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告诉我们,“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箴言 22:15)。诗篇说孩子们生来就会说谎,“……一离母腹,便走错路,说谎话”(诗篇 58:3)。因为这是事实,父母有责任管教孩子。
如果你让一个三岁的孩子选择,现在就享用一碗冰淇淋,或者在一年后拥有一个冰淇淋工厂,他会选择现在就吃冰淇淋。即使父母向孩子解释两个选择,如果孩子真的自己做决定,他仍然会选择现在就吃冰淇淋。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仅仅解释 是不足以管教孩子的。
仅仅解释对错不足以管教孩子,因为:
1. 孩子无法理解深远的道理(哥林多前书 13:11)。
2. 孩子无法看到他的行为全部的,长期的后果。
3. 孩子还不够成熟,无法通过理性来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
对孩子施加体罚也许很残酷,但慈爱的父母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更严重的后果:“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 13:24)例如,一个孩子在火边玩耍,他可能会因为不懂危险而掉进火中遭受极大的伤害。但是,如果母亲在他靠近火时打他,这一点点的疼痛可以避免可怕的痛苦。
有些人曾经被不爱他们的人虐待过身体,这样的经历让他们讨厌任何人对孩子进行体罚。然而,父母忽视正当 的管教,会给孩子带来很多麻烦。
► 请学生为大家诵读箴言 19:18 和29:17。
管教应该从孩子能够理解他在违抗父母时开始,年幼的孩子也知道自己正在拒绝合作。
大多数管教工作必须在孩子年幼稚嫩时完成(箴言 22:15)。就像粘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硬,越来越难塑造期望的形状,孩子的品格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难以塑造。如果孩子在 10 岁后持续违抗父母,父母的管教就没法有效归正他们,成功的几率也越发渺茫。孩子越长大,身体惩戒的效果就越小。父母错误地认为,等孩子长大了,会更容易管教,实际上这会变得更加困难,最终毫无可能。
当孩子成人后,不能再像幼时一样进行身体惩戒。年轻人即使行为不成熟也需要尊重。父母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进行归正,比如限制娱乐时间,手机时间或社交活动,但关爱和谨慎的交流是最重要的。父母必须明白年轻人会做出真正的决定,虽然父母有影响力,却不能阻止他们发挥个人意愿并承受决定的后果。
有些父母不确定对孩子进行身体惩罚的尺度,如果孩子在受到管教后仍然表现出愤怒和叛逆,惩罚就不够严厉(这个原则不适用于已经大到无法通过身体惩罚有效管教的孩子)。惩罚应该足够严厉,让孩子后悔自己的悖逆,并选择服从权威。惩罚不应导致伤害。如果惩罚令皮肤上出现持续几分钟以上的瘀伤或伤痕,可能会过于严厉。
圣经使用身体惩罚的比喻来说明神如何对待他的儿女。
► 请学生为大家诵读箴言 3:11-12 和希伯来书 12:5-8。
这些经文告诉我们,神因为爱他的儿女而管教他们。同样,父亲因为爱他的儿子而管教他。适当的管教是爱的标志,缺乏管教就是缺乏爱。
身体的惩罚教孩子学会抵制诱惑而自我控制,因为他知道如果做错事会受到惩罚。在抵挡做错事的诱惑时,他将培养更坚强的品格。等到他成熟后,会因为明白后果而抵挡诱惑,而不是因为惧怕身体的惩罚。然而,一个没有被持续归正的孩子成年后会太软弱,即使知道某事对自己不好,也无法抵挡诱惑。
想象一下,孩子想吃糖,父亲就给,他不想让孩子不开心,但他在害孩子。同样,总是迁就孩子的父母正在伤害孩子的品格和未来。圣经甚至说,父母不管教孩子,就是恨恶他(箴言 13:24)。
在没有界限的家庭中生活,孩子不会快乐,界限会带来安全感。如果孩子学会通过争吵和发脾气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他会一直这样做,但他不会快乐。当孩子在界限内被保护和引导,无需通过抗争和反抗控制才能得到想要的,他们会很快乐。缺乏纪律约束的孩子很少快乐。
孩子成年后,世界不会给他想要的一切。如果他粗鲁,自私,不负责任,就不会受到尊重,也无法获得提升。父母应该培养孩子为将来的人生做好准备。父母需要谨记,他们不是在养育孩子,而是在养育成年人。
父母应说明并证明,他们对孩子的管教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为品格优秀,值得信赖和尊重的人。
► 请学生为大家诵读箴言 22:15,23:13-14 和 29:15。
谨记管教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且有悔意时,就不需要身体的惩罚了。父母的目的是管教,而不是审判,不需要确保孩子受到应得的惩罚。
► 父母管教孩子的行为与那些通过恐吓和身体伤害来逼迫他人顺从的霸凌者有什么不同?
使用暴力的人喜欢通过伤害他人来获得他想要的,而爱孩子的父母则为着孩子的益处来管教他们,心怀关爱的父母不希望伤害孩子。一个人不会觉得霸凌者或压迫者爱他,但孩子可以知道父母在惩罚时也是爱他的。他会明白自己的生命将因为父母的管教变得更好。
有些父母因为愤怒或残忍而随意地严厉惩罚孩子,这样会在身体和情感上伤害孩子。他们用惩罚孩子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生活的压力和挫折,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看到这种情况的人不该容忍他们。朋友,邻居和亲戚应该反对虐待孩子的人,其配偶应该向亲戚,朋友或牧师寻求帮助。保护孩子非常重要。
► 有些父母在孩子犯错时公开羞辱他们,这是一种好的惩戒方法吗?
► 请一名学生为大家诵读以弗所书 6:4。
孩子需要确信父母爱他,惩戒是为了他的利益。当孩子被父母羞辱时,他不会感到被爱。他可能会变得愤怒,并认为父母的权威是他需要摆脱的阴霾。父母应该私下管教孩子,避免在他人面前使孩子难堪。父母应该以温柔和耐心教导和管教孩子。[1]  箴言 16:21 下半句告诉我们:“嘴中的甜言,加增人的学问。”
► 想象一下,你让孩子帮忙照顾动物,傍晚回家却发现动物没有喂食。你整天工作已经疲倦不堪,却还要在休息前给动物喂食,因为你的孩子没有听话照顾它们。你应该生气吗?父母对孩子生气是否合理?
父母应该记住,惩戒是为了孩子的利益。当父母因为感到不被尊重或因为孩子的不服从给他们造成不便而生气时,他的愤怒无济于事(雅各书 1:20)。他的愤怒是自私的。
父母可以这样表达合理的愤怒:“儿子,你没有按我的安排给动物喂食。动物都在饿着,如果我不喂,它们整夜都要饿肚子。我一天工作下来特别累,但我还要喂它们。我生气是因为我不希望你成为忽视他人需求,怠慢责任的人。箴言 12:10 教导我们:‘义人顾惜他牲畜的命,恶人的怜悯也是残忍。’”
瑞贝卡(Rebecca)告诉孩子们不要带食物或饮料进入铺了新地毯的房间。第二天她看到一个孩子在那里吃东西,她责备了他。后来又有一个孩子拿着果汁走过地毯,她也责备了他。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有时会把饮料带到那个房间,但瑞贝卡很忙,没有管他们。然后有一天,她的儿子把可乐洒在了地毯上,瑞贝卡生气地打了他。
► 瑞贝卡管教孩子的方式有什么问题?
瑞贝卡规定孩子们不可把食物或饮料带进铺地毯的房间,但她容忍他们违反规定,直到发生了事故。她惩罚的是事故而不是违反规则。这会让孩子们认为只要能避免糟糕的后果,就可以违反规则。这种观念会培养不良的品格,让孩子们开始无视规则。一个人违反规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并避免不良的后果。父母应该管教不服从,而不是因为发生事故而惩罚孩子。
迈克尔(Michael)告诉儿子晚上要把自行车放好,结果他连续一个星期在回家时发现自行车还是放在外面。然后有一天,迈克尔在工作中丢了一把工具,不小心伤到了手指,开车回家时又爆了一只轮胎。他回到家一看,自行车还是在外面,于是他惩罚了儿子。
► 迈克尔管教儿子的方式有什么问题?
很多父母在心情好的时候容忍孩子,在因生活的遭遇发怒时才惩罚不服从。父母应始终如一地管教孩子,否则孩子没法学会顺服。
► 查看下面的要点并说明各自的重要性。如果父母不遵循这些指导,会发生什么?
	
	要求应符合孩子的能力和成熟度。
	 
	
	惩罚只针对故意不服从,而不是意外。
	 
	
	规则和要求应清晰易懂。
	 
	
	当孩子不服从时,父母应说明孩子该做什么。
	 
	
	永远不要因为孩子无法控制的事情而惩罚他。
	 
 
 
[1] 提摩太后书 2:24-25 和加拉太书 6:1 讲的是如何应对教会中的罪,但在惩戒错误时要有耐心和温柔的指导原则也适用于育儿。
 
                                     
                                    
                                    
                                        
                                                                                                                                    
                                                
                                                     
                                                    Previous
                                                 
                                                                                    
                                                                                                                                    
                                                
                                                    Next