信給住在哥林多的「聖徒」,哥林多前書是寫給聖潔的子民,「就是在基督耶穌裏成聖的」。[8] 哥林多後書是寫給「在哥林多 神的教會,並亞該亞 遍處的眾聖徒」。[9] 他們是聖徒,但關於活得像聖徒,他們有許多要學習的功課。
基督徒對於這個真理有兩個誤解,第一,有些基督徒說:「我被稱做聖徒,因為神看到基督的公義,而不是我的罪。我的聖潔是 『法律的虛構』,我在這個世界永遠不會是聖潔的,但神仍舊稱我是聖潔的」。羅馬書六章清楚說明,保羅不能接受這樣的答案,聖潔的子民必須過著聖潔的生活。
第二,其他基督徒說:「我是聖徒,我一定達到神對完全的絕對標準,我從不悔改,因為我從不犯錯,我是聖徒!」保羅對這樣的錯誤嚴正駁斥,就如駁斥第一個錯誤一樣。保羅寫信教導在哥林多的「聖徒」過聖潔的生活,他們缺乏知識和成熟,所以保羅教導這些聖徒如何活得像聖徒,聖潔的子民必須過聖潔的生活。
哥林多城居民的不敬虔行為可謂惡名昭彰,保羅呼籲住在這個邪惡之城的信徒表現聖潔的行為。他們要遠避淫行,因為他們的身體就是「基督的肢體」。[10] 保羅列出在神的國度被禁止的行為:
「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 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國。」[11] 
 
列出罪行的清單後,保羅觀察到「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保羅寫信的對象,以前也有這些罪行。身為信徒,保羅期許他們要離棄從前的生活型態。這些人過去活在罪惡中,他們如何能過著潔淨的生活呢?保羅提出答案:
「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12] 
 
哥林多前書六章 9-10節的罪已經被哥林多前書六章 11節的改變除去,這個改變不只是法律的交易,保羅絕不是暗示「你們可以繼續犯這些罪,即便行為邪惡,神仍算你們為義。」不是!他說:「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你們已被洗淨」。哥林多的基督徒絕對不可回到過去的罪,保羅說:「你們是聖徒,行為要像聖徒!」他們已被洗淨,已經成聖,已經成為聖潔。他們是聖徒,必須活得像聖徒。
年輕人加入軍隊時會領到制服,代表他的身分是軍人,同時他會拿到軍人行為規章。光是制服是不夠的,他必須遵守行為規章。
學習行為規章的時間比穿上制服更久,新入伍的軍人必須學習適合他制服的生活方式,他必須如軍人般成熟。許多時候,這位年輕的軍人必須被提醒軍隊的規定。他的表現可圈可點嗎?不是,但是他成為軍人是完全的委身嗎?是的,加入軍隊的第一天,他就是軍人,但他將花費好幾天學習活得像軍人。
想像一位年輕人說:「我想從軍,但我不想遵守行為規章。」他購買軍隊制服,但沒有活出軍人的行為規章。他是真正的軍人嗎?不是,他只是假裝軍人。
[13] 使徒書信是寫給「穿上基督」的信徒,現在他們正學習過聖潔的生活。在以弗所書四到六章,我們學習家庭關係、教會裡的關係及職場倫理中聖潔生活的樣式。在加拉太書五章,我們學習與聖靈同步的生活所結出的果子。在彼得前書,我們學習面臨迫害時如何過聖潔的生活。閱讀雅各書時,我們學習聖潔的人如何管控自己的舌頭。
保羅寫信給在歌羅西的信徒,「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這些信徒向罪死,向基督活著,他們不再是罪的囚犯。但保羅繼續說:「所以,治死在你們身上的屬世慾望」,[14] 你們已向罪死,治死罪。你們是聖徒,必須活得像聖徒。
這個原則聲明在這一章的開頭。
「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裏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15] 
 
保羅說: 「你們每天要尋求天上的事,每天要繼續專心於神的事」。聖潔生活的秘訣是讓自己專心於神的事,你們已經成為聖潔(與基督一同復活) ,所以要聖潔(專心於天上的事) 。
聖潔生活的結果是什麼呢?「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裏」。[16] 聖潔的生活預備你與聖潔的神度過永恆,「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17]  在世上與神聖潔地同行預備以諾在永恆裡與神同在,在世上與神聖潔地同行預備我們與「基督一同顯現在榮耀裏」。
使徒書信是寫給眾聖徒,我們透過耶穌基督的寶血已經成為聖徒,我們已經脫去舊人,穿上新人。現在,我們毎天學習何謂聖潔,毎天被改變成為神的樣式,我們的表現是可圈可點嗎?不是,但是我們成為聖潔是完全的委身嗎?是的,我們是聖徒,我們學習活得像聖徒。
神使你們聖潔;你們務要追求聖潔 
在利未記,神說: 「所以你們要自潔成聖」,這是神的子民必須遵守的命令。在下一個經節,神應許: 「我是叫你們成聖的耶和華」。[18] 這是神會實現的應許,為了瞭解聖潔,我們必須平衡兩個真裡:
	
	聖潔是神的禮物,神使祂的子民聖潔。
	 
	
	聖潔是神的命令,神命令祂的子民要「追求聖潔」。
	 
 
法利賽人只記得「你們務要追求聖潔」,他們相信可以藉由自我的努力成為聖潔。使徒書信回應:「神使你們成為聖潔」。
有些早期教會的基督徒偏向相反的極端,他們相信「假如神想要使我們聖潔,祂會實現,我們什麼都不用做。」使徒書信回應:「你們務要追求聖潔」。
順服和追求對成聖非常重要,神使我們聖潔,我們務要追求聖潔。我們順服神並容許神改變我們,但我們要努力向著神為我們所定的目標直奔。[19] 保羅了解信靠神的應許並非不再努力朝著目標奔跑,我們有能力追求聖潔,因為神使我們聖潔。
我的孩子年幼時,他們有時會在家庭靈修時間大聲朗讀經文。有一天讀到腓立比書二章12節時,我的女兒史黛西熱切地大聲唸:「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但是保羅繼續說:「因為神常常在你們心裡工作」,因為神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得以成就。
與許多基督徒的信念相反,神的工作完成,因為我們「努力完成你們自己的救恩」。這是說我們透過行為賺取聖潔嗎?絕對不是!保羅繼續說:「神在你們心裏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20]  神使我們渴望(願意) ,神給我們力量完成工作,沒有「神在你們心裡工作」,我們的努力徒勞無功。我們無法使自己聖潔,但是沒有自己追求聖潔,神不會使我們聖潔。
保羅提醒哥林多人要記得「你們要作我的兒女」[21] 這個神的美好應許,然後他吩咐他們要過聖潔的生活。「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22] 因為神的應許,我們要「除去一切的污穢」,神使我們聖潔的應許讓我們有信心追求聖潔。
保羅寫信給在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他祈禱神「使你們心裏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23] 這是神的工作。然後保羅開始教導「應該如何行討神的喜悅」,為什麼? 「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24] 神使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聖潔,所以他們務要追求聖潔的生活。
加拉太書是寫給受到試探的信徒,他們想要藉由「律法的工作」稱義。保羅提醒他們,他們是「因信基督稱義,不因行律法稱義,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25] 假如因信稱義是福音的結果,保羅這樣說會是一封完美的信:「你們已經因信稱義,現在你們可以隨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你們會進入天堂,天堂確定有你們的位置。」但保羅沒有那樣說! 他反而說:
「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26] 
 
「靠…行事」的意思就是,「排隊走在領導者的後面」,具有紀律和自制的含意。這是說倚靠聖靈的引導生活,不是我們自已的慾望。神使加拉太人聖潔,但是他們必須持續追求聖潔。
希伯來書的作者寫道:「神的管教是為了我們的好處,要使我們有份於他的聖潔」。多麼奇妙的真理!墮落的人能有份於神的聖潔,這不是異教的某種神秘結合,而是屬靈操練的實際教導。希伯來書作者寫到有關「平安的果子,就是義」,有關追求與眾人和睦,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等這些事情。[27] 這不是神祕主義,這是正常的基督教,神呼召祂的子民要聖潔,祂期望祂的兒女有份於祂的聖潔。
我們如何有份於神的聖潔呢?當我們「有份於神聖的本質」,就有份於神的聖潔。[28] 彼得指向神的能力讓我們像祂,以及我們努力在祂的形像中成長。
首先,彼得應許我們能有份於神的性情: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29] 
 
神使我們聖潔「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敬虔並非不可能的夢想,神「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其中的一項應許就是「與神的性情有分。」對神的每一位兒女而言,這個應許就是我們能夠看起來像天父。這不是透過我們的努力完成,敬虔是神恩典的禮物,透過神的能力,我們能夠與神的特質和諧同居,神使我們聖潔。
然後彼得繼續說: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30] 
 
因為神的神能使我們有份於祂的性情,我們必須「分外地殷勤」,在德行、知識、節制、忍耐、敬虔、愛弟兄的心和愛眾人的心成長。因為神所成就的一切,我們務要追求聖潔。
彼得從未建議,我們藉由「分外地殷勤」使自己聖潔,他不是在教導律法主義。我們無法透過自身的努力賺取神的喜愛,然而彼得要我們了解,沒有自我操練,我們無法過著聖潔的生活。
因為神的恩典,我們追求聖潔,祂的恩典讓我們有力量追求聖潔的生活,因為神的神能(3-4節) ,我們「分外地殷勤」成長(5-8節) 。對聖潔的追求不是律法主義,那是被改變的心自然的渴望。假如我們真正是神的兒女,我們會想要在聖潔中成長。假如我們真正是神的兒女,我們會想要看見神的旨意在我們生活中實現。
 
[5] Timothy C. Tennent. 
The Call to Holiness  (Franklin, TN: Seedbed Publishing), 2014), p. 54-55.
 
[6] 此說明範例改編自T.A. Noble, 
Holy Trinity: Holy People  (Eugene, OR: Cascade Books, 2013), p. 23.
 
[13] 
保羅說「我與基督同釘十架…」,他不是說:「我下定決心要效法耶穌基督」,或是「我真的會努力跟隨耶穌」,保羅說:「我已經在的他死亡中與他認同」。
章伯斯 (- Oswald Chambers)
 
[28] 資料選自Dr. A. Philip Brown, “
Divine Holiness and Sanctifying God: A Proposal,  unpublished paper.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