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亨德里克斯博士[1] 在达拉斯神学院任教60余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教授过一万多名学生。他最有影响力的书是一本小册子,其中这本书用七大“教师定律”概括了他的教学哲学。这些定律以耶稣的教导风格为基础,运用这些定律能让你成为一位更优秀的教师。
教师的定律
教师的定律 :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得停止教学。
亨德里克斯博士问道:“你愿意饮于停滞不动的水塘还是流动的溪流?”溪流里的清水远远好过水塘里的死水。
有些教师几年不读一本本学科的书或获取新知,他们的教学变得像死气沉沉的水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就像牧师应该不断学习,以便从神的话语中获取新的亮光。
学以致用
► 想象一下,一位学生问你:“老师,你最近读经有什么亮光?”你的答案会来自本周,本月,今年还是很久以前?你每天都在学习神的话语吗?
教育的定律
教育的定律 :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了你的教学方式。
耶稣通过讲羊的故事来教导牧羊人,通过讲“得人如得鱼”来教导渔夫,通过讲与水有关的话题来教导井边的妇人。耶稣知道,优秀的教师会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
[2] 亨德里克斯博士把教学比作体育执教。教练自己不打比赛,而是会激励和引导队员。同样,最好的老师也不会只顾着讲课,而是会激励每个学生以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的方式学习。
米加是圣经课上的一名学生。老师希望所有学生认真做笔记,为考试做准备。米加不想做笔记。相反,当老师讲课时,他会在笔记本上画画。老师担心米加没有听讲。有好几次,他对米加说:“米加,请不要画画,把我教的内容写下来”。米加试着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他变得灰心沮丧。
这时,老师想起了亨德里克斯博士的教育定律。他说:“米加,让我们来做个试验。如果你能证明你记得我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就可以画画”。试验很成功,米加通过将文字变成图画记住了老师所讲的内容。老师学会了改变自己的期望,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了你的教学方式”。
学以致用
► 你班上是否有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其他学生不同?你能如何帮助这位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活动的定律
活动的定律 :最大程度的参与能带来最好的学习效果。
[3] 耶稣知道,学生必须把他所教导的内容付诸实践。他差派他们出去事奉,让他们分发饼和鱼给众人。他带他们到旷野祷告,给他们学以致用的机会。结果如何? 使徒们成了颠覆世界的人 (使徒行传17:6)。
心理学家说
积极参与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学以致用
► 在准备下一堂课时,设计一项活动,让学生实践你所教导的原则。
沟通的定律
沟通的定律 :要想真正地传授知识,就必须在我们和学习者之间架起桥梁。
作为教师和牧师,我们的工作是沟通。我们不仅要提供信息,还要向听众传达真理。沟通需要找到共同点,需要在我们和学习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耶稣在架设桥梁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之间存在种族,宗教和社会障碍。耶稣是犹太人,妇人是撒玛利亚人。耶稣是男人,妇人是女人。耶稣是受人尊敬的拉比,撒玛利亚妇人曾经生活败坏。耶稣如何能在这些障碍之间架起桥梁?他发现了共同点:他们二人都口渴,想要喝水。身体的需要为一场改变生命的邂逅架起了桥梁(约翰福音4:1-42)。
亨德里克斯博士认为,沟通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知识 - 我知道的事。这是最简单的沟通。
热忱 - 我感觉到的事。这是更深层次的沟通。
行动 - 我在做的事。这种沟通能够改变学生。
乔尔听着一位非洲神学院的管理者向一位富有的捐赠者描述自己的愿景。他向捐赠者提出的要求超出了乔尔的想象!出乎乔尔意料的是,捐赠者竟慷慨解囊。为什么?这位神学院管理者从三个层面进行了沟通:
知识 - 他知道非洲需要神学院培训。
热忱 - 他热衷于培训非洲的教会领袖。
行动 - 他一生都在非洲度过,为培养教会领袖做出了很多牺牲。这位管理员讲述了他在非洲的所作所为。
要想有效地教学,我们必须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充满热情。想象一下,我们在很多主日学课堂上都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老师:“我们今天将学习约翰福音第6章:耶稣使5000人吃饱”。
学生:“我有一个问题。圣经说,他们只算了男人的数目。为什么?”
老师:“我不知道,这不重要,你只管专心听课”。
圣经里妙趣横生的故事顿时变得枯燥乏味。孩子们很想知道耶稣如何用几个饼和几条鱼喂饱了两万人。我们怎能让这个故事变得枯燥乏味呢?这位老师没有传达知识,也没有研究故事背景,不明白作者为何只算了男人。他对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缺乏热忱。他的生命大概并没有因为这个故事而改变,因而也无法改变学生的生命。
学以致用
► 在备课时,想想你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之间的距离。花时间在你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设法将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相联系。
心的定律
心的定律 :有效的教学不只是头脑对头脑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交流。
耶稣完成登山宝训后,众人都惊讶于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马太福音7:28-29)。耶稣的教导发自内心,能够触动听众的心。
福音书多次记载耶稣对众人心生怜悯。人们被他的怜悯之心所感动,他的心触及了众人的心。霍华德·亨德里克斯阐释了有效教学的要素。
教师的品格能激发学习者的信心。
如果学生相信老师的品格,就会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充满信心。作为牧师和教师,我们绝不能破坏这种信任。信任一旦破坏,就很难重新建立。智慧的基督徒领袖会逃避任何可能导致道德或伦理败坏的事情。你的品格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信心。
教师的爱心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时,就会有学习的动力。门徒跟随耶稣,因为他们知道他爱他们。如果你不爱学生,他们就没有动力向你学习。
亨德里克斯博士在与幼儿教师交流时说:“如果乔安尼穿了一双新鞋,你一定要注意到她的新鞋,否则她永远不会听你讲课!”当你(出于爱心)对学习者表现出兴趣之后,他们就准备好要听你讲课了。
教师所教的内容能让学习者理解。
只有在学生有了学习动力之后,你才能有效地教授内容。在取得学生的信任之后,你们才能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学以致用
► 你爱你的学生吗?他们知道 你爱他们吗?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达你的爱心?
鼓励的定律
鼓励的定律 :当学生受到适当激励时,教学才最有果效。
一听到激励 这个词,很多教师会想到糖果,证书,成绩或其他激励学生的方法。这些奖励并没有错,也能激发年轻人的兴趣,但却与真正的目标无关。为奖励而努力的学生不太可能被所学到的真理改变,教师最好直指学生的内在动机。
亨德里克斯博士列举了一些内在动机:
主人翁精神 :“这是我的教会。为了帮助它成长,我会邀请慕道者。”
需要 :“我需要神的话语来胜过试探,所以我要背诵经文。”
认可 :“我爱我的老师,我想让她满意,所以我们好好学习这门课。”
这些动机比糖果或成绩的激励效果更持久。通过使用这些激励方法,我们能够鼓励学生长期学习。
学以致用
► 请列出你可以用来激励学生的方法。如何用学习所带来的益处来激励他们?
准备的定律
准备的定律 :当学生和教师都做好充分准备时,教学效果最佳。
以下对话像不像你们教会主日学课堂上的情景?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以弗所书第5章,请翻开圣经”。
学生心里想:“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以弗所书第5章?”
这位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她花了一个小时讲授以弗所书第5章。内容讲完后,学生们都被保罗的信息所激励。课程结束后,学生各自回家。一周后,我们会再次听到这样的对话: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以弗所书第6章,请翻开圣经”。
学生心里想:“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以弗所书第6章?”
如果学生在课前就预习以弗所书第6章,效果会好得多!如果学生带着许多疑问来上课,教学效果是否会更好?当然!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亨德里克斯教授建议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为课堂做好准备。例如:
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下周将要学习的课程。“下周日之前,请阅读使徒行传第19章,了解保罗是如何在以弗所建立教会的。”
布置作业,让学生了解课程背景。“下周日之前,请在圣经字典中查阅有关以弗所阿耳忒弥斯神庙的内容。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保罗为何在以弗所书6:10-20节中强调属灵争战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本周每天读一次以弗所书第6章。阅读时,写下你对本章的一个问题。下周日,我们将一起来讨论你的问题。”
学以致用
►在下次上课时,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让他们为下节课作好准备。确保作业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将要学习的课程。
[1] 本节材料改编自霍华德·亨德里克斯(又译作“霍华·韩君时”)的《
改变生命的教学 》(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Multnomah Books,1987)。
[2] “检验教学成果的终极标准不是你做了什么或做得多好,而是学习者做了什么,做得有多好。”
—霍华德·亨德里克斯博士
[3] “我听见…我会忘记。
我看见…我会记得。
我做了…我会明了。”
—中国谚语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