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必须精心挑选门徒 [1]
►阅读约翰福音1:35-51,2:1-11,马太福音4:18-22,路加福音5:1-11和路加福音6:12-16。
当你读这些经文时,你注意到这个过程了吗?在耶稣公开传道的第一周,他邀请安德烈和约翰跟随他。随后,安德烈把西门彼得带到耶稣面前。接着,他又呼召腓力,腓力找到了拿但业(约翰福音1:35-51)。这是耶稣呼召他们的第一步。他们承认耶稣,但还未成为忠心的跟随者。后来,耶稣呼召他们成为全职门徒。
约翰福音第2章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在迦拿的婚宴上,耶稣向门徒彰显了他的荣耀。其他客人并不知道这个神迹,这神迹是显给门徒看的。耶稣将自己显明给跟随他的人,使他们能够相信自己,门徒们也确实相信了他 (约翰福音2:11)。
马太福音4:18-22发生在耶稣从拿撒勒来到迦百农并开始在那里传道之后(马太福音4:12-17)。在加利利海边行走时,耶稣呼召西门,安德烈,雅各和约翰跟从他。“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马太福音4:20)。在约翰福音第1章的初次呼召后,这些门徒继续以打渔为生。现在,耶稣呼召他们去服事:“从今以後,你要得人了” (路加福音5:10)。
这个过程的下一阶段是耶稣拣选十二使徒。耶稣从众多跟从者(约翰福音第6章称之为门徒)中挑选了十二个人,这些人将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
耶稣在拣选十二使徒时并未急于一时,整个过程似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这使耶稣可以花时间与每一位使徒相处。很多时候,领导者会很快选择一位继任者,而没有花时间去了解这个人。聪明的领导者会分配适当的任务,以便能够评估一个人的领导才能。
导师必须花时间与门徒相处
►向众人讲道和只栽培几个门徒,哪一个更激动人心?从长远来看,哪一个更重要?耶稣为何要在十二个人身上花费这么多的精力?
耶稣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十二使徒身上。“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 ,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马可福音3:14-15)。首先,他们会与耶稣相处来学习他的方法。之后,耶稣才差派他们出去事奉。
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有一次经过加利利:“耶稣不愿意人知道。於是教训门徒…” (马可福音9:30-31)。耶稣最关心的不是制定一项计划来向众人传道,而是培养将来要带领教会的人。
耶稣也会向众人讲道,但他首先要做的是为将来的事工训练一些人。耶稣知道,如果将训练集中在一小群人身上,效果会更好。柯若柏博士警告说:“你的事工开展得越大,就越难 挤出时间来栽培门徒。然而,你的事工开展得越大,就越有必要 花时间来栽培门徒”。
当你通读福音书时,你会发现,耶稣在讲道时通常会将至少三位门徒带在身边。耶稣经常带门徒退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对他们进行训练。在地上的事工临近结束时,耶稣花了更多时间与门徒相处。在耶稣撒冷的最后一周,耶稣大部分时间都让门徒和他在一起。训练这些人是他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犹太人有句谚语说:“徒弟是吃师傅尘土的人”。徒弟跟师傅走得很近,以至于他会吞下师傅脚下激起的尘土。徒弟和师傅同吃同往,徒弟遵行师傅的教导,并效法师傅的榜样。耶稣的跟随者和他长期相处,直到他们形成耶稣的品格。后来,他们被称为“基督徒”,因为他们变得像基督。
同样,保罗身边也总是有提摩太,提多,路加或推基古这样的跟随者。保罗通过花时间与他们相处来训练他们。
这再次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在开展事工时,你可以鼓励年轻的团队成员跟随你,这样他们就能学会如何事奉。一位成功的教会领袖曾说:“我每次外出事工,都会带一位年轻的牧师同行。对我来说,训练未来的教会领袖和开展事工同样重要”。这位牧师明白,杰出的领袖会训练其他领袖。
导师必须为门徒树立事奉的榜样
在为门徒洗脚后,耶稣说:“我给你们做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约翰福音13:15)。耶稣用实际行动为门徒树立了榜样,他知道只是嘴上说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示范如何去做。在亲身示范之前,耶稣从未要求门徒做任何事。
门徒看见耶稣祷告,就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路加福音11:1)。耶稣并没有简单地讲一堂关于祷告的课,而是亲自祷告。当门徒听他祷告时,自己也开始渴望理解祷告。当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时,学习效果往往更好。
耶稣在讲道中常常引用旧约圣经,这为门徒树立了榜样。门徒学到了这一功课吗?当然!在使徒行传第2章中,彼得的讲道提到了约珥书,诗篇第16篇和诗篇第110篇。彼得从耶稣那里学会了将讲道内容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使徒行传的每一篇讲道都提到了旧约。
保罗也遵循了同样的方法。他反复写道:“你们看到了我所行的,要效法我的榜样”。[2] 保罗通过言传身教为门徒树立榜样,提多和提摩太等人都是从保罗那里学会了如何牧养。
今天,我们应该为那些接受我们训练的人树立事奉的榜样。他们会看到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最重要的是,当我们承认错误并吸取教训时,他们也都看在眼里。门徒通过观察我们的榜样来学习事奉的实际。
导师必须将责任下放给门徒
►阅读马太福音10:5-11:1。
从一开始,耶稣的目的就是为将来的事工预备门徒。他呼召他们跟随他,使他们能够得人如得渔(马太福音4:19)。
在门徒跟随耶稣第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观察耶稣如何开展事工,并从中学习。之后,耶稣就打发门徒出去服事。马太福音第10章记载了耶稣如何将责任下放给门徒。
他赐给他们权柄(马太福音10:1)。
在打发门徒出去之前,耶稣赐给他们权柄,以完成他所分派给他们的使命。有时,领袖不相信助手,不愿意将权柄交给他们。然而,缺乏权柄的责任会使那些接受训练的人失去能力 。除非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去履行责任,否则我们绝不能让他们承担责任。
他给了他们明确的指示(马太福音10:5-42)。
耶稣向门徒传达了明确的信息:宣扬神的国。他们的任务很明确,他们知道耶稣要自己做什么。
耶稣告诉门徒,他们应该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门徒后来开始向外邦人传道,但在他们起初学习服事时,耶稣告诉他们要从离家不远的地方开始。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成功,且应从容易完成的任务开始。耶稣为门徒设定的目标便很合理。
耶稣告诉门徒他们会遭受迫害。这并非因为他们的事工失败,而是因为他们蒙召顺服耶稣。这会在跟随耶稣的人和弃绝耶稣的人之间带来分裂。
他打发他们成对地出去(马可福音6:7)。
耶稣表明了团队在事工中的重要性,他打发门徒两个两个地出去。几个月后,耶稣又差遣72个人两个两个地出去(路加福音10:1)。这成为早期教会开展事工的模式:彼得和约翰一同服事,巴拿巴和扫罗一同服事,保罗和西拉一同服事。
导师必须监督门徒
门徒从事工中回来后,就向耶稣报告(马可福音6:30)。跟进是耶稣训练门徒的一个重要部分。仅仅下放责任还不够,杰出的领袖会评估门徒的表现。缺乏评估的责任下放会造成表现不佳。
►阅读马太福音17:14-21。
霍华德·亨德里克斯教导说:失败是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门徒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耶稣用一篇关于信心的教导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在事工的早期阶段失败比在耶稣升天后失败要好得多!
对门徒的有效监督必须包含评估。当门徒在任务中失败时,我们不应将他移除团队。相反,我们必须弄清楚失败的原因,并在未来进行改进。
在路加福音第9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模式:
在9:1-6中,耶稣打发十二个门徒出去。
在9:10中,他们向耶稣报告自己的行程。
在9:37-43中,门徒赶鬼失败。
在9:46-48中,耶稣教导他们在神的国中谁为大。
在9:49-50中,耶稣因约翰的错误判断而责备他。
在9:52中,耶稣打发门徒出去,为造访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做准备。
在9:54-55中,耶稣因雅各和约翰的错误决定再次责备他们。
在10:1中,耶稣差遣大批人出去服事。
耶稣交替对门徒进行教导,差派和评估。即使门徒失败,他也没有放弃他们。相反,他把失败当作教学机会。
保罗后来也遵循了同样的模式。他任命提多带领克里特岛的教会,任命提摩太担任以弗所教会的牧师。然后,他写信给他们,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在第一次宣教之旅中建立教会后,保罗在第二次旅行中再次回到这些教会,了解他们的景况如何(使徒行传15:36)。
这种训练模式在今天仍然有效。很多领袖会差派年轻牧师出去服事,但却没有对他们进行持续监督或问责。等到年轻牧师失败后,他们却感觉出乎意料。我们绝不能认为:“功课我已经教过了,他们一定会成功”。相反,监督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培养教会领袖,就必须在监督上投入时间。
霍华德·亨德里克斯提出了训练新工人的四个阶段:
讲述 :教导他们内容。耶稣向门徒传讲天国的信息。
示范 :提供事工典范。耶稣向门徒示范如何开展事工。
实践 :在直接监督下开展事工。耶稣差派门徒出去服事,然后对他们进行评估。
力行 :在没有直接监督的情况下开展事工。五旬节后,门徒在没有耶稣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开展事工。
►你是怎样训练门徒成为领袖的?在以上四个方面中,你哪个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请在小组中讨论你如何能更有效地指导未来的领袖。这一讨论应持续进行,直到你制定出一份培养未来事工领袖的计划。
我们的门徒必须能带领其他人归主
耶稣对门徒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约翰福音15:16)。耶稣教导门徒要带领更多人归向他。
►阅读马太福音13:31-32。
耶稣关于芥菜种的比喻表明,神的国将逐渐扩大到远超最初的规模。就像一粒小小的芥菜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样,教会的成长也会远远超过任何人的预期。在旧约中,飞鸟宿在枝上代表包含众多民族的王国(但以理书4:12和以西结书31:6)。耶稣应许说,随着门徒带领更多人归向他,福音将传至万国万民,教会也将远远超过最初的规模。
柯若柏博士写道,衡量我们事工的终极标准是我们能否领人归主。“最终,我们所有人都必须看看我们领了多少人归主。神托付给我们的这些人能否抓住大使命的异象?能否带领他人作基督忠心的仆人?而这些人又能否再带领其他人归主?我们最终要将事工大计交在他们手中,而且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3]
[1] 改编自柯若柏博士的《
跟耶稣学布道 》一书(大急流城:Baker Book House,1963)
[2] 示例包括哥林多前书11:1、腓立比书3:17、腓立比书4:9。
[3] 柯若柏博士,The Jesus Way to Win the World: Living the Great Commission Every Day,福音派神学协会,2003。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