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 生平与事工
耶稣的 生平与事工
Audio Course Purchase

Search Course

Type at least 3 characters to search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results found

Lesson 2: 像耶稣一样祷告

2 min read

by Randall McElwain


课程目标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应该:

(1)认识祷告在耶稣生命和事工中的重要性。

(2)从耶稣的教导中学习祷告的原则。

(3)理解祷告在我们今天事工中的重要性。

(4)为成为一个祷告的人制定实际步骤。

事工原则

如果我们想要像耶稣一样开展事工,就必须像耶稣一样祷告。

介绍

在一篇关于祷告的信息中,霍华德·亨德里克斯教授曾作出以下令人信服的陈述:

如果你不祷告,撒旦并不介意你是否读经,因为经上的话永远不会改变你的生命。由于你对圣经非常熟悉,读经甚至会让你产生属灵的骄傲。

如果你不祷告,撒旦并不介意你是否传福音,因为牠知道在神面前为人祷告比在人面前传讲神更重要。

如果你不祷告,撒旦并不介意你是否参与地方教会的事工,因为你工作虽然忙碌,但却少有果效。[1]

祷告是耶稣在地上事工的核心,没有什么比祷告更重要的了。耶稣的事工立足于他与天父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祷告和与神亲密的交通来维系。

►在学习本课之前,请评估祷告在你的生活和事工中的地位。问问自己:

  • [2]我的祷告生活是否始终如一?

  • 我上一次祷告蒙应允是什么时候?

  • 我祷告生活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 我在祷告生活中是否有所长进?


[1]改编自Howard G. Hendricks, “Prayer—the Christian’s Secret Weapon.” Reprinted in Veritas, January 2004.
[2]“祷告是灵魂的健身房。”
—“伊斯兰使徒”塞缪尔·兹韦默

耶稣祷告的榜样

在耶稣的事工中,我们看到他每逢关键时刻都在祷告。福音书中有15处关于耶稣祷告的记载。祷告在他生命中并非居次位,而是他生命的中心。

与其他作者相比,路加更加强调祷告在耶稣事工中的作用。只有路加告诉我们,耶稣在拣选十二个门徒之前整夜祷告(路加福音6:12)。只有路加告诉我们,当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上山祷告时,他的面貌发生了改变(路加福音9:28)。这种对祷告的强调一直延续到了使徒行传,其中有35处提到了早期教会的祷告。

耶稣每日事工中的祷告

► 阅读马可福音1:32-39。

这个耶稣早期事工的故事表明了祷告和事奉之间的相互联系。请注意事情的发展脉络:前一天晚上,众人聚集在耶稣所在的房子门前,他治好了很多害各样病的人。

次日早晨,耶稣到旷野祷告。西门彼得来找他,说:“众人都找你”。耶稣回答说:“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耶稣开展事工的方式是先祷告后事奉

这也必须成为我们开展事工的方式。没有祷告,我们的事奉就会干枯,缺乏属灵的力量。没有事奉,我们的祷告生活就会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身边人的需要。耶稣表明,祷告和事奉必须相互联系。

在做决定时祷告

► 阅读路加福音6:12-16。

耶稣所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就是拣选十二使徒。在成千上万听他讲道的人中,有很多人跟他的关系都很近,可以称为门徒(约翰福音6:60,6:66)。他的72位追随者跟他的关系也很亲密,足以代表他踏上传道之旅(路加福音10:1)。然而,耶稣单单拣选了十二个人作使徒。

十二使徒与耶稣相处了很长的时间,他们陪伴他走完了在地上的最后路程。耶稣升天后,有十一位使徒成为了早期教会的领袖。拣选十二使徒是一个重要决定。耶稣并没有写下任何书,也没有建立任何学校。他对教会的愿景将由这些人来实现。

耶稣在拣选十二使徒之前做了什么?他在祷告。面对这一关键决定,耶稣整夜向神祷告。如果神的儿子尚且在做重要决定之前如此恳切地祷告,我们在做决定前更应该慎重祷告!

面对苦难时祷告

► 阅读马太福音26:36-46。

在被捕前几个小时,耶稣来到了客西马尼园祷告。他通过祷告来为受苦做准备。耶稣从未使用他的神性来逃避人性所带来的伤害。相反,他通过祷告来获得力量,从而能够面对苦难。

耶稣在园中的祷告是我们今天应该效法的榜样。他的祷告并不做作,他勇敢地面对了苦难的现实。面对苦难,耶稣也像普通人一样感到痛苦害怕,这是否令你备受鼓舞?面对苦难,耶稣求神将这杯撤去:

他没有在园里祷告说:“哦,主啊,我感谢你选择让我来替你受苦”。没有,他经历了悲伤,恐惧,被遗弃甚至绝望。尽管如此,他仍坚持忍耐,因为他知道天父住在宇宙的中心。这位神充满慈爱,无论事情发展到何种地步,他都值得信赖。[1]

在苦难面前,我们不必自作坚强。像约伯一样,我们可以在受伤时哭泣。在人性中,耶稣也是这样做的!然而像耶稣一样,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因为我们知道慈爱的天父拥有最终的控制权。

只有通过祷告,我们才能接受天父的旨意。耶稣(以及我们)在苦难中祷告的关键是顺服天父的旨意:“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1]杨腓力《耶稣真貌》(大急流城:Zondervan,1995),161

耶稣关于祷告的教导

耶稣不仅通过实际行动表明了祷告的重要性,他的大部分教导也是关于祷告。耶稣知道,那些跟随他的人要过属灵的生活,首先要有祷告的生活。因此,他训练门徒如何祷告。

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教导

► 阅读马太福音6:1-18。

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对属灵活动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导:施舍,祷告和禁食。很显然,耶稣希望那些跟随他的人能够践行这些原则。耶稣并没有说:“如果你们施舍…”或“如果你们祷告…”或“如果你们禁食…”。他希望跟随他的人能够慷慨施舍,常常祷告,做自律的门徒。

耶稣表明,这些善行如果动机不纯,就毫无意义。在古代,伪君子是指在一出戏中戴着不同面具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一个人的敬虔有可能是演出来的。

  • 一个人施舍穷人可能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称赞。耶稣说:“他们已经得到了他们的赏赐”。

  • 一个人用华丽的辞藻祷告可能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称赞。耶稣说:“他们已经得到了他们的赏赐”。

  • 一个人虔诚自律地禁食可能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称赞。耶稣说:“他们已经得到了他们的赏赐”。

这些人施舍,祷告或禁食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称赞。他们获得了别人的称赞,这就是他们的赏赐。所以,他们不能再从神那里获得赏赐。

这些属灵活动的动机必须是讨天父的喜悦。无论是施舍,祷告还是禁食,我们的奖赏是神自己。我们绝不能为了世俗的掌声而从事这些属灵活动。相反,我们应出于对神不断加深的渴望来做这些事。

耶稣教导门徒以简单直接的方式祷告: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马太福音6:9-13)。

我们不应无意识地背诵这篇祷告,像耶稣在马太福音6:7-8中所谴责的空洞的言语一样。相反,我们在祷告时应效法这篇祷告所表达出来的态度:

关系

“我们在天上的父”表明了我们与神的亲密关系。我们的神并非一位远在天边的神灵,而是一位愿意将好东西拿给儿女的慈父(马太福音7:11)。这个短语既表达了亲密关系(“我们的父”),又暗示了神的权柄(“在天上”)。神既威严,又具有个人色彩。

尊重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表明了我们与天父之间的区别。虽然神是一位慈父,但他也是圣洁的。[1]正如传道书中的智者所说,我们必须存敬畏的心来到神面前(传道书5:2)。

顺服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表明我们愿意顺服神的权柄。既然神的旨意在天上完全成就,我们应该祷告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供应

世上有很多人每天必须辛勤工作才得以糊口。“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表明我们需要每天信靠神。作为他的儿女,我们相信他会满足我们的需要。

悔改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在路加福音11:2-4中,这句话表达为“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我们向神欠下了罪债 (歌罗西书2:14),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这里并不是在说因为我们饶恕了他人,所以我们赢得了神的赦免。相反,因着神赦免了我们,我们愿意饶恕那些伤害我们的人。耶稣关于那位不饶恕人的仆人的比喻表明了我们蒙神赦免和我们愿意饶恕他人之间的关系(马太福音18:21-35)。

得胜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是祈求胜过试探和考验的祷告。神从不试探他的儿女(雅各书1:13),但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考验和试探(彼得前书1:6-7)。在这种时刻,神不会让我们受试探过于我们所能承受的(哥林多前书10:13)。

耶稣关于大胆祷告的教导

► 阅读路加福音11:1-13。

在路加福音中,耶稣在说完主祷文之后讲了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教导我们要大胆向天父祷告,因为他乐意将上好的赐给我们。在中东,向邻舍借钱来招待客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一个人如果放胆求,邻舍必会将他所求的给他。在这种文化中,拒绝别人的恳求是不礼貌的行为。即使邻舍不想打扰家人,也不会拒绝请求帮助的呼求。

同样,我们如果大胆向神求,神更愿意将上好的礼物赐给我们。正如比喻中的人大胆地向邻舍恳求一样,我们也可以满怀信心地来到神面前。为什么?不是因为神会碍于情面接受我们的恳求,而是因为神应许我们:求就得着,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开门(路加福音11:9)。


[1]“为圣”的意思是“圣洁”或“分别”

深入探究:希伯来式教导风格

在路加福音11:1-13中,耶稣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愿意起床开门,去帮助一位需要借食物款待宾客的邻舍。

要理解这个比喻,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希伯来式由小到大的论证风格。这种论证风格的格式为:“如果A(较小的)是真的,那么B(较大的)更是真的”。我们可以说:“如果一个人愿意为饥肠辘辘的陌生人提供食物(A),那么一位慈父更愿意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食物”。

当你读这个比喻时,不要想:“神就像那位不情愿的邻居,我必须说服他应允我的祷告”。相反,耶稣将这位不情愿的朋友与心甘情愿的天父作对比。如果世上的邻居会答应你大胆的请求,那天父更会应允他儿女的祷告!

耶稣关于祷告的教导(续)

耶稣关于大胆祷告的教导(续)

祷告是一种关系。

如果神想要回应他儿女的祷告,那为何他的回应有时会延迟呢?恳求,寻找和叩门都是现在时的命令,表明我们必须不断地恳求,寻找和叩门。为什么?

[1]原因之一是:祷告不仅仅是向神提出一系列请求,也是我们与天父之间的一种持续关系。正如保罗命令我们要“不住地祷告”(帖撒罗尼迦前书5:17),耶稣也命令我们要不断地恳求,寻找和叩门。通过与神不间断的对话,我们的关系会变得更深。祷告不仅仅是向神提出一系列请求,也是一种关系。

关于持续祷告的比喻

在路加福音第17章中,法利赛人问耶稣神的国何时降临,耶稣告诉他们不应指望看到神迹奇事。相反,耶稣说:“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加福音17:20-21)。神的国已经在那些跟随耶稣的人心里。

然后,耶稣转向门徒,教导他们关于神国的事。他们期望耶稣能立即建立一个王国,但耶稣却告诉他们要耐心等候,即使在他死后也是如此。在等候期间,他们必须坚持祷告,不能灰心。接着,耶稣讲了一个关于忠心祷告的故事。

► 阅读路加福音18:1-8。

很多古代城市的法官常常徇私枉法,没有收到贿赂就不受理案件。有一位寡妇没有钱贿赂法官,所以法官拒绝审理她的案子。然而,这位寡妇非常执着,不肯放弃。最后,不义的法官说:“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罢,免得她常来缠磨我!”

与邻舍的比喻一样,这个比喻也采用了由小到大的论证风格。在读这个比喻时,你需要明白:

  • [2]神不是一位不公正的审判官,他想要为他的选民伸张正义。

  • 我们不是那位寡妇。她是外邦人,而我们是神的儿女。

  • 她无法见到法官。通过耶稣,我们却可以来到神面前。

这是一个对比的比喻。如果一位不义的法官尚且能应允寡妇的请求,我们在天上的父更会应允他儿女的祷告。

关于谦卑祷告的比喻

► 阅读路加福音18:9-14。

耶稣下一个关于祷告的比喻是讲给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人听的。这个比喻告诉我们祷告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法利赛人认为,他们的祷告蒙应允是因为自己是义人。耶稣表明,祷告蒙应允是因为神赐恩典给那些自己没有义的人。没有人的祷告配得回应,神应允我们的祷告是因为他施恩给我们这些不配得的人。


[1]“祷告的目的不是向神求并得到我们想要的,而是向神求并得到我们需要的。”—杨腓力
[2]“祷告不是克服神的不情愿,而是抓住神的旨意。”
—马丁·路德

应用:基督徒生活中的祷告

那些能散发出基督馨香之气的人是祷告的人。19世纪的利物浦主教莱尔研究了一些历史上最伟大的基督徒的生活。这些基督徒有的贫穷,有的富足;有的受过良好教育,有的没受过教育;有的是加尔文主义者,有的是阿民念主义者;有的采用礼拜仪式,有的进行自由敬拜。“然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祷告的人”。[1]

纵观教会历史,能散发出基督馨香之气的人都是祷告的人。邦兹是一位伟大的基督徒领袖,他每天早上4:00-7:00定时祷告。他写道:“圣灵并非通过方法流动,而是通过人流动。圣灵不会来到机器上,而是来到人身上。圣灵不是膏抹计划,而是膏抹祷告的人”。[2]

乔治·穆勒为数千名儿童开办了孤儿院。他决心不再向别人求助,而只依靠祷告。他仅通过祷告就获得了超过700万美元的资助。他不仅用这些资金维持孤儿院的运营,还向其他事工团体捐赠了数千美元。乔治·穆勒知道祷告的能力。

我们为何祷告?

[3]我们祷告,因为我们需要倚靠神。

在人性中,耶稣依靠祷告与父交通。祷告是一种倚靠神的行为,表明我们不是依靠自己,而是倚靠神。

►阅读马太福音26:31-46。

西门彼得的跌倒表明了祷告的重要性。耶稣警告门徒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耶稣对彼得的警告更为直接:“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路加福音22:31)。彼得跌倒有两个原因。

  1. 彼得过于自信。他坚持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 (马太福音26:33,26:35)。骄傲使彼得对自己的力量过于自信。

  2. 彼得没有祷告。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彼得没有倚靠神。他没有和耶稣一起祷告,而是昏昏入睡。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完全倚靠神时,我们的祷告最恳切。迪克·伊士特曼曾写道:“只有在祷告中,我们才能把问题完全交给神”。[4]

我们通过祷告更深地认识神。

[5]现代教会的一大弱点是我们对神的认识十分浅薄。太多时候,我们祷告只是求神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和个人满足。很多人会花时间祷告:“神啊,求你帮我的孩子找到一份好工作”,而非祷告:“神啊,求你按照你的形象塑造我的孩子”。我们会恳切地祷告求神医治我们的身体疾病,而非医治我们灵里的疾病,这表明我们对祷告的真实意义了解甚少。

祷告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更深地认识神。在祷告中,我们能够顺服神的心意。祷告不是让神做我们想要他做的事。祷告能让我们知道神的心意,并让我们以他的心为心。

当我们以神的心为心时,耶稣说:“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甚麽,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马可福音11:24)。因为我们的心与神的心一致,我们不会出于错误的动机妄求,也不会违背神的旨意(雅各书4:3,约翰一书5:14)。这种对神心意的认识来自于不断地祷告。

清教徒说,我们必须“一直祷告,直到进入真正的祷告”。换句话说,我们必须祷告得足够长,足够耐心,从而摆脱空洞的言语,进入神的同在。我们必须坚持祷告,直到因神而喜乐。

►分享一次祷告让你更深地认识神和神的旨意的经历。

我们应如何祷告?

通过学习耶稣祷告的榜样,我们能够学到关于有效祷告的重要功课。

我们要耐心地祷告。

耶稣是神的儿子。有人可能觉得祷告对他而言很简单,他只需要问:“父啊,你要我做什么?”,就会立即得到答复!相反,我们看到耶稣在拣选十二使徒之前,整夜都在祷告。我们看到他在客西马尼园通过祷告争战。即使对耶稣而言,祷告也需要耐心和时间。祷告就是等候神。

Glenn Patterson谈到在祷告中等候时说:“在我们等候时神在我们身上所做的与我们所等待的事物同样重要。神借着让我们耐心等候,把我们塑造成他想要我们成为的样子。”当我们等候神时,就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于祷告,诗篇37:1-9有很重要的教导。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诫命:

  • 不要心怀不平。

  • 当倚靠耶和华。

  • 以耶和华为乐。

  • 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

  • 倚靠他。

  • 当默然倚靠耶和华。

  • 耐心等候他。

  • 当止住怒气。

  • 不要心怀不平(再次强调!)

这些诫命教导我们要耐心倚靠耶和华,因为他顾念你,会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诗篇37:4)。通过耐心祷告,我们会成为神希望我们成为的倚靠他的人。

[6]恒切祷告的典范

在基督徒生涯早期,乔治·穆勒开始为五位朋友的得救而祷告。祷告几个月后,其中一位朋友来到了主面前。十年后,另外两位朋友也信主得救。25年后,第四位朋友也得救归主。

穆勒继续为第五位朋友祷告,直到去世。 52年来,他从未放弃为这位朋友祷告!穆勒的葬礼结束几天后,第五位朋友也终于得救。穆勒相信恒切祷告的力量。

我们要谦卑地祷告。

耶稣曾祷告说:“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22:42)。耶稣知道他可以相信天父完美的旨意。

祷告是一种谦卑的行为。我们为他人祷告,因为我们不能凭自己的智慧帮助他们,所以必须倚靠神。我们为自己祷告,因为我们不能掌管自己的生命,所以必须倚靠神。

祷告表明我们需要神的帮助。当我们自认为能够掌管自己的生命时,就不太可能恳切地祷告。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无法掌管自己的生命时,就会谦卑地祷告。

我们应该带着信心和谦卑向神祷告。在等候神的回应时,我们可以拥有确信和平安,因为我们在向爱我们并愿意将最上好的赐给我们的天父祷告。面对生活和事工的压力,谦卑的祷告能让我们安静地信靠神。

我们要献上个人的祷告。

耶稣教导门徒在祷告开头要称神为“我们的父”。真正的祷告是个人的祷告。保罗·米勒曾写道:“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祷告,因为他们专注于祷告,而非专注于神”。[7]太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机械地重复祷告的话语”,而非与神说话。耶稣曾警告以色列人,祷告时不可像外邦人一样说许多重复话,正是这个意思(马太福音6:7)。

想象一下,一个人带着讲话提纲来到餐桌前。他说:“我想和我的家人进行一次对话,所以我准备了一份提纲”。这不是真正的谈话!他应该专注于餐桌旁的人,而不是考虑要说什么话。

我们自己或别人写的祷告词可以提醒我们祷告要包含的事项,但祷告的重点应该是神,而非提前写好的话语。祷告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关系。我们必须向神献上个人的祷告。

我们如何成为一个祷告的人?

公元5世纪,罗马贵族Anicia Faltonia Proba向奥古斯丁请教如何成为一个祷告的人。奥古斯丁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为她提供了明智的建议。[8]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讨奥古斯丁的祷告原则。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祷告的人?

首先,奥古斯丁说,祷告的人必须是不依赖其他资源的人。一个祷告的人单单依靠祷告。

Proba是罗马一位极具权势,极为富有的贵族的遗孀,她的三个儿子曾担任罗马执政官。奥古斯丁告诉
Proba,她必须“视自己在世上一无所有”。无论我们多么富有,强大或成功,都必须认识到我们在神面前一无所有。否则,我们的祷告就会像法利赛人的祷告,而不像税吏的祷告。

我们祷告应该求什么?

奥古斯丁为Proba提供了有趣的建议。他说:“为幸福的人生祷告”。这可能听起来很自私,但奥古斯丁解释说,真正的幸福只能来自于神。一个人“拥有他想要拥有的一切,不想拥有他不该拥有的事物,这样的人是最幸福的”。

基督徒生活幸福,因为他们有神。他们不想得到神不想让他们得到的东西。就像诗篇的作者大卫一样,我们有神的同在就会心满意足。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他的荣美,在他的殿里求问(诗篇27:4)。

如果我们真的渴望神的同在胜过一切,我们就会为获得幸福而祷告,因为我们知道神会把他自己赐给我们,满足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在患难中我们应如何祷告?

奥古斯丁提醒Proba,保罗认识到有时“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 (罗马书8:26)。在无助时,我们应该如何祷告?

奥古斯丁提到了三处经文。首先,他提到保罗祷告求神让他摆脱那“肉中的刺”。神没有这样做,而是应许他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保罗见证说:“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哥林多后书12:8-10)。

第二,奥古斯丁提到了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榜样。耶稣放下了自己的意思,一心顺服神的旨意。他祷告求神拯救:“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26:39)。

最后,奥古斯丁提到了罗马书8:26。当我们不知道如何祷告时,圣灵会引导我们的心,在我们软弱时帮助我们,并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当我们无法用言语表达时,圣灵会将我们的祷告带到天父面前。天父会垂听我们的祷告,并使万事相互效力,让那些按照他旨意被召的人得益处(罗马书8:26-28)。


[1]引自Matt Friedeman的The Accountability Connection一书(伊利诺伊州惠顿:Victor Books,1992),37
[2]邦兹《祈祷出来的能力》(威斯康辛州基诺沙:Treasures Media,无日期),2
[3]“如果你不祷告就可以做一件事,那这件事真的值得做吗?”
—霍华德·亨德里克斯博士
[4]狄克·伊士特曼《一小时改变世界》(大急流城:Baker Book House,1995),12
[5]“我们把祷告看作是让自己获益的一种手段。圣经则告诉我们,祷告的目的是让我们认识神自己。”
—章伯斯
[6]“人或许可以无视我们的呼吁,拒绝我们的信息,反对我们的论点,鄙视我们的人格,但却无法抵挡我们的祷告。”
—史诺·巴斯德
[7]保罗·米勒《祷告人生》(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NavPress,2009)
[8]由菲利普·沙夫编辑的The Confessions and Letters of St. Augustine: 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 First Series, Volume 1(纽约布法罗:Christian Literature Publishing Company,1886),459-469

结论:当你不知道如何祷告时

有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1]你想祷告,但不知道如何祷告,你祷告不出来。这时你怎么办?一个秘诀是要明白基督是我们的大祭司。

作为福音派基督徒,我们相信所有信徒都是祭司。这一伟大的宗教改革教义教导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来到父面前。然而,对这一教义理解不当会让我们陷入属灵的挣扎。我们会充满疑惑:“我的祷告是否足够?我真的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吗?”

在2013年的一次会议上,Alan Torrance教授就他在这些问题上的挣扎作了以下见证。

2008年1月,我的妻子Jane因癌症去世。她是一位很棒的基督徒姊妹,也是一位贤惠善良的妻子和母亲。由于癌细胞扩散,她在痛苦中死去。目睹这一切对我而言很艰难,看到孩子们看着他们的母亲受苦也让我心如刀绞。有几次,在悲痛中,我想要知道应该如何祷告以及为什么祷告。我不知道应该如何祷告。

那时,我开始理解基督的祭司身份。当我把Jane抱在怀里时,我们已经复活升天的大祭司耶稣基督正为我们代求。我们可以在他面前安息。

在那段时间里,我所做的祷告就是主祷文。我没有独自祷告说:“那在天上离很遥远的天父…”。相反,借着圣灵,我祷告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成就”。

通过理解福音如何改变我们的整个生命和敬拜,我们能够理解基督作为大祭司的意义。

如果我们认为,作为祭司,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属灵力量来到天父面前,那么我们就对信徒的祭司职分有所误解。这是一种错误。信徒的祭司职分强调:除了基督,我们不需要任何中保。他为我们代求,接纳我们破碎的祷告,并将这些祷告作为可喜悦的祭物献给天父。我们的祷告有来自圣灵的能力,并有我们的大祭司耶稣基督做中保。

当你不知道如何祷告时,不要绝望。我们有一位替我们祷告的,他跪在我们身边,向父代求,替我们说我们说不出来的话。


[1]本部分改编自Marc Cortez的Everyday Theology博客。

第2课作业

可编辑的Word文档

可打印的PDF

(1)使用索引或圣经搜索程序在圣经中找到三处祷告的例子,并将这些祷告与主祷文相比较。主祷文中的哪些内容出现在了圣经中的其他祷告中?使用下页中的表格记录你所看到的内容。

(2)写一个月的祷告日记,记录你在祷告中所遇到的挫折,所取得的成功以及神对你祷告的回应。使用这本日记鼓励自己在祷告生活上长进。

圣经中的祷告 经文 祷告内容
尼希米的祷告 尼希米记1:5-11
  • 关系:“守约”

  • 尊重:“大而可畏的神”

  • 顺服:“你仆人的祷告”

  • 供应:“让你仆人成功”

  • 悔改:“承认以色列人所犯的罪”

     
     
     

 

 

Next 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