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敬拜生活导论
基督徒敬拜生活导论
Audio Course Purchase

Search Course

Type at least 3 characters to search

Search through all lessons and sections in this course

Searching...

No results found

No matches for ""

Try different keywords or check your spelling

results found

Lesson 9: 其他问题

2 min read

by Randall McElwain


课程目标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应该:

(1) 认识在敬拜中忠于圣经和尊重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2) 从圣经和文化的角度评价敬拜。

(3) 了解评价音乐风格的特殊挑战。

(4) 将罗马书第14章中的原则运用于敬拜。

(5) 理解让儿童和青少年参与敬拜的重要性。

(6) 在敬拜中注意不要过度强调情感或忽略情感。

课程准备

请背诵哥林多前书14:15-17。

介绍

华伦·威尔斯比在描绘他在一所未真正理解敬拜的教会中的经历时曾写道:

“一定要回来参加晚上的礼拜哦”,敬拜带领者笑着说道,声音好像一位电视游戏节目主持人。“我们将度过一段欢乐的时光。”

在周日下午的几个小时里,我一直在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是邀请人参加生日派对,说“我们将度过一段欢乐的时光”没有任何问题,但这句话与一群聚集在一起敬拜荣耀的主的基督徒有何关系?摩西和以色列人在西奈山聚集的时候,并未度过一段欢乐的时光。

约翰在拔摩的海岛上有一些特殊的经历,但他是否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值得商榷。[1]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看到敬拜不只是度过一段欢乐时光,不只是某种特殊仪式,不只是主日上午的活动。敬拜是将神当得的荣耀归给祂,这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在本课中,我们将探讨与敬拜相关的问题。在探讨这些问题时,我们要记住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我喜欢什么?”敬拜的终极问题是:“神喜欢什么?怎样才能荣耀祂?”


[1]华伦·威尔斯比《真实的敬拜》(大急流城:Baker Books,2000),169-170

敬拜和文化

► 请讨论你所在教会的敬拜风格。敬拜的哪些方面是圣经中所命令的?哪些方面是由文化决定的?

“在我们国家,敬拜最困难的问题是文化相关性。大多数教会都是从国外引进一种敬拜风格,无论是当代风格还是传统风格。教会采用西方的敬拜风格,因为他们想跟上时代,但无论传统风格还是当代风格都是舶来品,无法让我们产生认同感。我们怎样敬拜才能既荣耀神又切合本国人民的需要?”

文化还是圣经?

一对新人来自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婚宴供应的是新娘家乡的菜肴。上菜时,新郎问道:“那是什么?”新娘告诉了他菜肴的名称并说道:“在我们国家,这是一种美味。”新郎皱着眉头回答说:“在我们国家,这很恶心!”文化差异有时很具有挑战性。

我们每个人都会受文化的影响。一些基督徒用叉子而不是用筷子吃饭,这并非因为用叉子吃饭更符合圣经或更好用,而是因为他们在使用叉子吃饭的文化中长大。世界其他地方的基督徒则发现筷子比叉子更好用。

我们的敬拜受文化的影响,很多方面其实都关乎文化。在传统美国教会参加礼拜的人可能会喜欢教堂管风琴的声音。管风琴并不比吉他更合乎圣经,这只是不同文化的体现。

在莱索托,教会领袖和会众会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唱诗。在这种风格中,带领者唱一句歌词,会众唱下一句歌词。你可能不会在美国教会里听到这种优美的歌唱风格。如果一位美国教会的音乐主管尝试这样做,会众会感到困惑。齐声合唱和应答式唱诗体现的是不同的文化,与圣经原则无关。

我们在审视敬拜风格时应该问三个问题:

1. 我们是否混淆了文化和圣经?

2. 我们的文化与圣经冲突吗?

3. 我们的敬拜如何能最有效地向本文化的人传递信息?

我们是否混淆了文化和圣经?

在评价异于我们的敬拜做法时,这一问题很重要。评价时,我们必须确保不混淆文化和圣经。我们往往容易在读经时加入我们的文化价值观,然后认为其他人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读经。我们总容易认为我们的做法才是符合圣经的做法。

有人可能会说:“教堂音乐应该使用管风琴,敬拜中不应该使用吉他。”然而,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使用管风琴可能不切实际,而便携式的吉他则非常好用。没有人敢说第二世纪的家庭教会使用的是管风琴。有些人可能喜欢管风琴,但他们不能把自己的文化偏好与圣经原则混为一谈。

敬拜历史学家保罗·布拉德肖指出,即使是前两个世纪的教会也有各种各样的敬拜形式。随着教会的发展,敬拜不太可能千篇一律。[1]

这个问题的实际影响是什么?在评价别人的敬拜方式或回应我们教会内部的新思想时,我们不能把文化和圣经混为一谈。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个想法冒犯了我们的文化偏好就予以拒绝。如果一种敬拜做法不违背圣经原则,我们应该允许别人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敬拜。

这并不是说每一种敬拜方式都适合所有教会,有智慧的敬拜带领者会以一种适当的风格来带领他所服事的信徒。

自我反省

你曾否因为自己的文化偏好而非圣经原则拒绝某种敬拜做法?如果是这样,在不违反圣经的前提下,你愿意接纳其他信徒以他们的方式自由敬拜吗?

我们的文化与圣经冲突吗?

当我们试图捍卫我们文化中视为正常的敬拜做法时,这一问题很重要。如果我们发现我们文化中视为正常的做法与圣经相冲突,我们必须遵守圣经,而非随从文化。

宗教改革家们当初改教时就面临这个问题。中世纪的文化认为,“普通信徒不应该读圣经,因为他们读不懂。”威克里夫、胡斯、路德和其他改革家们意识到,圣经是为所有人而写的。由于中世纪的文化与圣经教导相冲突,改革家们冒着生命危险以圣经真理来对抗他们的文化。

如果文化与圣经相冲突,我们必须弃绝我们的文化!神的话语拥有最终权威,我们不能为了适应周围的世界而对圣经不忠。罗马书12:2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2]我们不能让世界把我们刻成它的样子。

自我反省

你的敬拜是否有与圣经原则相冲突的地方?

我们的敬拜如何能最有效地向本文化的人传递信息?

这一问题对于向周围的人传福音很重要。如果我们想用福音感动周围的人,我们的敬拜必须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

约翰·卫斯理开始野外传道时曾面临这一问题。像其他圣公会教徒一样,卫斯理最初认为,教会才是讲道的正当场所。[3]在乔治·怀特腓的影响下,卫斯理开始明白,传福音的大使命要求他在教会之外讲道。卫斯理不得不思考:“矿工们除了婚礼和葬礼从来不会去教堂,我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向他们传福音?”答案便是野外传道。

1739年4月2日,卫斯理来到城外,向聚集在田野里的约3000人讲道,并由此开启了一场改变18世纪英语世界的事工。

卫斯理曾强烈反对野外传道。他曾说:“传道如果不是在教会里进行,我会认为拯救灵魂几乎是一种罪。”当卫斯理意识到他的文化偏见成了福音的障碍时,他愿意改变他的做法,但很多圣公会教徒却拒绝做出改变。在开始户外传道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位主教告诉卫斯理,圣公会教堂不再欢迎他来讲道。敢于对自己的文化说“不”可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卫斯理因此失去了很多圣公会教徒的尊重。耶稣呼召我们成为光和盐,这比享受个人便利更重要。

迈克·克斯普建议我们在理解敬拜与周围文化的关系时回答三个问题。[4]

(1) 现在在这里的是谁?

这个问题聚焦我们的会众,即“参加礼拜的人是谁?”有时我们太过于关心对外传福音,却未能好好地服事教会。如果我们不做自己,我们的敬拜就会变得不真实。既然敬拜应该对会众说话,我们必须要问:“现在在这里的是谁?前来参加礼拜的都是什么人?”

(2) 以前在这里的是谁?

这个问题聚焦我们的传统。作为信徒,我们的信仰传统要追溯至早期教会,在空间上遍及全球。

这意味着我们要多多引进过去伟大的诗歌,要把今天的信徒与教会历史相联系。年轻的基督徒需要知道,他们都是教会传统的一部分。这一传统在我们出生前早已存在,在我们离去后也将继续存留。我们都是由各时代信徒组成的普世教会的一部分。

我们的敬拜传统可以追溯到五旬节,追溯到神在西奈山向摩西显现,并最终追溯到神在伊甸园对亚当和夏娃说话。我们的敬拜应该庆祝这段历史。当我们唱《上主是我坚固保障》时,我们就加入了宗教改革时期的敬拜。当我们背诵使徒信经时,我们就加入了第二世纪的敬拜。在敬拜中,我们要问:“以前在这里的是谁?”

(3) 应该在这里的是谁?

这个问题聚焦我们的社区。当我们问“谁应该成为我们教会的一份子”时,我们需要问下面这些问题:

  • 我们想要给谁传福音?

  • 如果我们社区里的人来到教会,我们的礼拜会是什么样?[5]

  • 我们如何忠于所传讲的信息,同时又能以众人认同的方式敬拜?

这些问题实际做起来要比说起来难得多!让我们来看下面四个案例,每所教会在向社区传达信息方面都面临着挑战。

教会A:没有问“现在在这里的是谁?”

教会A位于一个老年社区,社区居民的平均年龄是70岁,信徒的平均年龄也是70岁。两年前,牧师决定吸引更多的年轻家庭加入教会。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把管风琴、唱诗班和诗歌本换成了吉他、赞美小组和投影仪。

然而,牧师忘了问:“现在在这里的是谁?”结果,教会中原来有100位老年信徒,现在只剩下35位。他们唱着自己不喜欢的诗歌,看着不喜欢的屏幕,抱怨着吉他声音太吵。

教会A是否应该吸引更多人加入教会?当然应该!但教会最容易吸引的是社区中尚未加入教会的老年人。由于忽略了教会中现有信徒的需要,他们没有以一种向教会或周围社区有效传递信息的方式敬拜。教会A没有问:“现在在这里的是谁?”

教会B:没有问“过去在这里的是谁?”

教会B位于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城市中有很多年轻家庭。教会开展礼拜的方式深得年轻人的认同,他们的敬拜激动人心又充满热情。

教会B有传福音的热心。然而,教会并没有问:“以前在这里的是谁?”教会B忘记了他们的传统,即传讲要保持一颗清洁的心及过得胜的基督徒生活的信息。牧师总是避免传讲教义,因为他认为:“人们不想听说教,他们想要听切合实际生活的讲道。”音乐主管总是避免唱有深度的诗歌,因为他认为:“人们不喜欢歌词艰涩的诗歌,他们喜欢简单的诗歌。”结果,教会只是培养了一代“受了洗的异教徒。”[6]

教会B的人数不断增长,但却少有人在敬虔上有所长进。很多人之所以参加教会,是因为教会能提供娱乐活动,而且不需要你奉献自己。由于教会B未能延续其传统,很多初信的信徒很快就转而前往其他能够提供更好娱乐活动的教会。教会B没有问:“过去在这里的是谁?”

教会C:没有问“应该在这里的是谁?”

教会C成立于近100年前的一个小型乡村社区,其诗歌、讲道等敬拜活动都是面向当地人开展。在这几年里,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会C现在地处城市中心地区,但其敬拜活动仍然是面向乡村中产阶级。

很多住在教会C附近的人每周都会经过教堂,但却不知道这里能够满足他们心灵深处的饥渴。教会C有社区居民所需要的信息,但却未能清楚地向他们传达这些信息。如果教会C能以一种既能与神交通又能满足世人需要的方式敬拜,就能彻底改变这个社区。相反,教会C正在慢慢死去,因为她没有问:“应该在这里的是谁?”

教会D:有效地向社区传达信息

教会D和前三个教会有许多相似之处。自40年前建立教会以来,这个社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其他三个教会不同的是,教会D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向社区传达信息。

当牧养人员意识到很多年轻信徒并不理解主日所讲的圣经教义时,他们就成立了门徒训练小组,带领初信的信徒走向成熟。当音乐带领者意识到教会所唱的音乐并不能与社区中的很多人产生共鸣时,他开始加入既有真理性又有音乐吸引力的诗歌。

随着教会发展壮大,他们在周围城镇建立了附属教会,并允许这些教会根据当地的需要开展敬拜活动。这些教会由来自教会D的年轻肢体牧养。每所教会都与众不同,但都忠于福音。教会D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她学会了问:“现在在这里的是谁?以前在这里的是谁?应该在这里的是谁?”她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向当地社区传讲圣经真理。

自我反省

你的敬拜能否有效地向会众传达信息?你的敬拜能否反映基督教会的传统?你的敬拜能否有效地向教会之外的当地人传达信息?

关于音乐

世界很多地方教会的音乐带领者都面临寻找既符合圣经又具有文化相关性的诗歌的挑战。我们都希望找到能够使当地社区产生共鸣的音乐。外国音乐可能缺乏文化相关性,而当地音乐可能不符合圣经。在我们牧养的的文化里,我们如何选择既忠于圣经又具有文化敏感性的音乐呢?以下是一些面临这一问题的牧师的回答:

在为教会选择诗歌时,我们不必非得在忠于圣经和文化相关性方面二选一。在“忠于圣经”方面,我会选择真实清楚的诗歌。在“文化相关性”方面,我会选择琅琅上口、引人入胜的诗歌。

忠于圣经更为重要,但我们没有必要去二选一。如果唱诗的目的之一是沟通,我们不应该选择一种适合我们教会文化[环境]的音乐语言吗?如果我们认为文化相关性无关紧要,我们就是[愚蠢至极]。如果我们的诗歌不真实或不清楚,就没有丝毫的意义。

(默里·坎贝尔,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牧师)

在培训非洲牧师时,我们会鼓励他们寻找最合乎圣经、以神为中心、以福音为目的、能够教导人、琅琅上口的诗歌自由带领敬拜,无论是新歌还是老歌!在任何文化中,神的子民都需要教导他们为基督而活、为基督而死的诗歌。

(蒂姆·坎特雷尔,来自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教师)

同时具备真理性和文化相关性的印地语诗歌很少,大多数具有真理性的诗歌都是从古老的西方赞美诗或当代敬拜诗歌翻译而来。虽然歌词忠于圣经,但音乐却并非本土音乐,当地人觉得唱起来很拗口。此外,这种诗歌进一步证实了人们的看法,即基督教是一种西方宗教。

另一方面,具有本地色彩的印地语诗歌往往缺乏真理性、惯于重复、空洞无物。有时,诗歌的曲调会采用寺庙里所唱歌曲的曲调。我们会避免唱这两种诗歌。

选择诗歌时,我首先会看一首歌的教义是否正确。如果一首歌在真理上站不住脚,我们不会唱,无论它多么具有本地色彩。如果歌词很好,但曲调不是本土曲调,我们也不会唱。我们选择的是既有真理性又采用印度曲调的诗歌。诚然,这样的诗歌数目并不多,但我们正在逐渐扩大我们的曲库。

(哈尔希特·辛格,来自印度勒克瑙的牧师)

在语言方面,一个人有他说得最自然、感受最深刻的心灵语言。同样,在音乐方面,一个人也有能让他感受最深刻的心灵语言。

如果一位传教士不会说他传福音那个地方的当地话,他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下面这番话吗?“我是来给你们传福音的,你们现在听不懂我说话,但请继续听我说。你们最终会明白我在说什么,并明白我向你们传的好消息”当然不会!同样,当我们不能使用一种文化的音乐语言时,当地人也会难以理解我们所传的好消息。[7]

然而正如辛格牧师所说,在一些文化中,采用非西方音乐语言谱写的合乎圣经真理的诗歌并不多。此时,教会通常有两种选择:合乎圣经真理但采用外国曲调的诗歌或缺乏真理性但具有本地音乐色彩的诗歌。如果我们想通过音乐来建立世界各地的教会,我们应该寻求那些忠于圣经且在音乐方面采用当地人心灵语言的诗歌。我相信神想在每一种文化中呼召敬虔的诗歌作者。

如果你在一个几乎没有高质量敬拜音乐的文化中服事,你可以推出新的音乐。这可能需要两个人相互合作,一个人负责创作或翻译优秀的歌词,另一个人负责谱曲。很少有伟大的诗歌作者是自己谱曲的。你要做的就是找一位虔诚的基督徒音乐家,让他为传达圣经真理的诗歌谱曲。这样,你就可以用具有本地色彩的音乐语言来歌唱传达圣经真理的诗歌。

我们必须始终考虑上述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文化与圣经冲突吗?”如果音乐文化与圣经相冲突,我们就不能使用。然而,如果不涉及圣经原则,我们应该寻求用敬拜者的音乐语言来带领敬拜。

在父亲的教会里敬拜时,一位预备踏上事工道路的年轻人意识到,很少有人能理解他们所唱的诗歌。由于不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真理,他们并没有在真正敬拜。年轻人向他父亲提起这件事时,他父亲回答道:“你来试试看看能不能做得更好。”年轻的以撒·华兹接受了父亲的挑战。

今天,以撒·华兹的诗歌在英语国家的信徒中广为流传,因为他立志以人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写出能够传达圣经信息的诗歌。[8]在当今时代,我们需要能够以触动非英语国家信徒心灵的语言传达圣经真理的诗歌作者。


[1]出自Paul Bradshaw所撰写的"The Search for the Origins of Christian Worship"一文,收录于Robert Webber所著的Twenty Centuries of Christian Worship一书(纳什维尔:Star Song Publishing,1994),4
[2]尤金·华德生《信息本圣经》(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航海出版社,2002)
[3]这指向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文化与圣经冲突吗?”
[4]迈克·克斯普《恩典的节奏:教会敬拜如何讲述福音故事》(惠顿:Crossway Books,2013),176--179
[5]约翰·卫斯理曾面临这一问题。圣公会教徒意识到,由煤矿工人、悔改信主的妓女和文盲店主参加的礼拜与上层圣公会教徒的正式礼拜有很大不同。很多长老不愿意让他们的敬拜被下层阶级所影响,这最终导致卫理公会的形成。
[6]狄马可如此称缺乏圣经根基但自称是基督徒的人。
[7]这个例子改编自Ronald Allen和Gordon Borror所著的Worhsip: Rediscovering the Missing Jewel一书(科罗拉多斯普林斯:Multnomah Publishers,1982),168。
[8]以撒·华兹一生创作了750首赞美诗,《普世欢腾》、《奇妙十架》和《千古保障》是其中三首。

关于音乐风格的几点思考

由于音乐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很多人对音乐都有着强烈的观点,任何关于敬拜中音乐风格的讨论都容易引起冲突。

那些认为某些音乐风格邪恶污秽的人说:“只有某些风格的音乐可用于敬拜。”然而,圣经中并未针对音乐风格提供具体的指导方针。

那些认为音乐风格没有好坏之分的人说:“只管寻找并歌唱人们喜欢的音乐。风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唱自己喜欢的音乐。”然而,圣经清楚地表明,我们必须避免任何能引发肉体情欲的事情。由于文化和情感因素,某些音乐不适合用于敬拜。

在探讨如何选择音乐时,斯科特·阿尼尔将其分为两部分:[1]

1. 歌词:对与错的问题。无论音乐风格如何,如果歌词没有清楚地传达真理,就不适合敬拜。这是对与错的问题。有很多采用传统音乐风格的诗歌的歌词并未传讲圣经真理,这样的诗歌不适合用于敬拜。同样,有很多采用当代音乐风格的诗歌的歌词也并未传讲圣经真理,这样的诗歌也不适合用于敬拜。

2. 音乐风格:含糊不清的问题。既然圣经中并未对音乐风格做出明确要求,我们应该遵循罗马书第14章中的原则。我们应该避免那些因文化内涵而显得有问题的音乐,但不应评判那些随从良心选择不同音乐风格的人。

自我反省

你的敬拜中有哪些文化因素限制了你向周围的人传福音?你愿意为了福音的缘故放下自己的偏好吗?

关于鼓掌

那么在敬拜中鼓掌呢?是对还是错?鼓掌发生在两种情况下,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

鼓掌作为敬拜的一部分

很多教会会在唱诗时鼓掌,鼓掌是会众敬拜的一部分,这就是圣经中所描述的敬拜中的肢体动作。“万民哪,你们都要拍掌!要用夸胜的声音向神呼喊”(诗篇47:1)。犹太敬拜者很有热情,他们会在敬拜中使用各种乐器,还会举手和鼓掌。

如果鼓掌是敬拜的一部分,敬拜带领者必须确保所唱的歌适合鼓掌。在唱祈祷歌时鼓掌不太合宜,但在唱喜乐的赞美之歌时鼓掌是合宜的。带领者不应问“鼓掌是对还是错?”,而应问“在这首诗歌和敬拜的这个时候鼓掌合宜吗?”

回应敬拜的鼓掌

更复杂的问题是对特殊诗歌鼓掌。圣经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犹太教或基督教的敬拜者会对某一敬拜活动鼓掌。

在今天的一些文化中,人们通过鼓掌来表达感谢。在这些文化中,通过鼓掌表达对神的赞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在其他文化中,鼓掌则主要是对优秀表演的认可。在这些文化中,对唱诗班或乐师鼓掌会让人感觉是在开音乐会,而不是在敬拜。

既然圣经中并未直接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武断地下结论。如果鼓掌是一种自然的喜乐反应,目的是表达对神的赞美,则是一种敬拜行为。如果鼓掌传达的信息是“这个人表演的真好,让我们很享受”,则会对敬拜产生负面影响。

会众和乐师都应该注意他们鼓掌的动机。会众应该问自己:“我为什么鼓掌?我的掌声是出于对神的赞美还是出于对表演者的称许?”

乐师应该问:“会众为什么鼓掌?我的歌激发了他们对神喜乐的赞美还是我的技巧让他们惊叹?我是在带领敬拜吗?”作为敬拜带领者,我们应该确保我们的事工是指向神,而非我们自己的能力。

自我反省

如果你的教会在敬拜中鼓掌,掌声是表达对神的赞美还是对表演者的称许?

罗马书第14章和敬拜风格

► 请阅读罗马书14:1-23。

罗马书第14章为圣经中没有清楚说明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保罗在教导那些不愿意吃肉或遵守特殊日子的人时提出了以下原则。

(1) 不要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论断别人(罗马书14:1-13)。

在圣经没有清楚说明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允许那些与我们意见不同的人有良心自由。我们不能比圣经还绝对!

(2) 不要绊倒软弱的人(罗马书14:13-15)。

保罗认识到,一个信仰不成熟的基督徒可能会因信仰成熟的基督徒行使其自由而跌倒。在这种情况下,爱的法则要求我们要为了那些软弱的人而放弃自己的自由。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而绊倒那些基督为之舍命的人。

保罗提出的原则适用于基督徒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哥林多前书8:13)。

(3) 凭信心行事,不要疑惑(罗马书14:23)。

这一原则对于初信的基督徒而言至关重要。“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我们决不能为了取悦别人而违背自己的良心。“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

在敬拜风格方面,这些原则提醒我们:

1. 不要论断那些敬拜风格不合你意的人。如果圣经中未明确规定,你不能妄下判断。

2. 不要使用可能冒犯初信信徒的音乐。如果在一位信徒的国家和文化中,某些音乐风格常让人联想到不道德的行为,那么这种音乐风格可能永远不会对这位信徒有帮助。出于对弟兄的爱,你应该避免做任何可能阻碍他属灵成长的事情。

3. 在心里有疑惑时不要行使自由。你千万不能以身试法。出于对神的爱,你应该避免做任何心里有疑惑的事情。


[1]史考特·艾纽Worship in Song(印第安纳州威诺纳湖:BMH Books,2009),135-140

让儿童和青少年参与敬拜

“我们如何让儿童和青少年参与敬拜?在能够理解成年人礼拜的内容之前,我们是否应该让他们参加单独的礼拜?我们如何鼓励儿童和青少年真正地敬拜神?”

很多教会在敬拜中会把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分开,原因有二。第一,他们担心儿童会分散成年人敬拜的注意力。第二,他们担心儿童和青少年可能无法理解敬拜的内容。

圣经中并未禁止让儿童或青少年参加单独的礼拜。然而,我们至少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1. 在圣经中,几代人共同参与敬拜。圣经并没有说要在敬拜中区别对待儿童和青少年。在圣殿的敬拜中,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参加献祭仪式。新约中没有任何内容表明早期教会在敬拜时会将儿童或青少年分开。

2. 几代人共同敬拜能够体现基督身体的合一。正如为当代敬拜和传统敬拜分别策划敬拜活动会破坏身体的合一一样,让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单独的礼拜也会让他们感觉自己不是教会大家庭的一份子。相反,如果将儿童和青少年纳入教会统一的敬拜中,所有人都会知道自己是基督身体宝贵的一部分(提摩太前书4:12)。

3. 通过几代人共同敬拜,信仰能传递给下一代。我们通过敬拜学习敬拜。除非经过精心策划,否则儿童礼拜可能会变成儿童的娱乐时间,目的是不让他们干扰成年人的礼拜。如果这样,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敬拜呢?

儿童和青少年参与联合敬拜

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参加面向所有年龄段的联合敬拜活动,活动可包括与主要布道主题相同的儿童简短布道。

如果我们认为儿童无法理解有深度的真理,我们就低估了他们的属灵分辨力。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开启我们的是圣灵(哥林多前书2:10)。即使在成年人的礼拜中,圣灵也能对着儿童幼小的心灵说话。如果要让儿童参与成年人的敬拜,我们首先要教他们如何敬拜。我们可以向他们讲解敬拜活动,告诉他们圣经和诗歌中一些晦涩词语的意思。即使是成年人有时也需要我们向他们解释这些词语!通过让儿童参与敬拜,我们使他们能够随同整个身体一同成长,成为一名真正的敬拜者。

儿童和青少年单独敬拜[1]

很多教会会让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单独的礼拜,这种礼拜应该是敬拜而非娱乐。如果儿童和青少年不学习敬拜,他们就不能在属灵上长进并变得老练。儿童如果总吃糖果,身体不能健康成长。同样道理,如果摄入的是属灵的垃圾食品,他们的属灵生命也不能健康成长。

如果教会要让儿童/青少年参与单独的礼拜,我们必须确保这种礼拜是一种真正的敬拜,而且敬拜活动应该包含读经。采用富有吸引力的视觉效果有助于让儿童牢记圣经真理。

礼拜内容应包括讲道或圣经课程,让神的话语来满足儿童和青少年的需要。老师应该双手不离圣经,因为通过观察他们所敬仰的成年人如何使用神的话语,儿童和青少年也能学会尊重和使用神的话语。

礼拜内容还应包括传讲圣经真理的诗歌、祷告时间(赞美和恳求)和能够让儿童将礼物献给神的奉献环节。面向儿童或青少年的礼拜应该包含礼拜的所有元素。

教导儿童祷告:“祈祷之手”

大拇指提醒我们要为身边的人祷告(家人)。

食指提醒我们要为那些带人归向耶稣的人(牧师、教师和传教士)祷告。

中指最高,提醒我们要为国家、学校、教会和家庭的领袖祷告。

无名指最弱,因为你无法单独竖起无名指。无名指提醒我们要为那些软弱的人和需要耶稣的人祷告。

小指最小,提醒你要为自己祷告。举起整只手提醒我们要赞美神。

祷告之手可以成为一种祷告模式,提升年轻敬拜者的祷告水平。

总结

如果我们想看到孩子成长为成熟的基督徒,我们必须为他们提供属灵的滋养。无论是联合礼拜还是单独礼拜,我们必须带领孩子们敬拜。

自我反省

无论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单独的礼拜,还是整个教会参与联合敬拜,你是在教导儿童和青少年如何敬拜吗?


[1]本节使用了霍比桑德圣经学院教育学教授克里斯蒂娜·布莱克女士的材料。

敬拜中的情感

“我们国家的人非常情绪化,我们的敬拜常常能够反映我们情绪化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敬拜音乐通常快速、响亮、富有节奏,让我们能够参与敬拜并表达情感。然而,我担心我们的音乐只是一种情感,而非真正的敬拜。”

真实的敬拜是在心灵和诚实里的敬拜。真实的敬拜包括情感,但不只是情感。在敬拜中,有两种与情感相关的错误会使我们误入歧途。

[1](1) 在敬拜中否认情感的错误。

有些敬拜者对敬拜中的情感持否认态度,他们将敬拜视为在理性上与神相遇,但却忽略了与神相遇的情感方面的因素。真实的敬拜能够打动情感。我们的敬拜应该让敬拜者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对神向我们启示祂自己的情感回应。

(2) 在敬拜中过度强调情感的错误。

另一种错误是在敬拜中单单注重煽动人的情感。只注重情感而忽略思想的敬拜违背了哥林多前书14:15“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任何敬拜活动都可能犯这种错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但却不忠于圣经的讲道、打动情感却未能传达圣经真理的诗歌、操纵敬拜者情感的敬拜。只注重情感的敬拜不是真实的敬拜。

真实的敬拜:在心灵和诚实里敬拜

合乎圣经的敬拜模式既尊重情感的重要性,又会仔细评估我们所讲和所唱的信息是否合乎真理。由于音乐是一种情感媒介,我们必须谨慎评估我们所唱诗歌的真理性。如果使用得当,音乐既能影响思想,又能打动情感,可以特别有效地传达真理。

约翰·卫斯理非常重视敬拜中的情感表达。他曾形容一所教会的会众“一潭死水、一言不发、事不关己。”他认为,真理的看见应该能激发情感的回应。同时,他也批评那些有悖于真实敬拜的情绪化表达。

卫斯理曾警告我们要避免两种极端:否认情感和任由自己被情感控制。“我们必须走入这样或那样的极端吗?难道我们不能选择一条中间道路,远离谬误和狂热,同时又不否认神赐给我们的礼物,不放弃祂赋予我们的权力吗?”[2]这对我们今天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尊重情感在敬拜中的重要性,同时避免让我们偏离神和真理的两种极端。

情感和真理:一位基督徒的经历[3]

“我天生是一个情绪敏感的人,音乐能对我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几年前,我学到了一个功课,明白不能对自己的情绪反应太过自信。”

“当我听一首旋律优美的诗歌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诗歌变调时,我发现自己竟然哭了。诗歌结束时,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属灵体验。”

“然而,当我第二次再听这首歌时,我发现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这不是一首敬拜神的诗歌,这首歌所赞美的是虚假邪教之神,而变调处的那句歌词竟然是异端邪说。”

“那一天我才知道我的情绪很容易被操纵,尤其是被音乐操纵。这并不是说所有对音乐的情感回应都不对,而是说我必须评估诗歌的内容,必须试验这些灵是否来源于神。”

自我反省

你的敬拜能否既影响思想又打动情感?你是否会仔细评估所唱和所教的信息,确保这些内容忠于圣经?


[1]

“唱诗是一种能让神的子民抓住祂的话语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感情与神相融合的媒介。”

改编自乔纳森·李曼

[2]约翰·卫斯理,《约翰·卫斯理的布道》,“圣灵的见证”
[3]安德鲁·格雷厄姆博士的信,2014年5月29日。

敬拜危机:将敬拜当作儿戏

在本课开始,华伦·威尔斯比警告我们不要将敬拜当作娱乐消遣。[1]他警告说,如果我们在礼拜中寻求开心而非敬拜神,我们就是把敬拜当作儿戏。“教会仍然使用敬拜一词,但它的含义已经变了。太多时候,敬拜成了粉饰会众真实计划的一个冠冕堂皇的词语,敬拜是否以神为中心并不重要。”怎么会变成这样?

从礼拜堂到剧院

敬拜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曾有基督徒在躲避迫害时在山洞里敬拜,也有基督徒在教会的退修会上围绕篝火敬拜。有基督徒在私人家中敬拜,也有基督徒在华丽的建筑中敬拜。有基督徒躺在医院的床上敬拜,也有基督徒在乘坐飞机时或工作中敬拜。敬拜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但大多数集体敬拜都发生在某种类型的建筑里。“教会的会众必定有一个聚集场所,而这个‘场所’可能变成礼拜堂,也可能变成剧院。”

二者有何区别?礼拜堂“是人们聚集敬拜和荣耀神的地方”,剧院是人们聚集在一起观看演出的地方。你的教会是剧院还是礼拜堂?

从会众到观众

“会众聚集在一起敬拜和荣耀耶稣基督,观众聚集在一起观看和聆听表演。”会众专注于神,观众专注于表演者。会众由参与者组成,观众由旁观者组成。你是在带领会众还是观众?

从事工到表演

“事工主要是为了传讲神的真理,而表演是为了展示我们的能力。传道人知道神在暗中观看,获得神的称许最重要;表演者的目的是获得观众的掌声。”很多方面的事工都可以变成表演:为娱乐听者而表演的乐师、寻求获得某种特定情感回应的赞美小组、以会众的反应来衡量讲道的讲道者。你是在服事还是在表演?


[1]本节中的引文改编自华伦·威尔斯比所著的《真实的敬拜》一书(大急流城:Baker Books,2000),169-174。

结论:一位传教士的见证-罗马书第14章的实际运用

“在与一位传教士朋友和八位菲律宾牧师一起参加一个带领研讨会时,我学会了宝贵的一课,从此明白不要因为敬拜风格而论断人。”[1]

“我们走进一座大型会议中心,并在看台高处找到了我们的座位。天花板上挂着巨大的屏幕和扩音器。敬拜带领者是一位菲律宾女士,由一个赞美小组提供支持。他们拍着手,带领着热情的会众喊道‘是的,主啊,是的!’这种场面对我来说太过喧闹了。”

“重复的音乐、吵闹的歌声和肢体动作都让我感到十分不安。我们刚鼓励我们的菲律宾牧师要成为圣洁的领袖,现在却把他们带进了这样的敬拜!一位非常属灵的菲律宾牧师站在那里低着头。他在默默地祷告,没有参与到敬拜中。”

“我内心很挣扎,‘我们该怎么办?’”过了一会,我看到这位牧师开始全心全意地鼓掌歌唱。他的面容闪闪发光,彷佛沉浸在敬拜中。

“那天晚上,我们分享了我们在会议上学到的关于带领敬拜的知识。在谈话中,我问这位菲律宾律师是什么让他改变了举止。‘你为何一开始不参与敬拜,后来却突然开始唱诗敬拜起来?’”

“他的回答很有力。‘我一开始对音乐感到困扰。但当我祷告时,神向我显明敬拜带领者和会众都在全心全意地敬拜祂。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把最好的献给了神。神说:“你可以把他们交给我吗?你可以只管专心敬拜我而不去评判他人吗?”’”

“这位牧师开始像往常一样全新全意地敬拜神,而不是评判周围的人。这是否改变了这位牧师的敬拜方式?没有,他回到自己教会后并没有模仿那个周末所看到的敬拜风格。”

“作为我们教会的领袖,他经常鼓励其他牧师给予会众敬拜的自由,不要操纵会众。他鼓励其他牧师要平衡两个原则:

1. 在教会中谨慎遵循圣经的敬拜原则。

2. 避免批评其他教会的敬拜风格。”


[1]来自前菲律宾传教士大卫·布莱克牧师的见证。

第9课复习

(1) 敬拜和文化

  • 在评估敬拜风格时,我们不能混淆文化和圣经。

  • 当文化与圣经相冲突时,我们必须服从圣经中的命令,而非随从文化而行。

  • 为了向周围世界传福音,我们应该问“我们的敬拜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向我们的文化传达信息?”

(2) 三个问题可帮助我们理解地方教会的敬拜与周围文化之间的关系:

  • 现在在这里的是谁?聚焦教会会众。

  • 以前在这里的是谁?聚焦教会传统。

  • 应该在这里的是谁?聚焦我们应该对其传福音的社区。

(3) 由于音乐是我们文化身份的中心,教会应该选择既忠于圣经又具有文化相关性的音乐。

(4) 如果鼓掌属于敬拜,我们应该问:“在这首诗歌和敬拜的这个时段鼓掌合宜吗?”

(5) 如果是对一首特殊诗歌鼓掌,我们应该问:“我的鼓掌是出于赞美神还是出于称赞表演者?”

(6) 如果我们让儿童和青少年参加成年人的礼拜,我们应该策划面向所有年龄段人群的敬拜活动。

(7) 如果我们让儿童和青少年参加单独的礼拜,我们应该确保这种礼拜是敬拜,而非娱乐。

(8) 在敬拜中,我们既不应否认情感,也不应过度强调情感。

第9课作业

(1) 本课中有几个“自我反省”问题。请选择一个问题,写下一页纸的答案。你的答案应包括两部分:

  • 对你当前的敬拜活动进行评估。

  • 说说哪些方面可以做出改变,以便使敬拜在忠于圣经原则的同时更具文化相关性。

(2) 在下一课开始时,你将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参加测试,请认真研究试题以做好准备。

第9课测试

(1) 我们应该如何回应那些与我们的文化偏好相抵触但又不违背圣经原则的敬拜行为?

(2) 我们应该如何回应那些在我们的文化中可接受但与圣经相冲突的敬拜行为?

(3) 在理解教会的敬拜与周围文化的关系时,我们应该问哪三个问题?

(4) 请从罗马书第14章列出有关敬拜的三个原则。

(5) 请列出几代人共同敬拜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6) 请列出与敬拜中的情感有关的两个错误。

(7) 请默写哥林多前书14:15-17。

Next 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