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萬物起始 
創世記是關乎萬物起始的書卷。創世記追溯了世界的起源(創 1–11),隨後又記載了猶太民族的起源和救恩歷史的發軔(創 12–50)。
現代懷疑論者否認這些章節的史實,然而,這些章節卻是聖經其他書卷的基礎,表明上帝對這世界擁有主權,也表明祂的恩典,因祂為有罪之人預備了救贖。
創世記概覽 
太古史:創世記 1–11 
創世記 1–11 常常被稱作「太古史」。這十一章所涵蓋的時間段超過兩千年。創世記 1–11 記載了四個主要事件:
	
	創世 表明上帝對這世界擁有主權。 他有權柄頒佈律法,這是基於他作為宇宙的創造者對這世界擁有主權。
	 
	
	墮落 表明人是有罪的,需要拯救。聖經的其餘內容都在表明因墮落的後果,上帝所賜下的救贖之道。
	 
	
	洪水 表明上帝的聖潔和公正。撒但說罪不會招致上帝審判,這是謊言,我們千萬不能相信。「唯有犯罪的,他必死亡」[1] ,洪水所要說明的正是這個原則。
	 
	
	巴別塔 表明人類持續不斷悖逆及驕傲。在伊甸園中,撒但引誘夏娃說,吃了那果子就可如「上帝能知道善惡」[2] 。到了巴別塔這裡,人試圖「傳揚我們的名」[3] 。在這兩個事件中,人都是憑驕傲在做事。在這兩個事件中,招致上帝審判的都是人的驕傲。
	 
 
創世記 1 章讓我們看到這世界是由宇宙的全能上帝以羅欣 創造的。創世記 2 章的焦點是關於人在伊甸園的被造以及亞當和立約的上帝耶和華之間的關係。
創世記 1–2 表明人是有價值的,因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4] 。大衛唱道:
「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5] 
 
創世記 1–3 指出人悖逆了上帝。亞當夏娃住在一個美麗的園子裡,置身於上帝所造的各樣美物當中,享受著與上帝親密無間的關係,卻聽從了蛇的聲音,與上帝作對。這幾章也表明,儘管人違抗上帝,上帝仍滿有恩慈地應許說他要賜下救贖主。[6] 
最後,創世記 1–11 也表明,人越來越悖逆上帝,終於導致了洪水。洪水過後,人類再一次在巴別那個地方違抗上帝。這一次違抗的結果是,上帝變亂了人類的語言,各個民族分散到世界各地。這些事件都表明,人類是需要救贖的,而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就預備了救贖。
先祖的歷史:創世記12–50 
創世記 1–11 涵蓋了長達 2000年 的時間,總結起來,就是四個事件。而創世記 12–50 卻是先祖的歷史。這些章節敘述了大約三百年間的四個人的生活。這四個人是:
	
	亞伯拉罕(創 11–25)
	 
	
	以撒(創 25–26)
	 
	
	雅各(創 27–36)
	 
	
	約瑟(創 37–50)
	 
 
創世記 1–11 講述了世界起源的歷史,而創世記 12–50 講述的卻是希伯來民族的起源。創世記透過諾亞、閃、他拉、亞伯拉罕、以撒以及最後是雅各,這樣的模式 「……的後代記在下面」來集中縮小從創造世界(創造天地的來歷,在耶和華造天地的日子)[7] 到創造人類的焦點(亞當的後代,記在下面)[8] 。
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是救恩歷史的核心。這個約是在三個場合啟示出來的:
	
	在創世記 12:1–3 裡,上帝應許說,他會使亞伯拉罕的後裔成為大國。凡為以色列祝福的,上帝就賜福與他,凡咒詛以色列的,上帝就咒詛他。上帝也應許說,他會使亞伯拉罕的後裔成為地上萬族的祝福。他揀選以色列是要揀選一個民族 ,使它成為萬族蒙福 的管道。
	 
	
	創世記 15 章是救恩歷史上特別突出的一章。在古代近東,兩方立約的時候,較弱勢的一方要以血盟誓,以表示對較強勢的一方忠心。而在創世記 15 章,上帝自己 盟誓,保證向亞伯拉罕永遠信實。
	 
	
	創世記17章記載了割禮的記號。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與上帝立約,而他們就是憑割禮來證明他們對這個約有信心。在新約中,人得救不是憑善行,而是憑信心,在舊約也是一樣。割禮本身從來都不是救恩的基礎,它只不過是一個記號,來表明人對應許之約有信心[9] 。
	 
 
創世記繼續講述上帝預備彌賽亞家族世系的歷史,記載了如下事件:
	
	以撒出生的神跡。
	 
	
	上帝要求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祭,以試驗他是否順服。
	 
	
	上帝預備一隻公羊,來代替以撒。
	 
	
	儘管雅各的品格有瑕疵,但上帝仍然賜福給雅各一家。
	 
 
創世記 37–50 暫時放下彌賽亞家族世系(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猶大),專門講述了約瑟的一生。約瑟常常被看成是基督的預表。約瑟和耶穌都曾被家人棄絕,都曾被出賣,都曾為別人的利益犧牲自己,都曾饒恕惡待他們的人。約瑟讓我們看見舊約中代表耶穌人性的美好例子。
約瑟在創世記最後幾章裡佔據了突出的位置,其原因之一是這段歷史表明了上帝出於他的護理在饑荒年代保全了彌賽亞的家族世系。約瑟的生平也讓我們看到,創世記如何透過以色列的眾子民來到埃及的過程過渡到出埃及記。在創世記行將結束的時候,以色列在埃及得到了善待。到出埃及記開始的時候,400 年已經過去了,以色列此時在埃及經歷迫害。
創世記的重要主題 
揀選 
揀選的主題是舊約的核心。亞伯拉罕蒙揀選,是為讓他作萬族蒙福的管道。同樣,以撒和雅各蒙揀選,也不是因為他們有善行,而是要讓他們成為上帝的應許實現的管道。以色列先祖蒙揀選是要讓他們成為彌賽亞家族世系的一部分。這樣的揀選不是為了使個人得救,乃是為了使他們服事萬族。
個人在上帝的約上有份,是基於他們對上帝的應許有信心。我們在歷史書中就看到了這一點。喇合(不屬於蒙揀選的以色列族)因著她憑信心順服上帝就得到應許的救恩。相反,亞干(屬於蒙揀選的以色列族)卻不順服上帝,也欠缺信心,因而沒有得到上帝所應許的救恩。
	
		
			舊约中的揀選  
		 
	 
	
		
			以色列蒙揀選 
			是為萬國萬族 
		 
		
			以色列蒙揀選 
			是為服事 
		 
		
			以色列的個人蒙揀選 
			是因他相信上帝的應许 
		 
	 
盟約 
上帝與挪亞立約(創 9)。隨後又與亞伯拉罕立約(創 12、15、17)。立約歷史的下一步就是上帝在西乃山與摩西立約(出 19)。在撒母耳記下 7 章,上帝與大衛立約。所有這一切都指向那因耶穌基督捨命犧牲而立的「新約」(路 22:20)。
每個約都是以前一個約為基礎,不是代替前一個約,而是在前一個約的基礎上加上新的細節。這就解釋了耶穌所說的這句話:「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馬太福音 5:17)。新約並沒有取代舊約,而是以舊約為基礎。
隱含在新約中的創世記 
新約的歷史發展自創世記 3:15。上帝應許說要賜下救贖主,他要擊敗蛇,耶穌就應驗了這個應許。創世記 3 章講到的咒詛在啟示錄中被扭轉過來;而基督的來臨就應驗了創世記 3 章講到的應許。
耶穌在新約中被看成是第二個亞當,是他翻轉了第一個亞當的失敗[10] 。他就是那所應許的亞伯拉罕的子孫,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得福[11] 。
 
[4] 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我們若把創世記的記載和古代近東地區創世神話比較一下就知道這個教義有多麼重要了。在巴比倫的《阿特拉西斯》泥板所記載的神話中,人類是用泥土做成的,而且諸神造人是要人為他們挖水溝。諸神不想做工,因而造了人,讓他們做奴隸。在《阿特拉西斯》中,諸神嫉妒心強,且反復無常,而人類則沒有價值。對比之下,創世記卻表明,聖潔的上帝按照他的形象創造了人。上帝是聖潔的,因而我們也要聖潔。
 
[6] 有神學家把創 3:15 稱「原始福音」,即第一個福音的應許。上帝應許了救贖,以回應人的罪。他沒有容讓我們留在罪裡。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