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 生平与事工
耶稣的 生平与事工
Audio Course Purchase

Search Course

Type at least 3 characters to search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results found

Lesson 6: 耶稣和神的国

2 min read

by Randall McElwain


课程目标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应该:

(1)理解福音书中天国的含义。

(2)认识天国的现在和将来。

(3)遵循登山宝训中关于天国生活的原则。

(4)正确解释耶稣关于天国的比喻。

(5)服从耶稣所教导的做门徒的条件。

事工原则

我们作为神国的使者在世上传道。

介绍

神的国是新约的主要主题。[1]“天国”一词在马太福音中出现了54次,在马可福音中出现了14次,在路加福音中出现了39次,在约翰福音中出现了5次。[2]

耶稣近一半的比喻都与神的国有关。他传讲神的国。他医病赶鬼,彰显神国的大能。耶稣升天后,早期教会继续传讲神国的信息(使徒行传8:12,使徒行传28:23)。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耶稣事工中的神的国,以及神的国对今天事工的影响。在本课最后,你会看到一篇在尼日利亚传讲的关于神国的讲章。这篇讲章说明了神国的信息如何影响我们在世上的事工。


[1]本章内容主要来源于:D. Matthew Allen所著的The Kingdom in Matthew一书(1999)。见https://bible.org/article/kingdom-matthew 2021年3月22日。
Darrell L. Bock, Luke: Baker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Baker Books, 1994-1996)
J. Dwight Pentecost, The Words and Works of Jesus Christ.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1)
Martyn Lloyd-Jones, Studies i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9)
[2]马太通常称“天国”,而路加称“神的国”。马太福音的第一批读者是犹太人。犹太人会避免使用神的名字,而用“天”来委婉地称呼神。在大多数情况下,马太似乎用“天国”代替了“神的国”。在本课中,除引用马太福音外,我们将使用“神的国”。

神的国

要了解神的国,我们就必须弄清两个问题。[1]

  1. 什么是神的国?

  2. 神的国何时建立?

什么是神的国?

►阅读使徒行传1:1-8。

在复活后的40天里,耶稣和门徒谈论神的国。就在耶稣升天之前,门徒问:“主阿,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麽?”门徒们期待:

  1. 神国立刻建立:“这时候”表明他们期待耶稣立刻建立神的国度。

  2. 一个政治和地理王国:“复兴”表明他们期待耶稣推翻罗马帝国的统治,恢复以色列的政治权力。

  3. 一个民族王国:“以色列国”表明他们期待耶稣像旧约中的大卫王一样统治国家。[2]

耶稣回答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耶稣的回答表明,他的国是:

  1. 永恒的国度:“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表明耶稣的国不取决于人的时间,而是取决于天父的时候。

  2. 超自然的国度:“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表明耶稣的国是基于圣灵的大能,而非政治权力。

  3. 普世的国度:“直到地极”表明耶稣的国触及万国万民,并不局限于以色列。

耶稣告诉门徒,他们不需要知道时间。相反,他们必须关注两件事:领受圣灵并作见证直到地极。

[3]神的国何时建立?

关于神的国,神学家主要持三种观点。

国度即将降临。

有些神学家认为,耶稣在千禧年统治全地时将建立一个末世王国。他们的依据是马太福音第24-25章,这些经文强调天国的政治和领土方面。

国度已经降临。

其他神学家认为,耶稣的国度在他在世时便已建立。他们强调“天国近了”和“神的国临到你们了”等经文(马太福音4:17和路加福音11:20)。这种国度观侧重神国度的属灵性质和神在信徒的心中掌权。

国度已经来临,但尚未完全成形。

很多神学家认为,神的国度包括现在和未来两个维度。这种观点认为,神的国始于耶稣在地上传道,并通过教会的工作继续扩展。当基督再次降临并掌权时,神的国将扩展完成。[4]基督再来时,他将在摧毁一切统治,权柄和力量之后,把国交给父神(哥林多前书15:24)。届时,神的国将完全建立。

►在这几种关于神国的观点中,你支持哪一种观点?每种观点对事工有何实际影响?

在本课中,我们将一起来看看神的国已经实现和尚未实现的方面。一个国度包括:

  • 国王:从耶稣降生时博士的朝拜,到十字架上所刻的铭文,所有这些都表明:耶稣是作为王的身份降临。

  • 权柄:耶稣通过所行的神迹和对死亡的得胜彰显了他的权柄。

  • 律法: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概括了天国的律法。

  • 领土:耶稣教导门徒将神的国扩展到地极,包括说各种语言和来自各个民族的人。

  • 人民:所有蒙耶稣救赎并受其统治的人都是神国的子民。


[1]有关神国的视频讲座,可访问http://www.seedbed.com/where-is-the-kingdom-of-god/ Scot McKnight, “What and Where is the Kingdom of God?”(2021年3月22日访问)
[2]John Stott, The Message of Acts (Westmont, Illinois: InterVarsity Press, 1990), 41
[3]“国度已经降临;
国度即将降临;
国度尚未降临。”
—钟马田
[4]注释家用“神国的开创”来指代耶稣在地上事工期间神国的开启。“神国的完成”是指基督再来时神国的最终实现。

天国的应许

►阅读马太福音3:1-12。

在新约中,施洗约翰在传道时第一次提到了神的国。作为旧约的最后一位先知,约翰责备以色列宗教领袖的假冒为善。作为新约的第一位使者,他为耶稣铺平了道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3:2)。“近了”表明天国很快就会来临。它还没有来,但已经非常近了。约翰传道是为了预备以色列人迎接即将到来的弥赛亚,这位弥赛亚将开创一个新国度。

约翰被捕后不久,耶稣开始公开传道。他走遍加利利,传讲天国的福音 (马太福音4:23)。像施洗约翰一样,耶稣也传讲:“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马太福音4:17)。

►阅读马太福音10:5-42。

耶稣差派 十二门徒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传讲天国的信息。像施洗约翰一样,他们也传讲“天国近了!”(马太福音10:5-7)。

门徒效法主的榜样开展事工。像耶稣一样,他们要传讲天国的信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像耶稣一样,他们医病赶鬼,表明神的国正闯入撒旦的领地。耶稣派他的代表医病赶鬼,洁净麻风病人,并使死人复活(马太福音10:8)。

天国的开创

►阅读马太福音12:22-32。

天国的应许并不新鲜,旧约先知曾应许将来的国度。然而,耶稣宣称天国并不遥远,就在眼前。耶稣宣告了神国度的开创。耶稣在哪里,神的国度就在哪里。

耶稣以大能胜过了魔鬼,彰显了他胜过撒旦国度的权柄。在耶稣治好一个被鬼附的人之后,法利赛人声称他是靠鬼王别西卜赶鬼。耶稣说他是靠神的大能胜过撒旦的国度:“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马太福音12:28)。耶稣侵入了撒旦的国度。

►阅读马太福音11:1-24。

耶稣所行的神迹预示了他国度的开启。约翰福音用“迹象”来形容耶稣的神迹。神迹是耶稣神性的标志,也是新国度的证据。

施洗约翰宣称“天国近了”,他期待一个为以色列带来拯救的政治王国。然而,约翰却发现自己身陷囹圄,面临死亡!他派门徒去问耶稣:“那将要来的是你麽?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马太福音11:3)。耶稣的事工并不符合约翰的期望,他所期待的是一位建立地上王国的政治意义上的弥赛亚。

耶稣以自己所做的工进行回应。

“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马太福音11:4-6)

耶稣提醒约翰,弥赛亚预言的征兆正在应验。虽然耶稣称赞了约翰的力量和勇气,但他说在天国里最小的也比约翰大。为什么呢?耶稣拥有天国的一切特权,他来是建立新约的。新约中最小的信徒也拥有最伟大的旧约圣徒从未见过的特权。新约信徒看到了旧约应许的实现。应许的天国已经开启。

天国的生活:登山宝训

福音书中记载的最长的一次讲道是耶稣的登山宝训。这篇讲道的统一主题是神的国。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 第一福教导说天国属于虚心的人(马太福音5:3),最后一福说天国属于为义受逼迫的人(马太福音5:10)。这二福构成了天国八福的开头和结尾,表明八福的主要主题就是天国。

  • 耶稣表明自己有权重新解释律法(马太福音5:21-48)。这是王的行为,他有权解释和应用自己国度的律法。

  • 耶稣教导门徒祷告:“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6:9-13)。我们蒙召为神国在地上的扩展而祷告。当神的子民按照登山宝训中的教导生活时,天国就会扩大,神的权柄就会扩展到更多人身上。

  • 在讲道的最后,耶稣告诉我们,单靠好行为不足以进天国,唯有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马太福音7:21)。

阅读登山宝训的原则

在读登山宝训时,我们应该记住三条原则。

(1)遵守登山宝训的命令并不会为我们赢得天国的入场券。

我们绝不能认为:“如果我这样生活,就能成为基督徒”。相反,我们必须把这篇讲道作为天国子民生活指南来读:“你这样生活,因为你是基督徒”。我们得救是出乎神的恩典。因此,作为神国的一员,我们要遵守他的命令。

(2)登山宝训面向门徒,而不是非信徒。

这不是世上国家的宪法。如果不信的邻居拒绝按照这些原则生活,你不要感到惊讶!这些原则描述的是天国的生活,而非人类国家的生活。

(3)登山宝训面向每一位信徒。

很多人试图逃避登山宝训中的要求,声称这些原则不适用于普通信徒。有些人说:“这条律法是为将来的千年国度制定的”。有些人说:“这只是针对少数圣徒的。大多数基督徒都无法遵守这些命令”。有些人说:“这篇讲道表明,我们永远无法完全遵守神的命令。当我们明白自己永远无法满足神的要求时,就会单单依靠神的恩典”。

然而,早期教会将这篇讲道作为每个信徒的指南来读。雅各书和彼得前书重复了其中的很多命令。耶稣拒绝弱化神圣洁的标准。他没有采用比法利赛人更低的标准,而是以更高的标准要求他的跟随者:“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马太福音5:20)。

天国的生活

►阅读马太福音5-7。

如果说耶稣在世时开创了天国,那么我们现在就生活在神的国度里。登山宝训描述了天国子民的品格。以下是登山宝训主题的简要概述。

(1)天国的价值观与世界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没有任何世俗的统治者会说虚心,哀恸,放弃自己权利或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天国八福所阐述的价值观与耶稣时代罗马帝国以及当今世界的价值观截然相反。神的国不同于人的国。

(2)天国的子民应该影响世界。

耶稣时代的艾塞尼派说:义人应该远离社会,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建立神的国度。耶稣说:“不!你们必须做盐,保存调和世界。你们必须做光,将荣耀归于你们在天上的父”。虽然神的国主要体现在属灵方面,但世界也应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因天国子民的存在而受益。

[1]我们可以列举很多基督徒在世上做光做盐的例子。威廉·威伯福斯领导议会废除了大英帝国的奴隶贸易;卫理公会的复兴给英国社会各阶层带来了社会变革;威廉·克理在印度反对合法杀婴和焚烧寡妇;基督徒在很多国家开展扫盲教育,建立医院和孤儿院,并为穷人和有需要的人服务。

(3)天国的子民通过超越律法的最低要求来显明天父的爱。

耶稣来不是要取代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马太福音5:17)。成全就是完成或成就。耶稣来不是要废除律法,而是要揭示律法背后的精神。耶稣用六个例子说明,天国子民的义必须超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

律法 天国的子民
律法禁止杀人。 天国的子民解决杀人的根本动机—怒气。
律法禁止犯奸淫。 天国的子民
看见妇女不动淫念。
律法要求
“休书”。
天国的子民寻求维系婚姻的方法,
而不是找借口离婚。
律法禁止起假誓。 天国的子民只要说“是”或“不是”。
律法禁止报复
(以眼还眼)。
天国的子民行在爱中,不寻求报复。
律法要求爱你的邻舍。 天国的子民连仇敌都要爱,[2]以便彰显天父的爱和怜悯(路加福音6:36)。

(4)天国的子民更在乎讨神的喜悦,而非讨人的喜悦。

法利赛人希望别人看到他们的慷慨;天国的子民却在暗中施舍。假冒为善的人希望别人听到自己的祷告;天国子民的祷告简单而恳切。法利赛人希望能因自己的长期禁食而收获别人的尊重;天国的子民禁食只为得到天父的赏赐。

(5)天国的子民不仰仗自己的钱财,也不为自己的需要忧虑。

相反,他们仰望天父的供应。

(6)天国的子民不论断人。

然而,他们会小心辨别假教师的坏果子。

(7)天国的子民对自己的祷告充满信心。

天国的子民对自己的祷告充满信心,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在天上的父会把美物赐给寻求他的人!(马太福音7:11)

(8)天国的子民明白世间只有两条路。

世间有宽门大路,也有窄门小路;有好树,也有坏树;有聪明的建造者,也有愚拙的建造者。天国的子民有分辨能力。

[3]按照天国的原则生活

我们如何按照登山宝训的原则生活?关键在于马太福音5:48。天国的子民蒙召是要效法我们的天父。耶稣的教导既简单又困难。只有借着神的恩典,我们才能按照耶稣的教导生活。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永远无法达到登山宝训的要求。只有圣灵才能使天国生活成为可能。

我们在讲登山宝训时必须明白这一原则。如果我们只把登山宝训当作律法来传讲,就会让人感到沮丧和气馁。只有将其作为天国生活的典范来传讲,登山宝训才会真正成为福音,成为好消息。因着神的恩典,耶稣基督的死和圣灵的大能,我们能够活出这种生活。

►阅读登山宝训并回顾本概要后,讨论:

  • 对你所在社会的基督徒来说,讲道中的哪些教导最难遵守?

  • 作为基督徒领袖,讲道中的哪些教导最难遵守?


[1]“清心的人不仅能见神,而且还能成为一扇窗,让世人也得以看见神。”
—莱昂·海森
[2]旧约并未命令以色列人要“恨你的仇敌”,这是对旧约的普遍误解。
[3]“登山宝训告诫我们不要带着附加条件去爱人,不要为了一己私利去爱人,也不要忽视公义的呼召。事实上,登山宝训呼吁我们要表现出神那样的饶恕、给予、感恩和怜悯之爱。”
—博克

天国的奥秘:天国的比喻

犹太教师知道,相比命题陈述,我们对故事的记忆要持久得多。因此,比喻是犹太拉比常用的教学形式。耶稣用比喻来传达关于天国的深刻真理。

在早期的事工中,耶稣使用比喻既可以教导门徒,又可以避免与敌人产生直接冲突。后来,耶稣会与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直接对峙;但在早期,他的重点是教导门徒。

很多人听了比喻却不明白。他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马太福音13:14)。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刚硬。以赛亚曾预言:

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马太福音13:15,引用以赛亚书6:9)。

通过比喻,耶稣能够教导那些耳朵能听见的人。

马太福音第13章用一系列比喻讲述了天国的奥秘(马太福音13:11)。这些比喻向耶稣的跟随者揭示了天国的本质,同时又将很多教导向那些不信的领袖隐藏。

►在继续进行之前,停下来阅读马太福音13:1-52和路加福音19:11-27。在学习每个比喻时,在下页的表格中用一两句话概括其主要主题。针对每个比喻,找出一个其在今天事工中的应用。第一个比喻已填写完成,以供参考。

可编辑的Word文档

可打印的PDF

天国的比喻
比喻 主题 在今天事工中的应用
撒种

听者对种子的反应决定了其能否结出果子。

在讲道和教导时,我必须将结果交托给神。我不负责收获,只负责忠心地播种。
稗子    
芥菜种    
面酵    
藏宝    
寻珠    
撒网    
家主    
十锭银子    

撒种的比喻(马太福音13:3-9,18-23,路加福音8:5-18)

在关于天国的一系列比喻中,第一个比喻告诉我们,对种子的反应决定了我们能否结出果子。在天国里,有些人会因信结出果子,有些人则不信或在一段时间后放弃。

我们可以把这个比喻称为土壤的比喻,因为它讲述的是不同的土壤,而非不同的农夫。在每种情况中,种子是一样的,农夫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土壤。在传讲天国的信息时,如果有些人不像其他人一样愿意接受,我们不应感到吃惊。我们绝不能气馁。耶稣告诉我们,有些人的心是肥沃的土壤,而有些人则硬着心反对神的道。

路加告诉我们,撒种的比喻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倾听真理的比喻。“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路加福音8:18)。当一个人对真理做出积极的回应时,就会获得更多真理。在讲其他比喻之前,耶稣教导听众如何作为肥沃的土壤倾听真道。

稗子的比喻(马太福音13:24-30,36-43)

犹太人期望神的国立即对恶人施行审判。然而,耶稣为门徒准备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信徒和非信徒要共同生活在世上。在这个故事中,田地就是世界(马太福音13:38)。只有在世界的末了,天使才会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马太福音13:40)。神的国将按照神的时间而非人的时间发展。

芥菜种的比喻(马太福音13:31-32)

那些曾在地上看见耶稣传道的人不会想到教会会遍及世界各地。门徒们胆小,贫穷,没有受过教育。他们缺乏魅力,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他们就像一粒小小的芥菜种。然而,正如一粒小小的芥菜种会长成一颗大树或灌木从一样,神的国也将遍及全地。

听众听到耶稣把神的国比作一粒芥菜种时,一定大吃一惊。犹太拉比期待神的国带着权柄和荣耀降临。他们期待着对罪人的审判,期待着对罗马的军事反抗,期待着新犹太王国建立后的社会动荡。然而,耶稣却告诉门徒天国的开端并非如此。

在读新约时,我们可能会忘记犹太在第一世纪的微不足道。犹太是新约的中心,但远非第一世纪世界的中心。想想你们国家的首都。犹太在第一世纪并非首都,罗马才是首都。想想一座拥有知名大学和教育系统的城市。犹太在第一世界并不是这样的城市,雅典或亚历山大才是。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犹太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地位都无足轻重。想想你们国家最微不足道的地区,那就是犹太在罗马帝国中的地位。

芥菜种的比喻表明,神的国从罗马帝国偏僻角落的一小群人成长为一棵触及万国的大树。[1]犹太拉比教导说,神的国将仅限于犹太人;而耶稣教导说,神的国将达到地极。

面酵的比喻(马太福音13:33)

面酵的比喻也说明了天国的超自然增长。耶稣用面酵来象征天国的扩展,三斗面粉可以做100人份的面包。尽管天国开始时微不足道,但它终将发展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面酵的比喻表明了天国的稳步发展。面酵并不引人注目,不会像炸药一样爆炸,而是会慢慢地使面团变大。犹太拉比教导说,神的国将伴随世界性的征兆出现。耶稣则表明,神的国将缓慢而稳定地扩展,直到遍及全地。

藏宝和寻珠的比喻(马太福音13:44-46)

这两个比喻讲的是天国的喜乐。在这两个比喻中,人发现了价值连城的宝贝,于是变卖一切所有的将宝贝买了下来。这两个比喻的重点不在于个人牺牲,而在于发现宝贝后的喜悦。因着这种喜悦之情,他变卖了自己的所有!真正的门徒会舍弃自己的一切欢欢喜喜地跟随耶稣。

这两个比喻表明了天国的最高价值。神的国能影响我们对生活中所有事物的态度。在另一处经文中,耶稣说:“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去掉他;你只有一只眼进入神的国,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里”(马可福音9:47)。神的国值得我们牺牲地上的一切。

撒网的比喻(马太福音13:47-50)

在加利利海边打鱼的渔船会撒下一张大网,将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鱼一网打尽。回到岸上后,渔夫会把好鱼和坏鱼分开。

与稗子的比喻一样,这个比喻提醒门徒,审判将在世界的末了来临。他们不应期望神立刻施行审判,而应传讲天国的信息,因为神会按照他自己的时候来审判恶人和义人。最终的审判会将善恶分开,但我们必须把时间留给神。

家主的比喻(马太福音13:51-52)

在这一系列比喻的开头,耶稣教导门徒要成为多结果子的土壤。最后,他教导门徒要向他人传福音。每一位受过训练的文士都必须从自己的知识宝库中拿出一些东西来教导他人。我们学习不光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门徒接受培训,是为了能够培训其他门徒。

十锭银子的比喻[2](路加福音19:11-27)

►阅读路加福音19:11-27。

这个比喻出自路加福音,但马太福音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比喻,是耶稣在橄榄山讲论中所提到的。耶稣在快到耶路撒冷时讲了十锭银子的比喻,因为众人认为神的国马上就会显现(路加福音19:11)。

耶稣快到耶路撒冷时,众人对政治性弥赛亚的期待越来越热切。耶稣用这个比喻教导门徒,在等候神的国降临时要保持忠心。他们不应把主人所赐的银子埋在地里,而应将其用于神国的扩展。


[1]在但以理书4:12和以西结书31:6中,飞鸟宿在枝上代表神的国度触及万国。
[2]“锭”是一种货币单位,大约相当于一个工人三个月的工资。

天国的完全建立

►阅读马太福音24-25。

耶稣早期的大部分教导侧重于天国的开启。在地上的事工接近尾声时,耶稣更多地谈到了将来天国的完全建立。马太福音第24和25章中的橄榄山讲论是耶稣关于将来天国应许实现的最详尽的教导。

深入探究:希律的圣殿

公元前19年,大希律王开始对圣殿进行大规模翻修。[1]这座圣殿由所罗巴伯于公元前516年建成,比所罗门最初的圣殿更小,更朴素。希律打算将圣殿恢复至以前的面貌。为此,他开始了一项历时80多年的建筑工程,命令一万名熟练工人参与建造,并培训了1000名利未人在只许祭司进入的圣所供职。

希律希望自己以世上最伟大圣殿的建造者这一身份被人铭记。在耶稣出来传道时,圣殿的建造工作已经持续了46年(约翰福音2:20)。整座圣殿直到公元63年才完成。然而,在公元70年(即圣殿建好后七年),圣殿就在罗马将军提图斯围攻耶鲁撒冷时被毁。

希律王的圣殿比所罗门的圣殿大一倍多,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成千上万来耶稣撒冷过节的犹太朝圣者。它是罗马帝国的一大奇迹。


[1]“圣殿对比图”由SGC根据Ricardo Gandelman拍摄的照片(CC BY 2.0)及来自EB Vol. IV和Gal m的圣殿平面图(见https://www.flickr.com/photos/sgc-library/52345523784,公共域(CC0))制作。

天国的完全建立(续)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最后一周,门徒把殿宇指给他看。由于圣殿的建造仍在进行中,他们可能是在指圣殿建造的最新进展。

耶稣以圣殿将被拆毁的预言作了回答。“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麽?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耶稣在橄榄山上坐着,门徒暗暗的来说:请告诉我们,甚麽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麽豫兆呢?” (马太福音24:2-3)

门徒的问题分两部分,耶稣的回答也分两部分。就像旧约中的预言包括近期和远期两个方面一样,耶稣的预言也包括即将发生的事和将在末世发生的事。

  • 门徒问:“什么时候有这些事?” “这些事”(圣殿被毁,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发生在公元70年。

  • 门徒问:“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么预兆呢?”耶稣说,他再来的时候,“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马太福音24:30)。

耶稣表明,神的国度将囊括万国万民,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他表明,将外邦人纳入天国是神“创世以来”的计划(马太福音25:34)。神的国是神为他子民预备的永恒计划。

橄榄山讲论中的两个比喻告诉我们,在等候天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忠心。五个愚拙的童女虽在等候,却没有好好预备。有一千两银子的仆人虽在等候,却没有忠心地管理这些钱财。作为天国的子民,我们蒙召殷勤忠心地服事神。

在最后的审判中,马太福音第13章中所应许的善恶分离要发生。耶稣并非想让我们关注审判会何时以及如何进行,而是想让我们知道天国的子民今天应该如何生活,为最后的审判做准备。到那日,王会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40)。我们必须时刻准备迎接王的归来。当他再来时,我们必须被他称为又忠心又良善的仆人。

应用:做门徒的代价

►阅读路加福音9:21-27。

我们不能靠好行为成为天国的子民,而是单靠神的恩典。然而,这并不是说做门徒没有代价。在路加福音第9章中,耶稣教导门徒要付上代价跟从他。

魏乐德写道:“恩典和努力并非对立,但恩典和赚取相互冲突”。[1] 我们作为门徒所付出的努力与恩典并不对立。事实上,我们之所以有能力追求长进,完全是因着神的恩典。

请注意耶稣的教导模式:先背十字架,后得荣耀

  • 耶稣预言了自己的死和复活(路加福音9:21-22)。这是耶稣为让我们成为天国的子民而付出的代价。

  • 耶稣告诉跟随他的人成为门徒需要付出的代价(路加福音9:23-25)。“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耶稣为建立神的国而在十字架上受苦;如果我们想要进入神的国,也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 耶稣谈到了神的国(路加福音9:26-27)。“凡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自己的荣耀里,并天父与圣天使的荣耀里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

如果我们不与主同钉十字架,就不能与主同得荣耀。耶稣“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腓立比书2:8-9) 。

作为神的儿女,我们要效法耶稣的榜样。“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後,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彼得前书5:10)。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然后才得荣耀。作为基督的跟随者,我们在享受他永远的荣耀之前,也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耶稣总是在寻找忠心的门徒。他不要求门徒有聪明的头脑,但要求他们有一颗忠诚的心。做门徒的代价是什么?“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太福音16:24)。

  1. 门徒必须舍己。对自己说“不”很难。

  2. 门徒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耶稣的跟随者明白,十字架意味着死亡,十字架代表痛苦和羞辱。但早期的基督徒知道,做门徒需要背十字架。当依格那丢前往罗马殉道时,他说:“我成为门徒了”。做门徒需要背十字架。

  3. 门徒必须在品格和行为上一直跟随耶稣。动词“跟随”是现在时态。

为做门徒而付出代价是否值得?耶稣给出了成为门徒的三个理由。然而,讽刺的是,这正是很多人逃避做门徒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要为做门徒付出代价?

  1. 安全:试图通过十字架来拯救自己生命的人必将灭亡(路加福音9:24)。

  2. 真正的财富:拒绝承认基督的人将失去一切(路加福音9:25)。

  3. 奖赏:只有那些跟随基督的人才能进神的国(路加福音9:26-27)。

►阅读路加福音14:25-33。

耶稣后来讲了更多关于做门徒的教导,具体分为三部分:

  1. 做门徒的代价(路加福音14:26-27)

  2. 做门徒却不考虑计算代价的愚昧(路加福音14:28-32)

  3. 提醒做门徒的代价(路加福音14:33)

如果你去买车,销售人员有时会试图隐瞒最终的价格。他会说:“看这车,多漂亮!” “来感受一下这辆车的动力!”只有在你喜欢上这辆车后,他才会告诉你真实价格。

耶稣从未向跟随他的人提供进神国的捷径。相反,他一开始就说明了做门徒的代价: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加福音14:26-27)。

在这段经文中,“恨”就是爱某样东西不及爱其他东西。耶稣说:“除非你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甚至自己的生命,否则就不能做我的门徒!”

成为门徒的代价是什么?舍弃一切!成为基督的门徒不仅仅是分享弥赛亚所应许的喜乐,还需要分担十字架的苦难。

►约翰福音为做门徒提供了三个附加条件。请阅读约翰福音8:31,13:35和15:8。根据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中有关做门徒的条件,你是否在事工中使人做了基督的门徒?


[1]魏乐德《大使命与大抗命—再思耶稣门徒训练》(纽约:HarperOne,2006)

结论:什么是神的国?

在基督再来之前,我们无法明白有关神国教导的所有细节。然而,福音书列出了神国的诸多特征:

  • 神的国是属灵的国度。“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马书14:17)。新生命将我们从撒旦的权势下拯救了出来,使我们成为天国的子民。

  • 神的国将在末世包含实际的政治统治。

  • 神的国是普世的国度,不局限于犹太民族。

  • 神的国是神在世上所行的大能。神的国度并非一种有形的统治。在十锭银子的比喻中,国度是指统治的权柄,而非地理位置(路加福音19:11-12)。

  • 神的国是超自然的国度。人撒下种子,但无法使其生长。神国的扩展靠的是神的大能。

  • 神的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当下的现实,需要我们立刻作出回应。

  • 神的国通过耶稣的事工开启。他胜过魔鬼证明了神的国胜过了撒旦的国。

  • 神的国通过教会的工作继续扩展。登山宝训揭示了信徒在当今时代应该如何生活。

  • 神的国将在基督再来并在荣耀中掌权时完全建立。撒旦的权势将被打破,神将永远掌权。

►本课程最后有一篇题为“天国的福音”的讲章。在继续学习第7课之前,请阅读这篇讲章。

第6课作业

根据登山宝训预备三篇系列讲章,主题是“天国的生活”,说明天国的子民今天应如何生活。要确保将讲道作为好消息来传讲,阐明神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能够活出天国子民的生活。

 

 

Next 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