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律法师来问耶稣:“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提到摩西律法反问道:“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
律法师接下去引用了申命记6:5和利未记19:18。这两处经文概括了律法的总纲:“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回答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1]  圣洁就是完全的爱。
几个月后,耶稣来到耶路撒冷。有一位文士问耶稣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2]  当时,法利赛人根据旧约圣经列出了613条律法。他们常常争论那一条律法最重要。耶稣回答说:
“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3] 
耶稣把圣洁定义为爱上帝并且爱他人。真正的圣洁是通过爱表达出来的。我们若在像基督那样的爱上长进了,我们就在圣洁上长进了。圣洁就是像耶稣一样去爱,这是完全的爱。
我们在第五课看到,旧约作者在谈到不分裂的心意时使用了“完全”一词。完全就是心无旁骛地向上帝委身。同样,新约作者也是这样使用“完全”一词。耶稣吩咐他的跟随者说:“你们要完全。”[4]  我们在四福音中看到,完全就是心无旁骛地爱上帝、爱邻舍。完全就是无保留地爱。这才是完全的爱。
有关完全之爱的信息在福音书中并不是新教导。耶稣提醒以色列人说,上帝一直要求他们爱上帝、爱邻舍。申命记6章表明,爱是律法的基础。没有爱而顺服会导致律法主义。耶稣教导说,圣洁就是爱上帝。我们若爱上帝,我们就会顺服他。圣洁就是尽心爱上帝。
对上帝的爱并不仅仅在情感上。约翰·卫斯理是这样定义爱上帝的:
“……以他为乐,以他的旨意为乐,渴望持续地讨他喜悦,到他那里寻求并找到快乐,日夜渴望在他那里找到更丰富的享乐。”[5]  
对上帝的爱全然改变了我们生命的方向。讨上帝喜悦变成了我们至高的追求和至大的喜乐。耶稣向我们彰显了以完全的爱来爱上帝是什么意思。我们在耶稣那里看到那种上帝盼望每一位基督徒都应有的爱。
耶稣以他自己的生命彰显了他对上帝完全的爱 
耶稣彰显了他对天父的那种完全的爱。耶稣喜乐地委身于天父的旨意,他就活在其中。这不是像奴隶那样被逼出来的委身,这是因儿子对父亲的爱而生出的委身。
耶稣在受试探时的作为显明他爱天父 
耶稣在开始公开服侍之前曾在旷野受试探。魔鬼抛出的每一项试探都意在毁掉天父与圣子的关系。
撒但试探耶稣,让他越过天父获取食物。撒但试探耶稣,让他不用敬拜天父就获得统辖世上万国的权柄。撒但试探耶稣,让他从圣殿顶上跳下去,以此来试探天父。[6]  每一项试探都意在测试耶稣是否真爱天父。而耶稣的回应则表明他完全信靠天父。
耶稣没有把石头变成食物,而是引用申命记8:3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摩西提醒以色列人说上帝曾在旷野为他们预备了吗哪,以色列能够信靠上帝的爱,信靠上帝的预备。同样,耶稣也信靠天父的爱,信靠天父的预备。
耶稣没有向撒但下拜,而是引用申命记6:13说:“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侍奉他。”因为耶稣完全爱上帝,他拒绝向撒但下拜,并因而胜过了这项试探。
耶稣没有从圣殿顶上跳下去,没有以此来试探天父,而是引用申命记6:16说:“经上说:‘不可试探主你的上帝。’”因为他完全爱上帝,他拒绝试探天父,因为天父应许要保护他。
洁净圣殿表明耶稣爱天父  
耶稣小时候就爱他“父的殿”。[7]  他爱天父,因而也爱他父的殿。
后来,耶稣发现圣殿里有奸恶的商人,于是以公义的怒气来回应。
“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8] 
耶稣为何愤怒呢?因为那些奸恶的商人不尊重他父的殿:“不许把我父上帝的殿,当作市场。”[9]  耶稣爱天父,因而才以怒气来回应那些不尊重天父殿宇的事。
耶稣有正常人的情感。在面对恶事时,他义愤填膺 —— 但他没有犯罪。[10]  耶稣的圣洁并没有消除他的情感,而恰是因为耶稣的圣洁,他的情感才反映出上帝的情感。让天父发怒的事,也会让耶稣发怒。
耶稣的委身显明他爱天父  
耶稣在与众门徒告别时指出,他顺服天父,这就是他爱天父的证明。“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11]  耶稣通过甘心乐意地委身于天父的旨意彰显出他对天父的爱。这就是完全的爱。
哪怕是在最极致的试验中,耶稣也顺服了天父的旨意。耶稣知道,他要忍受一场令他羞辱的审判,接下去还有十字架上令人难以想象的痛楚。他会因世人的罪与天父隔绝。耶稣祷告说:“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12]  拿撒勒的耶稣委身于天父,而他的委身在此受到了极致的考验。
耶稣以其人性祈求天父拯救他。可他也是以其人性显明他心甘情愿地委身于天父。“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耶稣通过委身于天父的旨意彰显了他对天父的完全的爱。
耶稣的生命为完全的爱提供了一个范例。圣洁就是像耶稣爱天父那样爱上帝。
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要以完全的爱来爱上帝 
爱上帝不仅仅是在情感上。爱上帝是长期的委身,它可以改变我们人生的优先次序。耶稣是这样定义爱的: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门徒。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13] 
对于犹太人的教师而言,“恨”一词是指“爱得少一些”。耶稣的跟随者一定要爱耶稣胜过爱其他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爱上帝就是这个意思 —— 爱上帝胜过爱其他一切。
耶稣曾说:“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14]  爱是排他的。你若爱上帝,他就在你生命中的一切之上占有首要位置。
耶稣教导说,忠心、乐意的顺服可彰显出爱。“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出于爱而顺服是会有奖赏的,这奖赏就是与上帝有亲密的关系。“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15] 
多年以后,约翰记起了耶稣在楼房里所说的话。约翰写道:“凡遵守主道的,爱上帝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16]  圣洁是以完全的爱来爱上帝。圣洁之人甘心乐意地顺服天父的旨意。圣洁之人以耶稣为顺服的楷模。
当我们完全爱上帝时,我们就乐于顺服他的旨意。当我们完全爱上帝时,我们就愿意放下我们自己的意志,顺服天父的旨意。当我们完全爱上帝时,我们就可以像大卫那样发出这样的祷告:
“上帝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17] 
有了完全的爱,我们就有了讨天父喜悦的强烈愿望。任何扰乱我们与天父之间关系的东西我们都要拒绝。圣洁是以完全的爱来爱上帝。
耶稣与天父之间的关系是基督徒当效仿的范例 
请读约翰福音 17章。 
耶稣在大祭司的祷告中描述了圣洁的图画。在约翰福音17章中,耶稣为他自己祷告,为他的门徒祷告,随后为所有信徒祷告。耶稣表明,他与天父的关系是基督徒与天父的关系的范例。
耶稣为他自己祷告(约翰福音 17:1–5)  
耶稣知道他即将面对什么,他很喜乐,因为他完成了天父交给他的工作:“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
耶稣在这段祷告的后半部分说:
“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hagiazo  ),你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hagiazo ),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hagiazo )。”[18] 
Hagiazo 的意思可以是 “使成圣”,也可以是“分别为圣”。耶稣没有罪,他本是圣洁的,所以不需要成圣。在他的祷告中,Hagiazo 的意思是“分别为圣”。耶稣把他自己分别出来,以成全天父托付给他的事。耶稣把他自己分别为圣,专门为成就天父交给他的工作。
耶稣为他的门徒祷告(约翰福音 17:6–19)  
耶稣祷告,求天父叫门徒因真理成圣。“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正如耶稣被分别出来,在世上服侍众人,他也祷告,叫众位门徒被分别出来在世上服侍众人。圣子与圣父的关系是众门徒与天父之间的关系的模型。随着众门徒遵循耶稣的模型,他们就被分别出来向世人分享他耶稣的真理。
耶稣为所有信徒祷告(约翰福音 17:20–26) 
接下去,耶稣为所有“信我的人”祈求。他祈求天父让所有基督徒都分享得到他与父所享有的合一。耶稣也祈求天父让我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在希腊文中,“完完全全”和马太福音5:48所用的那个词是同一个:“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这个词表明目标已实现。而那个目标就是完全的爱,就是我们在圣三一中所看到的爱。
我们这些信徒受邀分享圣父与圣子的圣爱。耶稣祷告说“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耶稣与天父之间的爱是每一位信徒当效仿的典范。圣洁就是这个意思:拥有我们在耶稣身上所看到的那种完全的爱。
 
 
[1]  路加福音10:25–28.
[2]  马可福音12:28.
[3]  马可福音12:29–31.
[4]  马太福音5:48.
[5]  摘自约翰·卫斯理所著的《论爱》。全文见网址:http://wesley.nnu.edu/john-wesley/the-sermons-of-john-wesley-1872- edition/sermon-139-on-love/ December 21, 2019.
[6]  路加福音4:1–12.
[7]  路加福音2:49.
[8]  约翰福音2:15.
[9]  约翰福音2:16.
[10]  马可福音3:5;以弗所书4:26.
[11]  约翰福音14:31.
[12]  路加福音22:42.
[13]  路加福音14:26–27.
[14]  路加福音16:13.
[15]  约翰福音14:21.
[16]  约翰一书2:5.
[17]  诗篇139:23–24.
[18]  约翰福音17:17–19.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